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嬌妻如雲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三章:巔峰對決 文 / 上山打老虎額

    第三百三十三章:巔峰對決

    「來人,將朕收藏的珍物呈上。」趙佶顯得興致勃勃,金口一開,兩個內侍早已做好準備,從側殿抬出一方長方形的瓶狀物體。

    這器物形似大碗,圓口,雙耳,圈足;器身雕刻有青銅紋飾,湊近了看,紋飾上是一頭惡虎,追逐著鹿群,惡虎極其兇惡,猶如從天而降,麋鹿們紛紛四散而逃。

    六七個貢生紛紛將目光落在這器物上,屏息不語。

    趙佶微微一笑,臉上略有得色,要讓這些貢生排列出名次,只怕並不容易,須知斷玉到了一種境界,其水平相當,很難分出高下;唯一的辦法就是出題,出難題,題目越難,才能將人逐一淘汰。

    而這個器物,趙佶珍藏已久,今日現出來,自是有信心能夠難倒斷玉貢生,他微微笑著撫鬚,眼睛時而落在趙恆身上,深邃的眼眸似是掠過一絲疑色,最後又落在沈傲身上,心中隱隱有些期盼。到底是沈傲會勝出,還是趙恆能奪魁?

    對沈傲,他是極為瞭解的,這是個絕不肯吃虧之人,就算知道對方是自己,在競爭時他也絕不會手下留情,所以就算沈傲知悉了趙恆的身份,也一定會拿出全部的實力。

    龍爭虎鬥,趙佶樂見其成。

    貢生的身前桌案,都放置著筆墨紙硯,只要認出了這器物,便可將器物的年代、來歷俱都寫在紙上,再呈交皇帝御覽。

    器物搬上來,非但貢生們引頸相看,就連周正等愛好斷玉之人,也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古怪的器物出神。

    沈傲只看這青銅器物的形狀,頓時便明白了,這是東週末年的禮器,所謂禮器,有著森嚴的等級差別,從西周開始,禮器便在貴族階層廣泛運用,到了東周時期,由於禮制的加強,一些用於祭祀和宴飲的器物,被賦予特殊的意義,成為禮制的體現,這就是所謂的「藏禮於器」。

    如青銅鼎,按照禮制組合成的所謂「列鼎」,就有十分嚴格的規定,後世所流傳下來的「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便是當時社會主要等級特徵。

    而眼前這個器物,非鼎非壺,倒是讓沈傲想起了一件在後世百科全書中記錄的器物——觥。

    所謂觥,原本只是商代中晚期用來盛飯的餐具,隨著西周的建立,禮制逐漸建立,餐具逐漸演變為禮器,眼前這個觥式樣精美,紋飾清晰,絕對不可能是用來盛飯的,主要的用途應當是祭祀。

    觥的製造工藝從商末角形圈足式,到西周的橢圓體龍首蓋圈足式,再到東周時期的長方體垂角獸頭蓋圈足式,工藝已經越來越精湛,而眼前這方觥,明顯有東周時期的工藝特點。

    只不過這方觥卻給人以異樣的感覺,觥是禮器,禮器便有禮器的規定,如天子雕飾什麼圖案,諸侯只能用多大的體積,這些規矩是必須遵守的。除此之外還有紋飾,紋飾是不允許標新立異,隨意捏造的,畢竟是祭祀祖先的器物,不能出絲毫差錯。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紋飾也逐漸會發生某些變化,可是這方觥的紋飾上,卻是一隻惡虎逐鹿,這幾乎是紋飾的大忌。觥的雕飾可以繪製龍虎,可是逐鹿這種式樣,卻是萬萬不能雕刻。

    遠在周時期,鹿便賦予了許多神聖的意義,如商紂王建造的宮殿,便叫鹿台,此外,鹿也是一種酒器,屬於禮器中的一種,不容褻瀆。再之後又演化為秦失其鹿,將鹿象徵成為王權,所以,不管是商周秦漢,逐鹿這二字,都是忌諱之詞。

    一個祭祀的禮器,卻雕飾這樣的圖案,這在當時,幾乎可以當作是大逆不道了。

    沈傲不由地在心中叫苦,眼望其他貢生,這些人與自己都是陷入深思,愁眉不展狀,只怕都察覺出其中的異樣;沈傲屏住呼吸,開始回憶那個時代的歷史,按道理,能作出這種大逆不道行為的,在當時唯有一個諸侯——楚王。

    東周到了周恆王時期,王權式微,先是周恆王征發當時不聽話的諸侯國鄭國,竟是大敗而歸,自此之後,鄭國崛起,而當時的楚國也趁著這個時期,自立為王。

    這個舉動,在當時的周朝,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天無二日,山無二虎,周王分封諸侯各國,楚國竟是敢自立為王,由此可見,當時楚國對於當時的周王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尊敬,且已生出了勃然的野心,時刻欲將周朝取而代之。

    所以,尤其是在楚王熊通當政時期,製造各種違制的禮器是絕對有可能的,楚國有這樣的實力,也有這樣的野心,他們將自己比喻為猛虎,將周王與東方諸侯喻為麋鹿,早已生出逐鹿之心。

    這是眼下最為合理的解釋,只是當沈傲細看這觥時,又是一陣苦笑。楚文化的特點與中原文化略有不同,若是觥上楚文化的痕跡,那麼自己的判斷自是正確無比,偏偏這觥上非但沒有荊楚文化的印記,就是中原文化的痕跡也是隱約可見,倒是帶著些燕趙文化的特點。

    這倒是奇了,當時的燕趙二國,一向自詡正統諸侯,教他們去做這種有違禮制的舉動絕無可能,道理很簡單,這兩個諸侯國與當時並存的齊、楚、秦等國相較起來,其實力不足以令他們生出勃勃的野心,一旦作出如此違逆的舉動,大國完全有理由組成聯軍對其進行討伐,在當時,中小國家一旦失去了道義的制高點,早晚要釀成滅頂之災。

    這就成了問題的所在,最不可能製造的觥被人製造出來,最不可能製造的國家卻製造了這個大逆不道的禮器,在禮崩樂壞的東周,這樣的事也足以駭人聽聞。

    沈傲沉思,提著筆踟躕不決,正是這個時候,趙恆唇邊泛出一絲微笑,已開始在書案上下筆疾書起來;沈傲震驚地望了趙恆一眼,不禁地想:「莫非大皇子已經看出了這觥的來歷?」

    沈傲在心裡略略吃驚,大皇子的實力果然不容小覷,有了壓力,沈傲定住心神,再不想其他,完全沉浸在思考之中。

    突然,一個諸侯國的名字如閃石電光一般在沈傲腦海劃過——中山。

    所謂的中山,是當時東周時期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與東方諸侯國有極大的不同,甚至於連民族成分也是不同,若是楚國還出自高陽氏,雖被人斥為蠻夷,可是血統卻仍然與各諸侯國並無不同。可是這個中山,卻是由當時的鮮虞部落聯盟組成,屬於正宗的蠻族,他們先是在陝北一帶立足,被晉國滅國之後,又遷往河北一帶建國,苟延殘喘了數百年之久。

    而這個中山國,由於並不屬於周王室的分封體系,因此他們自立建國之後,便始終以中山王的面貌出現,在他的鄰側,燕趙兩國還都是諸侯的時候,他們已經自封為王了。

    這個民族的聯盟,進入中原腹地之後,漸漸的開始學習燕趙的文化技藝,也吸取了一些燕趙禮制的特點。可是他們的禮制,終究於當時的東周諸侯國不同,什麼天子九鼎,諸侯五鼎,對於中山國人來說,自是不受他們的條條框框。

    只有這個理由,才能解釋眼前這個奇怪的觥,可以想像,在當時,身為異族的中山國,開始吸取燕趙的技藝和文化,他們學習了製造青銅器的工藝,並且開始製造各種祭祀的禮器,只不過對於中原文化中繁複的禮制規定,中山國人卻是不屑於故,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有自己的始祖,也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所以當他們祭祀時,雖然也開始採取青銅器來告慰自己的先靈,可是對於禮器的紋飾並沒有苛刻的要求,他們隨性而為,將猛虎雕刻在觥上,隨即又雕刻處四散奔逃的麋鹿,猛虎比喻的乃是祭祀的先靈,盛讚他們生前的英勇,至於麋鹿,則是先靈們曾經的敵人和對手,他們臣服、恐懼、匍匐在先靈的獠牙之下,驚慌失措,膽戰心驚。

    沈傲吁了口氣,眼睛又落在銅觥的工藝上,果然,在許多接縫處,沈傲看到許多細微的瑕疵,有幾處甚至能用粗劣來形容。這一點證實了他的想法,青銅器到了東周後期,其製造的工藝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到了完美無瑕的地步,尤其是這種祭祀禮器,製造起來更為細膩,莫說是瑕疵,便是一點點細微的遺漏,也是對先祖的褻瀆。那麼可以想像,當時的中山人雖然學習到了銅器的製造之法,可是技術並不精湛,以至於連祭祀的禮器,都有粗製濫造之嫌。

    鑒寶最重要的素質在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假設需要極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活躍急智的大腦,求證時卻又得要無比地細膩和一絲不苟的態度,沈傲先是大膽假設,隨即再細膩觀察,此時心中已有了幾分把握。

    不過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既是中山禮器,可是中山國前後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鮮虞中山、前中山國、後中山國,鮮虞中山定國陝北一帶,很快被晉國消滅,而前中山地處魏國境內,旋即也被魏國擊敗除國,後中山遷徙到趙國境內,以太行山為根基建國,最後為趙國所滅。

    這三個中山國前後跨度數百年之久,若是不能斷定他們的特徵,就很難斷定銅觥的年代。

    沈傲頓時又陷入了深思中,鮮虞中山暫時可以排除,因為這個時期的中山國在陝北境內,不可能受到當時河北燕趙文化的影響;至於後中山時代,當時的中山國已與中原文化徹底的融合,與中原各諸侯國並沒有多少區別,暫時也可以排除。

    最大的可能,就是前中山國,因為當時的前中山國已經逐漸遷徙到了河北,趁著三家分晉的時機迅速建國,並且開始效仿中原文化,融合了一些燕趙文化的特點,與此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若是將其定位為前中山國的話,要繼續推論就簡單了,這樣的禮器,絕不可能是一件單一的物品,應當成套才是,不但要有觥,還會有鼎、鬲、簋、爵等名目繁多的祭祀用品。

    對於一個小小的中山國來說,要成套的冶煉這些青銅器並不簡單,就算是在燕趙二國,要鑄造一方銅鼎、銅爵、銅觥,也需動用數百工匠日夜勞作,而中山國本就地少民寡,要徵集如此多的工匠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這銅觥就可以推論出應當是前中山國最為鼎盛的時期鑄造的,前中山國的歷史不過百年,在位的君王只有兩位,根本不需要去逐一研判,沈傲便將目標鎖定在中山武公身上,這個中山武公,就是率領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的首位前中山國君主。武公倣傚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在他的生前,前中山國迅速鼎盛起來,等他死後,他的兒子剛剛即位,很快地遭到魏國的侵略,三年之後,前中山國滅亡。

    可以想見,當時的中山武公羨慕中原文化,在建國之後,趁著和平時機,開始著手治理國家,並且將中山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盛,他為了效仿中原各諸侯國,也開始發動人力物力,建立禮器,以彰顯自己身份,而這件銅觥,便是當時中山國禮器中的一種。

    沈傲略一推算,已是信心十足,提筆在紙上寫道:「中山國禮器,銅觥,周威烈王時中山武公鑄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