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九章 誰主沉浮 文 / 金哨本無路

    三月裡,楊柳絲絲,庭院中飄蕩著濃濃的春意。

    亭中擺了幾個小菜,崇禎和王承恩憑欄小酌。春風徐徐,卻吹拂不開鬱結的心懷。

    崇禎望一望不遠處垂首而立的兩個宮女,以及遠處的兩個太監,歎了口氣,吟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王承恩也接上來,兩個人同時吟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兩人對望,然後同時舉杯,抿一口酒。

    崇禎感慨說道:「山河破碎,李煜不愧一代詞人,這樣情境相融而又深撼人心的詞,真乃人間絕響!」

    王承恩撇撇嘴,卻道:「一個皇帝,正經事不幹,去填什麼花間詞,如何能不亡國!宋徽宗也是,寄情書畫,忘了國事,把好好的一個北宋斷送了去。」

    崇禎苦笑:「朕這個皇帝日夜操勞,還不是照樣亡國!」

    「還是後世毛太祖的詞有氣勢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且不說《沁園春·雪》,就這麼一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氣勢何等雄渾!什麼叫睥睨天下,老毛他老人家那才叫霸氣!」。王承恩露出嚮往的神色。心想,比起老毛,李煜宋徽宗雖然也算有才華,但論起做領導,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崇禎抿一口酒,說道:「是啊!當今之世,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滿清問鼎中原?還是李自成坐穩江山?還是南明反攻中原?喂,你說我們這樣提醒了李自成,李自成會不會坐穩江山?」龔大明心想,經過這一提醒,李自成穩住後方,招撫吳三桂,外抗清兵,有個一年半載,說不定就把天下搞定了。自己做個閒散之人,甚至搞搞足球什麼的,發展一下競技體育,也算得其所哉!

    可王承恩十分不客氣地回答:「我直說吧,李自成坐穩江山的可能性很小!除非,請你做宰相,請我做軍師。」

    崇禎苦笑道:「別扯蛋了,做夢啊!還宰相軍師呢,人家沒動刀子宰人,算是不錯了!咱現在這樣左提醒右參謀,那是冒多大的風險啊!冒的是砍頭的風險知道嗎!咱們越是替他出主意,他李自成越會把咱當作心頭大患!咱們以後得盡量少說話,不傻也要裝傻。我這個下崗皇帝還這麼鋒芒畢露,事事參乎,不是找死嘛!不過我看他們這樣,的確有點懸!越想就越是覺得後世毛太祖統戰策略厲害,逐步滲透,分化瓦解,步步為營,先易後難,團結大多數,孤立極少數,等等等等,哪像李自成這樣粗暴簡單!」

    王承恩點頭道:「不錯。所以你沒見我給他們出的主意,追贓助餉沒有說全部是借,只說捐一半借一半,我擔心李自成萬一失敗,到時候這些公債還是要你來埋單,所以少一點算一點。」

    崇禎一臉愕然:「我來埋單?」

    王承恩一副不容置疑的口吻:

    「當然!我們不妨來推演一下下一步的局勢發展。推演完了之後你就會發覺最後還真的要由你來埋單,當然由你來埋單也是最好的結局!」

    崇禎戲謔道:「我說,你什麼時候幹起算命的行當了。現在局勢怎麼走,變數大著呢!再說也輪不到我,輪到我我也不會埋這單。」

    王承恩一本正經,拿出了杜逸典的認真勁頭,卻又是一幅指點江山的樣子。手指點著,說道:

    「我們干技術出身的,不相信什麼易理占卜,信的是邏輯推理。現在的局勢,確有很多變數,有如一個多變量的目標函數。扯遠了,其實我們根本不必考慮建立什麼數學模型,只要根據正常的邏輯推理就足夠了。我們把幾個主要的因素列出,然後分析推理,就基本可以得出未來的走勢,至少可以發現局勢發展的端倪。」

    「嗯,繼續。」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吳三桂。吳三桂這個傢伙松錦之戰他緊隨王樸逃跑,可見很沒有原則,歸根結底就是軍閥思想,保存實力第一,為國出力第二。所以哪怕吳三桂一開始不投滿清,轉而投了李自成,也難免首鼠兩端。」

    「這個我贊成。」

    「假設一開始吳三桂投降了李自成,基於保存實力和畏懼清兵兩個因素,一定會在清兵和李自成開戰時極力避免參戰,以坐山觀虎鬥。而清兵也會迴避吳三桂,為日後收降吳三桂留餘地,所以清兵一定會選擇其他路線入關,因而吳三桂頂多起一個牽制作用,李自成和清兵注定是單挑。」

    見崇禎點頭,王承恩順著思路繼續分析:

    「這樣一來我們下面的分析就簡單了。清兵和李自成對決,其實需要考慮的幾個勝負因素並不多。」

    王承恩抿一口酒,然後繼續說:「第一是軍力,論戰略、戰術和單兵作戰能力以及作戰意志,清兵都遠高於李自成部,只有數量上有所不及。」

    「不錯!論清兵戰力,恐怕李自成三倍的兵力也不是對手。」崇禎心說,哪怕李自成四倍於清兵,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第二在人才方面,清軍有多爾袞、多鐸、豪格、阿巴泰等,猛將如雲,政治人才則有洪承疇範文程;李自成軍中不過一劉宗敏,餘者皆不足道,李自成手下的政治人才,牛金星宋獻策不過中人之資,做一縣令尚可,治國則才具差得太遠,李巖之才稍勝,也不過可以做一個高級參謀罷了。可以說在人才方面,滿清優勢更大。」

    「牛金星、宋獻策的確平平,李巖也顯稚嫩,比起洪承疇範文程來自然不可相提並論!」崇禎眼光掃了一下不遠處的宮女,發現並無異樣,緊張的心情稍稍鬆弛。

    王承恩點點頭,繼續他的高論:「在後方支持方面,滿清在遼東經營36年,根基牢固,征服蒙古朝鮮後實力更加雄厚,後方可以說無須操心;李自成本流寇,北京必因追贓助餉引起人心向背,西安雖然有所經營,但陝西天災不斷,無糧可因,有如死地,有金銀又有何用。故李自成無可靠後方,漕運一斷,糧草堪虞,因此後方支援有限,長期而言更是不容樂觀。在政治經濟方面,亦即可以支持戰爭的因素方面,滿清後方穩定,動員力超出李自成。」

    王承恩口氣一緩,繼續道:「兵力方面,李自成號稱100萬,實際能夠調動的兵力不過30萬左右。李自成軍中,以老營戰力最強,可與關寧軍一戰,但老營兵力絕不超過5萬。其他闖軍,則大多為烏合之眾,至於明軍降將,作戰意志薄弱,戰力也高不到哪兒去。李自成對明軍可以用得上人海戰術,而對清兵,人海戰術就不見得有效。在強大的騎兵面前,沒有戰術素養的步兵就像一群羊,清兵騎兵如狼入羊群,結果不問可知。後世德國坦克兵團動不動就合圍數十萬上百萬蘇軍,即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李自成即使調集兵力30萬,對清兵10萬,如果雙方擺好陣勢硬扛的話,李自成取勝的機率仍然很低。要是實施運動戰,北京京畿地區適於騎兵縱橫,步兵設伏極其不易,則清兵的勝算更大。所以,以我所見,如不出意外,李自成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照你這麼一說,李自成就是基本沒戲囉。沒看出來,你這個後世的軍迷,說起來條條是道,還有兩把刷子啊。」龔大明後世也是一軍迷,但是跟杜逸典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王承恩笑笑,心說對於明末的那段歷史咱可沒有少下功夫。

    「關於明末,我在後世找遍了各種史料和考證,能找的我都拜讀了。其實就李自成的軍紀而言,軍紀還是不錯的,不濫殺,基本不**擄掠,進了北京之後,初期軍紀也維持得不錯,並不像傳聞中那樣**擄掠。只是後來在一片石大敗後,北京的大順軍就失去了控制,這才發生大規模**擄掠。至於說李自成進京之後,大搞**,**造成軍紀敗壞和戰力大減,依我看不盡準確。李自成是真正想有所作為的,其失敗與**實際上關係不大,應該是政治和軍事雙重失誤造成的。」

    崇禎笑說:「這麼說來,李自成本來的確是想好好幹,但是水平差了點,能力有限。是不是這樣?」

    「不錯!政治方面比較幼稚,軍事方面也不突出。李自成屬於一『菜鳥』,手裡缺人才啊!戰略失誤,策略也失誤,打仗還有點菜。跟孫傳庭打純粹是他運氣好,他李自成是邀天之倖勉強得了手。能攻破北京不是他狡猾,而是崇禎太···太那個什麼···更菜!」。王承恩說得興起,忘了崇禎就在他跟前,臨了生生打住,把那個「笨」字嚥了下去。

    「你想說崇禎笨就直說好了!他大爺的!讓我穿越成了這個倒霉蛋,老子心裡還鬱悶得不行呢!好了,兄弟你既然說李自成不行,那我們逃也沒法逃,幫也沒法幫,不是干看著等死嗎!」崇禎不忿。

    王承恩看崇禎這副樣子,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心說大明的江山,稀里糊塗丟在你手上,你現在有了後世300多年的見識,戰略眼光還這麼不長進,是不是真應了一幫人說的——搞體育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杜逸典知道龔大明的長處不在心計上,否則也不會被公安和足協忽悠了。崇禎的政治智慧一般,戰略眼光更是差勁,也就是一個憤青型的宅男書生而已。龔大明附在崇禎身上,並未負負得正。看來如何揚長避短,路漫漫其修遠啊!所以還是自己多操點心吧,指望崇禎看來還得等他盡快進入角色才行。

    「皇上勿要煩惱!我觀李自成部,如果打起精神,雖然不能戰勝清兵,拖住清兵應該不成問題。可以開闢第二戰場嘛!我估計,南京應該還是會馬上有一個朱家的皇帝即位,南明開始登場亮相。也許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就像英宗被擄,代宗即位之後,英宗就有了逃回的機會。我們一旦可以逃回南明,以我們的能力和見識,助南明度過劫難是完全可能的。之後積聚力量,誓師北伐,說不定還真能北定中原。所以我說,局勢還是大有可為,皇上也不必鬱鬱寡歡。想一想將來皇上再進北京之日,那些拿著李自成打的白條的一幫人,你想,他們找不到李自成,那找誰去?還不是得找你報銷!」

    崇禎猛的笑出聲來,一看宮女和遠處的太監,連忙忍住。

    崇禎身子前傾,低聲說:「哥們,我們這樣坐等,總不是個辦法呀!得想想法子。」

    王承恩對於這種時刻處在監視之中的處境很是鬱悶,他那裡還好點,崇禎這裡可以說是防備森嚴!「那又怎麼辦,我也在琢磨辦法啊,可你看,防備森嚴,毫無辦法!」

    崇禎無奈歎氣:「你那腦袋瓜辦法多,再琢磨琢磨。」

    王承恩搖搖頭:「我又不會飛。我做夢都在想怎麼跑出北京,可是真的沒轍啊。」

    「不如你先跑怎麼樣,我看李自成對你看得不嚴,不如你先跑。我再找機會。與其兩個人都困在北京,不如你先走,去南京,傳個話,好歹做點準備。」崇禎瞟了瞟太監宮女,聲音又低下去好幾分。

    王承恩說:「我還是跟你一起走吧!我一個太監,跑到南京又能怎麼樣?誰聽你的!你見過大明朝有哪個文官服氣太監的!要是一不小心被那幫爭權奪利的糊塗蟲一刀殺了,那還去了多的。拿你的聖旨也不好使,再說你又能指定誰接班嗎?誰誰誰當什麼官嗎?我的皇上,你不出去只是我這太監出去,不好使啊。只有你出去,還有點影響力。別想那麼多了,我和你一起走。而且,趁現在有時間,還得給李自成增加點籌碼。」

    「什麼籌碼?」

    「就是給他提供點武器。就像當年美軍給阿富汗提供火箭彈、單兵導彈,給蘇軍製造麻煩那樣,可以讓天平不要過於倒向清兵。」王承恩信心滿滿地說。

    龔大明作為一個軍迷,基本的素質是有的:「黑火藥時代,能搞的不外乎幾種武器,搞前裝線膛槍米尼彈?還是線膛炮?那可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啊,你擴散不是自己找死嗎?」。

    王承恩笑道:「哥們懂得不少啊!對!就是擴散,不過不是要擴散線膛槍米尼彈,也不是擴散線膛炮,這些也不是短時間可以擴散的。我要搞的是手雷,其實這玩意宋朝就有了,叫什麼霹靂炮、震天雷,我只是作些改進。這個手雷技術送給李自成,目的就是能抵消一點清兵騎兵的優勢,不要讓李自成輸得那麼快!」

    崇禎一笑,說道:「嗯,不錯!用技術來抵消野蠻人的武力值,這麼一說,武器技術的確是值得擴散一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