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二十六章 暗戰 文 / 金哨本無路

    崇禎的徒步穿越團規模就這樣增長到了十二個人。

    其中的新成員周公子和周小姐竟然是寧武關總兵周遇吉的侄兒侄女,其父周遇祥便是周遇吉的弟弟。周小姐十七歲,周公子十四歲,一家老少先是聽說周遇吉寧武關力阻闖匪最終殉國,沒多久又聽說京城被陷,於是匆匆決定逃往江南。

    忠烈之後被救,心理大是慰籍,可負擔不知道大了多少。這周小姐雖是出身尚武之家,卻也是裹的小腳,先還堅持走了幾里路,後來就不得不扎個籐轎讓周沖和一個周家家丁抬著,另一個家丁手臂受了傷,好在不影響走路。可是這樣一來,趕路的速度便慢了許多,而且目標大了,不得不遠遠派出探路的尖兵,專挑荒僻無人的山嶺行進,一路翻山越嶺,速度越來越慢。

    崇禎直皺眉,這種態勢無疑隨時會出現危險。心想收了三個徒弟徒固然是大賺特賺,沒想到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筆大賠特賠的買賣。逃命還要拖家帶口,這哪跟哪啊!崇禎憑直覺便感覺到一種危險的臨近。

    官道上的十騎大順哨探被殺,不到一個時辰就有三路人馬勘察了作案現場。這三路人馬,一路當然是大順軍騎兵,另一路則是吳三桂的騎兵,第三路卻是王承恩秘密掌握的明室力量,錦衣衛頭子駱養性在降了李自成之後仍然被追去三萬兩銀子,這人本就有些忠心,因此原有錦衣衛的部分力量也在王承恩秘密掌握之中。三路人馬無一例外地對此處十名闖軍被殺發生了巨大興趣,不約而同懷疑到了崇禎的頭上。

    劉體純統領的大順情報體系立即高速運轉,秉承牛宰相盡量縮小影響的精神,調集手下精幹人馬八百人,層層設防,步步堵截。

    吳三桂前些日以補充為由派了五千兵馬靠近天津駐紮,李自成認為吳三桂既然投降在即,也就默許了此舉,只讓附近的大順軍警戒了事。吳三桂四月初八上午聞知崇禎在北京逃出,第一直覺就是崇禎應該會來找自己,這無論如何是個機會。雖然顧君恩帶著崇禎禪讓的旨意和四月六日出的《大公報》到了營中,吳三桂找個理由把顧君恩穩住,背地裡卻是調集三百心腹,安排沿途接應。

    結果,闖系八百人馬,吳三桂三百心腹,以及明室原錦衣衛系統六十人,在案發現場一百五十里方圓,展開了一場暗戰。

    到底是錦衣衛專業,一隊錦衣衛的獵犬首先發現了周遇祥夫婦掩埋之地,不久又追蹤到崇禎一行的蹤跡。然而讓他們不安的是,沿途到處可以發現盤查和警戒的大順軍士,還有身份不明的化裝人員。負責這隊錦衣衛的頭目叫做溫鐵誠,十分老辣,感覺到如今的情形十分棘手,便決定先聯絡上崇禎再說。

    崇禎一行人的速度實在夠慢,錦衣衛不一會便靠了上去。

    溫鐵誠到得近前,崇禎那邊負責殿後的趙一均便有了反應,暴喝一聲:

    「什麼人?出來!」遠遠的張弓搭箭,作勢要射。

    溫鐵誠連忙大叫:「車到山前必有路。」

    趙一均記得師傅交代,忙回復:「有路必有東風車。」他也不知道什麼叫做東風車,只知道聽到上一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就要如此回答。接下來好像下面還有一句,對了!記起來了。於是喝道:

    「洩停封,洩停封」也不知道這「洩停封」是什麼藥!

    溫鐵誠馬上回答:「洩立停,洩立封」。

    趙一均一看對上了師傅所說的切口,於是拱手問道:

    「尊駕何人?」

    溫鐵誠站起來回禮,答道:「在下姓溫,乃是龔掌櫃手下,前來聽龔掌櫃調派。」

    「原來是溫兄,溫兄請!」

    趙一均心想師傅看來是明室一個重要人物,自己倒是沒有跟錯人。隨即領了溫鐵誠來見二位師傅,溫鐵誠來崇禎到跟前,行了大禮,道:「龔掌櫃,在下溫鐵誠,前來效命。」

    崇禎望了王承恩一眼,心說不錯啊,這幫傢伙這麼快就綴上了!可既然他們可以綴上,說明自己一行行藏已經暴露,難保別的人不會綴上。當即問道:

    「溫兄弟是怎麼發現我們形跡的?」

    「稟報掌櫃,在下十人是勘察官道上闖匪被殺的現場,然後循著蛛絲馬跡追蹤而來。如今形勢十分不容樂觀,我等沿途發現闖匪和不明身份之人,為數不少。據在下推測,這些人皆是為您而來,因此須得想個脫身之計。」

    崇禎自是明白官道上殺人的事不可能不引起大順軍的注意,卻沒有想到事情會這樣棘手。不知道這些大順軍會不會搞什麼日軍的「鐵壁合圍」、「梳篦清剿」,那樣的話,要逃出生天可就難上加難了!隨即一想李自成的隊伍恐怕一時之間還無法搞出這種富有技術含量的把戲,心中便多了一絲僥倖。當即問道:

    「溫兄弟有何高見?」

    「依在下之見,掌櫃如今這樣慢悠悠的,恐有不妥。以在下看,須得迅速脫離險境。不如龔掌櫃和杜先生帶幾個得力手下,先行脫離。至於公子小姐,即使有人盤問,也沒有什麼太大危險,完全可以另作一路,慢就慢點,等掌櫃一行脫離險境,只要約定地點,到時再聚首不遲。」

    崇禎當然明白,惟有快捷二字,才能在重重羅網中尋機鑽出,否則一路漫遊,縱有良機也打盡的結局。可剛剛答應人家來著,卻又要拋棄這兩個忠烈之後,豈不是大大有愧於「不拋棄,不放棄」!反覆沉吟,一時猶豫不決。

    溫鐵誠一看這情勢,看那小姐生得貌美如花,以為龔掌櫃捨不得這美貌小姐,想了一想,有了主意。於是低聲說道:

    「掌櫃,依在下觀察,沿途好似也有吳三桂的遼兵蹤跡,想也是為了掌櫃而來,目下形勢緊迫,在下有一點微末見識,說出來請掌櫃考慮!在下以為,可以借吳三桂遼兵之手,把公子小姐安全送出去。在下安排熟悉這一帶地形的兄弟,再匯合我們一路的強手,有個四五十強手,借助地形,躲過圍追堵截,脫身應該不是難事。」

    王承恩在旁問道:「天津安排得如何?」

    「應該已經安排妥當,在下接到的指令是:只要將二位安全送到天津指定地點,就算完成使命。」

    正說話間,遠處傳來報警之聲,一個錦衣衛匆匆跑了過來,急聲道:

    「溫主事,不好了,後面發現大順匪兵,人數約有**十人,如何區處,須得盡快拿個主意。」

    崇禎一看,這該來的還是來了,自己這邊加上十名錦衣衛,能戰者不過十七八人。如果面對訓練有素的軍隊,硬碰硬的話,人數相差懸殊,斷無幸理!如今哪怕是分頭跑路,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溫鐵誠沒想到闖匪這麼快就追了上來,連忙對崇禎說:

    「掌櫃先走,我們抵擋一陣。」

    崇禎看了看附近地形,心中有了決定。環視了一眼眾人,決然道:

    「溫兄弟,你派兩個兄弟前去聯繫吳三桂的人,其他人聽我指揮。來,我們一起上山,試試這幫大順軍,看他們能把我們這麼樣。先打掉他們的氣焰,再想辦法。」

    溫鐵誠一看龔掌櫃作了決定,自知多說無益,也就只好照辦。

    兩個錦衣衛分頭去了之後,一行人爬上了山腰。上了一個陡坡之後,崇禎便把這裡定為第一道防線。前後設了三道防線。崇禎只有打獵的經驗,溫鐵誠也沒有打過仗,趙一均只是跟土匪幹過仗,論作戰經驗還差得遠。崇禎對於足球的防守倒是大有研究,遞次防守這種戰術概念是門兒清的,再說後世戰爭影視看得不少,怎麼防守自有一番見識。當然最能穩定心神的,莫過於當年讀《毛選》留下的底子。當年自己讀《毛選》有關各個戰例各種戰法,讀的時候不覺得,這會兒才知道讀過的這些已經深入骨髓。

    坡下已經被清理一遍,是謂「掃清射界」。能砍掉的樹木都砍掉了,砍下的樹木用來構築簡單的工事。溫鐵誠一看龔掌櫃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又看這「掃清射界」對於射殺進攻者確是有利,更增三分佩服。只是闖匪人多,實在不知道能擋得幾時,要是等不到吳三桂的兵馬,那豈不是萬劫不復!

    大順的騎兵在山野之間,根本就跑不起來,兜兜轉轉,反而不如步行。後來乾脆由大部分人下馬先追,後面的人趕著馬過來。

    待到得山下,一個大順頭目對著山頭大喊:

    「崇禎,不,宋王殿下,哪一位是宋王殿下,你不必再躲了。卑職奉牛宰相之命,請殿下跟我回北京,牛宰相說了,定會厚待殿下,殿下這就隨卑職走吧。」

    叫了半天,山上無人應答。山上的人乍聽到喊「崇禎」,一些人自然反應了過來,原來這位龔大俠就是崇禎皇帝,當下反應各異。趙一均心道,原以為只是明室一個大人物,沒有想到自己的師傅竟然是崇禎皇帝,當時就叫了一聲「皇上」,跪了下去。那周沖更是目瞪口呆。崇禎一看個個都要下跪,沉喝一聲:「停!別動,各人守好自己的地段,先把敵人打下去。」

    那喊叫的人一看山上沒有反應,立時又叫:

    「山上無關的人速速離開,否則刀劍無情,別怪我們下手狠辣!喂!我喊最後一次,聽好了,無關的人滾開!要是負隅頑抗,定叫你們死無葬身之地!」

    那頭目見山上依舊毫無反應,大叫:「弟兄們,衝上去,抓住朱由檢,大大有賞!」

    那大順頭目仗著人多,一看山上不過二十人,為了抓活的,連箭都懶得放,直接衝鋒。五十個大順軍端著盾牌,爭先恐後往上攻來,唯恐抓崇禎的頭功被別人搶了去。

    崇禎手持兩把手槍,周公子的書僮當起了供彈手,王承恩佔了一把手槍,另一把手槍給了二剛,這幾天崇禎觀察二剛有些潛質,便把如何瞄準,如何裝彈、如何開槍一一教給二剛,二剛此時端起手槍,滿是興奮。至於「朱哥」連弩,一把交給了趙一均,另一把交給周沖,周沖試了一試,發現這連弩十分機巧,愛不釋手。

    等到大順軍兵衝到了八十米之內,崇禎開了第一槍,這次是用的銅彈頭,「乒」的一聲,子彈穿過一個大順軍的盾牌,擊中胸部,那大順軍士仰頭便倒。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第二槍跟著又到,同樣是盾穿人亡。溫鐵誠在山上看得真切,心想皇上拿的火銃厲害,皇上開火的準頭更是厲害,若不是親眼所見,斷然無法置信!

    第三槍是二剛開的,「乒」的一聲,一個大順軍士被打翻,倒在地上哇哇大叫。崇禎一看不錯,有這麼點意思,稍加訓練,做個射手不是什麼難事。王承恩也一扣扳機,卻是啞火,一時大是懊惱。

    三槍過後,那大順軍的衝鋒頓了一下,那頭目大喊:

    「快衝!快衝!衝過去,他們就這麼幾個人,三桿火銃,怕個球!抓住朱由檢,重重有賞!」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大順軍復又前衝,第二輪四聲槍響之後,四人倒下,但餘下的人不管不顧,亡命衝來。此時到了弓箭射程,趙一均、周沖的連弩和錦衣衛弓箭,一齊射出,一輪箭雨飛下,無奈大順軍全都持有盾牌,直射的弓箭大都釘在盾上,只有拋射的箭矢傷了兩三個。崇禎一看要糟,連忙掏出一個手雷,拉火擲出,那手雷在大順軍人群中爆炸,「轟」的一聲,炸倒了三個大順兵士,前後左右被這麼一炸,好些大順兵士的盾牌頓時露出空檔,一輪箭雨及時飛下,又射倒好幾個。可惜當初只是攜了兩顆「杜版」手雷,用了一顆,另一顆須得關鍵之時再用。

    第三輪槍響過後,其他的大順軍士已經衝了上來,溫鐵誠大喊:「趙哥兒,快把皇上拉到第二道防線,錦衣衛的弟兄們,我們頂住。」

    趙一均、二剛、劉繼雲一看保護皇上要緊,將崇禎和王承恩拉到了第二道防線。而周沖和另一個周家家丁,執刀死活不退,周衝將連弩遞給周公子,轉身和錦衣衛一起,抗住大順軍兵。

    大順軍兵衝上第一道防線之後,一場慘烈的肉搏戰隨之展開,八個錦衣衛都是箇中高手,周沖更是武藝高強,不過攻上來的大順軍都屬於夜不收,身手也自然不俗。以十個對三十幾個,最少都是以一敵仨,除了趙一均不時可以射出一箭,手槍卻不敢亂放。到得最後,崇禎在上面大喊「溫兄弟,快撤!」,結果只有溫鐵誠和周沖帶著滿身血污退上了第二道防線。大順軍在力拼一陣之後,也只剩十七八個。這些人正自慶幸,卻從第二道防線灑下一片箭雨和槍彈,最後只有八個人狼狽逃下山去。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