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四十五章 天才的解讀 文 / 金哨本無路

    儘管兩個御史的奏章並沒有引起什麼「皇帝下半身」風暴,崇禎還是決定在「花心」的問題上秉承克制的一貫做法,暫時是不能去周菲兒那裡了。既定的韜光養晦策略,不僅對外如此,對臣子們也一樣如此。大明的臣子不一定有能力,但是一定有脾氣,弄擰了跟你死扛!他們不一定能建設,但是一定能破壞!一句話,「做糖不甜,做醋特酸」。就說吧,歷史上東林黨在弘光朝堂上受到排擠之後,就敢於串通左良玉起兵「清君側」,弘光朝本來還可以撲騰多些時日,結果一點元氣被窩裡鬥耗掉了,攪得弘光朝一年就宣告完蛋。

    崇禎雖然比弘光帝威權不知道大了多少,還是小心為上,和王承恩立下對臣子也韜光養晦的策略,抱定凡事不正面對抗的宗旨。剩官問題也本著給政策、給出路、放權讓利的辦法,才好歹把這些人哄好了。至於工商聯競選一事,也就是輕飄飄試一下群臣的應手,最後奇跡般地通過了,這不過是拜好運所賜而已。事後的總結就是,多給胡蘿蔔,少給大棒。

    這天正是南京證券交易所開業的日子,自不必崇禎出場,錢謙益大駕出動,作了剪綵揭牌的領導。取「兼益」之義,證券交易所乃是利益均沾之所,錢氏風雅諧趣,講了幾句以自己名字打趣兒的吉祥開場白,在一片鑼鼓鞭炮聲中,南京證券交易所堂而皇之地開了業。

    崇禎其實也在皇家俱樂部,不過是躲在後一棟二樓的皇家棋院,一邊觀摩國手汪幼清與號稱野戰派的杜濬的對弈,一邊等錢謙益剪綵之後同來觀棋,那錢謙益是個棋迷,圍棋高手可謂相交滿天下,皇家棋院便是錢氏張羅。

    話說汪幼清實乃天資卓絕,棋局之中常有天馬行空的佈局構思和信手拈來的妙手,不過這位汪國手自負奇才,視奕道為彫蟲小技,其人好兵尚武,刀法箭藝,樣樣俱精,自言有將帥之能,曾經口出狂言,若是授以兵權,當可平定李闖張獻忠,此話當然只是說說,聞者一笑置之。這位狂生沒有把圍棋當作自己的職業,一點沒有職業棋手敬業的精神,開局佈局又不喜定式和尋常佈局,落子如風,要說算路精確,天下間無出其右,只是這位仁兄喜歡的就是率性而為的作派,往往未經計算,只憑第一感就拍出棋子,因此盤中每有漏著。但是對他而言,漏著也無所謂,待他回過神來全力以赴之時,後盤便如有神助,往往妙手迭出,對手無從招架。弈林盛傳:幼清之棋常因輕敵而有誤,誤後斂手精思,少焉出一奇著,如亂流而濟,如斬關而出,馬不及旋,敵不及拒,自誤而得救,自救而得勝。因此曰:幼清之棋,不畏其不誤,而畏其誤。小誤則小勝,大誤則大勝。實則這位仁兄的棋力高於對手,有讓一子的實力,只因他天性跳脫,碰上其他棋力遜於他的對手,則可欺敵而勝之,然則遇上第一國手過百齡,就必然是「棋差一著,滿盤皆輸」。

    再說這杜濬,也是驚才艷艷,平生獨愛詩與棋,棋上的造詣與汪幼清比起來,尚差著一線,但卻是「暴力圍棋」的始作俑者,不知道這一派棋藝卻是如何傳到韓國去的。杜濬下棋以力量著稱,不能斷的他要斷,不能強扳頭的他扳頭,你不出錯則已,通常而言你總會出點錯,這位老兄順著你這一點錯就會一直追究到底,直到他心滿意足——或是佔盡便宜,或是殺盡大龍。杜濬若是對上與汪幼清不相伯仲的高蘭泉,十盤之中難贏一盤,但是和號稱天下第二的汪幼清對局,十局之中倒有六局是杜濬贏,杜濬就是吃定了汪幼清每有隨手的毛病。汪幼清對此很是不屑,卻拿杜濬這廝沒轍。

    崇禎也是個棋迷,龔大明在後世是聶衛平的粉絲,也十分欣賞馬曉春的「妖」。要說棋力,自然及不上汪幼清和杜濬,但是後世的棋譜看得多了,掛盤講解也看了不少,圍棋的境界自然上了一點層次。看這兩人鬥得難分難解,比較一番,發現後世的圍棋到底還是更加職業。

    汪幼清被請到南京以後,曾經和崇禎下過授二子的讓子棋,讓了二子之後汪國手三局勝了兩局,也不知道輸掉的一局是不是有意放水。但是下完棋後,崇禎和他談了一席話,試探他是不是真的有意帶兵打仗。這一下搔到了這廝的癢處,做圍棋國手這玩意顯然不夠他過癮的,當下大喜過望,在他眼中圍棋不過小道耳,揮子取勢和殺棋佔地哪有真刀真槍馳騁沙場來勁!馬上就把敬愛的皇上稱作了偉大的伯樂,末將願為皇上奮勇殺敵,蕩平天下,云云。

    於是,汪幼清成了皇家軍事學院的編外旁聽生。畢竟汪幼清年近四十,只是規定所有的理論課一節不落,但只是跟正式學員下午訓練一個時辰。崇禎的要求,無非是提升一下汪幼清的體能,熟悉射擊和投擲手雷,至於刺殺就免了。崇禎的心願,就是給自己培養幾個作戰參謀,和一個參謀長,不知道這個汪幼清干參謀長行不行。當然,只送一個人旁聽有點太過匪夷所思,因此欽命杜濬也一道旁聽。

    那杜濬是個癡人,偶爾議論一番軍事還可以,征戰沙場會不會尿褲子,還真難說。

    崇禎饒有興味地觀棋,汪幼清落子如飛,杜濬則不緊不慢。一局棋終,又是汪幼清下了個隨手讓杜濬抓住了,糾纏的結果是汪國手中央的棋筋被提掉,然後以厚勢相迫,所謂一力降十會,汪國手略事抵擋,便痛快推枰認輸。

    正復盤的時候,太監陸順報知錢謙益求見,崇禎傳命請進。正是這個陸順,在當日崇禎逃離北京的時候,出手擊暈了那個呼喊報信的傢伙,後來隨了定王永王袁妃一行來到南京,現在便是崇禎面前的當紅太監。

    只見錢謙益帶著滿臉笑容進來,正要給崇禎行君臣之禮,崇禎笑笑說:

    「錢愛卿,免禮了!將來在這棋院之中,錢愛卿就免了君臣之禮吧,至於汪杜二位,給朕敬個軍禮就是。」

    錢謙益連忙道:「老臣不敢越禮!」

    崇禎笑問:「好了,錢愛卿,剪綵揭牌儀式搞得不錯吧!人來得多不多?」

    「稟皇上,今日皇家俱樂部只能用『火爆』二字來形容,一來關注交易所開業,二來則是今天四家皇家股份公司都在皇家俱樂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兩個多功能廳上午下午都排滿了,此事不僅關係到四家股份公司受人追捧的程度,還牽涉到四大候選人之間的暗中較勁,所以前來皇家俱樂部的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四家股份公司的股票,目前來看,還是孔雀山股份的股票行情最好,老臣走的時候,價格已經接近二兩銀子。老臣初時還擔心交易冷清,這一下老臣開了眼界。」

    崇禎目光轉向汪幼清,見汪幼清在一旁微笑,便笑道:

    「汪先生是不是有話要說?請講!」

    汪幼清微微一笑,說道:

    「學生不才,卻不怕班門弄斧,請皇上恕學生狂妄,學生大膽,也如圍棋掛盤講解一樣,說說自己的一知半解,請皇上不吝指正!」

    「但說無妨!」

    「學生以為,皇上南行以來,所行之事,正合圍棋之道,一曰取勢,二曰取地。皇上的招數,虛虛實實,有虛有實,從不孤立落子,亦不拘泥定式,左右前後相呼應,而落子效力卻是妙不可言!如此比喻,看似恭維皇上,但學生以為,這一路行來,竟無一是落空之子,每落一子又留有諸般後手,以學生之才智,方才領悟一二,學生實不知皇上還留有什麼厲害的後著,因此,學生深自佩服皇上,絕無虛言!」

    「呵呵,汪先生拍馬屁的功夫不知道跟圍棋神技究竟哪個更高一些!汪先生,說點實在的吧!」

    「要說的,要說的!」汪幼清二指拈起一顆棋子,恍若沉浸進了棋局之中,繼而說道:

    「我大明自太祖以來,歷經270餘年,國情變化早已不復當年,比如太祖設衛所制軍戶制,於當時實乃良策,但延宕至今,已是面目全非。兩百多年來土地兼併和地權集中,乃是引發民變的罪魁禍首,朝廷無力興修水利和賑濟使得饑民如潮,盜匪乘機煽動,以至天下大亂,韃子趁火打劫,致使大勢糜爛,不可收拾。然天下所變者,時勢二字,天下不變者,利益二字。我大明上上下下,恥於言利,空自言義,然則正是這些『言義』者用不義的手段攫取不義之財,對於土地集中推波助瀾,可說是釀成這場危局的幕後黑手。要破解這個死局,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能解決問題,皇上在一系列佈局當中,秉承的便是以『言利』來破局。捅破這層虛仁假義不言利的窗戶紙,棋局滿盤皆活。皇上都不諱言談利,誰還死抱那套假仁假義的虛偽哲學!如今推行股份公司,大明官宦縉紳士子皆可與皇上合謀利益,利益同則利害同,則心意同,如此則勢不可擋。」

    「說下去。」

    「從恥於言利到勇於言利,無疑給大明的中產以上階層追求利益打開了一扇門。公開言利的好處,就是逐利者能夠從各種途徑獲得追逐高利潤的機會,比如揚州的縉紳就有參與中華車輛股份的機會。這樣一來,土地兼併將會逐步緩解,只因閒錢的目標轉向了高利潤的工商業,而不是局限於囤積土地。」

    「皇上在這個時候,又適時推出孔雀山銅礦一介股份公司,先是孔雀山銅礦挖出了一個天大的奇跡,之後的中華車輛,你只要看看道路上越來越多的四輪馬車、三輪車、自行車,就知道這是暴利,玻璃和水泥同樣也是供不應求。如今清華皂業和光華煤焦的股份皆是超額認購,皇上乃在此時頒下旨意,必須承諾減租減息才能認購新股,皇上雖是以利相誘,但卻義在其中。」

    「當然也有機緣巧合之事,若不是李自成創辦《大公報》和『北京公債交易所』在先,《明報》與南京證券交易所也必不能這麼順利。若是沒有先例,可以想見,言官們必定會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大事攻擊,反對之聲勢將滔天,此等離經叛道的創舉恐怕多半會胎死腹中。」

    汪幼清在復盤的棋局中點入一個白子,棋局之中頓時形成了一個緩氣劫,道:

    「皇上成立工商聯推行主席競選之舉,依學生所見,就如杜兄之棋風,有點不講理,不該扳頭的也要扳頭,下出一招無理手,就等對局者出錯。但是仔細一想,北京和各地的剩官雲集南京,逼出的這一招也屬順勢而為。皇上的這一招,就像盤中這手主動開劫,輸了劫無傷大局,贏了劫卻是局面生動。而剩官們必須要幫著皇上打贏這個劫,所以皇上巧於利用,憑空多了許多劫材,最終竟然開了亙古未有的工商聯競選。此舉在開了勇於言利的先河之後,又開了勇於爭權的先例。」

    「本來,爭權也好,趨利也罷,只要光明正大,不違道義,正是人之常情!學生以為,與其搞陰謀詭計爭權奪利,萬不如擺到桌面上,光明正大的爭權和逐利。」

    汪幼清又在棋盤上落了一子,卻是黑子不理白子開劫,反而攻擊白子另一條大龍,汪幼清指點棋局說道:

    「此局若是跟著白子棋路走,應劫的話,就背上了包袱。黑子甩開這個包袱,反而攻擊此處白子,卻可打開棋局局面。皇上所為,與此異曲同工,不糾纏於大明之種種弊端,卻另闢蹊徑,以利為媒,以權為媒,革故鼎新以利天下。傳言皇上得世外高人指點,學生亦以為,非神人莫能如此也!」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