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四十七章 出口商機與軍火貿易 文 / 金哨本無路

    朝鮮代表團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此次訪問無疑是滲透大明新文化以及促銷部分軍火和商品的最佳機會。

    第二日的第一項安排就是參觀恆大地產的大鐘樓和樣板房。至於為什麼第一個新型住房開發公司要叫「恆大地產」,無非是後世的恆大地產既有恆大足球也有恆大女排,所以崇禎愛屋及烏,賜名「恆大地產」。恆大地產的大手筆就是在南京建起了一座「恆大鐘樓」,這座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鐘樓高度為三十米,超過八層樓高,與其說是樓,不如說是一座四方的瘦高尖塔。之所以叫鐘樓,乃是因為在正面的頂端裝上了王承恩設計的一個大鐘,這座鐘每天對時一次,因此在南京赫赫有名,如今成了南京的標誌性建築。時髦的學生已經漸漸把什麼時辰換成幾點幾分的問答,南京的市民也漸漸習慣於小時和分鐘的概念。這座鐘樓採用全鋼筋混凝土結構,全框架式建築,窗口裝的是大面的平板玻璃,內外通透,這個鐘樓建成開張不過五天,參觀者一直是絡繹不絕。不過朝鮮代表團享受了特別待遇,先清了場,之後杜濬帶團單獨參觀了鐘樓,宋時烈對於這個外形簡約、建築奇特的鐘樓大是稱讚了一回,其他成員也是驚羨了一番。

    恆大地產的樣板房是二層或者三層的樓房,參照了後世二聯排別墅和四聯排別墅的設計,全部採用框架式混凝土結構,玻璃窗,衛生間採用便池沖水,自來水同樣是採用銅管送水,送至廚房和衛生間。樣板房做了全套裝修,客廳排上了真正的彈簧式沙發,一樓的廚房安上了蜂窩煤灶台,並打上了一排櫥櫃,二樓的主臥室擺上了新式大床,床上鋪上了彈簧式床墊,整個家居讓人一看就耳目一新。仔細考量每個細節,舒適感比老宅的格局強了不止一個檔次。所以大凡參觀過樣板間的,無不嘖嘖稱讚。一些公子哥兒一看這新的宅子與皇家俱樂部的風格相似,可見《明報》上「恆大地產,皇家風範」的廣告不虛,這些「敗家子」也不管這宅子建在城外,也不管這宅子比城中心的宅子還貴,這些富二代毫不含糊地為自己預定了新宅,以致第一期樓花三天就宣告售罄。朝鮮友人一方面感歎新宅完美,一邊卻為新宅的價格咋舌了一回。不過一眾代表團成員在參觀之後,一致認定這個什麼水泥和玻璃也應該早日引進朝鮮。

    參觀完恆大地產,接下來便是重頭戲——參觀弩炮式擲雷器。崇禎聽了杜濬報告,得知朝鮮客人對於手槍很是眼熱,但是一來手槍和步槍產量還不夠自己使用,二來在與清兵交戰之前,這兩種殺器暫時還是不能外洩。當然朝鮮方面肯定是要支援的,最後定下來支援朝鮮一批弩炮式擲雷器和霰彈槍。鑒於手雷已經在上次大順和清兵作戰中使用,之後清軍也仿製出了手雷,手雷已無秘密可言,支援朝鮮一批手雷和建立在手雷技術上的弩炮式擲雷器,可以使得朝鮮在萬一對上清軍之時,不至於被清軍的手雷打得沒有還手之力。當然,說是支援,可如今大明的情況正合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那句話,所以朝鮮還得用資源來換,比如煤和鐵礦石什麼的。

    在轉爐煉鋼成功之後,控制煉鋼時間和硅錳含量,碳素彈簧鋼也出來了,因此如今的弩炮式擲雷器在投擲臂中部加裝了鋼製板式彈簧,故而擲雷距離又提升了50%以上。

    宋時烈一行人饒有興趣地看著大明的擲雷兵表演單兵擲雷器,只見一個擲雷兵依靠一個手搖機構呼呼呼搖下投擲臂,投擲臂到位之後,將一個手雷一截銷子拔出,然後將手雷裝入手雷兜,手柄部分穿過雷兜的開孔,將拉環塞進擲雷臂的固定銷中,然後一扣扳機,一枚手雷飛出去100步開外,爆炸開來。

    杜濬介紹說:「這是單兵擲雷器,投擲距離100步,相當於130公尺,哦,這個『公尺』是我大明最新標準單位,一公尺等於3.2尺,該擲雷器採用棘輪機構,單人可以操作,該擲雷器全重55斤,相當於32.5公斤,哦,這個『公斤』也是我大明最新標準單位,一公斤等於一斤11兩,兩人可以攜帶,攜帶時可以整體攜帶也可以拆開攜帶,拆開後很快就能組裝投入作戰。」

    這時兩個擲雷兵熟練地表演起拆裝過程,只見呼啦幾下就拆成了架子和投擲臂兩部分,拆開的兩部分瞬間又裝回了原樣。杜濬繼續道:

    「這個單兵擲雷器也可投擲三斤重的大號手雷,投擲距離降到80公尺以內,但是爆炸威力大增,比弗朗機炮的實心彈更有威力,而且比弗朗機好用多了。手雷都有保險銷,沒有拔掉之前,決不會爆炸,就安全性而言比弗朗機炮更是高多了。」

    隨著擲雷兵將手雷換成大號手雷,砰地一聲投出去,在60步開外爆炸,炸出一個一尺左右的坑來,果然威力不凡。

    宋時烈對於作戰兵器如大炮之類只是有些印象,那金雲根卻是個行家,一看這單兵擲雷器比一門200斤重的弗朗機的威力不遑多讓,心道要是自己的朝鮮軍內要是配備這樣的擲雷器,戰力不知道要提高幾成。難怪大順用了手雷之後,便有了遵薊大捷。

    隨後來到中型擲雷器前,杜濬介紹道:

    「此乃中型擲雷器,使用6斤的霹靂彈,投擲距離400公尺,也就是300步以上,也可以投擲3斤重的大號手雷,大號手雷可擲600公尺以上。擲雷器全重190公斤,320斤,列位都看到了,這種擲雷器裝有兩個輪子,一匹騾馬就可以牽引。」

    擲雷兵表演了中型擲雷器投擲6斤的霹靂雷。只見擲雷兵用一根長棒扳動機關,然後擲雷臂慢慢下降,下降到位之後,另一個擲雷兵拔掉霹靂雷上的保險銷,然後如法炮製裝進雷兜,將拉環套入擲雷臂固定銷。裝好雷之後,還是這個擲雷兵負責扣下扳機,砰的一聲擲雷臂呼嘯轉臂,霹靂雷就勢飛出,在300步開外炸開,威勢比大號手雷又強了許多。

    最後,代表團被領到了大型擲雷器跟前,這玩意擲雷臂高有一丈有餘,杜濬介紹道:「此乃大型擲雷器,使用16斤的霹靂雷,投擲距離600公尺,也就是450步以上,也可以投擲6斤重的霹靂雷,6斤重的雷可擲900公尺以上,也就是約700步以上。這種擲雷器平時配備三個人操作,戰時兩個人也可以操作。擲雷器全重570公斤,960斤,這擲雷器裝有四個輪子,需騾馬牽引。」

    16斤的霹靂雷爆炸的聲勢不同凡響,轟隆一聲,在地上炸出一個大洞。

    宋時烈只是震撼於擲雷器的威力,而那金雲根卻是久居軍中,對於大炮並不陌生,所以是一個識貨的行家。這些個霹靂雷一個比一個爆炸威力大,而操作又簡單省力,哪怕最大的擲雷器兩個人就可以操作,真是好東西啊。關鍵是這種擲雷器擲雷速度快,比大炮發射開花彈的速度快了好多倍。朝鮮在萬曆援朝之時,亦習得大明大炮發射開花彈之法,不過這種開花彈發射繁瑣,而且一不小心就會炸膛,因此在朝鮮軍中,這種開花彈並不怎麼受人待見。

    說起來,大明傳到朝鮮的開花彈就是在鐵球彈體裡面裝上火藥,再開一個孔,插入引爆的引信,所謂引信便是一根中空的蘆管,內置藥捻,裝填前根據所要射擊目標的距離裁剪相應長度。這種開花彈在發射的時候,先將火藥裝入炮膛,再裝上一塊圓形木板擋隔,之後再在木板上填上一寸厚的土,加土乃是作密封燃氣之用,只因大炮炮膛和圓球彈體有很大間隙,所以要加土。這時候再將圓球炮彈引信對著炮口放入炮膛,至此還沒有完,還要透過圓球炮彈與炮膛的間隙填入火藥,將土層和彈體後半球的空間填實,再在鐵球彈體的前半部覆蓋上一層濕土,這還不算完,上面還要用封上一層臘,然後才可以開炮。開炮的時候,先點燃伸出炮口的開花彈引信,然後立即點燃火門上的火藥,前後兩級發射藥遞次燃燒,連炮彈帶木板、泥土和臘一起射出,正常的情況是,等定時引信燃盡點燃開花彈的內裝火藥,開花彈即在遠方爆炸。

    明末這種用大炮發射開花彈的發射方法非常危險,因為就算用泥土和蠟做了密封,但是點燃發射藥產生的火焰不可避免地從炮彈跟炮管的間隙竄到炮彈前方,極容易引燃暴露出來的藥捻,導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萬曆年間援朝的蔚山之戰,明將董一元眼看就要拿下日本戰國奇人、外號為「鬼石曼子」的島津義弘,結果就是因為發射開花彈的時候大炮炸膛,引起彈藥庫連番爆炸,導致三萬明軍反而大敗,使得泗州得而復失。自此以後,無論明軍和朝鮮軍,在發射開花彈的時候均是膽戰心驚,唯恐炸膛。所以非到萬不得已,軍中絕少發射開花彈。

    以金雲根在朝鮮軍中多年的經歷,立即愛上了這種傻瓜式的擲雷器。同樣是發射開花彈,比起大炮來,擲雷器唯一的劣勢就是射程略有不如,但是能將6斤的霹靂雷擲出700步開外,已是頗為不俗。大炮發射開花彈射出一彈的時間,擲雷器可以射出10個以上的霹靂彈。而且擲雷器無須點火,更不會發生炸膛,發射之後亦無清理炮膛一說。何況這種擲雷器便於攜帶,拉到戰場就可以發射,比起笨重的大炮運輸困難、就位架炮不易這些缺點,強了不知道多少。而且霹靂雷和手雷皆有保險,發射的時候才拔出保險銷,霹靂雷在投擲脫離投擲臂的時候,依靠摩擦起火點燃霹靂雷,無論晴雨均可發射不誤。更令人滿意的是,霹靂雷有多種延時爆炸時間,根據投擲距離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霹靂雷。顯而易見,擲雷器比大炮發射開花彈來,可以說強到天上去了。

    金雲根就此和宋時烈嘀咕了半天,弄得宋大人也顧不了許多,當時就問杜濬:「杜大人,我等看了擲雷器的威力,大為心折。不知能否請大明派出工匠,教我朝鮮也製作此等擲雷器?使我朝鮮能借此打退清兵,助大明光復遼東。」宋時烈一看這玩意也不難,估計只要有人指點一下,以朝鮮工匠的能力,料也不難做出。

    杜濬一看宋時烈果然看上了擲雷器,當下順水推舟,道:

    「此事恕在下作不了主,此事待明日宋大人見了王承恩王公公之後,王公公方能做主。只因皇上新頒布了《專利法》,凡是我大明新技術只要發明人登記了專利,都受專利保護。這擲雷器便是皇家軍事工程學院註冊的專利,皇家軍事工程學院現由王公公主持。如要仿製擲雷器必須徵得專利發明人的同意,須得簽訂專利許可協議,支付專利許可費,才能仿製。此外一些材料上的問題,也可能不是你們所能解決,比如鋼製板式彈簧,我大明也是剛剛試製成功。這是皇家研究所的專利,所以,還得跟王公公當面談。」

    說到這裡,杜濬感覺自己開口閉口就是專利、專利費,把道義二字忘到了九霄雲外,他媽的潛移默化,什麼時候自己也變得銅臭味這麼濃了!當下補充道:

    「宋大人也不必擔心,我大明一向對於支援朝鮮慷慨之至,斷無為難之意。在下帶諸位來此參觀,顯見皇上是有意支援朝鮮的。在下私下裡猜測,因宋大人此次來南京,乃是秘密來訪,蓋因貴國兩位王子還在瀋陽作為韃子的質子,所以皇上可能考慮的也是以雙方商務往來為由,秘密達成雙方的聯合,以免此事為清廷所聞,危及質子。」

    那宋時烈聽了此言,他乃是質子之一鳳林大君李淏的老師,聞言心中一痛。此次不能公開朝聖,只能秘密來朝大明,確是因為這個苦衷,由此對於韃子更是恨之入骨。因此見大明定都南京以來,大有欣欣向榮的跡象,各種新火器更是一個比一個震撼。因此心中抱了更大的希望,這次務要取得崇禎的支持,也能像大明這樣,富國強兵,乘大明北定遼東之際,也一舉擺脫滿清,但一想到自己的學生在韃子手上,如何安全脫困,確實令人大傷腦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