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五十四章 太子與奸商精神 文 / 金哨本無路

    北京的農曆九月,已是黃葉滿地,秋風颯颯。

    兩天前,公主收到南京的指令,以最快的速度賣掉一批南京的貨物,變成盡量多的錢,支援南京的建設。皇上甚至不惜部分放開了對大順的軍火銷售,除了擲雷器之外,連霰彈槍和步槍也可以賣。當然,賣步槍是有所限制的,不能超過兩千支。

    公主不明白為什麼要將步槍這樣的大殺器也賣給李自成,在這個年代,這屬於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過,當她將送來的密碼文件譯過來之後,不禁有點發愣——文件中顯然只能夠讓自己一個人看到——「一年之內立足於能夠打贏一場19世紀的戰爭,為此我們必須加快軍備建設的速度,希望北京辦事處籌集更多的資金,以支持大明的軍事建設。」,難道發生了什麼意外,是不是一個什麼1900年前的人士穿越成了多爾袞或者某個清兵?這年頭穿越不會像草兒一樣,擱哪兒都能長吧!難道穿越就像後世的「打的」一樣,招手就來?

    公主想著想著也覺得不無這種可能,既然是皇上的決定,想必南京正在研究新的武器,說不定機槍也有了,正在設計遠程大炮呢!差錢啊。

    自從公債到了一兩銀子以上的高位之後,公債市場已經不是公主的關注重點。公主的重點就是佈置獵頭行動,凡是精通西學的人才,都在名單之中,甚至包括一些技能出眾的工匠。畢竟大明的正統現在到了南京,湯若望本就是崇禎所看重的人,因此不費什麼口舌就去了南京。接下來,一批精通西學的人也陸續去了南京。至於北京的工匠,一直在不停地逃離北京,有人出路費,到了那邊還有安家費,待遇也高,並且廢除匠戶的種種限制,相當一部分手藝好的工匠都跑往了南京。當大順軍意識到匠戶的逃離已經影響到軍器的製作時,這才開始重視,除了封堵外逃之外,也相應提高了匠戶待遇和地位,這才穩定了局面。

    十天前,太子朱慈烺在正陽門大街置辦的一棟宅子經過改造、裝修之後,在一片鑼鼓鞭炮中開業了。改造之後的外牆是水泥貼瓷磚的外牆,沿街一水的落地式玻璃窗,落地式玻璃窗採用了耀華玻璃公司新出的鋼化玻璃,每一塊寬90公分,高2公尺,厚度是一公分。據說耀華的垂直引上法生產的平板玻璃還能做成更大的規格,只是設備需要投入,市場對於比這更大的玻璃是不是有相應需求,還拿不準,所以現在耀華能出的最大規格,就是這種了。玻璃嵌在用角鐵鉚接起來的鐵框中,角鐵上再刷上一層紅漆,就算是17世紀版本的落地鋼窗。這角鐵自然也是南京所制,現在民用賣的最好的主要就是鋼筋和角鐵,定王領導的連軋鋼筋、角鐵的技術已經基本過關。

    圍觀的人們第一次見到這種落地式玻璃的房子,透過落地式玻璃窗,從外面往裡面看一覽無餘,從裡往外也是通通透透。對於在牆上貼上小小塊的瓷磚,人們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是貼上這層瓷磚之後,整個外牆不知道好看了多少,摸一摸,瓷磚光潔閃亮,比紫禁城圍牆上刷的紅色外牆都漂亮。

    這個起名叫做「鍾山商社」的建築,不過就是倣傚後世最普通的營業廳設計,這個當然是公主的設計。沒有鋁合金,玻璃也沒有玻璃膠用來接縫,便只有在中間嵌一根角鐵。設計好之後,所有這些,公主都不便出面安排,出面指揮的當然就是太子了,太子自從跟崇禎做過木工,學會一點粗淺的製圖之後,對於工程技術的理解與過去已是不可同日而語。照著公主的意思,太子畫成圖樣,關鍵的地方更是親自指揮施工。

    營業廳分作了左右兩個,左面的是經營南京生產的一應新商品,包括玻璃、水泥、瓷磚、車輛和玻璃鏡、肥皂、餅乾之類,右邊則是公主的中成藥店。

    公主學習中藥學的時候,對於很多中成藥爛熟於心,這些中成藥由公主開出配方和制備工藝,再由南京組織一介精通中醫和炮製中藥的隊伍,按方製藥就是了。這個時代沒有抗生素,但是有一樣中成藥對於負傷者確有奇效,那就是雲南白藥。公主在後世對於白藥為什麼能在美國公開配方而在國內保密也是持有疑問,不過這個配方只有參考價值,真要拿出實際的雲南白藥,一張簡單的配方並不解決問題。不過有了這個公開的配方,就可以參照試制雲南白藥。公主在北京閒著也是閒著,從四月份就開始配製雲南白藥,經過不斷調整配方,公主配製的白藥的效果接近了後世的白藥,公主唯恐這個配方外傳,因此除了留一份配方用密碼發給了崇禎之外,雲南白藥的幾道關鍵的配藥一直是由自己一個人控制。好在太子新購的宅子足夠大,因此在後院辟出了一個白藥作坊,太子和公主分住前院左右廂。公主隔日就會去後院調配白藥。

    今天,來的客人非同一般,今天的來客不是別人,正是李巖和李來亨,還有李巖的夫人紅娘子。紅娘子說是來看公主,李巖和李來亨卻是為正事而來,看望太子當然也是一個借口,關鍵還是為了購買軍火的事。

    大順駐南京辦事處傳回消息,說大明為了支持大順抗清,準備賣一批最新的武器給大順,包括擲雷器、手槍、霰彈槍和步槍,並且送來了樣槍。在試過這些新火器之後,大順軍上下無不交口稱讚。李自成二話不說就決定採購,不過劉宗敏提議,步槍的價格太黑了,不如派人到太子這裡砍砍價再說。

    一路上,李來亨心直口快,一路說道:

    「李副軍師,既然明軍願意賣新式武器給我們,步槍的價格是離譜了一點,竟然要200兩銀子一把!不過比起拿大把銀子修宮殿、買四輪馬車來,以末將看,步槍價格貴就貴一點,該買還得買。我負責軍器局,就知道打制一桿槍的難處。那種槍膛要製出螺線,絕不是我們能夠短時間做出來的,我們連子彈都做不好,你為了省點銀子,結果在戰場上吃虧,那才是最划不來的事。再說,步槍和手槍,明軍過去是不賣的,我們想買都買不到。搞不好人家不賣了,到時候可別指望我們軍器局。」

    李巖心知李來亨所說不無道理,南京產的那種豪華四輪馬車,大順的高層將領和類似牛金星那樣的一介文官訂購了100輛,其中李自成更是訂購了二輛防彈四輪馬車,李過又訂購了100輛載重四輪馬車用於糧草運輸。為了修繕皇宮和大順將官的府邸,又採購了南京大量的水泥、玻璃和瓷磚,李自成裝修宮殿,劉宗敏、牛金星等的大宅修繕皆是不遺餘力,大順不缺錢,光是馬車和這些建築材料上面的花費就上了100萬兩銀子。如今明軍答應賣給大順2000把步槍,加上一把步槍配100發子彈,一兩銀子買10發子彈,總計也不過44萬兩銀子。總比那些裝門面講享受的事強點。可是李自成劉宗敏如今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也不是李巖能夠諫阻的,再說新朝新氣象,做點門面上的事情也不為過。

    大順李副軍師是何等人物,一到大門,一個太監立時施禮道:「大人們大駕光臨,請屋裡坐!」

    說罷引領李巖一行前往會客室,在營業廳的後面,特別設有一個會客室和一個會議室,會客室擺著沙發和玻璃茶几,有點來頭的客戶就請進會客室,重要的會談則是請進會議室。

    紅娘子去了後院看望公主,太子則從後院來會李巖和李來亨。寒暄幾句之後,得知是大順官方代表前來商談軍火採購,便將二位請進了會議室。

    雙方坐定,李巖便說道:

    「太子殿下,這次大明願意賣給我大順一批火器,確是好事。不過此次大明賣給我們的步槍,價錢實在太高,故而在下前來拜訪太子殿下,還請太子殿下斟酌,一是下調價格,二是多賣兩千支步槍與我大順。」

    太子朱慈烺對於這些俗務本是看不上眼,不過公主不便出面,這種當奸商的事兒還非得太子出面不可。一回生,二回熟,跟大順的頭面人物在生意上往來了幾個回合之後,太子儼然也有了一副奸商嘴臉,公主為此每次都要大大地誇讚太子一番。

    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積累起來的,太子也不是笨人,一來二去對這些奸商的道道也日漸嫻熟。一看李巖這副軍師談生意一下子就把底給露了,當下說道:

    「李大人,我大明所制步槍想必大人也試過了,四百步之內,指哪打哪,比大順的大炮不遑多讓。據我大明幾位帶兵老將說,一千斤的弗朗機還不如這桿步槍更加管用。這步槍乃精鋼所造,打制極為不易,李將軍負責打制槍炮,應該知道。尤其這內中膛線,更是極耗人工,而且廢品率極高。只因為產量太低,因此我大明裝備這種步槍的十個裡還沒有一個。之所以賣給大順,實乃為了抗清大計。據說清軍也有了手雷,傳說連霰彈槍也有了,故父皇擔心大順軍吃虧,特地推遲我大明軍的裝備,勻出2000支步槍來,賣給大順軍,以作抗清之用。其實以200兩銀子賣一支步槍實在不高,只因打制實在不易,打制十把步槍要廢掉七八把,因此這步槍成本實在太高,產量又低。實在沒有辦法,價格確是沒有餘地,要多買也實在沒有。不過在子彈方面,倒是可以每把槍多送100發子彈,李大人以為如何?」

    李來亨對於這槍管通體精鋼很是好奇,因而問道:

    「太子殿下,末將很是奇怪,這槍管通體精鋼,難道每把步槍都是這種精鋼所造嗎?」,顯然李來亨有點懷疑是不是每把槍都會用上這等精鋼。

    太子一看,這位李來亨順手送來了發揮的題材,當下說道:

    「不錯,我大明打製的步槍,都是上好的百煉鋼所製,槍上的刺刀不知李將軍試過沒有,普通刀劍碰上這種刺刀,絕對討不了好去。也正因為用的都是百煉鋼,所以可打400步開外,不過也很是費錢。一把寶刀賣個200兩銀子,李大人和李將軍以為理所當然,然則我大明打製的步槍用料不比寶刀差,威力比寶刀強了不知道多少,200兩銀子實在是物超所值。」

    太子這話一說,李巖李來亨兩人頓時也覺得是這麼個理。要是論起400步開外取人性命的威力,任何寶刀跟這步槍相比都是廢物一般。

    李自成在親眼觀摩大明所送的步槍演示之後,當時就恨不能一下子買它幾萬把,倒是劉宗敏認為太貴,比一匹駿馬的價錢還高,這劉宗敏也當然想要這步槍,不過自從炒作公債之後,這廝就有了錢的概念,凡是要往外拿錢,都有點肉痛。當然,對於美人們的要求,劉宗敏是有求必應,無論價格昂貴的穿衣鏡,還是香皂、餅乾之類,要啥給啥,對於美人們要求將宅第裝修得美輪美奐,同樣也是一擲千金。

    李巖和李來亨回去將價格交涉之事向李自成做了匯報,李自成現在煩惱的是李來亨管的軍器局連子彈都做不好,子彈的啞火率超過了30%,而大明的子彈很少啞火,據說最多就是100顆子彈有8顆啞彈。30%以上的啞火率在戰場上是要命的。既然大順做不了,買就買吧,反正這次買的火器加起來也不過98萬兩銀子。打贏了什麼都有,打輸了什麼都要完!這個道理李自成是明白的。李自成不再猶豫,當下就批准了這次火器採購。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