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六十九章 勝了還是敗了? 文 / 金哨本無路

    打跑了日本人的巨船,明軍可一點也不輕鬆,一邊防範著那艘巨船殺一個回馬槍,一邊開始清理戰場、救死扶傷。

    戰後清點,水師的損失可謂巨大。大船方面,總計沉沒一艘大號福船、一艘二號福船、一艘海滄船、兩艘運兵船。兩艘改裝過的三桅炮船受重創,另有一艘2號福船和運兵船也受傷不輕,福龍11號和19號被轉管機槍射擊,除了人員死傷,本身並未怎麼受損。

    小船方面,車輪舸沉沒一艘,重創兩艘;連環船沉沒3艘,只剩後船的7艘;火龍船沉沒一艘,重創2艘,鷹船10艘只剩下2艘,這2艘之中,還包括被掀翻之後拖回的一艘。

    總計僅僅大船就損失5艘,小船損失了13艘。14艘大小船隻不同程度受創,二艘主艦更是受創嚴重。至於傷亡,更是達到了700多人。

    而對方僅僅損失直升飛機一架,那個炸壞了尾部的潛水器,說不定早被救了回去。所以除了打掉一架直升機外,對方的損失無非是一台潛水器受創,至於敵人的大船,頂多就是輕傷罷了,敵方的傷亡,也絕對不會上三位數。

    如果說這是一場勝利,那絕對是一場慘勝。這場勝利有點丟人,可阿加西和他的教練吉爾伯特說得不錯,你要學會醜陋的贏。

    這個世界「贏」才是硬道理,比如1974年的西沙海戰,中國海軍贏得一點也不漂亮,完全是死纏爛打才得以僥倖獲勝。但是獲勝者是不受責備的,西沙海戰中方的參與者都成了海戰英雄。事後推演,那場勝利實在經不起推敲,如果南越方面不是戰術失誤,如果解放軍方面不是敢於犧牲,戰局也許得改寫。

    崇禎想,若是一個人沒有接觸過解放軍海軍戰史,你跟他講這段海戰的故事,他一定就覺得這有如一個三流編劇瞎編的荒唐故事,裡面你到處可以發現儘是bug,尤其不能忍受的是,這個荒唐故事把敵人塑造成了徹頭徹尾的白癡和膽小鬼,把中國海軍的官兵個個都塑造成了智勇雙全視死如歸的英雄。但是這個看似荒唐的故事竟然是真的,歷史真實地記載著這場看似不可能的勝利。而且,不能不說的是,正反面人物的真實表現竟然一點都不需要塑造,中國海軍官兵的「高大全」,南越海軍官兵的「醜陋」、「無能」,甚至比成心塑造的更有戲劇性。

    事後的戰史分析,有專家說了,也就是南越那幫笨蛋戰術上過於教條。不錯,南越的一艘艦船的噸位就頂中方全部四艘艦艇的噸位,四艘巨艦對四艘小艇,艦大炮大,根據戰術條令,用穿甲彈把中方的小艇打幾個大洞,小艇馬上就沉,所以交火中越方使用的是穿甲彈。事後中方想起來都有點後怕,要是南越這幫傢伙一艘用127穿甲彈一艘用127爆破彈,可能戰局就會反過來。畢竟與對手相比,中方的艇太小了,要是127穿甲彈和127爆破彈交叉攻擊,那中方小艇船漏人亡,恐怕凶多吉少。

    解放軍的戰術就是打人,所以出手就是爆破彈。你是自動化火力又怎麼樣,你總得人來操作吧,我把你人全打趴下,你自動化也沒有人操作啊。

    結果雙方一交火,中方一頓爆破彈,南越軍艦甲板上的水兵全都鑽甲板下去了。而自動化的火炮也因為火控雷達天線被中方重點攻擊而失靈,沒了火控雷達,127毫米的大口徑炮反而幹不過中方高射速的小炮。至於解放軍的小艇受到穿甲彈攻擊,水線下穿出一個個大洞,堵漏塞不夠大,人就填上去,戰士捨命堵漏,小艇就是挺著不沉,直到南越的巨艦受傷逃跑。

    崇禎其實對今天的戰況已經甚為滿足,當然不能跟毛大人思想武裝的解放軍相比。再說74年的西沙海戰兩軍的代差並不大,而今天對方有空中和水下的壓倒性優勢,打成這個樣子,不能不說,鄭家的水師絕非浪得虛名。

    這時候時間已是6點,冬季的白天短,這個時候海天已經被一片黑暗籠罩,只有還沒有燒盡的火龍船還在繼續燃燒。各船打起了一片火把,除了八艘車輪舸繼續留在前方監視外,前方受創的戰船撤回來,沒有受創的小船和從後陣衝上來的小船穿梭救援,時不時會有生存者被救上來,船上還派出一介水手潛入水中,搜索受傷人員和打撈死者。

    「福龍0號」經過燃燒瓶的攻擊看起來是一片狼籍,三根桅桿都被燒燬,早已失去了機動力。不過厚厚的水泥瀝青混合裝甲防護的效果實在不錯,艙室基本沒有波及,只有第四層被打穿了一個大洞,外面被轉管機槍打得滿是彈孔,但是居然沒有穿透水泥瀝青和木頭的混合艙頂。「福龍0號」現在除了沒有了動力,外表的樣子也難看一點,但要是把它作為一艘駁船看待的話,其實就說不上什麼重創了。比如,三層的會議室照樣還是富麗堂皇,崇禎就在這裡召集了一個短暫的會議。

    儘管自身的損失的確很大,崇禎還是肯定了水師的表現:

    「總的來說,打得不錯,敵人水下有鐵魚,天上有鐵鳥,還有巨艦大炮,能打成這樣,把敵人趕跑,實屬不易!朕估計敵人未必還敢再來,所以這場仗可以說我們勝利了。」

    趙一均想起來還有點後怕,唯恐皇上出點什麼差錯,此時說道:

    「皇上,敵人為什麼不同時出動呢?水下有鐵魚,天上有鐵鳥,加上巨艦大炮,那不是可以一舉取勝嗎?我們這邊可就麻煩了。」,趙一均跟崇禎久了,習慣了崇禎實話實說的要求,故此一出口就是一句大實話。

    崇禎苦笑,鐵魚就鐵魚,鐵鳥就鐵鳥吧!叫什麼不重要,於是說:

    「他們也不摸我們的底,我們這麼多船,跟他死纏爛打,也不見得鐵定就會完蛋。不過,他要是同時出動,我們的損失肯定比這大得多。」

    崇禎想,假設自己是對方的主帥,會不會一開始就將全部底牌打出,隨即一想,向來穿鞋的怕光腳的,要是換成自己,也未必敢下決心一下子把所有的籌碼押下。肯定也是潛艇先上,等打亂對方陣腳,再出動直升機,至於出動一架還是兩架,嗯,出動一架的可能性最大。兩架都上,萬一兩架都玩完,這寶貝十幾年都不見得做得出來,換誰也不敢幹這種敗家的事情。潛水器在淺水攻擊對方的船隊,當然也不能遠程開炮,所以日本人的做法並不是愚蠢,而是太過於算計了。要是白癡的話,說不定就全押上了,如果那樣,幹掉明軍水師應該問題不大,但是極有可能就只能剩下一艘帶傷的「大和」號,要是那樣的慘勝,不要也罷。明軍的破船隨時可以造出來,而超時代的直升機、潛水器、機器人和雷達卻是短期內無法再生的。那樣的話,雖勝尤敗。如果能把崇禎一擊致命那還好接受點,要是崇禎不在這些船中,那就虧大了。

    不管怎麼說,還得跟他們把道理說明白點,日本人這一穿越,要想把穿越這個事實摀住,恐怕早晚會穿包。還是得解釋一下:

    「這麼說吧,日本人的鐵鳥也好、鐵魚也好、巨艦也好,都是寶物不錯。但是這就像《西遊記》裡面海龍王的定海神針,只此一件,給了孫猴子,龍王就沒有了。日本人的寶物就跟這一樣,可沒有多的,再想造也造不出來。而我們的大船小船,打沉了打爛了,再造就是。明白嗎?日本人傾家蕩產才擁有了這麼一副家當,人家才不捨得用寶物跟你們這些破船拼,萬一拼掉了,不知道他猴年馬月才能再弄這麼一副家當!」

    吳三桂躺在那裡,聽到皇上說到「一副家當」,一不小心就想笑,當然不敢,生生忍住,最後變成了一聲咳嗽。吳三桂自然記得張鳳翔跟崇禎就說過「只此一副家當」的話,別人說皇上的時候皇上愣是當耳旁風,現在皇上反過來拿這話跟別人上課,說得頭頭是道,連《西遊記》的孫猴子也說上了,這不是忽悠嗎!吳三桂從皇上那裡聽來了「忽悠」這個詞,覺得現在的皇上有點與以前不同,會忽悠了。

    陳江魁聽了寶物這一通忽悠,一時有點鼓舞,又有些受寵若驚,但想想驚人的損失,實在又有些沮喪:

    「皇上,我們好歹算是趕跑了那艘大鐵船,也算在他身上轟上了幾炮,不過我們實在窩囊啊,大小船隻沉了18艘,被打壞炸壞的有14艘,死了四百多人,傷了300多,連吳大人、鄭大人也受傷不輕。我們也就是幹掉人家一隻『鐵鳥』,至於『鐵魚』,皇上還說它可能是逃掉了,想起來這仗打的,真是窩囊!打成這個樣子,微臣有罪,請皇上治臣的罪。」

    劉繼雲馬上接口道:

    「皇上,要是微臣不繞彎路趕去台南,直奔此處,損失一定不會這麼大。另外,微臣聽說一艘車輪舸其實並沒有中彈,只是因為敵炮炮彈掀起的水柱導致船隻傾側,引起新型火箭彈碰撞,火箭彈發生自爆,一艘車輪舸就這樣毀掉了,船上的人大多死於非命。微臣增援來遲,所帶火箭彈不該自爆的時候又自爆了,以此兩點,微臣也是有罪,也請皇上治臣的罪。」

    崇禎自然知道劉繼雲一方面是說的場面話,另一方面也是為陳江魁開脫,因而說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你們不要小看鐵魚和鐵鳥,一隻鐵鳥在朕眼中,勝於十艘大船,一條鐵魚至少也值10艘大船,這樣算來,我們還是贏了。既然贏了,你們便是有功之臣。至於死了這麼多人,著實令人痛惜。當然,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他們是為了大明的利益,是為大明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們一定要記得這些為大明而死的忠烈,朕想在台灣收復後立上一個墓碑,紀念他們。」,崇禎說著說著,串詞了,串上了《為人民服務》。

    崇禎停了停,補補充說:「這樣吧,這次陣亡的烈士,能夠將他們的遺體撈上來的,盡可能撈上來吧。」

    最大的死傷還是發生在大船這邊,沉船就有5艘,要盡可能撈上來死者的遺體,可要費不少時間。鄭芝豹提出留在此地太過危險,為了皇上的安危起見,是不是應該盡快撤離的時候,崇禎還是決定,留下來繼續打撈。崇禎不知道敵方的雷達可以搜索多遠的距離,不過距離絕對不會短,船隊應該仍然在敵方雷達的監視下,說不定日本人在某個地方下了錨,在等新的機會出現。船隊現在停在這裡不動,嚴陣以待,疑神疑鬼的日本人反而不敢再來惹事。

    於是一邊派出偵察船,船隊擺開了警戒陣勢,外層放出小船警戒,內裡則分頭救死扶傷。這邊從容打撈,考驗一下日本人的耐心和勇氣,再根據偵察情況確定下一步如何。

    明晃晃的火把照亮著水面,水手們心情沉重地打撈著受難的兄弟,好在海盜們幹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活,很多人也是在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但是大戰之後,不免仍是有點後怕。今天的大戰不同以往,水下的鐵魚,空中的鐵鳥,還有巨大的鐵船,都讓明軍所有的人震撼不已。大多數人想起莫名其妙的水下攻擊和恐怖的空中奪命之雨,都是心有餘悸。

    鄭芝豹對鐵鳥最是好奇,交代水手們留意,看能不能將掉在海裡的鐵鳥殘骸打撈上來。而崇禎的興趣在鐵鳥上的人身上,吩咐務必注意找到鐵鳥上日本人的屍體。

    鐵鳥的殘骸當然不可能打撈上來,但是鐵魚卻冒了上來。當秦時順發現一個黑黝黝的傢伙冒上來的時候,他立刻就認出了那是「大鐵魚」,馬上興奮地嚷嚷開了。

    原來,寺內勇男駕著潛水器下潛之後,卻發現潛望鏡那裡開始滲水下來。潛望鏡被火箭彈炸得卡住不能動,寺內以為僅僅只是不能動而已,哪知道那次爆炸還破壞了潛望鏡活動管的密封,在淺水的時候當然沒有事,潛入200多米的深水就不是那麼回事了,200多米深的深水中的壓力是二十幾個大氣壓,海水順著潛望鏡管道的縫隙滲了進來,一開始還只是滴滴答答,越到後來就開始流成一線,到最後就變成了淋浴。寺內只好上浮到105米深處,可是滲漏仍在繼續,更糟糕的是,流進來的海水將電池淋濕,潛水器內停電了,潛水器裡轉而漆黑一片。寺內活命要緊,只得手動打開高壓空氣排水,浮上海面。寺內當然希望浮上來就能看到打垮了明軍水師的「大和」號,可惜這完全是一廂情願。

    秦時順叫嚷著:「看,大鐵魚,在那裡,那裡。」

    杜青陽跟著也發現了「大鐵魚」,這個「大鐵魚」挨了四個手雷之後還是若無其事,這真是打不死的妖怪啊。

    一幫水手雖然圍住了這個「大鐵魚」,仍然很是忌憚這鐵傢伙的火力,所有的人都不敢到它的正面去,唯恐這鐵魚又會射出飛彈來。秦時順可不管這麼多,立即動手用幾道結實的漁網先將「大鐵魚」網住,那意思就是,這回你可跑不了了。

    寺內壓根就沒有想到要跑,早先他就試過打開逃生門了,結果愣是無法打開。打不開的原因是因為卡住螺旋槳又掛住了潛望鏡的漁網,漁網纏死了逃生門,無法打開。沒有外面的幫助,寺內就只能困在這鐵棺材裡,那兩個幕府時代的炮手還沒有感覺到瀕死的威脅,甚或不在乎一死以為天皇效忠,可寺內這個來自21世紀的傢伙死到臨頭還是眷戀活著的滋味,所以當兩個炮手在火把的光亮中發現敵船,準備發炮時,寺內及時地阻止了。

    崇禎聞知「大鐵魚」浮上來的消息,大喜過望。指示將「大鐵魚」尾朝上頭朝下斜拖著,就這樣一直倒拖著,直到拖上台灣的海岸。它即使開炮,也只能打在海裡。

    有了這項新的斬獲,接下來,船隊馬上開拔,往海岸駛去。只留下部分船隻繼續警戒和打撈遺體。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