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七十四章 危機管理 文 / 金哨本無路

    乾清宮御書房裡,崇禎、王承恩、長平公主正坐在新派的會議桌旁,在商量怎麼面對日本人穿越這個危機。

    會議桌是根據後世的環形會議桌設計,但是明朝的工匠在環形會議桌的桌沿上搞了雕刻,硬是把一張環形會議桌做成了一件藝術品,加上考究的油漆,一個會議桌盡顯古典之美。除了崇禎坐的一張可以旋轉的皮製大靠椅外,其他的則是改良版的明式高背椅,靠背和椅面上都裹上了軟墊,在雕飾的襯托下顯得很是精美,不失皇家氣派。

    寺內已經把他們穿越的事一五一十地招了,這傢伙還是怕死,這是21世紀人的通病,眼看小命不保的時候就服軟了。不過王承恩這次和寺內的交流都是由鄭森作的翻譯,王承恩後世學的是英語,二外是德語,沒想到現在急需用上日語的時候,崇禎、公主和自己一個都不行,只好請自小在日本長大的鄭森作翻譯,但是這一來,就洩漏了天機。

    王承恩這會兒在分析形勢:

    「日本人共是153人穿越,穿越的時候帶了一艘科技考察船,和一艘捕鯨船,科考船是4000噸,最大航速15節,捕鯨船是800噸,最大航速20節。科考船配備兩架民用直升機,直升機上加裝了轉管機槍,另外兩艘船配備了兩個載人潛水器,一個被我們俘虜過來了,另一個是纜控載人潛水器。第三個是無人駕駛深水機器人。他們帶來的21世紀槍械,除了直升機上配備的轉管機槍,還有三挺步兵用輕機槍、15具60火箭筒和30支衝鋒鎗,再就是三百枚手雷,至於手槍,沒什麼威脅,就不去考慮它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採用平爐煉鋼,噴吹柴油提高爐溫,也煉出了一些鋼來,這些鋼用來鑄造了一批鋼炮,其中就有150毫米的鋼炮,就是裝在那艘『大和』號上的重炮,射程也就是5公里的樣子。情況大概就是這樣。」

    崇禎點點頭,補充道:

    「日本人穿越過來的153人中,寺內被我們逮住了,直升機上的三個死掉了,打撈上來了兩個人的屍體,還有一個應該在直升機的殘骸裡。打死的4個蛙人,寺內的交代說那應該不是穿越者。至於『大和』號在我方炮擊時候發生的死傷,有沒有穿越者在內,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即使有,也絕不會多。所以日本人現在應該有140人左右的穿越者,這些人可都是超越於時代的人才啊,隨便拉出一個來也可以成為一個當代的科學家,假以時日,如果讓他們分頭推動一項或者數項技術,將會全面超越我們。」

    王承恩臉色可不好看,輕歎一聲,說道:

    「他們帶過來的一批裝備也不得了啊,比如電機,比如高能電池,比如電腦,比如雷達,比如無線呼叫系統,這些都是我們望塵莫及的,尤其電腦和電子裝置,我們更是沒有條件搞出來,所以情形的確不容樂觀。」

    崇禎說:「所以我們三個聚攏來,要商量一個危機管理的對策。想一想在北京城那樣的危機,最後還不是逢凶化吉!毛大人說得好:『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辦法總比困難多,是不是這個道理!」

    公主倒是輕鬆得多,對王承恩的悲觀有點不以為然,公主說道:

    「不錯,日本人帶來了超時代的裝備,不過總共就兩艘船,一架飛機,兩個潛水器,兩艘船還受到燃油限制,如果兩艘船不能出擊,直升機和潛水器就是廢物。至於人才,我看大明的人才很是不錯,至少大明的讀書人多,工匠多,是日本人的十倍幾十倍,在高精尖人才數量方面,我們不如他,但是有王總監一個,日本人能找出一個可以與之匹敵的嗎?我看他們是找不出來的。論整體資源,我們更是比他們豐富得多。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悲觀!」

    崇禎自從幹掉了一架直升機,並且逮住一具潛水器之後,對於日本人反倒不那麼在乎。鬼子的兩艘船和直升機潛水器,也並不是不可戰勝,況且鬼子還不敢輕易就出動。崇禎胸有成竹地說:

    「解放戰爭,『共產』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的飛機加大炮;抗美援朝,志願軍的武器比美國差遠了,不也把美國人打回了三八線嗎!二戰的時候蘇聯的武器也不如德國,最後還不是打到了柏林。他們穿越比我們還晚三四個月,我相信他們的陸軍需要至少一年時間的訓練,裝備也至少需要一年時間的研製,就算是瘋子,也最少是一年之後才有膽量發起全面對華戰爭。日本人就那兩艘船,在沒有充足的燃料情況下,也不敢亂出動。而我們通過這次海戰打出了信心,大明的軍隊現在士氣如虹,不存在恐日一說。而鬼子這一次在台海吃了虧,未必就敢再來惹我們。我估計,鬼子的下一個目標可能一個就是呂宋,一個是北美。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動手?」

    公主聞言,有點吃驚,連忙說道:

    「這個呂宋島,嗯,不光是呂宋島,反正呂宋島這一溜群島,可不能讓鬼子佔了去,那裡有石油、天然氣,有全世界最有名的鉻礦,還有碧瑤的原生金礦。我原來建議收復台灣之後馬上攻取呂宋,不知有沒有被鬼子搶了先,要我說,現在還來得及。我建議,預售台灣土地的錢可以安排一部分作為攻取呂宋的軍費,從西班牙手下把呂宋奪過來,然後再預售呂宋土地,這樣我們不會虧,最主要的是鬼子佔不了便宜。」

    王承恩一看公主準備處處攔截日本人,且不說有沒有這樣的實力,就算有,現在國內還是四分五裂,就要遠征呂宋,說不定又要和日本人死磕,風險顯然太大了一點。當下出言反對:

    「我們的當務之急不是打下呂宋,要想攔截日本人,你攔得了呂宋,你也難不住日本人去佔領北美啊,那裡更加富饒不是!我們現在的局勢,滿清和大順馬上就要開戰,這一回很難說誰勝誰負,要是兩家打一個不死不休,一旦分出勝負,我們馬上要面對他們之間的勝利者。我們通共就訓練了六萬新軍,新招的四萬新軍還是新兵,我們不可能不備戰吧!還有朝鮮,既然日本人攻打我大明的橋頭堡就是朝鮮,那我們也總不能由著他打下朝鮮吧,支援朝鮮的第一批志願軍出發在即,既然到朝鮮要考慮的是對付鬼子,那就要安排新式裝備,志願軍正在跟新軍爭裝備呢!最後,我們還有一個心腹大患,就是盤踞在四川的張獻忠。老蔣抗日,還可以躲到四川去,而我們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如果鬼子孤注一擲非要現在就開戰,我們萬一不利,連一個戰略緩衝的空間都沒有。要我說,現在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解決張獻忠的問題。」

    崇禎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解決張獻忠的問題,這傢伙卡在四川,的確讓人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一想到自己的後背還亮在張獻忠的拳腳下,想一展拳腳的時候就有點縮手縮腳。雖然這個張獻忠在政治上比較幼稚,在四川不得人心,完全靠的是高壓手段維持統治。甚至屢屢發起橫來,不服就殺。當然根據錦衣衛的報告,壓根就沒有大肆屠殺一說,殺了不少反抗者是不錯,非暴力不合作的領頭者也被卡嚓了一批,可終究沒有到胡亂殺人的地步。現在對張獻忠動手,當然違背了與李自成的約定,太子在北京為質是其一,不能不有所忌諱。萬一糾纏在四川的山窩裡,一次圍剿不行,要搞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那就糟糕了!放眼四周,滿清、大順、日本人都虎視眈眈,所以立即動手不見得就是最好的時機。關於這點,崇禎已經考慮了很久,反覆權衡,苦無良策。如今聽了二人的說辭,因此說道:

    「張獻忠在四川,確是如鯁在喉,十分不爽。可是一來我們與李自成有約在先,一年之內兩家都不對張獻忠動手,一旦動手,太子的安危不說,畢竟是失信於天下的大事,我們與張獻忠、李自成不同,政治優先,軍事只是手段。如果失信天下,信用上的損失有多大,不得不考慮啊!我們發行股票,預售台灣土地,還有馬上要發行的新銅幣、新銀幣,都有賴於好不容易重建的信用。想一想後世抗戰的時候搞統一戰線,一致對外,那是唯一的對策。我們現在,因為日本人的穿越,整個華夏民族也同樣實實在在面臨著巨大的危機。要下決心在這個時候動手滅掉張獻忠,著實很難下這個決心啊!如果能快刀斬亂麻倒還罷了,若是在四川的山窩窩裡糾纏上了,幾年還剿不了張獻忠,那就得不償失了。可張獻忠這廝也是,想招安他也行不通,非得打一通內戰才能解決他的問題。」

    崇禎敲了敲桌子,繼續說道:

    「當家才知柴米油鹽貴啊!出兵,打的就是錢!王承恩這裡,有多少項目都在等錢來開發!沒轍!差錢啊!四川那裡,都是有主之地,總不能打下來之後拍賣吧!說到呂宋,倒是可以預售土地,不過當今的局勢,不排除要聯合西班牙一同對抗日本,現在四面樹敵的話,我們還差點實力。」

    崇禎一番話,經過了深思熟慮,聽後公主也連連點頭。但公主不愧是公主,主意不是一般的多,眼睛一轉,就說出一番話來:

    「依我的主張,戰爭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所以我很佩服荷蘭人搞的『東印度公司』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我以前不明白為什麼要取一個公司的名兒來管理殖民地,現在想明白了,公司就是賺錢的機構,英國、西班牙、荷蘭開拓殖民地也好,狗咬狗也好,他們幹任何事,包括開戰,都是為了賺錢,為了赤裸裸的利益。所以,我建議,要開戰就要取得利益,比如對韃子開戰,收回遼東之後,總可以賣地吧!當然不光得考慮短期利益,也得考慮長遠利益,開戰也不能一刀切,完全採取公司化經營的辦法,那也行不通。對於呂宋問題和張獻忠問題,我倒有一個主意,看看這樣行不行,我們跟張獻忠做個交換,拿呂宋換四川。張獻忠將四川讓出來,我們幫張獻忠攻取呂宋,就讓他在呂宋稱王,這樣總比到時候讓日本人吞了呂宋好。怎麼樣?可不可以考慮?」

    王承恩一聽,公主的主意簡直匪夷所思。公主前世是一個多麼充滿愛心的「紅十字」人士啊,合著郭美美之後,「紅十字會」商業化的精神也滲透進了陳博士的思維。要照著公主的思路,大明有朝一日是不是要改名為「大明股份有限公司」?皇帝改作「總裁」?自己名正言順改作「技術總監」?那公主是不是要成為「營銷總監」了?乖乖不得了!公主的第一單生意竟然是要跟張獻忠這個巨寇談買賣!

    王承恩有點想笑,可一看公主正兒八經的樣子,連忙咳嗽一聲,說道:

    「假設日本人沒有佔領呂宋,那我們當然可以搶佔。但是張獻忠是什麼人物,肯上我們的鉤嗎?我看是一廂情願吧!張獻忠占的四川那點地盤,雖然只有後世四川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畢竟佔了重慶,逼近成都,他肯輕易讓出來嗎?好吧,就算他認為這買賣划算,衝著可以在海外為王,大明也認他這個王,算他動心了吧。可是要去呂宋,總得經過我們的地盤吧,他敢嗎!萬一這是一出鴻門宴怎麼辦!他張獻忠向來多疑,怎麼會幹這種自投羅網的傻事!只有日本人那只傻鳥才會自投羅網,一下子就著了大明皇上的道兒!」

    公主的腦子轉得真快,崇禎還在考慮公主的主意究竟有多少可行的成分,公主又說開了:

    「這些我也想過了,我的方案是······。」

    公主將一項項舉措一一道來,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又總結道:

    「這樣一來,不信張獻忠不順著我們安排的計劃走。至於確保張獻忠的安全,大不了我做一趟人質就是。」

    公主把幾項舉措一擺,連王承恩這個懷疑主義者也覺得公主的一招連著一招,確然有點滴水不漏,似乎真有幾分可能性。後世的書上說得好,危機之中蘊藏商機,挑戰之餘搶抓機遇,恐怕就是公主這一招的最好註腳。崇禎基本上算一個冒險主義者,聽了公主之計,心想反正即使弄不成也沒有什麼損失,弄成了則大吉大利,那就試一把吧。崇禎當然不能讓公主為質,表態道:

    「好,就試一試。讓張獻忠這個反賊去呂宋抗日吧。順便禍害一把西班牙。到時我們發表一個聲明:反賊流竄海外,我大明深表遺憾!讓西班牙吃一個啞巴虧。至於人質,福王朱由崧不是沒什麼事嗎,讓他保一趟張獻忠就是!這傢伙,也該減減肥了。我就不信,吃不好,睡不穩,他還能那麼胖!」

    三人大笑。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