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一百零八章 菜鳥還是臥龍? 文 / 金哨本無路

    楊恆聞言,心中權衡了一下,這十二箱金銀珠寶,按說也是自己的繳獲,起碼是合夥行動的繳獲。至於這些金銀珠寶的主人,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前,究竟屬於誰還真不能僅憑曾叔的一面之詞。然則對於這財寶,曾叔竟然一點都不染指,而是全部交付林吟哲,看起來不像是作假。此次前往呂宋,半途巧遇這位林吟哲,巧上加巧又遇上了這檔事,一方面助曾叔林吟哲奪回了寶物,另一方面也洞悉了日本人的陰謀,這幫日本人離間華人和土著,意欲借刀殺人,實在是可殺。

    不過這筆寶物落在林吟哲手裡,總是比落在別人手裡要好。自己正事要緊,既不是來聽故事,也不是來當包公案的主角判決財物歸屬的。當下痛快地說:

    「這寶藏既然本就是應該還給林鳳林前輩之物,在下當然沒有什麼異議。」

    林吟哲面容扭曲,哈哈.···哈哈一陣慘笑,笑聲有點淒厲,似是悲憤至極,上前一拍寶箱,近乎咆哮地說道:

    「我要這寶物又有何用!這些寶物若是歸了我,明日就會惹來殺身之禍。哈哈!我拿了這寶物,難道也跟林棟一樣,拿去放貸?笑話!哈哈!笑話!我隱居深山幾十年,粗茶淡飯足矣!要這寶物何用!徒惹殺身之禍而已!」

    林吟哲一邊說,一邊笑,一邊來回走動,極是躁動。曾叔知他在深山隱居這麼多年,今日得悉當年諸般密辛,心中的衝擊可想而知,此時顯然需要一個發洩的出口。故而任由林吟哲發作。楊恆見他這個樣子,亦是心有慼慼,乃祖落到隱跡深山的境地,父輩兄弟又慘遭屠殺,林鳳一家際遇可稱悲涼。不過楊恆還有事在身,不得不稍事勸解:

    「林先生,事已至此,激動亦於事無補。這些財物,在下倒是建議,不妨為華人的將來做點事。先生何妨想想,36年之間,西班牙人在呂宋兩次屠殺華人,此次日本人又佔了馬尼拉,假冒華人屠殺土著,嫁禍華人之後,必然又要對華人開刀。在下以為,林前輩武力建國之夢想並不為錯,只是當時時勢所限,大明不但不支持,反而聯夷合剿,致使林前輩抱憾終生。如今大明皇上明確支持海外華人,有大明作為後盾,華人在呂宋建國未嘗不能一試。當年林前輩振臂一呼,呂宋土著競相響應,今日之計,何不效仿林前輩當年,發展華人之武力,圖謀武力建國。一者,呂宋華人若無自衛能力,難逃被掠奪屠殺之命運;二者,林前輩在呂宋建國並非夢想,時過境遷,目下正有條件實現之。若是實現建國,則足慰林前輩於地下。而這批寶物,大可用於建立武裝,招募華人志願者,購置武器,比如從大明源源不斷運來火器,則華人最起碼有自衛之力,免於被人隨意屠戮。在下一番愚見,不知道先生以為可否一試?」

    曾叔望著楊恆,也不知楊恆所說是真是假,當下問道:

    「楊幫主說大明皇上支持海外華人,閣下有何依據!在下好奇,不知楊幫主究竟是什麼來路?」

    楊恆想,既然要說服人家,就得開誠佈公,對這兩人瞞著也實在沒有必要,於是說道:

    「在下乃是大明派遣,前來呂宋支持華人抗敵的。大明目下失去了半壁江山,自顧不暇,尚不能派遣大軍前來呂宋,不過對於呂宋的華人自有一番安排。在下此次來呂宋,便是幫助呂宋華人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與日本人周旋,等不久後華人的大隊人馬趕到呂宋,則華人建國必可實現。」

    楊恆現下裡可不能把張獻忠要來呂宋的消息告知,誰知道這些人怎麼想的!張獻忠要來呂宋的事知之者甚少,要不是將來要策應張獻忠,連楊恆也不會知道此事。雖然林鳳嚴格來說也是屬於匪首之列,不過聽說林鳳從不妄殺一人,而張獻忠則是號稱殺人如麻的匪首,要他們奉張獻忠為王恐怕還得費點周折。不知道到時會不會「道不同不相為謀」?呵呵,考慮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

    林吟哲對於楊恆這個提議倒是很有點動心,祖父建國夢想落空,叔伯、兄弟慘死,都源於武力不夠強大,現下裡有了大明作為依托,看楊恆這些手下個個都是精兵強將,手中的火槍更是十分精良,適才打日本人有如秋風掃落葉,如此彪悍的戰力,讓林吟哲有點信心膨脹,心中萌生起新的希望。

    林吟哲畢竟是林鳳之孫,身體裡流淌著桀驁不馴的血液,自然而然就生出一腔豪情,對著曾叔說道:

    「曾叔,幾十年來,華人在呂宋所受遭遇,乃是一部血淚史,華人欲安居樂業而不可得,至於華商欲建立一個商業帝國,那更只能是癡人說夢。華人靠著自己的雙手致富,富了之後就被掠奪、被屠殺,四十二年前,第一次屠殺過後,華人又一個一個聚集,又一點一點積攢家資,可是等到華人再次繁衍、致富,誰知六年前,又來一次屠殺!呂宋的財富都是華人的血肉築成啊!華人若是沒有自己的武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只有被掠奪和屠殺的命。我看,再也不能如此下去了!曾叔,我祖父當年與曾叔父輩約定,這些寶藏乃是為在呂宋武力建國所預備。既然如此,我看不如這樣,這批寶藏便如楊幫主所說,用於建立我華人武裝。曾叔有帶兵之才,楊幫主有大將之才,打起大旗,立即招募華人,建立一支華人自己的武裝,與楊幫主相呼應,保護呂宋華人,伺機建國。」

    曾叔道:

    「不錯,當年林前輩約定這批財寶乃是為建國所用,用它來建立華人武裝自是正理。不過須得有一個名號,打起一桿大旗,這就招兵買馬,拉起隊伍來。這個名號,還得賢侄來想。」

    林吟哲來回踱起步來,是啊,要拉隊伍,還得有一個響亮的名號,比如「闖王」就很響亮,當然不能叫「闖王」,「漢王」也不行,想了想,終於說:

    「就叫呂宋華人自衛聯合陣線吧,總之要多聯合華人,才能有足夠的力量。」

    楊恆拍手道:

    「不錯!這個名號有號召力。」

    曾叔沉吟道:

    「馬尼拉已經為日本人所佔。此前來了一批華人,在華人中間兜售武器,像這次我們用以對付日本人的,就是從他們那裡買來的手雷,還有霰彈槍。傳言日本人馬上就要對華人動手,這次日本人假冒華人屠殺土著,已經引起一些土著對華人的仇恨,我們須得盡快告知土著真相,所以這艘船和船上的日本人正好可作證據。須得化解和土著之間的誤會之後,一心對付日本人。「

    楊恆自然知曉這些兜售武器的人便是大明派來。華人對土著向來友善,這才有日本人嫁禍離間之計。楊恆補充道:

    「如有途徑,不妨也可以與西班牙人接觸,合起來打擊日本人,總歸好一點。」

    林吟哲不以為然,道:

    「西班牙人殺了我們那麼多華人,豈能與他善罷甘休!」

    楊恆心說,這幫西班牙人手上沾滿華人的鮮血,要說服華人與之合作,其難度可想而知,看來只有從長計議了。

    曾叔道:

    「日本人這次打敗了西班牙人,所謂報應不爽!哼哼!西班牙人能有今天,老天有眼啊!」

    頓了頓,對著林吟哲就是一個長揖,說道:

    「賢侄,老叔我無德無能,但是鞍前馬後還是能服其勞,賢侄乃是林前輩之孫,林前輩未竟之業須得賢侄繼承,老叔願奉賢侄為呂宋華人自衛聯合陣線首領,保護華人,抗擊日本人。」

    「這個在下可不敢當!在下這幾十年蝸居山中,既不能經商,更不能打仗,這個使不得。」

    曾叔當即跪下,說道:

    「林前輩乃是先父首領,先父對林前輩不起,愚叔一直深感慚愧,若是為叔當首領,愚叔心中愧疚是其一,無法號令他人是其二。賢侄出山,借林前輩生前聲威,大可號召呂宋華人,此外還有楊幫主在軍旅上相助,那自然比老朽當這個首領好上一萬倍,楊幫主,你看我說的有理否?」

    楊恆心道,讓一個隱居深山不聞世事幾十年的人來當頭領,好像有點無厘頭,你以為隱居深山的就一定是臥龍啊!所謂趕鴨子上架,想必便是如此了。不過還是點點頭,說道:

    「林先生,刻下不是推讓的時候,日本人已經舉起屠刀,須得立即採取行動,既然作為林前輩的後代,我看繼承先輩遺志,此乃天降大任,大事總得有人來扛,林先生理應當仁不讓,不妨先擔起這個重任,我等必會鼎力相助。這個聯合陣線,林先生不妨出任秘書長。」

    楊恆對於大明工商聯設立秘書長一職覺得很是新鮮,而聯合陣線好像不適合設幫主、大王什麼的,這個秘書長的稱謂看起來不錯,還為張獻忠來呂宋留下後路。唔,就是它了!曾叔對於大明新稱謂「秘書長」也在《明報》上看到過,倒也並不牴觸。

    林吟哲一看,這架勢好像自己確實比曾叔合適一點,況且為了自己祖父的理想,說是繼承遺志亦無不可。加之兩次華人被屠殺慘案,連自己叔伯亦遭殺戮,手中唯有掌握武力,即算不能為華人討回公道,至少可以在將來為華人保駕護航。誰叫自己是海俠林鳳的孫子呢!

    既然推無可推,林吟哲苦笑道:

    「既然是這樣,我權且領個頭,但是有言在先,等他日有了合適的人選,我就不再當這個什麼秘書長。」

    曾叔此時只是想把林吟哲扶上去再說,哪裡管後面是怎麼樣,當下點頭。

    楊恆見此大喜,林吟哲既然有了曾叔這支起家的隊伍,總算有了家底,大可倚重一番。當下鄭重道:

    「林秘書長,曾叔,我等急欲趕去馬尼拉,可否先派一個嚮導,指引路線?」

    曾叔說道:

    「到馬尼拉倒是容易,不過馬尼拉已經被日本人佔了,聞說遠道而來的日本兵有三千之多,加上馬尼拉日本町的四千日本人,據說有兩千日本人被武裝起來了。說到此次日本人攻取馬尼拉,聽說是西班牙僱傭軍中的日本人與城外裡應外合,這才在一天之內攻下馬尼拉的。嘿嘿!原來西班牙人借用日本人之手屠殺華人,如今被手下的日本兵士給賣了。真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

    楊恆一聽馬尼拉的日本人竟然在短短的十天就武裝了兩千名日本人,可想而知馬尼拉的華人又要遭殃了!在日本人進攻馬尼拉之前匆匆趕到的新軍不到900,另外的300新軍在彭嘉施蘭,要保護華人顯然力有未逮,要是土著和華人對抗,日本人乘機對華人動刀,在八聯的華人則會凶多吉少。

    想到此,楊恆對曾叔說道:

    「曾叔,還請盡快給我們派個嚮導,我們得盡快趕到馬尼拉。」

    林吟哲見楊恆心急,說道:

    「曾叔,我們本來找你,就是為了嚮導一事,沒想到無巧不巧,剛好遇到,楊幫主前去馬尼拉保護華人,確是拖延不得,快找人帶他們過去吧。」

    曾叔招呼一聲,那個先前打招呼的女子應聲而來,曾叔介紹道:

    「這是老朽的孫女,叫做曾燕之,就由她帶你們去馬尼拉吧。燕子,帶這位楊幫主的人馬去馬尼拉,越快越好。」

    那姑娘臉拉得有點長,顯是有點不情不願,不過既然是爺爺之命,只好答應。

    臨別之際,楊恆想起一應事項還得有所安排,當下說道:

    「林秘書長,我這裡有22個手下,其中一個是大明的公差,他們留下來聽你指揮,我再留下付三才幫你們練兵。至於武器嘛,這次所帶的實在有限,給你們留下十支步槍,一支火箭筒,還有一些手雷,就這些了。不過不久大明就會運來一批武器。」

    林吟哲大喜過望,自己隱居幾十年,讀書是讀了不少,自問沒有諸葛之才,陡然來當這個什麼秘書長,真正是一隻菜鳥,心中可沒有錦囊妙計,好歹有曾叔在旁,如今平白又多了楊恆的23個手下,自己這個秘書長好像有點譜了。當下拱手道:

    「多謝楊幫主!我就不客氣了!」

    轉而對曾叔說:

    「我看我們在彭嘉施蘭的根基不錯,那裡是除了馬尼拉之外華人最多的地方,當年先祖在那裡建國,與土著相交甚厚,不如我們開赴那裡,就在那裡招兵買馬,如何?楊幫主要是聯絡我們,到時也可以到彭嘉施蘭來找我們。」

    曾叔自然知道要招兵買馬就不能再窩在島上,點頭稱是。

    於是,楊幫主帶著「鷹字營」直奔馬尼拉。林秘書長則帶著一應船隻,包括日本人的大船,以及楊恆的船隻,直奔彭嘉施蘭。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