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一百四十九章 消耗戰——將錯就錯 文 / 金哨本無路

    如你所知,所謂集體指揮,無一例外都是以犧牲指揮效率為代價的,可是沒轍,誰都不服誰!如今,在猴石山下的三位帶兵的,童枚山、樸達志和成文豐,就是互相不服氣,任誰都沒法當上總指揮。

    現在可以壓得住陣腳的,最近的就算是鄭芝豹了,可是鄭芝豹指揮水師還行,讓他來指揮路上作戰,也未必好使。再說要請援軍,鄭芝豹那裡也沒有。最順理成章的做法就是發信給鎮遼王,增派援軍,最好讓嚴中玉過來統一指揮,可是等吳三桂收到求援信,再派嚴中玉統兵增援,怎麼也得兩天時間,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找鄭芝豹和吳三桂都不行,不過高一珀的眼界有點寬,眼光也有點毒,他把主意打到了萊州的王夫之頭上,王夫之在萊州駐有五千新軍,王夫之若是能夠統兵來援,那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一則王夫之一到,總指揮非他莫屬,二則王夫之手下皆是新軍精銳,韃子援軍再多,又哪能討得了好去!童枚山一聽高一珀的主意,馬上大表贊成。高一珀本就與萊州聯絡甚多,高一珀本身就由萊州那邊的錦衣衛領導,收集的遼東情報,也是上報萊州那邊。所以,遼東這邊與萊州飛鴿傳書甚是頻繁。兩人商議已定,高一珀便立時安排起飛鴿傳書。[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

    為了聯絡上半山腰上的冷旭海,也為了穩定半山腰明軍陣線,童枚山帶著二十名特戰隊員,趁著黑暗的掩護,從西北面往半山腰摸去。西北面已經排過雷,加上特戰隊員身手了得,很快就從西北面接近半山腰。應該說,清軍的包圍圈並不嚴密,清軍雖然驍勇,無奈特戰隊員夜戰戰力強悍,三人一組配合默契,而清軍各自為戰,本來明軍特戰隊員就是萬里挑一,火器和夜戰訓練更非清軍可比,論單兵作戰能力高出清軍一節,而且還能打出配合戰術,清軍西面的側翼不一會就被打開一個缺口。清軍對於火器夜戰實在毫無把握,生恐亂了陣腳,也不敢大動干戈,對於特戰隊的夜襲也只有聽之任之。

    對於清軍這般反應,童枚山並不覺得奇怪,不過山上的日軍沒有夾擊,倒是頗有點叫人納悶。日本人的火力比清軍強大得多,日軍兵士的戰力更是不可小覷,自己的手下特戰隊員與之交手也不佔多大便宜。卻不料日本人這會兒袖手旁觀,難道是忌諱夜戰!

    西村拓夫當然不懼夜戰,何況現在手上有的是炮灰,完全有本錢跟明軍一拼,手下的武士雖然死了十七個,可是明軍死得更多。這些武士經過嚴酷的訓練,哪怕是夜戰,西村拓夫相信也是不會輸於明軍的。本來,在明軍新一輪增援沒有到來之前,西村拓夫有了孫三炮一千人馬的增援,的確是想一舉把幾百明軍滅掉,不想等不及動手,明軍的援軍打著火把增援來了,看樣子也有千把援軍。這樣一來,就如川田幸矢所說,看來這仗真要打成爛仗了。西村拓夫腦瓜一轉,忽然覺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西村拓夫對旁邊的川田說道:

    「川田君,看來還是你說得對,這真要打成爛仗了,不過我想,這應該是一件好事。」

    川田幸矢聽了西村之言,有點轉不過彎來,心道明軍援軍越來越多,難說這猴石山守不守得住,於是問道:

    「西村君,此話怎講?」

    「川田君,你是大日本久負盛名的武士,對於戰爭當然不陌生。你說,明軍把戰場選在這裡,到底是一件壞事還是一件好事呢?」

    川田幸矢這一下反應了過來,笑著回答:

    「猴石山易守難攻,西村君在這裡修築了堅固的堡壘,明軍不自量力,妄想攻克此山,那當然是找死,從這點來說,那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若是明軍源源不斷地增援,不計代價地進攻,我大明武士終究人數有限,我只是擔心打成爛仗之後,這猴石山恐怕也難保全。」

    西村點點頭,又搖搖頭,哈哈一笑,說道:

    「川田君說的不錯,明軍援兵必會源源不斷,不過這一帶的清軍更多,我相信,明天就會有一萬清軍雲集此地。我倒是擔心明軍跑了,明軍若是拚死逃命,清軍未見得就能攔得住明軍,這一幫明軍戰力還是不一般啊。最好是把明軍拖在這裡,不要急著把這幫明軍消滅掉,只要把他們拖住,明軍就一定會發兵來援。明軍增援要跨越大海,說起來簡單,真的要增援哪有那麼容易!明軍沒有穩定後方,糧草、彈藥沒有保障,而清軍以逸待勞,兩天內集結一兩萬兵馬不在話下。這猴石山便是明軍的死地,只怕他不來,只要明軍敢增援,這猴石山就是明軍的葬身之地。若是能憑借此山之險消滅一兩萬明軍,就算賠上幾十個大日本武士那又何妨!川田君,既為武士,為天皇盡忠就是我輩之天職!川田君,難道你不這麼認為嗎!」

    川田幸之連連點頭,淡然道:

    「西村君,我早已做好戰死此地的準備,能夠為天皇盡忠,乃是我輩之榮幸!不過,明軍若是不上鉤怎麼辦?或者他們見勢不妙一拍屁股跑掉怎麼辦?」

    西村拓夫說道:

    「所以,我們暫時不能攻擊下面的明軍,千萬不要打草驚蛇。只要不把他們逼急了,我看明軍不會甘心就這麼撤走的。」

    半山腰上,童枚山見到了受傷的冷旭海,邱連長還好沒有負傷,不過這裡的明軍連傷兵在內也不過五十四人,按照童枚山和邱連長的意思,堅守半山腰已經沒有什麼意義。邱連長更是建議撤離猴石山,這猴石山乃是險地,清軍大軍雲集,不如避其鋒芒。

    可是冷旭海倔勁上來了,就是不肯下山,這援軍不是來了嗎,不把這日本人干趴下怎麼能回去見鎮遼王啊!最後好說歹說,冷旭海把寶押陸戰隊身上了,要是成團長說撤軍,冷旭海也只好認了。若是成團長沒這個意思,那就得繼續在這兒和倭寇韃子打下去。

    童枚山還想嘗試嘗試讓「三人團」形成撤兵共識,可是成文豐立功心切,心道你童枚山燒了韃子的戰船,算是立了功,而自己難道白跑一趟不成!因此死活不同意就這麼跑路。那樸達志自忖這樣跑回去也沒法交代,丟朝鮮的人啊不是!於是,「三人團」以二比一否決了童枚山的撤兵意見。

    童枚山只有歎氣的份兒,早就知道,這集體指揮,結果是誰也指揮不了誰!真是誤事啊!這一次的局面就是一步步走成這樣的,真是一步錯,步步錯。不過他不知道歷史上這樣的錯誤多了去了,解放軍金門之戰,登陸金門的三個團長互不統屬,亂打一氣,最後被**滅了。79年對越之戰,由於沒有軍銜制度,互不統屬的解放軍幾股隊伍匯聚一起,也是互相不服,誰也指揮不了誰,造成一堆無謂的損失。你說崇禎在後世的時候早就知道這類弊端,怎麼就不能防範於未然呢!

    不過,當事後崇禎得知正是因為誰也不服誰造成的集體指揮,導致明軍選擇就在猴石山耗下去,崇禎可不認為這是什麼錯誤,要耗,那就耗吧,看誰耗得過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