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施琅的捕鯨大業 文 / 金哨本無路

    對於王承恩來說,贏得大明對內對外的戰爭當然重要,不過製造出大明第一艘蒸汽動力車輛,以及第一艘蒸汽動力船舶,同樣也是青史留名的大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後者對於大明的積極意義更大。工業革命才是大明長盛不衰的動力,只要工業革命成功,大明的強盛就不可阻擋,而蒸汽動力正是工業革命的標誌。

    對於施琅來說,他可沒有王承恩那樣的境界,在他眼中,只有戰功才是第一位的,不過命運開了一個玩笑,皇上居然無視他對於建功立業的狂熱追求,在皇上不著調的安排下,施琅如今變成了一個職業打漁的。王承恩可以認為蒸汽動力的意義甚至大於一場戰爭的勝負,施琅可不認為打漁的意義會比得上一場海戰,哪怕一場不大的海戰,也遠遠比這樣沒完沒了地打漁強得多。

    不過,《明報》在報道施琅的第一漁業兵團的時候,卻是用足了版面。

    頭版當然是報道吳三桂統領的中朝聯軍收復寬甸五堡的捷報,所謂寬甸五堡乃是萬曆元年開始修築的六堡當中的五堡,寬甸與義州隔江相對接壤,從義州跨過鴨綠江就是寬甸,攻取五堡之後,中朝聯軍兵蜂直指西面的鳳凰城堡。清軍在鳳凰城堡據有重兵防守,破了鳳凰城,清軍形勢就會急轉直下。

    不管怎麼樣,中朝聯軍繼攻取義州消滅了五千清軍之後,又一舉掃平寬甸五堡,進而威脅鳳凰城堡,這完全可以說捷報頻傳啊!多少年以來,從來就是韃子攆著明軍跑,韃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蠶食大明的地盤,明軍自薩爾滸大戰之後,對韃子從來就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所以,《明報》上關於明軍收復寬甸的捷報,的確極大地鼓舞了大明的百姓,民間的輿情相當振奮,而這個捷報帶來的附加效應就是,交易所的股票又乘勢上漲了一成之多,使得大明包括公主在內的投資者們喜不自勝。

    除了頭版的捷報,這一天的《明報》上重點報道的是施琅領銜的第一漁業兵團。第一漁業兵團在船隻人員都有缺口的情況下,僅僅出海八天,就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施琅的船隊出海八天,就捕撈了幾萬斤魚蝦,最令人鼓舞的是,捕殺了五條鯨魚,最大的一條抹香鯨重達19噸,僅僅是是這五條鯨魚的重量,加起來就重達六十噸。

    《明報》上特別將鯨魚這種龐然大物大事介紹了一番,什麼鯨油可以食用,什麼鯨腦油可以制蠟燭肥皂等等。比如鯨油可制人造奶油和烹調用油,更是最好的潤滑劑。文中說到,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無色透明的鯨腦油,經壓搾結晶後,成為白色無臭的結晶體,這種名為鯨蠟的東西是很好工業原料,可制最高檔的蠟燭、肥皂、醫藥和化妝品,還可以用來提煉高級潤滑油。說起來這抹香鯨渾身是寶,抹香鯨肉味鮮美,跟牛肉口味差不多;抹香鯨的皮十分堅韌,可製作皮革;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更有一種珍貴的灰黑色分泌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龍涎香,龍涎香的價格遠遠超過黃金,平常百姓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少數人有所耳聞,也只是隱約知道只有在皇宮中才能用到。

    如今百姓們總算明白,原來海裡有一種其大無比的怪魚叫鯨魚,說起來還不是卵生的,而是胎生的,這鯨魚裡面居然有一種分泌龍涎香的鯨魚叫做抹香鯨,這抹香鯨可是十足的寶貝級鯨魚呢,《明報》上這篇文章真是讓人大長了見識。

    施琅在二月下旬總算拼湊起了一百五十艘船隻,人手則以原來自己的一幫手下為班底,新招了一批漁民,湊齊了一班人馬。到二月底,船隊從松江出發,沿途南下,一邊捕魚,一邊開赴南海大事捕撈。

    臨行之前,王承恩把施琅找來了。王承恩找施琅,這讓施琅好生奇怪,人所共知王總監只管工匠製作這些事,嗯,皇上親征台灣的時候臨時掌管過南京的新軍,總之是炙手可熱的公公,既然是他找,倒也不可怠慢。

    施琅清楚地記得那一次見面,記得來到皇家俱樂部的會議室的時候,見到的除了有王承恩之外,還有汪幼清和劉繼雲。

    王承恩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說:

    「施琅將軍,皇上讓你成立第一漁業兵團,目的是捕撈魚蝦,意義重大,解決我大明的糧食危機就在此一舉。這個我就不多說了。我要跟你推薦的,是關於捕鯨方面的。施將軍,對於鯨魚,你應該並不陌生吧?」

    施琅常年在海上,對於身形龐大的鯨魚當然熟知,故而回答道:

    「回王總監的話,鯨魚倒是見得多了,若是一般的小船,哪怕是車輪舸,遇上大鯨魚,也要小心迴避,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鯨魚拱翻。所以我們在海上能夠不惹鯨魚就不惹它。」

    王承恩顯得有點吃驚,不過還是繼續問道:

    「難道你們就沒有捕殺過鯨魚嗎?」

    施琅對此也是略知因由,因而回答道:

    「漁民口口相傳,說鯨魚是海神,若對鯨魚不恭,恐有覆舟之禍。再者,傳說《山海經》中的海神禺京,有鯤鵬之變的神通。京,鯨諧音,也即為鯨魚。讀書人考據說,海神禺京就是傳說中古老的魚神,化身作了鯨魚。如此一來,漁民們誰還去捕殺鯨魚!何況捕殺鯨魚並非易事,搞不好還會船翻人亡。我倒是聽說日本人大肆捕殺鯨魚,應該是日本人和我們的風俗不同,所以他們肆無忌憚。我在海上這麼多年,還真沒有捕殺過鯨魚。」

    王承恩聽後似乎恍然大悟,然後鄭重其事地說道:

    「施琅將軍,根據皇上的旨意,你第一漁業兵團出海的主要捕撈對象就是鯨魚。這鯨魚渾身是寶,肉可以吃,油可以點燈,最重要的是可以用來做潤滑劑。抹香鯨體內更是有珍貴的龍涎香,我大明花了天價才購進的龍涎香,就是抹香鯨大腸尾部的灰黑色物事。既然日本人捕鯨,那我們當然也可以捕殺鯨魚。我告訴你,歐洲人也在大肆捕殺,唯獨我大明的漁民把鯨魚當神供著,這種虧本的事兒,千萬不要再干了。」

    施琅一想也對,日本人捕殺的鯨魚,沒有幾萬,至少也有幾千了,還把鯨魚肉當作美味來著。施琅雖然也讀書,終究是一個武夫,沒有那麼多避諱,不過施琅隨即就想到一個問題,遲疑道:

    「王總監,卑職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捕殺到了鯨魚之後,卑職擔心,要是老百姓知道這是鯨魚肉,只怕不敢動口吃下去,那怎麼辦?」

    王承恩聽到這個問題,不僅也有點撓頭。好在汪幼清在一旁,這時站出來說道:

    「施琅將軍,這個不必擔心!張獻忠前時派人想跟皇上買糧食,你想啊,朝廷糧食本就不夠,哪有糧食賣給張獻忠!你只要捕殺到鯨魚,所有的鯨魚肉都可以製成肉乾,我保證張獻忠一定會一口全部吃下你的鯨魚肉乾,價格還一定不會低。而且,大明只要有人吃開了鯨魚肉,其他人耐不住美味的誘惑,必定也會慢慢流行開來。再說了,對於行將餓死的那些人,人肉都能吃,更別說鯨魚肉了。」

    施琅聞言呵呵一笑,傳說中張獻忠這幫悍匪就是吃過人肉的,諒來用鯨魚肉跟張獻忠做生意不會存在什麼忌諱。

    既然施琅自己不再抗拒捕鯨,王承恩順勢把捕鯨炮推薦給了施琅。這個捕鯨炮其實早一個月就做好了,王承恩的很多項目都是急需鯨魚油和鯨腦油,只是一時之間沒有合適的捕鯨船隊罷了。

    這個捕鯨炮經過王承恩一介紹,施琅頓時覺得捕殺鯨魚也變成了一件簡單的活兒,甚至比拉網捕撈還要簡單。

    施琅出海之後,第三天就趕上了使用捕鯨炮的機會。

    船隊出東海,配備捕鯨炮的六條船分散行動。終於,有一艘遇上了一個不走運的鯨魚群,本來,在這個海域活動從來就是自由遊蕩,一向都是太平無事,沒有料到這一次竟然遇上了施琅的捕鯨船。

    五條鯨魚中的其中一條進入了捕鯨船的射程。

    船上的炮手緊張地左右轉動著炮架,以瞄準鯨魚,炮筒裡已經裝好了捕鯨槍,捕鯨槍後端與射繩相連,據說只要射出捕鯨槍扎上鯨魚的關鍵部位,鯨魚基本就沒得跑了。

    不能不說,炮手的運氣還不錯,鯨魚衝上水面的那一瞬間,一聲炮響,捕鯨槍高速衝出,扎進了鯨魚的背部,扎中鯨魚之後,捕鯨槍槍頭延遲引信啟動,在鯨魚體內爆炸開來,使得槍頭的倒刺被炸開,這一來不光是使得鯨魚大量失血,捕鯨槍張開的導購也使得鯨魚再也難以掙脫捕鯨槍。

    馬上,海面上湧起一片鮮血,受傷的鯨魚雖然在海中狂暴掙扎,無奈怎麼也無法掙脫儘是倒鉤的捕鯨槍。捕鯨槍扎入鯨魚身體後的那一次延遲爆炸是致命的,使得鯨魚受傷不輕,捕鯨船緊跟著受傷的鯨魚在海上兜轉,連接捕鯨槍的繩索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張緊力,就像釣到大魚那樣消耗著對方的每一絲力氣。隨著鮮血不斷流失,鯨魚的體力漸漸不支,直到耗光最後一絲力氣,然後終於死在了海面上。

    船上的人不敢相信就這樣就輕易地捕殺了一條鯨魚

    經歷了這次成功的捕鯨後,施琅對於捕鯨的興趣大漲,很顯然,捕到一條鯨魚起碼也有十噸以上,而要捕撈同樣重量的魚蝦,還不知道七八天能不能成功。最關鍵的是,鯨魚油可以賣一個好價錢,工部可是敞開收購這種鯨魚油。若是能夠捕殺到抹香鯨,那就更加了不得了。

    至於鯨魚肉,無論如何,張獻忠是不會拒絕掏錢購買的,要知道,張獻忠差糧但不差錢。施琅計議已定,準備直接去見張獻忠,推銷自己捕撈到的鯨魚肉。

    不過,到了台灣之後,施琅聽說張獻忠竟然跑到呂宋去了,不幸的是,張獻忠在馬上就要登上呂宋島的時候,受到了日本人鐵船和鐵鳥的襲擊,據說受傷頗重。

    雖然如此,施琅打定主意一定要將鯨魚肉賣給張獻忠,哪怕陳子龍應承可以全部收購鯨魚肉,施琅也只是明裡應付一下,背過頭來還是暗暗下決心要去呂宋找到張獻忠,施琅相信,鯨魚肉只有賣給張獻忠,才能賣一個好價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