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正文 毒點or起點? 文 / 金哨本無路

    有讀者剛讀到「統戰」和「籠中對」這兩章,就覺得作者在瞎噴,曰:李自成怎麼可能跟崇禎談判呢!作者你不要閉著眼睛胡說好不好!

    因為不能忍受這個「毒點」,所以閱讀到此就成了終點。[|com|]

    關於禪讓的事兒,倒也不是作者瞎掰,真還是有點依據的。

    野史記載:甲申年三月十八,李自成圍北京,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4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崇禎不允------

    在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裡,關於李自成接受杜勳勸崇禎禪讓的一段是這麼寫的:

    牛金星在馬上躬身說:「今日在沙河鎮休息時,杜勳曾對臣言,他願意明日縋入城去,面見崇禎,苦勸崇禎讓位,但請陛下對崇禎及其宮眷一人不殺,優禮相待。」

    李自成向宋獻策問道:「此事軍師知道麼?」

    宋獻策說:「丞相對臣說過,臣當時也問了杜勳,看杜勳確實是出於為新朝立功獻忠之心,並無欺騙陛下之意。」

    「崇禎會不會將他殺掉?」

    「臣也以此為慮,但杜勳說他願冒殺身之禍,也要進宮去苦功崇禎讓位。」

    「啟東,此事是否可行?」

    「臣以為不妨一試。如杜勳被殺,不過死一個投順太監耳,於我無損。如杜勳見崇禎勸說成功,則陛下能於成功之後,以禪讓得天下,亦是千古美名。」

    「好,叫杜勳今夜見我!」

    ------

    李自成又望著牛金星等人說:「諸位今日整日鞍馬勞累,風塵滿身,現在各回駐地休息。既然杜勳願意進城去勸說崇禎讓位,孤認為這是一件大事,不妨一試。------

    ------

    「杜勳,孤剛才聽牛丞相說,你願意進宮去面勸崇禎讓位,可是真的?」

    「是的,皇爺。如若崇禎願意讓位,一則皇爺有揖讓而得天下之美名,二則京師臣民可以免遭戰火之苦。」

    「你看崇禎願意讓位麼?如他情願讓位,孤不惟將保其不死,還將優禮相待,仍然世世富貴。你想他能夠讓位麼?」

    「如今崇禎困守空城,孤立無援,朝野上下無一可用之人,不讓位則有亡國滅族之禍,讓位則雖然亡國,卻能使一家性命保全,安享富貴。奴婢臣原是崇禎皇帝的親信內臣,只要能夠進宮,面見舊主,痛陳利害,流涕苦勸,使崇禎皇爺知陛下神武寬仁,四海歸心。他能聽勸說很好,如不聽從,也不誤陛下攻城。而且奴婢臣進城一趟,還可以對守城太監說知情況,動之以禍福,勸他們開門獻城,迎接陛下。」

    李自成心裡想道:「這廝真會說話!」隨即又望著杜勳問道:

    「孤聽說崇禎平生剛愎自用,性情暴烈,隨意誅戮大臣。你去勸他讓位,不害怕他會殺你?」

    「奴婢臣有弟弟和侄兒全家在京居住。崇禎皇爺一怒之下,不僅會將奴婢臣殺死,而且會殺奴婢臣全家十口。不過古人有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奴婢臣一心要為陛下效犬馬之勞,成陛下得天下於揖讓之美名,甘冒粉身碎骨與全家誅戮之禍,在所不辭。」

    「你打算何時進城?」

    「明日上午巳時進宮,不論勸說結果如何,下午一定回來。倘若明日下午奴婢臣沒有消息,必是被崇禎皇爺殺了,請陛下大舉攻城。」

    「好吧,你進城去吧。明日下午,孤等候你的回話。」

    杜勳叩頭退出以後,李自成對杜勳為何如此甘冒殺身之禍,心中終覺納罕,便向牛、宋等人問道:

    「明月杜勳進宮去勸說崇禎讓位,有幾分成功希望?」

    宋獻策回答說:「以微臣看來,崇禎不是個軟弱之人,倘不能逃出北京,便無路恢復江山,他必會以自盡身殉社稷,斷無怕死讓位之理。」

    ------

    以上是姚雪垠《李自成》裡所寫。

    另外,李自成《登極詔》裡面也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意思就是說:

    其實,崇禎並不是昏庸不明之人,奈何後來就是一光桿司令,身邊到處都是混吃等死的人;大臣們都在顧著自己撈錢,還他娘的結黨謀私,忠於崇禎的人就算沒有絕跡,也基本上是瀕危動物了!

    歷史上,李自成抓到了太子,還封為宋王。後來一片石兵敗,也沒把三個王子殺了。

    李自成在政治上並不是一個白癡,能伸能屈,可不能過於小看他了。只可惜他手下收羅不到什麼頂尖人才,有說李巖(李信)都是虛構的。因為李自成不正統,所以他造反的時候有本事的讀書人都不鳥他,他手下的那幫鳥謀士都是些歪瓜裂棗。加上李自成輕易取了北京,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所以小瞧了韃子---

    可是畢竟李自成是政治人物,抓了崇禎,他會怎麼辦?一刀殺了?一個皇帝就這麼卡嚓了,超級浪費啊,這個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吧!

    有一個笑話,說的是常委討論項目撥款,一個是教育項目,另一個是看守所改造,意見一開始很不統一,後來一個領導說,我們這把子年紀,上學是沒有機會了,但是難保哪一天不進看守所,把看守所搞好一點,我看行。結果改造看守所撥款全票通過。

    李自成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子孫後代想不是!誰能擔保他的子孫不被抓住呢?

    ------

    呵呵,這本書若是所設定的「禪讓環節」是毒點,整本書就失去了起點。

    (註:姚雪垠寫《李自成》涉及崇禎的部分據說還是有相當考證的,那時李自成被標榜為造反有理的農民領袖,寫這個敏感的禪讓之事自然得有所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