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千古一裁 第二百一十一章 多爾袞的選擇 文 / 金哨本無路

    戰事正酣,關於大明的先進性文化,崇禎也不便過於發揮。從羅馬到後世,經驗教訓擺在那裡,大抵性文化越是畸形發展,吏治就越**。很顯然,大明的性文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而吏治嘛,當然也是爛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

    還好,幾個跟隨自己的人都算是簡樸之人。一想到自己此次御駕親征,還帶了兩個妃子同行,雖然兩個妃子留在了萊州,可說起來也不是那麼底氣十足。人嘛,沒有制約的時候,貪婪縱慾也是一種本能吧。於是,崇禎決定點到為止,轉而把話題轉到了眼前的戰局:

    「我軍切斷阿濟格歸路,你們說說,多爾袞究竟會不會派兵來援?」

    眾人議論了半天,認為無論如何,阿濟格的兩萬多清兵陷在旅順,清軍不可能不救,清軍統共也就是十萬兵馬,要是驟然被滅掉兩萬多兵馬,多爾袞這個攝政王也就不用再干了。何況滿清舉族上下婦孺老幼加在一起也不過百萬之數,是斷然承受不了這樣的代價的。

    ------

    瀋陽,小西彥長正在多爾袞府上做客,同時在座的有濟爾哈朗、洪承疇和範文程。對於明軍一天之內攻取哈斯罕關,據稱這是因為明軍有一種鐵甲怪物參戰,這個鐵甲怪物,不僅可以打炮,還可以用機槍掃射,使得哈斯罕關快速陷於敵手,清軍上下一時也有點慌了神。而多爾袞身體本就時有不適,這會兒愈加雪上加霜,多爾袞強自忍住頭暈目眩,聽小西彥長在說這個鐵甲怪物之事:

    「親王殿下不必為此焦慮,這鐵甲怪物不過是一種鐵甲車而已,它裝上鐵板之後,尋常的霹靂雷對它不起什麼作用,不過要破解也不是什麼滔天難事,第一種辦法是用炸藥包爆破,另一種辦法嘛,則是使用超口徑炮彈。炸藥包很簡單,就是多裝炸藥,用布紮成炸藥包,二十斤炸藥不行就裝上二十五斤甚至三十斤,然後連上導火索就是了,炸藥包雖然簡單,但是要兵士靠上鐵甲車拉燃導火索才行。至於超口徑炮彈,比炸藥包複雜,不過可以用迫擊炮發射,製作起來當然有些講究,不過也不是很難,四五十斤的超口徑炮彈打過去,那鐵甲車不被炸翻也會被炸殘。西村拓夫先生將會指點你們的人,把炸藥包和超口徑炮彈製作出來,便可以對付這個鐵甲車了。」

    朝鮮戰場上中**隊對付美軍的坦克很多時候都是用炸藥包,而超口徑炮彈,則是俄國人在日俄戰爭中首次使用,到了一戰時期,超口徑炮彈在塹壕戰中大顯神威,一時就被譽為「塹壕戰之寶」。試想,用直徑只有50毫米的發射藥筒發射一個85公斤的炮彈,那是什麼概念!而60迫擊炮只要加強一下基座,就足以發射四五十斤重的超口徑炮彈,當然這會影響射程,德國人發射的85公斤超口徑炮彈的最大射程只有區區320米,用60迫擊炮發射25公斤的超口徑炮彈,六七百米應該是問題不大吧。當然,得用上火棉發射藥,如果是黑火藥的話,也就是三四百米的射程。一戰的時候,英國人也搞出過一款超口徑炮,也是50毫米口徑炮管,發射27.2公斤的超口徑炮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50多米。如今讓清軍搞出這種超口徑炮彈,對付原始的鐵甲車應該是問題不大。至於破甲彈之類的,好像還沒有到非要擴散給清軍的地步。

    多爾袞聞言大喜,濟爾哈朗也露出了喜色。而洪承疇雖則也是眉頭稍稍舒展,卻仍是未敢樂觀。當年洪承疇之所以敗於松錦之戰,就是因為皇太極採用圍城打援之策,導致明軍最終大敗,洪承疇直到如今還心有餘悸,因此說道:

    「啟稟王爺,臣只恐明軍照搬先皇圍城打援之策,引我大軍赴援,然後設下陷阱,欲對我軍不利,此事不可不防。小西君,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小西彥長最願意看到的是明清長期打消耗戰,當然不想看到明軍一面倒地大敗清軍,於是說道:

    「如今之計,要不就是撤回那兩萬多人馬,暫時不與明軍決戰。要不就是增援,與明軍來一場決戰。我想,親王殿下恐怕是不會放棄那兩萬多清軍坐視不理吧!」

    範文程立即插話道:

    「小西君,此話有點小看我們大清了,當年薩爾滸大戰,明軍二十萬對我大清六萬人馬,最後怎麼樣,我大清以少勝多,將明軍打得慘敗,從此明軍對我大清再無勝績。我堂堂大清,當然不會對前線兩萬多兒郎坐視不理,只是軍機大事,須得慎之又慎,無論先太祖皇帝和先皇,用兵果斷當然是不錯的,但均是謀定而後動。明軍此次祭出鐵甲車,突出奇招,我軍小有不利,然我大清主力無損,只須破了明軍的鐵甲車,餘者皆不足懼。小西君,你只須讓西村拓夫先生教會我大清**包和超口徑炮彈,便是莫大助力,至於我軍與明軍決戰,我大清什麼時候退縮過!小西君無須為此擔心。」

    小西彥長一看,這個姓范的漢人還真是向著滿清啊,清軍敢打那當然是好事,只要清軍死心塌地和明軍耗下去,大日本盡可以多洩露點軍工技術給清軍。於是說道:

    「我們大日本當然希望大清取勝,只要有什麼幫得到的,我們義不容辭。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我們大日本會無條件地支持大清。」

    多爾袞骨子裡是瞧不起日本人的,心說你一口一個「大日本」,明明是小日本,非要自己冠以「大日本」,真是可笑之至。不過多爾袞也算是成熟的政治人物,倒也是不動聲色,且由著他吧,誰叫現在有求於人呢!直到小西彥長告辭,多爾袞才揶揄道:

    「這個小日本,他娘的還真神氣。神氣個啥!

    濟爾哈朗笑了笑,心說現在可不是與小日本鬥氣的時候,於是說道:

    「不說這小日本了,不如還是說戰局之事吧。」

    洪承疇對於當今戰局,自然是體會最深,昔日祖大壽被清軍圍困在錦州,清軍圍而不攻,明眼人一看,這分明就是行的圍城打援之策,當日大明若是捨棄錦州,對於大明來說並非最壞的選擇,大明的人口基數擺在那裡,祖大壽的軍隊沒了,重建一支同樣的軍隊對大明來說並非難事,失去錦州也不影響與清軍對峙的大局。當時若是乘勝追擊將李自成殘部徹底剿滅,李自成不能死灰復燃,一兩年之後再與清軍決戰,那時皇太極已死,勝負之數尚難逆料。如今時過境遷,攻守易勢,明軍擺出了當年清軍同樣的架勢,圍住阿濟格兩萬多人,清軍幾乎沒有更多的選擇,正如小西彥長所說,不是撤,就是援,清軍絕不可能放棄阿濟格這兩萬多人馬。如果放棄,清軍的士氣大受打擊不說,關鍵是清軍的青壯一下子去了近三成,以後就再也不是明軍的對手了。當然,洪承疇也不能提議讓阿濟格撤下來,阿濟格這會兒也撤不下來啊。洪承疇想想,一時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這時範文程倒是說道:

    「以臣之愚見,為今之計,若是能夠將阿濟格的人馬撤下來,也不失為一策。」

    濟爾哈朗點點頭,說道:

    「明軍有海上之利,金州三面臨海,有利明軍作戰,阿濟格的人馬若是撤下來,然後誘敵深入,我軍盡可一戰。」

    洪承疇搖搖頭,說道:

    「阿濟格的人馬恐怕難以撤得下來,明軍有鐵甲車,而阿濟格此時沒有炸藥包和超口徑炮彈,對付鐵甲車恐怕還是不行,而且兩面受敵,一旦離開堅固的防守陣地,臣恐明軍乘勢夾擊,只怕凶多吉少。」

    多爾袞常年征戰沙場,自然知道洪承疇所說有理。當年松錦之戰,明軍如不是奪路而逃,也不會一敗塗地。此戰若是不能克制明軍的鐵甲車,阿濟格兩萬多人撤下來的結果很可能會落得全軍覆沒。多爾袞對洪承疇的意見一向很是重視,故而說道:

    「洪學士說得不錯,撤不是辦法。可你有什麼對策?」

    洪承疇此時心中有了計較,因而說道:

    「臣以為,阿濟格的人馬不能撤,他手下兩萬多人馬,只須固守待援,堅守一個月應該不成問題。可以傳書告知如何**包,如何以炸藥包對付明軍鐵甲車,如此,則固守更有把握。而我軍則抓緊調兵遣將,製作小西彥長所說的炸藥包和超口徑炮彈一應物事,半月之內,應該準備停當,然後大舉赴援,與明軍決戰。臣還有一策,在我軍備戰這段時間,不妨對明軍行一個緩兵之計,我們派出使節前往旅順,做出議和的姿態,以驕其心,若明軍入轂,稍有懈怠之心,則我軍決戰之勝算更大。」

    濟爾哈朗聽罷也覺得撤軍實無把握,全力增援才是唯一的選擇,而說到議和,袁崇煥也好,後期的崇禎也好,都把議和當成緩兵之計,這一招倒也是盡可一試,因而說道:

    「洪學士所說有理,還是要立足與決戰,這個議和也是值得一試,不知睿親王意下如何?」

    多爾袞咳嗽一聲,說道:

    「就照洪學士所說的辦。大軍出戰,決不可失之草率。對付明軍的鐵甲車,炸藥包和超口徑炮彈須得盡快趕製出來,趕製出來之後,才能與明軍大舉開戰。至於阿濟格所部,嚴令其死守待援,此舉,可以疲憊明軍。議和之事,既是緩兵之計,也可以試試,能讓明軍心生驕縱固然不錯,就算明軍不上當,那也沒有什麼,知道一下崇禎皇帝有多大胃口也是好的。」

    ------

    很快,清軍的使節就到了旅順,表達了議和的意向。這是多年來清軍第一次主動議和,考慮到這個新情況,崇禎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雖然明知這是清軍的緩兵之計,但是,就清軍這議和舉動,卻是可以大大利用一番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