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千古一裁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完勝?完勝! 文 / 金哨本無路

    清軍騎兵久經戰陣,雖然沒有見過這樣的怪陣,但是面對明軍猛烈的正面火力,立即就分出兩隊騎兵,攻擊明軍的兩翼。明軍的正面火力雖猛,側翼必然薄弱,後方更是軟肋,清軍很自然地祭出了側翼進攻的殺手鑭,根據過往的經驗,對明軍側後的迂迴進攻,屢試屢爽。

    兩翼迂迴的各六百騎兵遠遠地兜圈,避開明軍的正面火力,然後從左右翼直撲明軍車騎陣,兩翼的清軍騎兵遠遠地兜過來,像利鉗一樣,開始向明軍的孤陣展開夾攻。兩隊騎兵一個大圈兜下來,也不過四五分鐘光景。

    待倪福生發現兩翼的清軍騎兵撲上來,正準備下令靠邊的兩輛「長安」轉向側面,同時指揮手下的騎兵變陣,以對付清軍騎兵的三面夾擊。此時,後面卻傳來了讓大地顫抖的馬蹄聲,只見後方的地平線浮現出一線紅色,隨即這一線紅色,變成了一片紅色,一大片關寧騎兵呼嘯而來,遠遠的一面大旗,大書一個「吳」字,敢情吳三桂親自率領關寧騎兵衝了上來。

    此次遼東作戰,不論新軍還是關寧騎兵,也包括朝鮮軍,全都配備了通訊兵種,除了飛馬傳訊之外,還配備了飛鴿傳信系統。飛鴿傳信系統由隨軍的錦衣衛掌握,因此4000關寧騎兵不敵清兵騎兵的信息第一時間就由飛鴿傳書傳回到了吳三桂那裡。吳三桂聞訊,引為奇恥大辱,氣得七竅冒煙,立即點起五千騎兵,親自趕來增援,以求反敗為勝。

    吳三桂飛騎而來,又命人一路收攏潰敗的騎兵,此時見前面車騎營擋住了清軍騎兵,在對這些逃跑的傢伙怒其不爭的同時,一看有機會反戈一擊,痛殲清軍,於是連忙傳令,分成兩隊騎兵,直撲兩翼清軍。

    倪福生一看,側翼已經無須自己操心了,於是一心一意對付正面的清軍。

    清軍沒料到戰局突變,但凡關寧騎兵潰逃,至少得好幾天才能穩定軍心,從來不會這麼快就反戈一擊。可憐清軍此時剩下不過兩千二三百騎兵,面對的卻是吳三桂關寧騎兵最精銳的騎兵,而剛才潰敗的關寧騎兵逃得快,聚得也快,吳三桂在關寧騎兵中的威望可不是吹的,一介逃跑者見吳三桂率領軍中精銳親自殺敵,焉能不懼,因而立即掉轉馬頭,加入到了反擊的行列。這一來,八千關寧騎兵在氣急敗壞的吳三桂號令下,對清軍發起了報複式的反擊。

    悲催的清軍騎兵光是對付車騎營已經是左支右拙,吳三桂大軍一至,清軍便發現不妙,可再往後逃命已經遲了。

    關寧騎兵在曠野上展開,兩翼呼嘯而至的關寧騎兵迅速將清軍兩翼的六百騎兵淹沒,兩翼的先鋒騎兵迅速越過被包圍的清軍騎兵,飛速向正面的清軍騎兵包抄過去。居高臨下看下去,兩股紅色的大潮像洪水一樣漫過兩翼清軍,然後急速向前奔流,呈一個巨大的鉗形向正面的清軍迫近。

    正面的清軍騎兵上一刻還在作勢向前衝擊,以吸引明軍的火力,以掩護兩翼進攻,只等兩翼進攻突破明軍的陣列,再在正面發起雷霆一擊,將這股可惡的明軍殺盡,方解心頭之恨。可等來的竟然是惱羞成怒的吳三桂,等來的是漫天的關寧騎兵。

    剛才的一陣衝鋒,清軍騎兵在車騎營槍炮的攻擊下,七八百人倒在了衝鋒的途中,而今,明軍正面的火力不減,兩翼潮水般的關寧騎兵則在急速迫近,正面的清軍自知無法再戰,掉轉馬頭,向後飛奔而逃。

    話說韓二順正指揮「長安」槍炮齊鳴,正打得過癮呢,正面的清軍卻跑了,隨即韓二順就接到了倪福生停止射擊的指令,搖搖頭,很是不甘地停止了射擊。

    除了一部分關寧騎兵在圍殲兩翼的清軍騎兵之外,基本上所有的騎兵都加入到了追擊正面清軍騎兵的行列,倪福生也不甘落後,一面讓騎槍騎兵原地護衛裝甲車,一面率領手槍騎兵投入追擊。

    一場慘烈的殺戮戰之後,除了三百多清軍騎兵僥倖逃掉,其餘清軍騎兵被全數殲滅。

    在屠盡最後一個拚死頑抗的韃子後,一場毫無預兆的瓢潑大雨沒頭沒腦地灑落下來,殷紅的血水在曠野上流淌,然後被雨水沖淡,直到漸漸地變成一股股濁流,而鮮血漸漸了無痕跡。戰場上橫七豎八的屍體經過大雨的沖刷,顯得更加血腥和詭異。在這一幕面前,關寧騎兵卻表現出一種特別的激奮,拿超時代的詞彙來形容,那就是爽!自薩爾滸慘敗以來,明軍從來沒有在騎兵對戰中戰勝過清軍騎兵,所以才有袁崇煥的「憑堅城,用大炮」之策,才有祖大壽「唯有車陣可以抗衡建奴」一說,如今,韃子的三千騎兵終於被關寧鐵騎所滅,怎一個痛快了得!

    不能不說,關寧騎兵患有的「恐清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回想一下被圍的韃子騎兵個個奮勇,全都拚殺到最後一口氣,許多活下來的關寧騎兵兀自驚心不已。近八千關寧騎兵加上一百多車騎營的手槍騎兵圍殲兩千掛零的清軍騎兵,關寧騎兵的傷亡居然達到了驚人一千五百多人,足見清軍玩起命來,可不是那麼好趕盡殺絕的。不過吳三桂終於贏得了一場騎兵對騎兵的勝利,活著的關寧騎兵,無一例外地,都為這一場史無前例的騎兵對決取勝而歡欣鼓舞。關寧鐵騎經此一戰,士氣如虹,一時彷彿再也沒了「恐清」的症候。

    這一戰,自然也震撼了清軍,其他三堡的清軍聞訊,知已無法固守,便即撤兵遠去。

    此戰取了寬甸五堡,前後有差不多三千五百韃子授首,吳三桂抓住戰機,反敗為勝,自己卻心知肚明,直呼僥倖。若不是車騎營抵擋住清軍騎兵的追擊,關寧騎兵先前的潰敗損失人馬還不算什麼,如果士氣一失,軍心動搖,關寧騎兵以後就別想在野戰中戰勝清軍了。

    ------

    崇禎接到了來自不同途徑的戰報,錦衣衛的戰報最為詳盡和真實,車騎營只是參與了後段的阻擊和圍殲戰,同樣也送上了一份戰報。

    吳三桂送上來的戰報,卻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崇禎笑問杜濬:

    「你對這兩份不同的戰報,有何看法?」

    杜濬直言道:

    「這第一份戰報,與錦衣衛和車騎營的戰報互相應證,應該是最附和實際的戰報。戰報據實報告,關寧騎兵先是輕敵窮追不捨,遭遇清軍反擊增援便不堪一戰,狼狽潰逃,好在特種車騎營及時接應,阻擊並殺傷清軍追兵,最後才由及時收到前線信息的援軍反擊得勝,殺了三千五百清軍,關寧騎兵傷亡高達兩千二百之多,只能說是一場慘勝。考慮到在進攻寬甸兩堡時清軍被我步兵消滅約500人,車騎營在阻擊清軍騎兵之時打死清軍700多人,此後手槍騎兵在圍殲清軍之時又打死100多清軍,關寧騎兵損失幾乎與關寧騎兵損失差相彷彿,這樣的勝仗,實在是無甚可誇。」

    崇禎苦笑一聲,點點頭,旁邊的白衡度也微微頷首,連劉繼雲也不由自主地點了一下頭。

    杜濬又拿起另一份戰報,說道:

    「至於這份戰報,臣只能這麼說,寫這份戰報的人,實在是令人佩服,他不去寫《西遊記》那樣的小說實在有些可惜了!呵呵,吳三桂攻城逐敵,勇也!然後巧設誘敵之計,智也!讓清軍騎兵上當落入我預設陣地的車騎陣,謀也!最後關寧鐵騎一舉聚殲清軍騎兵,可謂完勝!從此打破了『女真騎兵不可戰勝』之神話。如此戰報,臣讀了,也很是提氣啊!無奈,這不過是小說家言,編得倒是嚴絲合縫,不過假的就是假的,真是遺憾得很啊!這份戰報將鎮遼王吹上了天,豈止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簡直是融智慧、決斷、勇氣於一身,簡直是料敵如神,臣以為,此種瞎編戰報之事,絕不能助長。」

    崇禎笑了笑,心說,真與假難道自己還看不出來嗎!自己重點抓的戰場指揮參照後世c4-i概念,雖然只搞了個動態情報通訊系統,比如這次的通訊組及時通報,簡陋是簡陋了點,作用還是顯著的。還有車騎營的作用,當然更不能低估。不過,吳三桂呈報上來兩份戰報,看樣子吳三桂手下也有人才啊!莫非又是那個邱雲牧給他主的張?

    杜濬真是個實誠人啊,後世有言「總結總結是模範,整整材料是罪犯」,可見包裝的重要性,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又有誰真的關心!包裝才是關鍵!哪怕是「假球」,解說家都能說出諸多道道,指出那是絕對的「真打」、「死掐」。打仗和政治都是一回事,太老實可不行。曹操秉承「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故而有望梅止渴這樣的成語傳之於世。劉備秉承「不假哭辦不成大事」,故而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崇禎對著白衡度笑問:

    「白愛卿以為如何?」

    白衡度見皇上一臉輕鬆,並沒有雷霆震怒之意,當下便說道:

    「臣以為,前一份戰報實事求是,但是對於大明民意而言,並不那麼好看,堂堂鎮遼王,誤打誤撞才打贏了對清軍騎兵的一仗,這裡面還有通訊組及時通報之功,又靠著車騎營接應阻擊才穩住陣腳,最後倚多為勝,仍然損失相當,大明民眾若是讀了這種戰報,多少都會感覺喪氣。而後一份戰報,對於實際戰局作出另一種不同的解釋,顯得帶兵將領智勇雙全,士卒奮勇殺敵,最後一戰奏凱。臣以為,我大明民眾顯然更能接受後一種戰報,從民意的角度而言,『完勝』的戰報似乎更為可取。此外,從震懾清軍的角度出發,也以後一份戰報為佳。」

    崇禎一臉吃驚地望了望白衡度,心道白衡度這廝竟然在大眾傳播學這種偏門的學問上也有造詣,嗯!奇了怪了!崇禎又一次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

    「既然大明的民眾需要,眹看說書家也很需要,那就按第二份戰報讓《明報》刊出吧。完勝!嗯,當然是完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