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千古一裁 第二百四十五章 深意 文 / 金哨本無路

    崇禎的話傳到濟爾哈朗那裡,濟爾哈朗此時自顧無暇,捨棄一個洪承疇在他看來可以丟卒保車,自然是沒有拒絕的理由,更何況洪承疇是作為使節前往大明那邊,大明皇帝金口玉言不殺使節,洪承疇此去諒無生命之虞,濟爾哈朗於是親自登門,去請洪承疇出馬。

    洪承疇這段時間心情甚是矛盾,清軍敗報接二連三,連多爾袞出馬也大敗而歸,自然便聯想到大清的旗幟也許打不了多久了,自己作為大明的叛臣,絕對是沒有好下場的。不過想一想昔日自己也是矢志剿滅清軍的大明統帥,為此曾經夙夜不眠,最後功虧一簣,當了清軍的俘虜,也怪自己意志薄弱,不能以死明志,半推半就地降了滿清。自從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淪為李自成階下之囚,自己以為明亡在即,自己為多爾袞獻計揮軍入關進攻北京,乃是滅賊而不負舊主,結果呢,崇禎皇帝今蟬蛻殼,南下南京,再造大明,眼看著大明絕處逢生,不僅如此,大明一夜之間彷彿脫胎換骨,軍力更是突飛猛進,甚而遠遠凌駕於清軍之上。真是世事無常啊!.

    如今滿清危在旦夕,自己的退路不知在哪。此時若是一死了之,是為滿清而死節?笑話!在松錦之戰從容赴死,乃是為大明而死,當可標榜青史。降了滿清此時再死,枉為天下人恥笑。奈何!

    當濟爾哈朗前來請洪承疇出馬擔當議和使節之時,洪承疇倍感愕然,特別當濟爾哈朗說這是大明崇禎皇帝的意思時,洪承疇只覺得格外的荒誕。崇禎此舉,莫不是要當面羞辱自己一番?亦或是殺了自己洩憤?總之,不會有什麼好果子給自己吃。洪承疇一時有點發愣,腦子裡翻江倒海,一會兒想一死了之,一會兒又覺得現在死了實在不值,只能遺臭萬年。濟爾哈朗見洪承疇一副呆滯的樣子,與平日裡的風度全然不同,只道是洪承疇不肯去,於是反覆說明崇禎不會殺他,信誓旦旦地擔保了一通,最後見洪承疇點頭,這才放下心來。

    洪承疇沒有死的勇氣,松錦之戰都沒有從容赴死,現在也不會選擇死。洪承疇別無選擇,只好懷著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營口的路,和佟養和一起,去見崇禎。

    到了營口,吳三桂出面接待了洪承疇和佟養性,洪承疇看吳三桂得瑟得不行的樣子,心中慚愧而又憤憤然,只是仗著養氣功夫好,掩飾住尷尬的心情,一切只由佟養和應付。

    吳三桂牛哄哄的,開口就說皇上今日不得空,要明日才能接見使節。然後老調重彈,提出只有滿清退到黑龍江以北的地域,大明才可以放滿清一馬,否則的話,大明天兵一到,凡抵抗的滿人,一律輾為齏粉。

    這個條件自然是不能答應的,聽說黑龍江以北奇冷無比,難以生存,佟養和跟吳三桂軟磨硬泡了半天,吳三桂一摸鼻子,然後一瞪眼,只說要談條件,不奉陪。至於有什麼要求,不妨明天面見皇上的時候跟皇上當面提出來,一切都要看皇上聖斷。

    第二天,吳三桂再來的時候,直接告訴兩人遼陽已經被攻破了,多鐸戰死,八千多清軍陪著多鐸戰死,還有九千多清軍做了俘虜。俘虜當中,青壯不多,老的老,少的少,可見滿人已經湊不出青壯來了。

    洪承疇和佟養性面面相覷,心道明軍的戰力真是恐怖之極,兩天時間就將堅城遼陽攻破,堅守瀋陽豈不是癡人說夢!

    崇禎讓兩人等在這裡故意不見,就是等的遼陽城破之日,再來與滿清談受降的條件。兩天攻破遼陽,便是欲收震懾之功。便如平津之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天津,迫使北京傅作義放棄幻想,促使北京盡快和平解放,是一個道理。

    之後,洪承疇佟養和誠惶誠恐地上了崇禎的座船,覲見大明崇禎皇帝。

    當洪承疇見到崇禎的時候,只覺得如今的崇禎皇上神采飛揚,精神氣與昔日有些病態的崇禎大是不同,也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崇禎見到面容有點蒼老憔悴的洪承疇,也是五味雜陳,面對曾經的大臣,現在的叛臣,挾得勝之威,本應得意才是,卻忽然想到歷史曾經是另外的結局,沒來由就生出悲憫之心,只覺得人生無常,天意弄人,對於面前的洪承疇,竟然一點也生不起恨意。

    崇禎擺擺手,對劉繼雲說:

    「朕想好好和洪承疇談談,你帶這位佟養和先下去吧。」

    ------

    崇禎和洪承疇一談就是近三個小時,也不知談了些什麼。但是談過之後,大明對滿人歸降條件有所放寬。

    自從明軍輕易就攻破了遼陽,濟爾哈朗自知瀋陽也決然守不住,再往北逃吧,也實在不知往哪裡逃。就憑明軍摧枯拉朽的戰力,就算再往北逃,也終有一天難逃被追上剿滅的命運。而洪承疇和佟養和帶回來的條件,說起來有苛刻的地方,也有寬容的地方,甚至有的還暗含照顧之意。濟爾哈朗和代善召集八旗為首之人,商議之後,決定選擇歸降一途。此事報知太后,太后一介女流,面對如此情形,哪敢有什麼異議,在痛哭一回之後,也只有接受現實。

    九月初五日,清軍在瀋陽向明軍投降,整個投降儀式按照崇禎擬出的方案進行,濟爾哈朗在投降書上簽字,然後交出佩刀。明軍這邊,則是由張煌言負責受降,清軍開出瀋陽城受降,明軍只是收繳了機槍、火炮、霹靂雷此類被定義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火器,其他刀劍甚至步槍、霰彈槍,明軍都未予收繳。

    張煌言宣讀聖旨,封福臨為順王,封地為黑龍江流域以南靠東面的地域;封黃台吉長子豪格為肅王,封地為黑龍江以北靠東部的地域。為了幫助滿人順利遷徙,朝廷分五年提供一千萬銀幣合五百萬兩銀子作為無息貸款,但貸款只限於用在由朝廷審核批准的建設項目上,建設項目由滿人提出,朝廷審批後,由朝廷派員共同管理。為了促進滿人自治地區經濟發展,朝廷將在適當時機修建通往黑龍江流域的鐵路。聖旨宣佈,滿人自治地區漢人可以自由往來和定居,滿人亦可自由往來大明其他地區並選擇定居------。

    ------

    對於其他的方面,大明的官兵都還能理解,但對於朝廷還借錢給韃子,官兵們就很是不解了。原本對滿清提出的條件是,賠償大明兩百萬兩銀子作為戰爭賠償,以後每年進貢五十萬兩銀子,現在倒好,朝廷還倒貼!這能叫人想通嗎!

    崇禎回到南京,南京沸騰了好幾天,大明的百姓以極大的熱情狂歡了一番,朝野對於平定遼東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評價,在一些阿諛奉承之輩的嘴裡,這等功績簡直是千古未有,大明中興,行將進入盛世云云,崇禎固然是被歌功頌德的主角,吳三桂凱旋歸來,也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人們把當日嘲諷吳三桂的一切早忘到了九霄雲外,吳三桂應酬不暇,這一回是真的很忙了。

    崇禎一回來,王承恩和公主自然就要前來聚首。王承恩最感興趣的就是崇禎和洪承疇到底談了些什麼。

    崇禎歎一口氣,說道:

    「和洪承疇談起來,一開始還是有點費勁。人家有心理負擔,於是我就給他減壓,然後就聊開了。我問他,松錦之戰為什麼輸?他倒是坦承是自己指揮失誤,這麼些年一直壓在他心裡,是揮之不去的夢魘。松錦之戰落敗的另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因為大明的**,官場的**還好一點,軍隊**之後,就沒有救了。而清軍能取勝,戰略戰術以及戰力是一回事,清軍遠不及明軍**,所以他們能取勝。」

    王承恩和公主點點頭,大明軍隊**是出了名的,當年李成梁在遼東養匪自重,後來官軍在剿賊之時受賊賄賂,殺良冒功,養寇自重,以及剋扣軍餉,如此等等,簡直是爛透了。要不是建了新軍,靠那些軍閥式的軍隊只怕再有先進的槍炮也無法取得勝利。

    公主於是笑曰:

    「莫非洪承疇給皇上出的主意就是讓滿族人也走上**之路?所以皇上就決定借錢給他們搞項目,然後嘛,他們就自然而然地**了,對不對!」

    崇禎也呵呵一笑,說道:

    「你非要這麼說,也未嘗不可。我的想法,還是想讓漢人設法與滿人融合到一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漢人參與滿人的戰後重建,那邊工程項目一搞起來,漢人一定趨之若鶩。至於順便讓滿人見識一下我大明獨步天下的**文化,那是附帶之舉。朕還交代洪承疇,輔佐豪格再往北面好好開疆拓土,北面也是好地方啊!」

    王承恩笑道:

    「還是皇上老謀深算,嗯,這番佈局,大有深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