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千古一裁 第二百五十六章 國強運強 文 / 金哨本無路

    崇禎本就是一個行動派,干體育的,十有九個不屑於什麼深奧的理論,行動才是最為重要。評價一個好的體育工作者,「貓論」通行,黑貓白貓,搞定錦標就是好貓,何況毛大人也說實踐才能出真知。話說股份制改造安南這事兒是離譜了一點,但是也確有吸引人的地方,你沒有試過又怎麼知道不行呢!改革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咱也摸一摸試試看,或者就能摸出一條陽關大道也未可知。

    但是不管怎麼說,細節決定成敗,既然準備股份制改造安南,必要的準備是斷然不能少的。崇禎下旨調集專人擬訂安南股份制改造預案,包括易顧言、吳九森在內的一幫人緊趕慢趕,總算在第三天拿出了三個股份制改造的預案。崇禎一看,大致不差,於是將吳九森、易顧言封為正副欽差,即日趕赴廣西,名義上兩人乃是股份制專家,此去乃是指導廣西地方工商業實行股份制改造。.doulaidu.

    吳九森和易顧言才到半途,皇上的聖旨就到了,自然是鄭壯的使節到了南京,皇上下旨讓吳、易二位欽差立即趕赴安南,欽差使命當然便是解決安南危機。

    此時南部廣南國的阮福瀾已經在自己的領地上立足不住,一口氣跑到了真蠟,張可望聽聞占城盛產大米,是富饒的魚米之鄉,於是派出一萬二千人馬進攻佔城,一路所向披靡,占城沿途守軍望風而逃,攻取占城已經沒有多大懸念。話說張可望在廣南國搶了不少女子,順手牽羊還搶了不少財寶,這些自然是要運往呂宋,為此佔用了不少兵力。張可望還不知足,又派八千人馬揮戈北向,威脅北部的鄭氏。

    其實張獻忠對於大明也心懷忌憚,保留安南北部作為屏障也是張獻忠最願意看到的。張獻忠沒想到廣南國的阮氏如此不經打,佔領廣南國揮兵南進其實是張獻忠早就制定的策略,只是為了防止北面的鄭氏南下「復國」,這才虛張聲勢,派兵北掠。鄭壯此前也從大明購買過一些軍火,甚至也買過日本的軍火,無奈軍火太貴,鄭壯實力不濟,買到的軍火有限,所以鄭氏兵馬與張獻忠的兵馬一接仗,就被打得找不到北,這一下鄭壯慌了神,生恐張獻忠這股悍匪一舉把自己的地盤也吞了,於是連忙向大明求援。

    欽差兼使節的兩位大明青年奉旨來到升龍,當下受到了鄭壯的隆重接待。雖然吳九森和易顧言並沒有帶來明朝的兵馬,但是兩位欽差(正值張獻忠匪患之時,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人家這個欽差名號)只帶來一些火器,卻沒有帶來大明的援軍,鄭壯不免有點惶惶然。不過隨即兩位欽差就拋出了一個股份制的方案,這一下鄭壯感覺到了一種陰謀的意味。

    鄭壯旁邊一個謀士氣咻咻地說道:

    「大明號稱禮儀之邦,倡導『仁義禮智信』,我安南亦是信奉孔孟,鄭某實在不敢相信大明竟然會乘人之危,竟然拋出此等荒唐的股份制之策!我只是想問二位欽差,此舉與趁火打劫何異!」

    吳九森一向是直來直去的風格,立即針鋒相對道:

    「鄭大人,我們前來升龍,乃是貴方派使求援,我二人受皇上差遣前來,我二人帶著大明的一片誠意而來,今日向鄭大人奉上此策,鄭大人身邊之人不問安南行股份制改造之利弊,不問好歹,便呵斥為趁火打劫,何其武斷乃爾!鄭大人既然如此對待欽差,我二人即刻回南京復旨就是。」

    鄭壯一看,事情怎麼一開始就有點僵啊,這怎麼行!於是打個哈哈道:

    「兩位欽差不必介意,既是大明皇上有心要護得我安南周全,不知這股份制有何好處,行了股份制,果真就能退敵嗎?二位不妨為鄭某解惑一番。」

    吳、易二人於是按照事先準備,先說了一番大明形勢,說明大明如今自身都還在為統一而發愁,要派大軍援助安南勢所不能,既然不能派大軍來援,就只有另謀他策,於是才有安南行股份制之策。然後分析張獻忠為啥悍然侵佔廣南國,原因就在於安南名義上雖屬大明,實則早就獨立於大明行事,因此張獻忠欺安南孤立無援,這才肆無忌憚侵佔廣南國。張獻忠亦知大明暫時無力派大軍南下援助安南,如果張獻忠一心想攻取升龍,恐怕升龍亦難保全。但是反過頭來,若是安南行股份制之策,大明佔了51%的股份,張獻忠與安南為敵即是與大明為敵,張獻忠怎麼也得掂量掂量,勢必不敢再輕舉妄動。從道理上講,大明既然是安南大股東,便有責任為安南恢復廣南國,就算一時不能恢復,等大明騰出手來,將來恢復安南自然不在話下。可以預言,安南只要肯行股份制之策,非但可保現時不受張獻忠侵擾,日後更能光復安南全境,所以說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以上是於公,於私而言,鄭氏憑空而得20%的股份,這筆財富非同小可,就以安南股本1600萬銀幣計算,鄭氏可占320萬銀幣的股份。鄭壯平日裡也是《明報》的讀者之一,南京的股票一股炒到十幾二十倍是常事,鄭壯在心裡一算賬,乖乖!這一來自己坐擁至少三千萬銀幣的財富,本來自己這個清都王就是自封的,靠著權勢謀到的這個位子是不是能夠一直坐下去,實在是難說得很。鄭壯在江湖上混的時間久了,自然知道政治的殘酷無情,如今是挾黎氏而令諸侯,若是大明哪一天瞧自己不順眼,提兵把自己趕下台並不是什麼難事。比較而言,拿到將來可以在南京上市的股票,未嘗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好事,大明既然佔了51%股份,還讓自己繼續當政,起碼大明不會故意與自己為難,說起來比自己現在這樣的處境也許更為穩當。娘的,這些年睡覺都不安穩,南有阮氏,北有莫氏,老是提心吊膽,擔心朝不保夕,生怕一場夢醒來榮華富貴就沒了。從名義上講,安南要不就是大明的,要不就是黎氏的,安南的所有權可以說跟自己毫無關係。既然這樣,行了股份制之後,一方面可以為自己正名,另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順擁有巨額財富,嗯,這事兒起碼對自己而言,真是一件划算的買賣。

    由公主參與擬訂的安南股份制預案,根據大致的收益率,將總股本定在了800萬兩銀子,也就是1600銀幣,將大明的股份定為51%,黎氏的股份定為21%,鄭氏的股份定為20%,還留了4%的股份給阮氏,留了2%的股份給莫氏,至於剩下的股份,則是準備留給黎朝的其他臣子的,由黎氏和鄭氏劃拉給誰就是誰的。這是一個普惠的股份制改造方案,旨在讓黎朝的上上下下皆大歡喜。

    可是隨即,鄭壯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於是出言問道:

    「國名叫做『安南股份共和國』,這『共和』二字作何解釋?」

    這個「安南股份共和國」的名稱是公主擬定的,公主是想當然就這麼擬了,未及和吳、易二人解釋,匆忙之際,吳、易二人只是專注於其他事項,對名稱倒是沒有深究,如今一看,這「共和」二字,自己也不知究竟是什麼意思,兩人目光一對,都有點不知所以。還好,易顧言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立時顯得胸有成竹,不答反問道:

    「不知鄭大人是否玩過麻將?」

    鄭壯笑道:

    「麻將嘛,倒是玩過的。傳說這是大明朝鄭和所創,鄭某也姓鄭,平日裡得閒,也是要摸上幾把麻將的。呵呵!」

    吳九森不知為啥易顧言忽然扯到麻將上去,正自納悶,卻只聽易顧言說道:

    「想必鄭大人打麻將一定是經常『和牌』,這個『共和』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比如董事們在一起打麻將,都有『和牌』的機會,寓意是大家發財、共同富裕。」

    鄭壯一聽,原來「共和」還有這麼個來歷,「大家發財,共同富裕」,倒也甚是吉利,於是點頭連聲稱好。

    旁邊剛才發話的那個謀士卻又多嘴了:

    「麻將的規矩,是輪流坐莊,這個所謂的股份制,好像也有輪流坐莊的意思。這輪流坐莊,風水輪流轉,似有不妥吧!」

    他這是明顯在提醒鄭壯,這股份制輪流坐莊,這一屆是你鄭壯當政,下一屆說不定就是阿狗阿貓當政了,這事兒你可得小心了,到時可別後悔。

    吳九森心道這廝怎麼這麼討厭,股份制好像跟他有仇似的!易顧言一看這傢伙對股份制似懂非懂,呵呵一笑,說道:

    「這位大人所說不錯,股份制在董事局主席和總理的任期上是有輪流執政這個說法,不過,只要你是股東,只要你不賣出股票,你永遠都是股東,股東的權力最大!何況,對於鄭大人來說,根據這份安南股份制改造方案,只有安南本地人士才能出任董事局主席,我大明也不過就是委派副主席而已,將來風水輪流轉,轉到哪一天鄭大人當董事局主席也大有可能。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鄭壯兩眼一亮,自己拿20%的股份,可以變成大把大把錢的股票就是自己的了,可以說,錢穩穩地落入了自己的袋子。至於權,將來甚至還可以問鼎董事局主席一職,主席嘛,實權差點,但至少名義上響亮。嘿嘿,人活一輩子,在安南風光到極致,夫復何求!

    鄭壯想到得意處,臉上隱隱露出了笑意,控制了一下激動的情緒,平靜地說道:

    「兩位大人,大明的這個方案,鄭某覺得或許可行。不過鄭某還得奏請我王採納。請二位欽差大人暫且在驛館歇息,靜候佳音。」

    吳、易二人聞言,知道鄭壯已經接受了這個安南股份制的方案,黎氏那裡不過走個過場而已。那黎氏是鄭壯操控的傀儡,這方案實際上已經通過。

    事實上,身為傀儡的黎氏在得知這個股份制方案之後,在心裡樂開了,能夠拿到21%的股份,還能出任董事局主席,實在是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當即大表贊成。為此黎氏還表示,自己的股份只須20%就行,另外的1%可以讓與臣子們。鄭壯對於主席的股份和自己持平覺得不妥,最後讓來讓去,黎氏占20.1%,0.9%拿來獎勵給其他的臣子。

    不過短短的三天時間,鄭壯就搞定了黎氏和各位大臣武將,最終和吳、易二位一番討價還價,安南股份制改造方案最終定案。鄭壯認為1600萬銀幣的股本低估了安南的價值,於是最終的股本定為2000萬銀幣。另外應安南方面的要求,大明股份調整為50%,黎氏占20.1%,鄭氏占20%,阮氏占4%,莫氏與黎氏為敵多年,在黎氏的堅持下,莫氏的股份降低到1%,至於其他臣子們,分潤4.9%,也算是利益均沾,各有所得。此外,在上市的時間表方面,安南這些人表達了共同的願望,那就是五年之後再上市太久了,好說歹說,最後定為兩年,關於每年只能售出持股手中最多5%的股份,一些人也覺得數量太少,最後放寬到每年10%。當然,限制總股本20%上市流通這是底線,在二位欽差的堅持下,這一條總算得以通過。

    因為事前就規定了底線,吳、易二人雖然天天要面對急於一夜暴富的安南小股東,跟他們討價還價,但是最終總算守住了底線。再說了,這些得了股份的小股東都是安南官場上的幹將,急於變現股票發點小財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他們積極性一上來,事情就好辦得多。

    方案一旦確定,在小股東的推波助瀾下,安南上上下下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安南股份共和國在八天內便即宣告成立,黎氏出任董事局主席,鄭壯出任總理——不叫「總經理」叫總理。至於副主席和副總理,還有監事會主席,則暫時空缺,屆時由大明委派。

    這安南股份共和國甫一成立,易顧言立即以大明欽差名義出使張可望所部,聲明安南乃是大明控股之國,張部必須撤出安南。張可望倒是裝出一副很買大明帳的樣子,承諾不進犯北部,本來張可望不過就是想震懾一下北面的鄭氏而已,並沒有攻取升龍的意思。至於廣南國,張可望一口一個與安南無關。易顧言知道此事只能找張獻忠交涉,張可望做不得主,於是告辭而去。

    至此,安南股份共和國治下的地盤至少已經無虞,至於與張獻忠進一步的交涉,恐怕還得大明五千新軍到來,才能做逼迫張獻忠讓步了。

    不管怎麼樣,一件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竟然就這麼辦成了!這事兒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國強運強,大明這兩年迅速由弱轉強,威震四方,南京的股票也炒成了天價,這才能夠吸引安南上層接受股份制。當然,這也是運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