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黃巾之亂 第六百六十四章 五路黃巾聚天興 文 / 月鼠
第六百六十四章五路黃巾聚天興
烽火十四年,吳國京畿,昔日吳國最繁華的首善之地,如今卻已經是哀鴻遍野,因為戰火的燃燒,京畿地內那一望無邊的百萬良田被毀去大半,而隨著各路黃巾不斷的向京畿擠壓,吳國都天興城變的岌岌可危,而這個時候,內閣次輔趙國平也終於放下爭鬥,聯合太上皇吳襄開始抵禦黃巾的步步緊逼。
不過吳國這個時候停止內亂顯然已經晚了一步,儘管在吳國京畿內有五十萬兵馬,但是在此前的一系列爭鬥中,大批高級將領受到牽連,被關入監牢,或被處斬,或被關押,這些都導致了吳**隊戰鬥力下降,而隨著內亂,軍隊的補給,後勤也是時斷時續,一日不如一日,軍心渙散,士氣低落,而以這樣的軍隊又如何能擋得住士氣如虹,甚至可以說狂熱的黃巾兵將。
烽火十四年,五月,黃巾大浪潮興起一年,黃巾的勢力不斷的膨脹,向著巔峰而上,而吳國的黃巾也是達到了一個讓人震撼的地步,平城黃巾,項雷在去年拉起黃巾大旗,率領麾下五千將士轉為黃巾,設計殺害了總兵和其他把總,奪其兵馬,手下擁有兵卒三萬餘,然而在三個月內他就招攬到十萬黃巾,不過在平關一役,卻剩下不到一半,而面對大夏的兵鋒,失去了屏障平關的平城已不可守,於是項雷開始轉移根據地,向南發展,以圖避開大夏的鋒芒。
不過卻是不想,失去了根基的項雷非但沒有因為失去了後方而變的脆弱不堪,反而越發的壯大了起來,麾下軍隊數量猶如滾雪球一般的快速壯大,當然這也要得益於吳國近兩年的暴政和高額稅金,導致境內民不聊生,幾乎是黃巾一起,湧入黃巾的人絡繹不絕,本來烽火大陸上國家的觀念並不強,因為大家都是新崛起,所以這給了許多人別樣的心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句話道盡了無數英雄,梟雄,奸雄的心生。
只不到半年時間,項雷麾下投奔者就多達三十餘萬眾,不過這三十多萬之中有多大的水分就值得深思了,起初的時候,黃巾軍招募兵員還有些節制,還要考核一下,但到了後來,幾乎是只要進入黃巾大營,就算是黃巾的一份子。
項雷是方將,有權任命下面的將領,所以按照不同,又將兵馬分成了無數小方,設立小方將,一個小方將領軍五千到一萬不等,小方下設千人,以千人為基礎單位,為營將,諸如此類,而項雷這個方將有點類似於一個盟主,手下只有一批心腹拉攏的嫡系兵馬,這些兵馬裝備最精良,兵員也都是挑選過的,算是主力,而其他的小方,大多數也都是地方豪強,或者是平民百姓中的有名望本事的,通常這些兵馬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帶有地方性質,也就是一個營內,幾乎全都是靠近的村莊或者鎮子裡出來的,所以十分的團結。
雖然黃巾軍規模不斷的擴大,每日都有不少的兵員進入,但實際上也說明了一個事情,那就是整個吳國境內已經亂到一定程度了,百姓甚至連最基本的耕作都無法保證,除了造反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可以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黃巾兵亂,到處烽火,百姓自然無法在繼續農作,那自然就沒有糧食可吃,而進入黃巾軍中則有飯吃,那這就是一個希望,所以這些生活無望的人紛紛加入黃巾軍中,而黃巾軍不斷的壯大,同樣這支軍隊因為沒有糧食也沒有根基之地,那麼就只有一個選擇,搶掠,起初還是搶官倉,大戶,但後來卻是百無禁忌。
可以說狂熱的黃巾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毀滅者,幾乎打破了一切剛剛在烽火大陸上建立起來的秩序,讓本來趨於平靜的中原重新陷入了連綿不斷的戰火之中。
狂熱的黃巾,帶著一股毀滅的氣息,為了生存而戰的黃巾士卒爆發出來的絕望之後的生氣,足以讓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兵都感到一陣冷寒,不畏懼生死的黃巾士卒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對於缺乏鬥志的吳國精銳兵馬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甚至很多人直接掛起了黃巾大旗,索性來了個大逆轉,反過來打吳軍,反正他們這些當兵的也都活不下去了。
五月,項雷的平城黃巾相繼破沙城,柳條鎮,燕子渡口,拿下了東北兩縣,進逼平家山,平家山乃是吳都東北最後一道屏障,駐紮有三萬吳軍,後來京內兩股勢力暫時聯手抗敵,又增派了一萬關寧鐵騎和兩萬天興防軍,平家山就有了六萬兵馬,而委派的將領卻是剛從監牢內放出來的,張平。
張平乃是吳三桂麾下大將,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不過卻也是一個耿直的脾氣,曾在大街上公然辱罵趙國平為奸臣,趙國平自然不可能放過張平,於是尋了一個由頭將其誆騙入城,直接拿了關入了大牢,而這件事也差點引起天興城內的兵亂,但好在讓吳襄給壓了下去,張平在牢中沒有受到什麼特別的待遇,但卻也沒有被放出來,就這麼一直到了前些日子,因為軍中大多數將領都被清洗,一時間竟找不到有威望的武將所以只能將張平放了出來。
張平被放出來後,雖然氣惱趙國平,但他作為吳三桂的心腹,吳國江山的打造著,自然不希望看著偌大的吳國就這麼垮下去,臨危受命領軍前往平家山,在山下擺下營寨,擋住了平城黃巾南下的通道。
張平本來打算以營寨嚴防死守,黃巾軍雖然聲勢浩大,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沒有根基之地,所以也沒有固定的糧草老遠,而此刻正是春夏交接之時,去歲的糧食已經被消耗大半,就算是大戶人家都沒有多少餘糧,等著夏收,但是今年的夏收已經可以斷定是要大部分絕產了,百姓都入了黃巾,哪裡還有人種地,而黃巾軍只能不斷的遊走搶掠,所以張平的策略就是堵,只要擋住了黃巾軍一段時日,黃巾軍定然軍心動盪,士氣瓦解,到時候在一舉出擊,就算對面的黃巾有三十餘萬,他也能勝。
但是張平的打算是好的,但現實卻不容許他等待黃巾的崩潰,因為這一次攻打吳國京畿,並不是只有一路黃巾,而是五路,西北有瓦山黃巾,西南有男卞黃巾,南面有東陽黃巾,北面有西風黃巾,幾乎處處烽火。
在京畿西南,南卞黃巾軍將領羅毅帶著麾下精銳兵馬,幾乎是勢如破竹,與其他黃巾不一樣,南卞黃巾只有兵馬不到十五萬,但是兵馬卻是最是強悍,幾乎人人披甲,裝備有兵器,而且有南卞這個大後方,所以南卞黃巾兵馬雖然在各路黃巾中最少,但戰鬥力卻是最強。
五月七日,石家鎮,羅毅大破吳軍於石家鎮郊外,七萬吳軍死傷過半,被俘虜上萬,餘下盡數潰逃而散,羅毅兵馬長驅直入,接連下衛城,商鎮,中山等地,兵鋒直指天興城,這一路黃巾就好像是一把利刃,直接擋開了吳國的拳頭,刺入吳國的心臟,而這一擊也讓吳國的部署拒敵與京畿之外的打算落空,隨後引起的卻是吳軍的大潰敗。
張平本打算以守為攻,但是奈何黃巾已經攻到了天興城下,已經容不得他在繼續拖延下去了,五月二十一,被一日三催的張平終於做了最後的決斷,放棄營寨,與黃巾一決死戰,與平家山下與三十萬黃巾面對面的較量。
以六萬對陣三十萬,雖然比例懸殊,但是如果指揮得當,將士用命,未必不能大勝,但壞就壞在張平麾下這六萬兵馬卻也不是鐵板一塊,在決戰的時候,張平直接擺下了箭矢衝陣,以一萬關寧鐵騎為箭頭,就是打算要一擊擊穿黃巾軍,黃巾軍士卒雖然狂熱,但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紀律性,組織性都無法跟正規軍比,打順風仗自然威猛無比,但如果受挫,那自然又是一窩蜂的潰敗。
然而張平的主意打的好,想法也不錯,但卻錯估了自身,六萬兵馬衝擊三十萬黃巾,雖然勝算很高,但此刻的吳軍可不是當初打天下的吳軍,張平帶來的一萬關寧鐵騎還好,那兩萬京內防軍也不錯,因為這兩支兵馬是吳襄和趙國平爭鬥的關鍵砝碼,糧餉在缺都是足額發放的,戰鬥力自然保持著,儘管也因為內亂,造成軍心不穩,但畢竟都是百戰精銳,而且有張平這個大將率領,士氣倒也不弱,但關鍵就在那三萬地方守軍上。
這三萬地方軍也算是中央軍的範疇,但畢竟不是京營,這嫡系之中也要分出個高低來,而且這些地方兵馬也大多不是吳三桂打江山的時候的那批老兵,自從山海關一敗,吳三桂麾下精銳死傷大半,元氣大傷,後來為了補充兵員,又徵召了大量兵馬,雖然這些兵馬也受了訓練,但卻少有上戰場的,平素的時候這些兵馬倒還好,十成的糧餉能給發個七成,還有一定的免稅,日子倒還過的去,但是隨著吳三桂死後,這地方兵馬可就成了後媽的孩子,時不時的斷炊,就算是發糧餉,也不過三四成,這些糧餉哪裡夠家人活的,連糧都沒有,這士氣可想而知。
張平到來後,雖然給這些兵馬調撥了部分糧草,以保證軍心士氣,但有些東西是失去了,在想挽回就難了,何況眼下面對的是鋪天蓋地,猶如蝗蟲一般的黃巾軍,在張平的指揮下,六萬大軍形成的箭矢衝陣確實朝著黃巾軍殺了過去,但對面的黃巾也是一窩蜂的席捲而來。
這是一場曠世大戰,同樣也是一場注定悲劇的大戰,張平也考慮到了地方兵馬軍心不穩的因素,所以特意將這支兵馬放在箭矢中部,也就是讓他們跟著壯壯聲勢,打起來之後,那就是你死我活,想退都退不了了,面對生死,這些兵馬自然也要為自己小命為戰,但張平實在是高估這支兵馬了。
「吼吼吼!」黃巾軍雖然雜亂,但是聲勢卻是大盛,而且沿途說遇吳軍紛紛敗北,這無疑讓黃巾軍士卒士氣膨脹,在心裡邊就勝出一籌,面對起吳軍來自然各個悍不畏死,絲毫不懼怕對面的精銳吳軍,三十萬人的吼聲,開始還有些雜亂,但後來卻是一聲的齊喝,如果不看黃巾軍那一窩蜂的陣型,這氣勢卻是驚人,鋪天蓋地的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之感。
黃巾軍這一吼,立刻就讓那些地方軍卒膽寒心懼,以這麼點兵馬打黃巾,那不是開玩笑麼,犯不上為了那點糧秣玩命,於是後方悄悄的就有人開始逃跑,前面騎兵朝前衝,後方步卒向後逃,這戰沒打到一起就敗了三分,兵力對比上又弱了兩分,聲勢士氣上又輸了一籌,這一下勝算就不到四成。
而且黃巾軍看著亂成一片,但真的就是一團烏合之眾,不堪一擊麼,當然不是,就在張平麾下的一萬關寧鐵騎衝向黃巾軍的時候,方將項雷終於拿出了太平道給他的十二頁奇門遁甲之天書殘頁,雖然這東西只是一次性消耗品,但卻是有著大用的。
項雷直接使用了其中的一頁,颶風席捲,可以召喚出一陣狂風,持續時間五分鐘,隨著這天書殘頁在空氣中焚燬,一股若有若無的風吹拂而起來,這風是東風,正是順著黃巾軍進攻的方向,吹襲向迎面而來的吳軍鐵騎,起初這股風還不怎麼強烈,但十幾個呼吸之後,這風越發的劇烈,風力也越發的強勁。
這颶風的吹襲讓黃巾軍士卒好像安上了一雙翅膀一樣,速度驟然加快,而對於迎面而來吳軍卻又是一種感受,狂風讓戰馬的衝擊變的和緩,戰馬被吹的睜不開眼睛,士兵也不得不低下頭顱,這一增一減之間,兩軍已經碰撞在了一起,騎兵衝鋒勝在衝擊力,如今在狂風之下,騎兵的衝擊受到了阻撓,又與那密密麻麻的如同一道人牆一般的黃巾軍碰撞在一起,雖然依舊衝出十來米,但卻好若一艘破船面對著狂風巨浪,只是破開一個浪頭,就被席捲而回,打了擺子。
張平如何也想不到這太平道還能興風驟雨,心下駭然,但此刻卻一切都為時已晚,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在於衝鋒之勢,一旦這個衝鋒之勢受阻,面對十餘倍與己的敵人,幾乎是一場死戰,不過這個時候如果麾下兵馬仍然死戰衝鋒,固然會損失慘重,但也能重創黃巾,不過就在張平被黃巾軍淹沒的時候,後方的吳軍已經徹底的崩潰,甚至距離黃巾還有百米的距離,可就開始轉頭就跑,起初還只有那些地方軍,後來連兩翼的京營也受到了波及,這一下六萬兵馬一下就少了一半還多。
三萬人對陣三十萬,張平固然是一個名將,但此刻卻也是無回天之力,麾下兵馬被蜂擁而上的黃巾分割成一塊一塊的,這些黃巾在大勝之下,士氣再次高漲,不斷的發動著瘋狂的攻勢,比起那蝗蟲還猶有過之。
望著四周那密密麻麻的人頭,一眼似乎望不到邊,張平仰天長歎一聲,道:「天要吳亡,以我一人之力又如何能逆天而行,我死之後,你們盡數降了吧!」張平說著拔出手中的龍泉,這劍還是當初吳三桂送與他的,罷了,張平說完,一橫龍泉,劃破了咽喉,一股鮮血湧出,人向後倒去。
「將軍!」張平似乎又聽到了身畔那些士卒在叫他,但一切都結束了。
烽火十四年五月下旬,平城黃巾在平山一帶滅吳國六萬兵馬,平城黃巾前路再無阻礙,一路勢如破竹,與五月末,來到天興城郊外,而此時,餘下三路黃巾也距離天興城不足百里,百萬黃巾猶如一張大網,將天興城圍攏了起來。
而這個時候的天興城內卻是唉聲一片,在外阻敵的兵馬接連傳來敗績,本來還有五十萬兵馬的京畿之地,經過數次大敗,居然只剩下不到二十餘萬兵馬,困守最後一道防線,天興城。
不過天興城作為吳國興全國之力建造的王城自然是雄偉堅固,而且內部倉稟殷實,倒也可守,但問題是天興城就算守住了,又能如何,要知道吳國如今內亂頻頻,黃巾軍勢力越發的膨脹,而很多地方而已紛紛脫離吳國控制,三邊之中,洪承疇投了大夏,另外兩邊總督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卻也是幾同獨立,是不會在這個時候為了天興城而與百萬黃巾玩命。
而吳國內部,除了三邊的百萬邊軍戰鬥力十足外,內部各州,地方軍紛紛腰身一變成了黃巾,或者直接割據一地做了土皇帝,效忠的越來越少,所以天興城幾乎是沒有外援的兵馬,就算是天興城能守得住,但在這種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城內充滿了絕望的氛圍,一些有錢的人家紛紛趕在黃巾還沒到來,乘坐著船順著海河離開,不管去哪裡,也總比被困在這牢籠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