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天府傳說

第5卷 風雲聚會天下動 古代後宮稱謂匯總 文 / 從來不知死

    古代後宮稱謂匯總

    1、後、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時稱「後」,死後稱「帝」。後稷、后羿等的「後」,都是君長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在商代,「後」開始成為君主配偶的專稱。《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

    2、皇后: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亦稱「中宮」。皇帝的正妻。先秦只稱「後」,秦以後天子稱皇帝,其嫡配方稱皇后。《國語.周語中》:「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後。」《漢書.外戚傳上》:「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顏師古註:「適讀曰嫡。後亦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後為稱,取像二儀。」《三國誌.吳志.吳主權步夫人傳》:「權為王及帝,意欲以為後,而群臣議在徐氏,權依違者十餘年,然宮內皆稱皇后,親戚上疏皆稱中宮。」

    3、王后:國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別稱。《後漢書。皇后紀贊》:「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5、元妃、元嫡:國君或諸侯元配夫人的稱號。《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6、元後、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傳二》:「穆宗即位,禮臣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廟。」

    7、女主:女子為君者,多指臨朝執政的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女主,欲王呂氏。」

    8、君婦:君主正妻的稱呼。

    9、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10、慈壺、慈闈:對帝王母親或皇后的敬稱。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

    11、中宮:皇后的住處,代稱皇后。

    12、國陰:后妃的別稱。古代稱男為陽,女為陰,所以帝王的后妃稱國陰。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婦之下。《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對皇后的敬稱。《漢書。元後傳贊》:「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後,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宮妃的稱呼。

    16、坤極:皇后的別稱。《後漢書。梁皇后紀》:「梁小貴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極。」

    17、妃:對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稱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於皇后,在諸妾中地位較高。

    19、妃嬪:帝王妾侍的統稱。唐杜牧《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歷代帝王妃嬪眾多。《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秦始皇滅六國,盡收其宮女充實內廷;漢武帝妃嬪有昭儀、婕妤等四級;晉武帝有宮女近萬人;康熙有妃嬪五十一人。

    20、嬪、九嬪:皇宮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嬪,也稱嬪婦。《周禮。天官。內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嬪。據說,宮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歷代多用其制,但名稱不一。唐代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新唐書。后妃傳》)。

    21、妃嬙、嬪御、嬪嬙:宮中的女官,天子、諸侯的姬妾。妃嬙地位高於嬪御。

    22、貴人:宮中女官,妃嬪的稱號。東漢光武帝始置,其地位僅次於皇后。此後,歷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並不相同。例如,清代貴人位在皇貴妃、貴妃、妃、嬪之下。

    23、貴妃:妃嬪的稱號,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后。南朝宋武帝時始置,與貴嬪、貴人號稱三夫人,位比相國。隋以後歷代均沿置。

    24、貴嬪:宮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時地位僅次於皇后。以後,歷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25、德妃、賢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時為正一品。

    26、淑妃: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明帝始置。當時地位較高,僅次於貴嬪和夫人。以後歷代多設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遺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親遺留的妃嬪,分別稱皇貴太妃、貴太妃。

    28、椒房:又稱「椒室」。漢代皇后所居宮殿,用花椒一類的香料和泥塗抹牆壁,取其溫、香、多子之義,以表示吉利。後來就以椒房代稱皇后。應劭《漢官儀》:「皇后稱椒房……」

    29、淑媛: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文帝時始置。位在淑妃後。

    30、惠妃、麗妃、華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玄宗開元時置。《舊唐書。后妃傳。序》:開元中,「乃於皇后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等三位,以代夫人,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諸侯之妾的稱呼。

    32、儲妃:太子妃。

    33、東妃:太子妃。

    34、美人: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西漢始置。據傳,漢宮妃嬪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後一直到明代,宮廷中皆有美人名號。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稱號,始於西漢。此後,魏晉至隋唐後宮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稱嫡妻為女君。

    37、內寵、內嬖、嬖人:帝王寵幸的姬妾。《左傳》僖公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別稱。

    39、側室、別室、別房:妾的別稱。

    40、繼室:諸侯次妃的別稱。

    41、大娘、小娘:皇后與妃妾的別稱。清梁章鉅《稱謂錄》:「天子妻古稱大娘。」

    42、細君:原為古代諸侯之妻的稱呼,後來轉化為妻子的通稱。

    43、夫人:周代諸侯的嫡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後來,諸侯之母也可稱夫人。漢代皇帝的妾皆稱夫人。魏晉以後,或稱夫人,或另立名號。

    44、寡小君: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禮記。曲禮》下:「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後來臣民對別國也謙稱本國國君的夫人為寡小君。

    45、內官:先秦時諸侯妻妾、宮廷女官的稱號。後代多有沿用。

    46、內主:先秦時諸侯夫人的稱呼。後代有時也指皇后。《晉武帝立皇后大赦詔》:「以儀刑萬邦者,必須內主。」

    47、少君、小君:先秦時稱諸侯的妻子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漢書。外戚傳》:「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49、娣娰:古代帝王諸妾的合稱。年長者為娰,年幼者為娣。後世娣娰也指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諸侯的女兒出嫁時常以妹妹或侄女從嫁為侍妾,稱為媵。

    51、媵御、媵妾:隨嫁的侍妾。又稱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稱為妾或侍妾。

    53、長妾、貴妾:古代諸侯有子的妾。

    54、賤妾、副妾:諸侯地位低下的妾。

    55、小星:古時侍妾的別稱。

    56、昭儀: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元帝時始置。漢朝妃嬪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儀是第一等。「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後世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57、昭容: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武帝時始置。魏晉至隋唐多被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58、昭華: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後世亦有置此名號者。

    59、修儀: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後世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0、修容: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後世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武帝始置。當時有趙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漢朝妃嬪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後世(明代以前)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2、娙娥: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漢武帝始置。在漢宮妃嬪十四等中位列第三。後世沿用此稱號者不多。

    63、容華: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漢武帝始置。在漢宮妃嬪十四等中位列第四。後世亦有沿用此稱號者,但地位不高。

    64、充依: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漢武帝始置。在漢宮妃嬪十四等中位列第七。後世亦多沿用此稱號,但名稱略有不同。南朝宋稱「充衣」,隋代稱「充儀」。h!~!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