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天府傳說

第5卷 風雲聚會天下動 內在法訣 文 / 從來不知死

    道家修煉,歸根結柢是要修煉內在的精、氣、神三寶。因此外在姿式動作,並不重要。只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靜功的採取坐式、站式或臥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姿式的要點如下: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站式,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於體側均可。臥式,一般為側臥,一手曲肱枕頭,拇指與食指分開,耳朵置於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於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與兩手剛好相反。散步之時,應當選擇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之內,沒有其他干擾,而且道路又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以用靜功之中的聽息法,但是不要閉眼睛。選擇一種姿態式做好之後,開始煉功。對於外面動作,行修要點如下:(1)全身放鬆,無論採取何種姿勢,均須全身放鬆。這個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利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鬆,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放鬆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而不覺察,動作上就不符合放鬆的要求;現在我們做修煉功夫,首先從動作上調整過來,自然就能進入放鬆的狀態。(2)雙目垂簾,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3)舌頂上顎,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舌頂上顎的做法,從前也是秘傳,要把舌尖反捲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顎部位。因在人之上顎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煉功必須堵信如同嬰兒哺乳之狀。(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隨著靜功程度的為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5)兩手抱訣,兩手的掐訣,,又稱「子午決」,兩手抱訣這時,左手食指和拇指畫圓,右手拇指放在圓內,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從拇指方向看,就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氣,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氣接通之效。道家沒有男女之分。(1)聽息。靜功的目的,在於入靜。入靜的含義,就是指身心安靜下來。為了達到入靜的要求,首先必須去除一切雜念,這是靜功築基法最為關鍵的一大原則。但是人們的思想習慣,大腦總是在不停地考慮問題,即使睡覺也會做夢,要它一旦停止不動,很難做到。為了達到入靜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創立了許多法門,如聽氣、坐忘、守一、數息等等。比較起來,以道家莊子所講「心齋」之中,談到的「聽氣」法為最好。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前面我們說了,靜功要求自然呼吸。聽息的方法,就是兩耳內聽,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去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入手只用耳聽,不加任何意念。注意: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於內,好像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內注,專心養靜;並非死死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聽」的意思,就是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地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2)觀光。「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煉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無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時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有人以為道家所講的「性」功就是道理,沒有功夫,是未得明師傳授性功之故。性之根,在於兩眉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初先靜坐片刻,用前面所講的「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後,即將兩目,似觀非觀,止於「祖竅」之前。這個「祖竅之前」,不在身內,亦不離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注意:所講「觀祖竅」之法,是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然的,萬萬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會見光,但為幻境,非為真性。許多煉氣功的人士,往往就是進入魔境,不自覺察,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須要用「若有若無,似看非看」的意思,在無意有意之間,不可著意,又不可無意。自然而然,這就對了。心神微微放於「祖竅」,就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億;開始似乎由外而來,發現之後,此時以心神稍微收攝之,凝定之,即以意照於白光中,此為聚性之功;繼之由點而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內,慢慢聚起;再繼之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如愚昧最後終於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靜。光是性有表現,觀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王重陽祖師當初描摹其形狀曰:「圓陀陀,光灼灼。」圓者,是言其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灼者,是言其沒有黑色的漏洞,這樣才能到達「性光*」的最高境界。進入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備極高功德,就不可能達到。觀光的功夫,雖用「觀」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煉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強,從波動鴯以光定,從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煉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注意:以上所言,「聽息」與「觀光」之道。雖似有為,其實無為;無為之中,無所不為。雖曰聽息,其實無聽;雖曰觀光,其實無觀。聽息無息,息聽於無;觀光無光,光觀於無。無息之息,謂之真息;無光之光,謂之真光。由此參悟真靜。「觀光」的方法,在古代道書上面又叫「回光」;聽息之法,在古代道書上面又稱「調息」。因此此入所講的靜功修煉法,古人又稱為「回光調息」。《丘祖秘傳大丹直指》論述「回光調息」說:「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齊收來』是也」。回光之法,還有另外的含義。是在觀光之後,還要將此光照入下丹田,進一步再去做煉氣的功夫,這個須要和築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納結合煉習,在吐納法中再作論述。

    3、靜功止念法

    靜功的關鍵,在於入靜;入靜的關鍵,在於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雜念,然後一心一意地去做靜功。往往有的人,平時不覺自己腦海之中存有雜念,及至靜坐之時,什麼念頭都來了。只有通過靜功止念之法,去除雜念,才可能把靜功做好。

    修真相關——修真的劃分

    修真境界劃分

    境界設定:武界——修真界——仙界——神界——混沌界。

    武界:後天之境與先天之境。

    修真界:

    修真者的修為境界共分為十一種,計有:旋照、開光、融合(結內丹)、心動、靈寂、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每種都有上下之別。其中旋照、開光為入門基礎,以結出內丹為正式入門的標誌,通常被修真門派承認的門徒都是內丹期以上的。

    修真者只要有時間有仙石,有正確的修煉方法,修煉到內丹期並不難,但是修煉到元嬰期卻只有十之一二,通常內丹期的內丹越近金色越是精純,進入元嬰期機會越大;修真者若進入內丹期後,隨著精勁能量的凝結,境界的領悟,修煉出自己的紫府元嬰,就可以達到所謂的靈魂不滅。此時就可修煉各種各樣的法寶,和本門獨有的攻擊防禦功法。

    一般說來,出竅期的就算是高手了。而分神、合體期的通常是修真門派的掌門或輩分極高的長老。至於渡劫、大乘的就是那些不知躲到那裡的怪物級的了。這等級的,現在整個修真界也不會超過五個。不說也罷。

    仙界:

    仙:散仙(度劫不成兵解),地仙,仙人,鬼仙,天仙,金仙,大羅金仙,天君,天帝

    天仙——陽神成就之後,繼續加強序化程度而不斷壯大,能力逐漸擴展,最終徹底超越宇宙物理限制,依元神界生起新的宇宙,並主宰其宇宙,攝受有緣眾生,以無量化身引導眾生趨向無上成就

    神仙——級修煉者是以陽神可以離開**獨立生存為成就標誌。達到神仙品則為聖賢級修士,地仙人仙鬼仙均為凡夫級修士。如何瞭解你是否達到了神仙品?如果你在定中已經由明點境界進入能所合一的無邊的「無雲晴空」境界,並能自由掌握這種境界,同時以這種境界為基礎起修,則說明你的修煉層次已經達到了仙道所定名的「神仙」這一品級。在其他修煉體系中,修煉佛教藏密噶舉派正宗大手印禪道的修士,如果真實進入「一味瑜珈」的境界,亦即等同於神仙品級。

    地仙——由正定而獲得玄關(明點)顯現,但因見地不到故不能超越玄關境界,即以此境界為究竟住處,依玄關之力量攝持改造身體,或依玄關求神通,**壽命可以突破基因限制。地仙級修煉者是以**不再受到基因的衰老限制為成就標誌,另有發展方向不同者,則以近似於陽神力量的空間物理作用能力為成就標誌。地仙級的修煉比神仙級還要複雜繁難,修煉者之所以到地仙級便不能再上一層,完全可以說是因為對宇宙三態疊加存在形態的根本理論不瞭解,所以剛到了門口就以為是終極境界了,由此可知,在人仙鬼仙級的修煉中見解高低並不重要,而一旦到了地仙境界,見解不到位就沒辦法了,所以說修道是智慧的成就,智慧不到量是不行的。地仙級以上的修煉不可能以業餘活動的形態完成,必須斷絕外緣專修,所以得法之人有一定基礎之後大都遁處深山老林人跡不到之所,修煉所需時間因人而異,根基好的數年即可成功,根基差的則可能數十年尚未達到究竟之處。此外,頗有一些未得法的人也莫名其妙地跑到深山老林裡住山洞住茅棚,好像在山林中蹲幾年就能成道似的,真是不可理喻,如何瞭解你的修煉是否達到了地仙品?如果你在定中見到了一個藍色或紫藍色的明亮光點(不是作意觀想出來的),並能隨時進入這種見到明點的定境,以此境界為基礎起修,並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明點的力量,則說明你的修煉層次已經達到了仙道所定名的「地仙」這一品級.

    人仙——不追求成就道果,而以調攝真氣之術養生健身,提高生命場序化強度,提高抗禦外界邪惡信息能量侵襲的能力。人仙部諸法不能使修煉者壽命長度超過基因的控制,基因對壽命的控制是對生命體種群進化的保護,一般來說,平均壽命越短的生物種進化(變異)速度就越快,由此種群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也就越強(特別是原始生物,如病毒、細菌等),所以基因對生物個體壽命的控制實際上是為增強生物種群的生存能力,基因中的這種控制信息是從最初的單細胞生命形態時期一直繼承下來的,壽命控制是一種原始的生命保護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到生命來源信息的同一性,正如龍極寶典所述——一切生命源於同一個元神(原始超信息),事實上宇宙也是依元神而存在,宇宙本身也是一個生命體。如何瞭解你的修煉是否達到了人仙品?如果你在修煉中已經掌握了生命;能「氣」的應用,並能在生命場內自由運使,令其產生祛病健身、抵禦外邪侵襲的效用,即使能力還比較有限,也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仙道所定名的「人仙」這一品級

    鬼仙——不追求成就道果,也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而著意於外求神通異能。通過修煉各種符咒法術以及召請外界信息能量體附身而獲取超能力的術士均屬於鬼仙級乃至鬼仙級以下,如何瞭解你的修煉是否達到了鬼仙品?如果你在修煉中已經獲得清明靈靜的定力,具有預測、遙感、意識感知等靈感知或靈聽覺、靈視覺等穩定的超能力,或依靠符咒法術能夠穩定地展現超能力,則可以認為你的修煉層次已經達到了仙道所定名的「鬼仙」這一品級。

    修真界、鬼靈界、妖魔界是同一等級的三界

    佛界,

    魔界:而修魔境界則有十種,分別為:練欲,心動,魔魂,固體,化外,真魔,嗜血,無慾,天欲,至情。每種都有上下之別。

    修魔最終化魔進入魔界,化魔之時不是受低俗作品請刪除,而是受心劫。如若失敗則散失意識進入魔界成為魔神,如若成功則保留意識成為大魔神。

    修真修煉主張修煉自身,煉化天地靈氣。而本書修魔主張借重外力,吸收外力,煉化天地戾氣。因此修魔往往需要殺戮,當然又不能全是依靠殺戮,否則又容易迷失心志失去意識。

    妖界:獸外化身,修煉千年,分妖靈,妖精,妖將,妖王,妖仙,天妖

    幽冥:鬼靈界,傳說人間界重生之地,主管沒有進入天道的所有人類生死大權,掌門人幽冥天王

    神界:神人,比仙道更進一步的創造之神,擁有創造天地萬物的大神通,境界分為:初神,神人,神使,神將,天神,神王。

    混沌界:天地最原始的混沌之界。境界:無,進入這一境界的人可縱橫天下六界,唯我獨尊。h!~!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