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天府傳說

第5卷 風雲聚會天下動 東皇太一 文 / 從來不知死

    東皇太一,遠古神祇。乃《九歌》中最高天神,又相傳為洪荒時代妖族首領。上古十大神器之首的東皇鍾就是東皇太一的伴生靈寶。東皇太一到底是什麼神?史料、文獻中找不到詳細的解釋,目前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星」;有的說是「太乙」;有的說是「戰神」;有的說是「伏羲」;有的說是「春神」……沒有公認的解答。右圖所示即人首鳥身的東皇太一,為漢代人所崇敬的太陽神(圖片出自央視版《三國演義》)。根據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和戰國楚墓竹簡中最高的天神「太」(即「太一「)所推測,「東皇太一」可能就是屈原根據楚人祭祀中最高的天神「太一」,加上祖先「東皇」,而創作出來的上帝和祖先合一的天神。他既不是沅、湘之域「祠辭」中原有的天神,也不完全是《高唐賦》和楚墓竹簡中的「太一」。《東皇太一》一開始,寫供神的鋪設,「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寫祀神典禮的開場:當此吉日良辰之時,特此恭謹地將娛樂東皇太一。寫祭神者佩劍服玉,手持瓊玉之芳,禮容極為恭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顯示其典雅、高貴。「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用最好的祭品來敬事天神,蕙、蘭、桂、椒,是屈原詩歌中常用的香草,具有高潔的象徵意義。「揚桴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則寫以鐘鼓、竽瑟、歌唱、舞蹈來娛樂天神。「安歌」、「浩倡」,又繼之以舞,靈巫艷裝,香飄滿堂。最後「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各種樂調紛繁交響,達到**,上皇欣然樂康。在屈原l流放地湖南常德,有山名為太陽山,常德市政府於2009年開始的文化名城項目建設項目中,屈原公園靈均台(寓賢閣)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正在約名家撰寫楹聯、介紹詞,題寫匾額,屈原紀念館已經開始公園房屋拆遷,計劃春節前後完成拆遷,明年上半年完成建設。陽山廟改造、東皇太一殿建設已完成前期設計,將是國內第一個專門祭祀東皇太一的廟宇。

    編輯本段星名

    東皇太一圖

    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經》說太一星在紫宮門外天一星南。紫宮是北極星所在的天區,天一、太一都很暗。太一是神名,也寫作「泰一」。《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索隱:「……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天官書》說:「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作為北極神,天一、太一相同。《天官書》中保存的黃帝時代觀念很明顯,但在神中,黃帝並不如太一地位高。太一是山名。指終南山,也寫太乙、太壹。張衡《西京賦》:「天前則終南、太一」註:「《漢書》曰:『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太一作為抽像名詞,指「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氣」(《禮·禮適》疏)。《淮南子……詮官》開篇說:「洞同天地,渾沌為補,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同出於一,所為各異,有鳥有魚有獸,謂之分物……」萬物產生於太一,中國古人講「道」是自然規律。道家把「道」說得很深奧。《莊子·天下》:「建之以有無有,主之以太一。」太一就是「道」。郭店楚簡《太一生水》年代約為公元前四世紀,強調了太一與水的關係。有學者認為此篇並非道家文獻,但是對於中國古代宇宙觀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太一如此尊貴,是與一位被遺忘的古帝——泰壹氏分不開的。《盤古王表》載有「泰壹氏」。其事跡不可考。《史記·秦始皇本紀》:「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索隱:「按:天皇,地皇之下即雲泰皇,當人皇也,而《封禪書》云『昔者太帝使**鼓瑟而悲』,蓋三皇已前稱泰皇。一雲泰皇,太昊也。」泰皇最貴,與天神中北極神太一最尊貴相應。參照軒轅氏與軒轅星座的對應關係來看,泰皇的地位和天文學實踐決定了北極神太一的地位。太一或為太昊,或與之有關。《楚辭·九歌》有《東皇太一》,一般認為是楚人的最高神——祝融。《易·系辭》用卦的變化象徵天地的變化。「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卦象與天象的一致是《易》的理論基礎。《說卦》:「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朱熹說:「帝者天之主宰。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定,所謂後天之學也。』」天之主宰即北極神太一。北斗斗柄春分指東,立夏指東南,夏至指南,立秋指西南…….晚上二十二時左右斗柄指向可定季節,這個規律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北斗旋轉,北極星不動(太一常居),這一現象與遠古先民的住房朝向聚落中心廣場有共同之處。北極神得名於太一,就是太一氏的稱號,被後人紀念而加在北極神身上。由於北極星的特殊地位,後來升天為神的聖王再也沒有人超過太一氏。《帝王世紀》:「太昊帝庖犧氏……帝出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春,像日之明,是稱太昊。」王大有先生認為太一神為伏羲,雉入淮為蜃,實際上是辰(震)。馬王堆帛書「震」作「辰」,辰為龍。太昊龍圖騰,「帝出乎震(辰)」與「我姬氏出自天黿」的意思相同,即太昊以龍為圖騰,辰又為觀象授時的基準,「北辰亦為大辰」(《公羊傳》)。太一神從震位經一周天,正走過八卦的方位,是《說卦》的天象依據。安徽阜陽雙古堆一號墓出土九宮式盤,銘文為:「冬至汁蟄四十六日廢,明日立夏。立夏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夏至。夏至上天四十六日廢,明日立秋。立秋玄委四十六日廢,日明(明日)秋分。秋分倉果四十五日,明日立冬。立冬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冬至。」太一移宮的日期正當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個節氣。這八個節氣與八卦對應的實物即所謂的「八角星」圖案——八卦歷圖——河圖洛書。太一神巡行的起點是冬至,與《說卦》不同,但週而復始是相同的。太一氏成為神名永載史冊,其作為人的一面湮沒在漫長的歲月中,然而從其至尊的地位和作為「道」的代稱,不難想見太一氏的非凡作為。

    《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ěr),璆鏘(qiu,qiāng)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he)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fu)兮拊(fu)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東皇太一,實際上才是中國人最開始信仰的天帝,天主,至於玉皇大帝,只是後來道教編的,不過,封建王朝,皇帝為了只有自己受天帝保佑,所以,不准民間祭祀天帝太一神皇帝自己才能祭祀,所以導致東皇太一神在民間的沒落。

    東皇太一一本上有祠字,下諸篇同。太一,神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雲東皇。《漢書》云:「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宮者,太一之居。」此篇言其竭誠盡禮以事神,而願神之欣悅安寧,以寄人臣盡忠竭力,愛君無已之意,所謂全篇之比也。

    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人們的苦難和幸福都在它的運化之中;對它,誰都是有著崇高的敬意的。可是在另一方面,作為祭祀對象的天神來說,它卻是至大無外、至高無上的大自然的化身,和風、雲、雷、電其它的一切自然神不同,在人們的認識上是缺乏著明確而具體的概念的。本篇關於神的形象,沒有做任何的描寫,對於神的功德,也沒有作正面歌頌;而只是從環境氣氛的渲染裡表達出敬神之心,娛神之意。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那就是祭神以祈福。神明能否賜福,在祭神者看來,首先決定於人的敬意是否能夠娛神。篇首以「穆將愉兮上皇」統攝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樂康」做結,一呼一應,貫串著祭神時人們的精神活動,從而突出了主題。h!~!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