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極品小王爺

大道小說網 唐刀簡介5 文 / 妖皇碧落

    陌刀:從上面的四個戰例可以看出,唐刀的陌刀是做為軍隊重要的戰爭物資裝備的,並且唐期作為軍用器物,嚴禁民間私造和私藏,其傳承應為漢之長劍,漢長劍現出土的有長達140餘厘米,可推測經過盛唐的發展,變成一個雙手所持並加長手柄的兩刃長刀,至今考古資料未曾出土實物,宋《武經總要》總繪製的「掉刀」、「三尖兩刃刀」也許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繼承者。

    陌刀也主要為步軍所用,個別主要將領使用陌刀作為主戰兵器。根據唐《衛公兵法》所記錄了唐軍的主要作戰方法:其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每當戰鬥展開時候,敵人一百五十步時候,弩兵開始射擊;敵人十步時候,弓箭手開始射箭;敵人攻入二十步時候,弓弩手發箭後執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步兵稍敗後,奇兵、馬軍、跳蕩不准輕舉妄動,如果步兵的戰況不順利,跳蕩、奇兵、馬軍即迎前騰擊,步兵後退整頓後準備再援,如果跳蕩、奇兵、馬軍進攻不利,所有的步軍必須配合馬軍同時作戰。敵軍退卻,馬軍不得輕易追擊,必須確認敵人真正潰敗後,才能掩殺。

    唐軍步馬結合,攻守有職,步兵為先鋒,騎兵為側輔,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陌刀作為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為先鋒步兵衝陣的主要兵器,與馬軍、奇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從史書看唐太宗的作戰很有個人特色外,喜選擇敵陣薄弱部位,親率騎兵衝鋒,「敵無不潰敗」,一騎飛馳於前,數萬騎兵緊隨其後的場面,今日想來,尤叫人神往。初唐的時期大量的騎兵是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而期的步軍的陌刀如牆推進戰術,創造了盛唐時期輝煌的戰爭歷史,也創造了陌刀的神話。從武德到天寶,唐立國戰爭及與善騎射的遊牧民族戰爭能夠取得勝利,步兵的進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說不構成了主要原因之一。陌刀的出現與推廣使用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關涉到唐馬政及整個軍事形勢,也可以說,陌刀使用、推廣的歷史就是唐立國及對外戰爭、開天武功歷史的一個方面。唐代刀雖分為四種,真正疆場上發揮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

    陌刀軍的參戰,任何可查詢的戰例都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陌刀軍做為戰鬥序列單獨的作戰力量唐期為唐軍的爭戰立下汗馬功勞,陌刀是漢民族與善騎射的遊牧族戰爭改變自己馬少不精的劣勢、發揮步兵多優勢的關鍵兵器,戰爭兵器的演化實際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而演化,隨著國力的強盛與衰落而變化。隨著宋朝統一原以後,國冷兵器開始了一輪的發展,大量式的長矛、長刀、斧鉞、神臂弩的誕生並武裝了宋軍,豪壯的陌刀成為奢侈的戰爭器材,宋朝戰爭的主要方向是同樣是北方遊牧民族,為了對付遼金的騎兵,長矛、斧鉞開始成為軍隊的主要兵器,斧鉞的大量裝備從《武經總要》和宋石雕造像得以佐證,斧鉞的製作和使用技藝比陌刀要簡單,對付騎兵同樣有效,岳家軍用「麻扎刀」「捉刀」「長柯斧」大破金軍「連環馬」,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陌刀從此逐漸退出戰爭舞台,並且消失的極其徹底,是國冷兵器的遺憾。

    儀刀:而儀刀多出現重要的禮儀場合,唐懿德太子墓、長樂公主墓的壁畫多可看見侍衛所配的長刀,長刀為環手,有明顯呈菱形刀擋,刀鞘上有比較明顯的雙吊環掛腰間,或雙手持握頂部,或佇立身前,儀刀作為皇家御用軍隊和侍衛的重要兵器,刀比較長,形制上「施龍鳳環」,承襲漢環手刀式樣,裝飾上「裝以金銀」極奢華,這樣精美的環手大刀不僅是威儀的大唐的體現,同樣也深遠的影響了國冷兵器的發展,這樣的環手大刀隨著各國使臣的往來,流向四方,深刻受到儀刀的影響的有兩個國家和一個民族:高麗、日本,吐蕃。從現考古資料來看,高麗、日本都出土環手刀,這些環手刀的刀環都是以龍和鳳作為主要的藝術表現,大量的鑲嵌金銀,這些環手刀都是儀刀的傳承,而吐蕃保留了唐儀刀的造型特點。而原大地隨著朝代的替,戰爭的蹂躪,唐儀刀也消失和湮滅了。

    編輯本段考證

    儀刀向東演化的過程,高麗和日本初的階段都完全照搬形制式樣,1965年烏茲別克斯坦的撒瑪爾罕遺址的壁畫的高麗使者身配環手大刀,大刀的式樣和昭陵壁畫「持甲儀衛圖」侍衛所佩帶的長刀完全一樣。四天王寺的「丙子椒林劍七星劍」,正倉院的「金銀鈿莊唐長刀」,這些刀都被成為「唐樣大刀」。據考證這些刀劍是多為國,朝鮮的舶來品。同樣日本出土的古墳期的刀劍,「栃木縣芳賀郡益子町天王塚古墳出土金銅裝單鳳環頭大刀」,東京國立博物館保存的銘為:「不畏也□令此刀主富貴高遷財物多也」的環手龍頭大刀,這些環手刀都符合史書記載的「皆施龍鳳環」。

    這些壁畫、出土的物都充分證明了儀刀是現的朝鮮刀、日本刀的祖先,根據這些實物和壁畫我們來還原一下盛唐時期儀刀的本來面目:

    1、刀環:首先儀刀重要的標記就是有環,環主要是龍鳳作為主要的裝飾,龍鳳和整個環體鎦金,龍鳳環是用對焊或者鉚接的形式和刀體連接,這樣的製作非常巧妙,刀環的製作工藝考究,裝飾精美,是由單獨的工匠進行操作,刀刃的鍛造是專門的鍛造匠人鍛造,這樣兩個工序保證了整刀的精美和刀刃鍛造的精良的有效結合,這樣的工藝漢朝的環手刀也有出現,傳承有序可見一般。

    2、手柄:多纏繞金銀絲或裝飾金銀薄片,從西安市今年出土的一隻唐環手刀和日本東京國立的博物館的出土環手刀來看,手柄的製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這兩柄大刀刀背都有錯金或錯銀銘。

    3、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無弧度,刀脊有兩種一種是平的,上面會鑲嵌字,一種是現日本刀稱之為「庵棟」,也就是刀背有脊線,這樣的刀脊高古藏刀也有實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厚,然後均勻遞減到刀尖。

    4、刀尖:刀尖有兩種一種是日本稱之為「切刃造」,也就是刀尖不是有弧度的,像阿拉伯數字的「7」一樣,另外一種刀尖是弧形的刀尖自然和刀刃結合,古藏刀嚴格的遵循這個形狀並保留下來。

    5、刀擋:從壁畫和雕塑上來看,早期的儀刀沒有刀檔。刀檔的出現是唐期以後,部分壁畫和造像依稀找到唐儀刀的刀檔是菱形的,比較小,這樣的刀檔日本的唐樣大刀能夠看到。

    6、刀鞘:鞘口和鞘尾都開始採用金屬包裹,並鎦金銀。早期儀刀也沒有吊環,估計佩帶還是斜插腰帶上攜帶,期以後刀鞘的掛環工藝複雜,極其具備裝飾性,正倉院的「金銀

    鈿莊唐長刀」能充分體現出來盛唐時期儀刀的威儀和精美。

    7、鍛造:唐刀的鍛造應該承襲了漢朝發明的「百煉鋼」技術,刀刃的鍛造也是採用復合鍛造。

    日本刀雖然是唐儀刀的傳承,但是日本本土隨著戰爭的錘煉,姿態和鍛造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平安時期的戰亂,刀匠開始研究加好的鍛造技術,由於日本本土的資源匱乏,鐵礦和高溫燃料的不充足,鋼鐵的性能受到限制,為了解決刀刃鋒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時具備非常鋒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適當的彈性,日本刀開始採用三明治式的鍛造技術,由於使用材料的性質不同,淬火的時候金屬內部產生的應力不同,刀刃開始變的有弧度,從此日本刀逐漸脫離的國唐刀的影響,發展成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

    同樣作為唐刀的傳承的藏刀,由於沒有大的對外戰爭和內部的戰爭,刀劍的演化和進步基本停止了,所以嚴格保留的唐刀的姿態,如今對我們研究冷兵器提供了活化石的樣本。

    障刀和橫刀:從史書記載來看是侍衛和普通士兵的佩刀,和唐長樂公主、章懷太子墓壁畫以及昭陵駿的「颯露紫」丘行恭佩刀來看,橫刀無環手,比儀刀短,手柄的柄頭是一個金屬管形套手柄上,手柄間收腰,有穿繩孔,由於缺乏實物和詳細的壁畫資料,無法準確的還原橫刀的形制,但是日本出土的圭手直刀也是唐末流傳到日本的,形制上是非常接近橫刀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是橫刀佩帶範圍寬,應該是大量生產和製造的兵器,手繩從儀刀的環挪到刀柄間,是為了防止刀脫手後的工藝,這樣的工藝一直流傳到明清,這樣的佩刀以後的演化就成了軍隊士兵和普通人防身的隨身兵器。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和壁畫,以及從史書的隻言片語,我們努力去還原唐刀的形制和發展,去體會盛唐時期冷兵器化的魅力,唐刀作為國冷兵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不僅伴隨著唐帝國的建立、昌盛、榮辱悲歡,也成功的影響到整個亞洲冷兵器化,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唐刀的儀刀和橫刀發展成為以後的佩刀,儀刀向東流傳到高麗和日本,並進化成為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則成為藏刀的祖先,陌刀以後的演化成為宋掉刀,其變化出的來數種長刀都為後世流傳,唐刀的誕生和發展見證了國歷史上強盛的帝國,唐刀是冷兵器化燦爛輝煌的,僅已此追憶那段偉大的歷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