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1976

大道小說網 第十章 日經認沽期權(修) 文 / 挪威的小草

.    (修正一個錯誤,書中所說的應該是摩根斯坦利而不是jp摩根,jp摩根屬於商業銀行,而摩根斯坦利才是投資銀行,是當初根據《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從jp摩根分拆出去的,實在抱歉。)

    當方鴻天和梁若雨兩人回到家中時,劉潔早已經將中飯準備好了,正焦急地等待他們,見方鴻天和梁若雨終於回來,劉潔忙迎了上去,說道:「寶寶,小雨回來了啊,今天玩的開心麼?」雖然焦急等待了半天,言辭之間卻沒有半點責怪之色,溺愛之情溢於言表,如果不是方鴻天是重生來的話,在劉潔的嬌慣之下,恐怕早就成為一個標準的紈褲子弟了。

    「嗯,還不錯,剛剛看了場電影。」眼見小丫頭面帶興奮之色的要開口了,方鴻天連忙搶先說道,同時給小丫頭使了個眼色。這事可不能讓母親知道,否則以她對方鴻天的溺愛,聽聞自己從小到大連重話都捨不得說一句的寶貝兒子居然被打了,非把天捅個窟窿不可。

    小丫頭被方鴻天打斷話頭正疑惑間,見到他的眼色才反應過來,吐了吐粉舌,她也是深深知道劉潔的脾性的。

    飯桌上,劉潔對方鴻天說道:「對了,剛剛小羅給你來電話了,說是你讓他辦的事情已經順利完成了。」劉潔對於丈夫兒子工作方面的事情向來是沒什麼興趣的,她是個沒有野心的女人,把家人照顧好,看著兒子健康的成長就是她最大的願望了。方鴻天開了投資銀行這件事並沒有瞞著父母,而方依哲和劉潔知道兒子雖然小,做事卻很有分寸,想必不是胡鬧,而且連商界權威的劉啟東也積極的表示支持,他們也就沒有干涉。

    「哈哈,太棒了!」方鴻天興奮地笑道,看來是那件事情已經有了眉目了,方鴻天心中暗暗想到,此時的他也沒有什麼心情繼續吃了,了句:「我吃飽了。」便匆匆跑上樓去回到自己的房間,撥通了羅志遠的電話。

    「志遠啊,聽我母親說你剛剛給我打了電話?」方鴻天故做平靜地說道。

    「是啊,方少,幸不辱命,你交代我辦的事情已經全部完成了,我將集團手中所有日本股票債券已經全部拋出,加上其他一些盈利率較低的金融資產變現,一共籌措到資金158億美金,並且全部購買了日經股指認沽期權(就是買跌期權,通俗地說實際就是類似賭博的金融工具,賭的就是日經指數,如果跌就賺錢,漲就賠錢)。」

    經過四年的發展,此時的天若投行已經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了,依靠著對微軟,dell,思科等十幾家高科技公司的投資成功,天若聲名鵲起,成為最受高新科技公司青睞的投資銀行,在美國新經濟浪潮之下一躍而起,聲勢直逼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等國際頂尖投資銀行。

    而在擁有來自後世經驗的方鴻天的指導下,天若這幾年在國際外匯,期貨市場做成了若干次堪稱經典的投資,資產如同吹泡泡般急劇膨脹開來,特別是87年的紐約股災,天若投行在方鴻天的操縱下不損反賺,並在股災之後在那些破產者速股災,來的快,來的猛,但是去的也快,在美國政府的干預下,金融秩序很快就恢復了,實際股災影響時間很短,而方鴻天在市場回暖,手中那些優質資產重新增值後又售出了一部分,賺了個盆滿缽滿。

    此時的天若已經是一個包含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私人基金三大業務,轄下還有在87股災中收購而來並未出售的部分資產,涉及酒店,礦產,能源,it等眾多行業,已經是一個超大型集團了。

    而方鴻天敢於用集團所有現金來購買日經股指認沽期權,自然是有所憑借了。

    1987年10月,紐約股市崩盤,股災襲來。美國財政部長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壓力,讓日本銀行繼續下調利率,使得美國股市看起來比日本股市更有吸引力一些,以吸引東京市場的資金流向美國。一番威逼利誘之後,日本不得不低頭了,很快日元利率跌到僅有2.5%,日本銀行系統開始出現流動性氾濫,大量廉價資本湧向股市和房地產,東京的股票年成長率高達40%,房地產甚至超過90%,一個巨大的金融泡沫開始成型。

    再加上日圓的大幅升值將日本的出口生產商打得五臟六腑大出血,為了彌補由於日元升值所導致的出口下降的虧空,企業紛紛從銀行低息借貸炒股票,日本銀行的隔夜拆借市場迅速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心。到1988年,世界前10名規模最大的銀行被日本包攬。此時,東京股票市場已經在3年之內漲了300%,房地產更達到令人瞠目的程度,東京一個地區的房地產總盤子以美元計算,超過了當時美國全國的房地產總值。日本的金融系統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然而此時身在其中的日本人卻沉浸在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經濟奇跡之中,對於股市和房市的不正常暴漲不僅沒有質疑,反而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是日本幾十年經濟奇跡在股市上的體現,這個時候的日本經濟無疑是強大的,儘管其他國家採取了種種措施,但日本仍是保持著貿易中的巨額貿易順差,手中的外匯多到花不完,為了消化那些多餘的外匯,許多商人都紛紛跑去海外投資,特別是美國,在那裡收購了不少著名的公司和財產,其中的兩件收購更是深深的刺痛了美國人的神經。

    第一起收購事件是日本索尼公司從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手中購買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1989年9月,索尼公司與可口可樂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索尼以高達48億美元的總代價獲得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控股權。按當時的匯率折算,該起收購金額折合日元近7000億日元,該金額相當於索尼公司年度銷售收入的2/3,經營利潤的7倍。

    在當時,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是美國影視文化的象徵,其註冊商標是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它與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沃爾特迪斯尼影片公司三家公司共同控制了好萊塢影視界。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993年1月4日報道,在1992年票房收入大戰中,三大公司勢均力敵,各公司的電影業務票房收入各佔約20%的市場份額。因此上述併購案震驚了美國人。

    美國新聞界立即就此做出反應:日本人打算連美國的文化都要奪取嗎?在80年代末,美國的各主要工業產業紛紛敗在日本公司手上,美國工業產業「空心化」正日趨嚴重。索尼公司在此時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使美國人感到了恐慌與憤怒,並夾雜著恥辱與頹喪感,舉國上下發出了一片驚呼:美國魂被日本人買走了!

    在美國《新聞週刊》的封面上,把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註冊商標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換成了身穿和服、滿臉『淫』笑的日本藝伎。《日本進攻好萊塢》是這期雜誌最醒目的大標題,同時還以《日本企業買走了美國之魂》為題,刊登了長達數十頁的特刊,在這一特刊中,以民意調查的結果為依據,斷言索尼公司的收購是「比蘇聯軍事力量更可怕的威脅」!

    一連數日,美國各新聞媒體均長篇累牘地報道這一收購事件,對索尼公司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據報道,當收購完成後,盛田昭夫乘機前往美國,剛一下飛機就馬上有人前來搭話———「啊哈!您就是『索尼先生』,下一步,閣下就要把美國人的全部文化財產都霸佔了去!」

    第二起引發美國人不滿的是日本三菱土地公司購買紐約洛克菲勒中心事件。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拆巨資13.73億美元收購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辦公大樓,成為擁有洛克菲勒中心約80%股份的控股公司。

    在當時,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國的標誌性建築,美國媒體將這一收購行為稱為日本人「買走了美國人的靈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