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1976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二章 西苑 文 / 挪威的小草

.    眾人依次鑽進方遠的那輛加長紅旗裡,各自坐定之後,張秘書給司機示意開車,在前面那輛掛著黃色「一級警備」牌,安著警燈的汽車的開道下,一路沒有遇到任何障礙,看著路邊交警對汽車恭敬的敬禮,坐在車中的溫萍和蔣婷婷各有所思。

    「到了,我們下去慢慢走吧。」方鴻天說道。

    「好,呆在車裡怪悶的,我還是喜歡用兩條腿。」方遠笑著說道,他素來對汽車並不喜愛,平常也是能不坐車就不坐。

    其他人對此當然也是沒有意見了,既然是玩,總不能坐在車裡吧。

    方鴻天對正好奇地四處張望的蔣婷婷和溫萍介紹道:「這裡是新華門,也就是中南海的正門。」說著指了指新華門裡照壁上熠熠閃光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說道,「這句話是由**親自題寫的。」

    「關於這個新華門,還有一段小典故呢。」方鴻天見連方遠也是一副好奇的樣子,繼續道,「新華門原為寶月樓,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還為上下各有七間房的寶月樓題寫了"仰視俯察"的匾額。

    傳說寶月樓是乾隆皇帝為討得香妃的歡心而建。香妃被他父親獻給皇帝入宮後,因為思念家鄉終日悶悶不樂,乾隆皇帝看著很是著急,後來靈機一動就建了寶月樓,還在樓對面建了回營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使得香妃登樓就可見到家鄉景色。後來皇太后得知此事,暗中縊死了香妃。

    寶月樓原本不與外邊相通,及至民國初年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把中南海作為他的總統府,還將寶月樓改建成總統府大門,更名為新華門。從此,新華門取代西苑門成了中南海的正門。」

    「呵呵,我從這個新華門進出了無數次,之前卻是沒有注意過他的歷史,今天老頭子我也算是長見識了。」方遠看著方鴻天侃侃而談的瀟灑神態,眼中滿是欣慰和讚賞。

    「咱們趕緊進去吧。」小丫頭此時有些迫不及待了。

    眾人在門口警衛的敬禮下悠閒地步入其中,順著南海西岸的馬路前行,道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樹木,爭妍鬥艷的各式花卉所組成的絢爛圖景讓人心曠神怡,加上湖邊濕潤的空氣,更令人在夏日裡感到愜意的涼爽。

    「鴻天,這裡明明是湖,為什麼要叫海呢?是誇張麼?」溫萍看向碧波蕩漾的湖面不解的問道。

    方鴻天見其他人也是紛紛面露不解之色,遂說道:「並不是這樣的,海這個字還是要從我國歷史上的元朝說起。忽必烈揮師驅兵南下,入主中原,把以燦爛文化引為自豪的漢人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並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大都。而皇宮御苑仍在金朝的老地方,自然又免不了一番整修,幾次擴建。這個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世世代代在乾旱的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部落,對水就像生命一樣珍惜,認為水就像花園一樣美麗。古代蒙語稱水為「海」,「海子」意即花園。元代大都城內的湖泊都被稱為「海」,中南海的「海」來歷也源於此。」

    見眾人臉上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方鴻天笑笑繼續道:「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並沒有沿用金朝元朝的皇宮,而是新建了規模宏大的紫禁城,原來環水而築的金元皇宮,則改稱「西苑」、「西海子」,作為皇帝的避暑行宮。明世宗時,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兩座漢白玉橋,南面蜈蚣橋之南為「南海」,北面的金鰲玉橋之北為「北海」,兩橋之間的狹長水面為「中海」。」

    方遠接過話來繼續道:「之後的事情我也聽說過,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原南起午門、北至神武門的廣大宮室改為「故宮歷史博物院」,俗稱故宮。原來的西苑三海,以金鰲玉橋為界,北海被闢作平民公園,中海、南海則被北洋軍閥首領、竊國大盜袁世凱佔據,做了大總統府。這樣一來,整座西苑三海便一分為二了。做了「大總統府」的中南海,面積達一千五百畝,其中水面佔七百畝。它比東面的故宮大出三分之一,比北海的北海公園則大出近一倍。解放後,中南海就成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辦公所在地,一直沿用至今。」

    「原來還有這麼一段故事。」梁若雨看著四周那恍若畫中的美麗景色,「原來這裡就是許多小說中提起的西苑啊。」

    「沒錯,毫不誇張地說,中南海是迄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佔地最廣大、保存最完整、風光最秀麗、政治最神秘的一座皇家園林。」方鴻天頗為自豪地說道。

    「哇塞,這麼棒,那我爺爺和干爺爺你們天天在這裡辦公豈不是幸福死了。」梁若雨一臉羨慕地樣子。

    「幸福嗎?」方遠眼神複雜地將目光投向南海,一臉的滄桑,「應該算是吧,畢竟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要比當年好得太多了,不過權利與義務總是無法分開,與之相應的,我們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我們現在擔負的,是十幾億人民的生活,泱泱華夏,偌大的一個國家的命運繫在我們手裡,而我們所面對的,則是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想到如今在東歐和蘇聯愈演愈烈地「自由主義運動」,想到社會主義勢力如今的式微,方遠此刻心裡有些沉重。

    默默感慨了一會,方遠從沉思中醒來,正見到眾人有些擔心地看著自己,哈哈一笑,「不用擔心我,只是有些感慨而已,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這些年的成就已經證明了我們黨是有能力將國家搞好的,而我,也會站好我這一班崗!」方遠此時的精神重又回復振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