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少林八絕

大道小說網 第一千零二十章 新年遇事 文 / 天魔聖

    第一千零二十章新年遇事

    爆竹聲聲,正是一年的歲末——除夕。點蒼派前後左右,上上下下,高掛大紅綵燈,歡聲笑語,一派歡樂。

    蘇東坡有詩曰:「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又道:「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都是描寫除夕守歲的佳句。

    雲南位於西南邊陲,不比中原的繁華,但每逢佳節,充滿民族濃郁風情的熱鬧遠不是中原所能具備的,尤其是一年中最為難得的新年,更是人人珍惜,哪怕再艱苦,都要過一個歡笑年。

    早在幾天前,點蒼派的弟子們已從大理城中買了許多年貨,儲藏於冰庫中,足夠數百人用度月餘。大伙高高興興,怎麼也要過一個與往年不一樣的好年。方劍明下令,所有人,包括下人在內,都要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人多屋裡坐不下,就將宴席擺到練武場上。因此,掌燈時分,練武場上不光生起七堆熊熊大火,還放置了數十個火盆。忙碌了一天的人,終於能坐下來喝一杯美酒。

    這場歡宴,由方劍明說了些感謝的話開始,之後,大家互相敬酒,連龍碧芸諸女也多喝了幾杯。熱熱鬧鬧的吃喝一個時辰後,龍碧芸等人才因不勝酒力,退出宴席。

    正歡鬧間,忽聽一聲鶴鳴傳來,火眼金猴雙耳豎直,機警的揚首一瞧,旋即將身一縱,躍上一座殿宇,對著夜空低吼。

    方劍明聽了這聲鶴鳴,怔了一怔。很快,他面上露出一片驚喜之色,起身朝外飛跑而去,邊跑邊運功喊道:「曹兄,是你嗎?」

    陡聽數聲大笑傳來,內勁十足,顯見個個真氣充沛。一個聲音飄來道:「方兄,我們這些不速之客不請自來,沒打擾你們吧?」

    瞬息之間,方劍明已奔出山門,月色下,只見數十丈外,正有一群人朝山門大步走來。一隻大白鶴劃空掠過,向方劍明發出一聲親熱的叫聲。

    方劍明伸手向大白鶴打了一個招呼,定睛一看,一時之間,竟是驚喜得說不出話來。

    原來,那群人個個都是他所認識的,有曹繼雲、卓靈、黑大叔、孔海山、蘇曉薇、鐵筆魔倪元超、北霸天、飛雲鶴熊白祥、常州三俠、天龍堡的兩位當家昂氏兄弟、蘇星浪、沈紅英以及牛保山、閻王刀莫不同、追風腿張殺人、奪命書生莫長命、酒肉僧。

    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任方劍明想破腦袋都無法想到他們何以會走在一塊。

    須臾,眾人來到近前,孔海山笑道:「方老弟,還有酒嗎?我們可是急趕了三百里的路啊。」

    方劍明回過神來,道:「當然有,想喝多少有多少,大家快請。」

    沈紅英走上來道:「方大俠,紅瘦師妹是不是在這?不知寶兒找到了沒有?」

    沒等方劍明開口,只聽姚寶寶的的聲音道:「大師姐,寶兒在這,寶兒讓您擔心了。」話聲未落,姚寶寶像一隻小猴子般山門內飛撲出來,將深紅英緊緊地抱住。見到沈紅英,她本來很高興,但將頭靠著沈紅英身上時,卻不知為何突然嗚嗚的哭了起來。

    「大師姐,劍谷沒了,姑姑沒了,嗚嗚……」姚寶寶哭道。

    沈紅英似是早就知道了這個噩耗,顯得異常鎮定,拍著姚寶寶的肩膀道:「寶兒別哭,大師姐已經去過了劍谷。這個仇,我們將來一定會報。」

    這時,龍碧芸諸女走了出來。祝紅瘦見了沈紅英,心頭自是一番酸楚,兩個拉著姚寶寶,進了山門,自去說話。龍碧芸諸女料不到來了這麼多人,頓時歡喜無比,與方劍明把眾人請到了待客廳中,安排酒宴,自不必提。

    龍碧芸諸女陪著卓玲、蘇曉薇一桌;黑大叔、常州三俠、昂氏兄弟、莫不同等人一桌;方劍明呢,則陪著曹繼雲、孔海山、熊白祥、北霸天、倪元超、蘇星浪、牛保山一桌。

    喝了幾杯熱熱身,方劍明笑問道:「你們怎麼早不到晚不到,偏巧都趕在年三十到了?」

    牛保山張張嘴,想說什麼,孔海山道:「牛大哥,這事還得讓我來說。」頓了頓,笑道:「自從你離開杭州後,沒兩日,我等也離開了。當時我、倪老、熊老弟、曉薇、北大哥、三俠以及昂大哥、昂二哥是一起的,我們遊蕩了一些日子,發現江湖處處殺機,好幾次險些中了飛魚幫宵小的伏擊,想到你年後要在大理點蒼開山立派,索性提早趕來祝賀。路上,我們先後遇到了牛大哥以及五位黑道上的朋友,他們也都是居無定所,便與我們一塊來了。當我們進入雲南地界後,剛巧又碰到曹老弟賢伉儷和蘇老弟賢伉儷,於是就這麼著一起趕來了。」

    方劍明還待問些什麼,孔海山將酒杯一舉,道:「今晚是除夕夜,咱們只談吃喝,不談別的,痛痛快快的過完這一夜,如何?」

    曹繼雲大笑一聲,也將酒杯一舉,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咱們今晚喝他個痛快,來,一起干了。」

    眾人轟然叫好,舉杯痛飲。此後果然無人談論武林中事,只談吃喝,一直喝到深夜,好些人喝得酩酊大醉。

    方劍明明日還要去拜訪段彥宗,喝得有了醉意之後,施展不醉之功,將酒意消散,待安排眾賓客歇息之後,才回到自己的住所,解衣躺下。他怕自己會睡過頭,此前特地囑咐李芳武到了點後,一定要來叫醒他。

    次早,沒等李芳武來叫醒他,他已經醒來。梳洗過後,草草吃了些糕點,包了幾根「火須人參」的根須,在李芳武和孟三思的陪伴下,出得山門,朝大理城而去。

    清晨的風吹來,涼颼颼的,但十分清新。李芳武和孟三思各自雙手提著大大小小的禮盒,走在方劍明左右。三個就像出外拜訪親友的莊主和管家。

    三人腳程奇快,不要一個時辰,已經來到城外。入城後,大街上人雖多,但多數是少數民族,其中以白族最多。大理是一個以白族為主的多名族地區,民族風情濃郁。三人走在街上,宛如置身於外國似的。

    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漢人,向對方打聽段府的所在。段家在大理無人不知,那漢人雖然遷居大理不久,但也知曉。

    不久,他們轉過一條大街,望見前方有一座極大的府邸,正是段家。到了府前,只見一個身穿白族衣衫的漢子大步走了出來,操一口流利的漢話道:「請問是方大俠嗎?」

    方劍明一怔,道:「正是在下,兄台何以知道在下要來?」

    白族漢子大喜,道:「方大俠裡面請,我家宗主料到方大俠今日會來拜訪,所以特地交代小的在此恭候。」在一個白族家丁的耳邊低語了幾句,那白族家丁如飛而去。

    方劍明三人跟隨白族漢子進門,方劍明笑道:「你家宗主是不是一大早就出外拜年去了?」

    白族漢子道:「方大俠果然厲害。是的,我家宗主確實拜訪親友去了,宗主本想留在家中等候方大俠,但段家有三個德高望重的長輩,須我家宗主親自去拜望,才沒等候。宗主走前說,一旦方大俠到來,即刻前去通知,他馬上趕到。」說著,將三人引至客廳,吩咐丫鬟上茶。

    方劍明三人坐下不久,段彥宗已笑容滿面的趕到。一個迎上去,一個衝進來,在半途相遇,伸手一握,一切盡在不言中。

    「段兄!」

    「方兄!」

    過了好一會,兩個才迸出這兩句。

    賓主落座,段彥宗見方劍明拿了不少禮物來,客套了幾句後,才讓白族漢子收下。

    方劍明說了幾句感激段家的話,從懷中拿出包著「火須人參」的紙包,從桌面上遞過去給段彥宗,道:「這是……」

    段彥宗不等他說下去,面色一正,道:「方兄,你把我當成了什麼?我是那種施恩圖報的人嗎?快收起來。」

    方劍明道:「段兄誤會了。我之前說的那些,與這件禮物並無關係。記得在波斯教的時候,我明明見到了段兄,卻裝作不認識,小弟如今想來,甚是汗顏。這件禮物還請段兄務必收下,否則便是瞧不起小弟。」

    段彥宗道:「我壓根兒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方兄當時那麼做自有自己的道理。這件禮物……」

    這次輪到方劍明打斷他的話,正容道:「段兄,小弟誠心誠意,請收下吧。」

    段彥宗聽後,只得收下。

    方劍明笑逐顏開,道:「段兄,這件禮物名叫火須人參,功效極大,如非練武之人,萬不可亂吃,只需一小片,足以受用不盡。就算內功深厚之人,也不宜多吃。」

    段彥宗雖然是第一次聽說「火須人參」之名,但聽方劍明交待得這般清楚,遂把白族漢子叫來,叮囑了一番,讓他將禮物拿到庫房去了。

    段彥宗與方劍明聊了一會,家丁來稟,說酒席已備好。於是,段彥宗便請方劍明三人入席。席間,自然又少不了喝了些酒。不過,這酒是段府自釀的,別有風味,方劍明三人不由多喝了好幾杯。

    正吃間,那白族漢子忽然走了進來,面色有些異常,在段彥宗耳邊低語了幾句。段彥宗聽後,面色微微一變,道:「是嗎?」

    方劍明一時好奇,問道:「段兄,發生了何事?我等可以聽聽嗎?」

    段彥宗道:「我聽段福說,街頭發生了一件事,一群人將一男一女圍住,像是要抓他們。」

    方劍明道:「段兄打算如何處理?」

    段彥宗道:「這是大理,有段家在,絕不容許出現這等事,尤其是新年,更不應該。方兄,你且稍坐,容我去去就來。」

    方劍明笑道:「小弟與段兄前去,倒要看看什麼人如此大膽,敢在大理城內動武。」

    段彥宗聽他要去,自是不好阻攔,遂帶著段福,與方劍明三人走出段府,往鬧市而去。此時,一條大街上圍滿了人,個個踮腳引項朝內觀看。

    段彥宗一到,人群自動閃開一條道。此時,場中正有一女子用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見人群突然散開,不由分神,距離她一丈五六的一個勁裝中年人把握時機,身形一晃,快如閃電,伸手一拿,便扣住了女子的手腕,使得她不能自刎。

    勁裝中年人正要出手點住女子的麻穴,忽覺身後似有什麼東西來到,沒等他轉身,陡覺一股怪力將自己掀動,被拋離地,在空中翻了三個觔斗,落回原處,就好像不曾動過一般。

    這幾下說來話長,其實就在眨眼之間,那女子正要咬舌自盡,一人已鬼魅般站到了她身邊。不知怎麼回事,她別說咬舌,就是眨眼,都沒有氣力。

    「安妮,別做傻事,有我在,他們不敢把你們怎麼樣。」方劍明口中說著,左手發出一股溫和的力道,打入了一個坐在邊上,受傷甚重的青年體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