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少林八絕

大道小說網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請立太子 文 / 天魔聖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請立太子

    正月十四日,京城。

    與以往一樣,京中的大臣們依照慣例,提前到朝房等候上朝。這兩個月來,因為朱祁鈺身有重病,不能臨朝,群臣來此只是過過場而已。令許多大臣感到奇怪的是,好一段時間因為身體不行,在家養病的的于謙,竟也按時出現在朝房裡。

    「于謙不是病得很重嗎,早就請了假。他今天來上朝,莫非有什麼大事發生不成?」許多人這麼想到。

    不久,一個太監進來宣佈上朝,群臣聽了,更加驚奇。許多人事先沒有預料到朱祁鈺今天會臨朝,忙慌整理了一下官服,到殿上叩拜。

    群臣來到大殿,按班就位。片刻之後,一人來到了殿上,站在了公侯伯、駙馬一班的位子中,群臣抬眼一看,均是一愣。因為這人雖然穿戴齊整,長得十分好看,但十分年輕,一些大臣還是頭一次見過。

    殿前官高聲道:「這位是逍遙侯。逍遙侯離開京城多年,但爵位仍在,此時京師有急,聖上特令逍遙侯上朝議事。」

    方劍明向群臣友善的笑了一笑,並不說話。

    不一會,禮樂聲中,朱祁鈺率眾來到殿上,在龍椅上坐下。他雖經方劍明打通了體內的不少經脈,但關鍵的三處沒有打通,面色仍是有些蒼白

    行過拜禮之後,殿前官高聲喊道:「有本請奏,無本退朝。」

    只見一人出殿道:「皇上,臣有本奏。」

    朱祁鈺笑道:「劉卿家,你請說。」

    那人道:「回稟皇上,武林中的一統大會已經舉行完畢,但這般江湖人還是不肯散去,微臣擔心他們會鬧事。」

    朱祁鈺道:「這件事朕已經聽說了,不知劉卿家有何高見?」

    那人道:「回稟皇上,微臣以為,對這般江湖人應該恩威皆施,既要讓他們知道皇上威嚴,又要他們感念皇上對他們的寬容。請皇上下一道聖旨,給武林盟主獨孤九天一個封號。」

    朱祁鈺想了想,笑道:「此事好辦,朕隨時可以下旨。」

    忽見一人出殿奏道:「皇上,微也有本奏。」

    朱祁鈺道:「張卿家,你請說。」

    那人掃了一眼場上,大聲道:「回稟皇上,正天教勢力龐大,當年假借靖難,開始入朝。因為成祖皇帝有先令,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乃至太上皇,對正天教的人寬大為懷,有能力者都加以提拔。但現在,正天教不思圖報,不止稱霸了武林,還想染指朝政。我大明江山乃朱家正統,豈能白璧微瑕?懇請皇上撤去正天教人員的職位,還朝廷一個清白。」

    朱祁鈺聽了,並不說話,只是做出沉思的樣子。

    先前那人道:「微臣贊同張大人的意見。」語聲一厲,喝道:「正天教有什麼人在朝內,不管是明的,還是暗的,皇上早晚會查得一清二楚。身為大明的臣子,應該一心為皇上著想,劉某今天就要代皇上說一些得罪人的話。我希望這些人要麼自動請辭,要麼立刻向皇上當庭認錯,今後不再與正天教的人往來。誰若存有僥倖之心,今後一旦察實,不但要人頭落地,還會累及家人。這是最後的機會,過了今天,以後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群臣聽了,各懷心思,但都沒有人立即出來,忽聽一人道:「皇上,老臣有事啟奏。」

    朱祁鈺聽了,微微一怔,因為說話的人正是于謙。于謙今天來上朝,他也覺得有些意外。

    「於愛卿,你有何事啟奏?」朱祁鈺道。

    于謙道:「老臣以為,當下環境,應該早立太子。太子不立,一旦有事,江山岌岌。」

    朱祁鈺萬想不到于謙這個時候會出來「攪場」,心頭閃過一絲怒意,可他面上仍是帶笑,問道:「於愛卿此言頗有道理,不知於卿家心中可有人選?」

    于謙道:「老臣以為,沂王是最合適的人選。」(沂,音同移動的移)

    此話一出,頓時在許多人心中掀起一陣波瀾,連方劍明都忍不住吃了一驚。突然間,方劍明明白了于謙那天為什麼會將一些交託自己,原來他早就下想好了,不喜被朱祁鈺責罵,也要為國家著想。

    沂王是誰?何以會起這麼大的波瀾。沂王其實就是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浚(後改為朱見深,就是明史上那個只愛貴妃姐姐一人的明憲宗,這一年,朱見浚十歲)當年,朱祁鈺登基之後,迫於形勢,不得不立朱見浚為太子,但朱祁鈺眼見天下太平之後,私心萌發,不顧曾經發過的毒誓,廢朱見浚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微太子。

    但不久,朱祁鈺這個唯一的兒子夭折了,自此,太子一位一直空置到現在。

    沂王是朱祁鈺的一塊心病,因為一說起他,他就會立時想起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一些不知死活的大臣在太子夭折後,曾經上書請立太子,但都被朱祁鈺拒絕了,這些大臣們要麼從此閉口,要麼被充軍,要麼死在廷杖之下。

    現在于謙重提請立太子之事,而且還是要立沂王為太子,這豈非是在朱祁鈺面上打一耳光嗎?

    「不可。」有人大聲道。

    于謙朝這人望去,道:「蕭大人,你有何高見?」

    那人道:「沂王既已退位,不便再立,就算要立太子,也得另擇元良。」

    于謙道:「蕭大人,試問京中可有其他元良嗎?」

    那人頓時語塞,有人代他說道:「襄王子聰慧,可立。」

    于謙道:「捨近求遠,不用考慮。」

    又有人出來反駁,這次不用于謙開口,那些也想擁立沂王的,紛紛開口反駁。這麼一來,反對立太子或者不贊成立沂王為太子的,全都開了口,一時間,大殿上口沫橫飛,你駁我,我駁你,形同鬧市。

    方劍明沒有開口,他對朝中之事想來不怎麼關心,基本上沒什麼政見。不過,總體上來說,他覺得立沂王為太子是正確的,因為沂王好歹也做過太子,又是朱祁鎮之子,立其他人,等於是要從皇族的旁支入手,不怎麼樂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