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彈指歌

第一卷 二三三 文 / 二踢腳

    二三三

    雖然口中應允,不過廣通大師卻也隨即看了眼玄元真人,待他的答覆。

    玄元真人貴為武當掌教,就算武當只是西盟的副盟主,但實力卻完全可與如今少林一比,廣通大師自然不好一人做主。

    聞聽廣通大師之言,玄元真人的眉頭微皺,抬眼看了看德皇,眼中閃過一絲難明之色,稍做猶豫,這才緩緩點頭道:「大師此言在理。」

    見玄元真人應了,廣通大師這才問行雲道:「行宗主的意下如何?」

    行雲的面色明顯不愉,當下沒有回答廣通大師之言,直朝那勒道:「比武切磋,講一信字。你那師父挑戰德皇前輩,德皇前輩也是允了,這本無差。可你師竟是身呈連體,雙頭四臂,這究竟是算一人,還是二人?比武本應以一敵一,若想聯手便應事前說明。」

    越說,越是不快,行雲環視四周,將其餘掌門的面色俱都收在眼底,這才再道:「這還是其一。其二,你那師父就算與眾不同,不願被常人視以為異,所以日裡遮掩也是情有可原。但如今比武,不僅事先遮掩,比武之時,還又仗其偷襲,這可算是誠心切磋?」

    行雲這一番朗聲而言,鏗鏘有力,更是義正詞嚴,西盟聞言,哪好反駁?唐逸更是看的暗裡擊節,心道:「行宗主一語正中要害!那武帝若只是突然晉了通天,倒落不得什麼埋怨,可這暗藏了頭臂,卻大是令人不齒!」

    唐逸比那些名門之長更深知武帝的厲害,對於武帝的計算,他可是深有體會。所以唐逸自心底不想就這麼放虎歸山,既然武帝敗了,又於比武途中使詐,正是大好借口!

    只可惜唐逸的身份還是不夠,又未在島上,自是難插的進口,萬幸行雲正說出了自己的心思。

    那勒聞言,聽行雲如此斥責自己的師父,眼中登時閃過一絲厲色,便似要不顧性命的動手。可回頭再望了望自己那師父,那勒卻又是一頓,隨即悲道:「我師與常人有異,往日裡諸多遮掩,可是辛苦,今日想也非是有意。只因德皇前輩的武功太過高深,師父那以劍御劍之法都遠非對手,又兼背後臨敵,這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那勒言辭懇切,為護其師的拳拳之心亦是令人動容。雖說他這理由大有狡辯之疑,可行雲一時卻難逼的太緊,畢竟武帝新敗,自己又能拿他如何?難不成借口其有意使詐將他殺了?

    當下眉頭一皺,行雲只好言道:「這一戰你師用詐,這是無疑。不過他的傷重,倒也為真,所以養傷不是不可,但卻絕不可離這劍竹島去!」

    劍竹島乃東盟之地,只要這人在島上,便盡可掌握。

    可那勒怎麼肯依?

    便在僵持,就聽忽然有人言道:「算了,既然他們不願在島上落腳,那便由他們去罷。今日老朽壽宴,可不強留客人。」

    這話自是出於德皇之口,行雲聞言登時一怔,轉頭看去,便見德皇雖然形容有些疲憊,可卻清醒的很。雖然心有不甘,但既然德皇這主人發了話,行雲只得一禮,退了回去。

    「德皇前輩為何要放人?」

    唐逸雖然人在船上,可憑讀唇術,反比身旁的這些人更清楚島上發生的一切,眼見行雲所為正對自己所想,哪知德皇竟是將人放了。一時唐逸的心下疑惑大生。

    「且不說他那沙海天山接連域外,東又有倭寇遙相呼應,留著總是這份危機隱患,就說今日一戰。今日這一戰,不論是我,還是德皇前輩,可說都是被他計算了進去,若說德皇前輩會小看那胡人,可怎都不可能,德皇前輩怎都不會放虎歸山。」

    一念及此,本應無解,可唐逸卻是心頭一動,暗道:「外患?」忽然間,唐逸似是把握住了什麼,只不過不知自己所想的,是否真是德皇所念。

    再看島上,那勒本以為今日怎都要被困在劍竹島上,畢竟以行雲的身份地位,他此刻真要一意留下自己和師父,那還真沒幾人能阻止的了。可誰知便在自己有心相拼之時,德皇竟是開口放了自己,實是大出意料!

    既然德皇開了口,那勒也不多想,當下便自謝過,這便要走。德皇見狀,沒有多言,隨即示意飄渺天宮門下自巨船上放下一葉輕舟,便就自此送這二人回返登州。

    待等那勒負了其師行遠,德皇這才笑道:「今日比武也算快了,想那酒宴也未冷透。不如這便回傳,且待老朽換身乾淨衣衫,再與諸位舉杯!」

    德皇言罷,哈哈一笑,當先一步而去。

    這時,也正有兩隻輕舟駛來,卻是來接眾上船,畢竟由巨船登岸要比自岸上飛躍十數丈後登船容易不少,所以這輕舟駛來,便是擔心有哪位掌門俊彥萬一失手出醜。

    可如此一來,德皇也自站到舟上,他究竟傷的如何,卻也難看的出了。

    人都登到船上,隨即再度揚帆,回轉劍竹島上。那酒宴自又換了新的,酒也重新溫上。

    德皇回轉草廬更衣,內堂雖然仍是名門老少的兩桌,可卻似是沉靜的緊,遠不及外堂熱鬧。

    外堂賓客眾多,又是剛看完一場大戰,正暗道過癮,這酒席自是喝的更加盡興。便見眾人紛紛歸座,口中談的俱是方才一戰,德皇之大道正法自是令人驚歎,那武帝的以劍御劍卻也是發前人所未有之舉,更不說他那雙頭四臂,實是怎都令人難忘。

    當下就有人言道:「余幫主,你說那胡人怎就能生得成如此?果是化外之民,便與你我常人有異!」

    說話之人,正是忠義門門主譚元智,如今的十輔之一。這壯漢說話豪爽的緊,外堂雖然熱鬧的緊,卻也都聽到他這一言,當下紛紛轉過頭來。

    除去沙海天山新入,其餘九輔多是站在東盟一旁,武帝被西盟支持,譚元智自不會高興,口裡也難客氣,而這話也正說到了眾人的心中,當下自都紛紛注目。

    與他同桌的鼎湖幫幫主余鋒,聞言微微一笑道:「這連體之人雖不常見,可倒也不是沒有。便是我就曾經有過耳聞,似是說前世孽緣太深,以至生而一體云云。只不過似這等怪胎,多半出生之時便被溺死,所以世上自然難見了。」

    譚元智聞言笑道:「余幫主果然見多識廣,真沒想原來還有這麼一說。如此說來,那胡人也還是人了?」

    余鋒將手中酒舉起,抿了一口,這才笑道:「自然是人,哪會不是人來?只不過連體而出的嬰孩,就算真個養的大了,也多半只能活了其中一個。似那胡人般,不僅二者皆活,更是才思敏捷,手腳靈動,如他這般的可就罕有了。更不提他還修得這麼高的功夫。」

    譚元智聞言,點頭道:「這卻也是,一人卻能當做二人來用,這江湖裡也就只有行宗主的雙修籍聯劍術可為,不想那胡人卻是天生。」

    譚元智說者無心,那余鋒手中的酒杯卻是一停,面色忽然古怪起來。

    譚元智見狀奇道:「余幫主可想到了什麼?」

    余鋒眉頭一皺,隨即看了眼其餘的掌門,將聲音壓的低了,這才謹慎道:「你們可覺得最後那胡人四手同施四劍,用的可是他那所謂的以劍御劍麼?」

    眾人當時多是驚於武帝的異相,哪注意到其他,自然印象不深。可被這余鋒一提,卻又都眉頭緊皺,似也有些印象,只覺得當時武帝四手同施,和以劍御劍有些不同。

    便在這時,外堂的喧鬧忽然一頓,就見一名飄渺天宮門下奔了進來,竟也不顧禮數,直入內堂,隨即低聲言語兩句,之後竟在眾人不解中,請了行雲和唐逸二人起身,匆匆離席而去。

    當下便有人心道:「德皇前輩還未得返,萬劍宗的宗主卻是匆匆而去,這是為何?難不成萬劍宗出了什麼大事?可也不對,真要如此,那行宗主身旁的四個貼身護衛又怎不是萬劍宗出了什麼大事,卻怎又要唐逸這少年同去?」

    唐逸雖還不是唐門一員,可畢竟與唐門大有瓜葛,可唐門份屬西盟,與萬劍宗正是相對,此刻他卻與行雲同行,這又是為何?

    不過不論如何,在德皇的壽宴上如此離席,必有重要之事!

    眾人不解,名門之長卻是神色各異,不過此刻心下最為明瞭的還是正匆匆趕路的唐逸。

    跟在飄渺天宮門下的身後,唐逸只覺得自己的心直直的沉將下去,不禁暗道:「這可不妙!雖然德皇前輩沒說明要我與行宗主同去的理由,可左右想來,除去德皇前輩方纔那一戰出了岔子外,再無其他的答案!」

    德皇回半山的草廬更衣,以他那蓋世武功,不過片刻而已。但如今已經三刻過去,德皇不僅未回,反是遣人來請,這十有**是德皇根本便來不了了!

    一念及此,唐逸的眉頭幾乎擰到了一起,再看行雲,就見他也正望向自己,亦是滿臉的憂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