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彈指歌

第一卷 三九九 文 / 二踢腳

    三九九

    中原武林已經元氣大傷至此,可武帝竟還不肯罷休,竟還有意要這武林再亂將下去,讓那僅有的幾派你爭我奪!讓這中原武林徹底毀滅!

    等蕭宗赫說完,在場眾人實是再難自禁,畢竟之前不過是他們心下有些搐動,怎都不如蕭宗赫這一番言語來的清晰真切,也正因為這一番言語的真切清晰,聽起來才格外的令人心寒。

    「我們可不能坐視!」

    木蓮子雖知如今眾人能脫大難,已是萬幸,這不過是因為武帝有心放過罷了,但念及已經元氣大傷的中原武林還要再亂下去,木蓮子便怎都忍不住。唐門和點蒼身為多年名門,怎會簡單?尤其唐門本就是銳意進取,當年在唐冷的主持之下,實力更勝以前,直迫的青城去尋華山為援,這才引得自己徒弟行雲四處奔走,從此奇遇連連。而點蒼雖然一向實力不是十分強大,又地處偏遠,不被大派重視,可越是如此,點蒼的心下越是要強,也更對其他名門暗生不滿和怨憤。

    「更何況安靜仙那人看似文雅安閒,似是個穩重之人,可我總覺得他的心思陰沉的很,如今時機難得,可保不準他生出什麼事端來。」想到這裡,木蓮子皺了皺眉頭,一個是在川中三大名門鼎立之時,就敢一力擴張勢力的唐門,一個是本就對其他名門心有不滿,一心做強做大的點蒼,如今機會來在身旁,這兩派當真會相安無事?

    往日居中震懾名門的德皇沒了,其他的名門掣肘也沒了,如今再無人制約,點蒼和唐門之間會發生什麼事,誰都說不準,畢竟點蒼地處西南,若要朝東發展,唐門正卡在他東擴的必經之路上!這還不提崑崙派也一意要正為真正的名門,而他們若進軍中原,必然也會與唐門相遇!

    當然,這都不過是猜測,如今中原武林空下來的利益實在太多,可僅僅有這可能就已經令木蓮子心驚不已,更何況武帝真如蕭宗赫所說的處心積慮,唐門和點蒼就算識的大體,那胡人也必會暗裡使計,攪的他們舉劍相向!

    「我們可不能坐視!」木蓮子有重複了一遍,不過他的聲音不大,更像是自言自語,畢竟他也知道自己這些人還是憑蕭宗赫冒著生命危險才救下,哪還有餘力去阻止武帝?不過在場的五人坐在一起,都聽的清楚,心下雖然無力,可也都不願任由武帝猖獗下去。

    蕭宗赫聞言,則是搖頭笑道:「師父不必擔心,那胡人雖然智計不少,但他早便有對手,想來根本就不需要我們多事,只管安然在旁觀看,怕就會有驚喜出現。」

    木蓮子等人俱是一怔,不解的望了過來,不過這次,蕭宗赫卻沒有再說的通透,只是笑道;「有人的智慧早不在一時一處,就算他不在人間,也能掌握大勢,將一切安排妥當。」

    木蓮子等人聞言,心下各有所思,隱約知曉蕭宗赫說的是誰,只不過其中關竅又一時難明。

    蕭宗赫確實傷的不清,碧落的反噬十分厲害,他又說了這許多話,終於有些疲憊,木蓮子等人也各有傷勢,當下再不多言,就地休養起來。

    與此同時,天山。

    武帝盤膝於地,身前一壺一盞,散發的陣陣酒水香氣。

    望著眼前的新土,武帝默然不語,這坯新土之下,正埋著新喪之人,萬馬堂曾經的堂主,馬斤赤。

    這是一處幽靜之所,炎炎夏風吹來,竟那樹木遮擋,等到及身,反透出幾許清涼,除去那婆娑的輕響,再無旁人打擾武帝。

    便如此,武帝直坐了半晌,等到日影西斜,這才有了動作,望著新墳緩道:「我狼神殿向來單傳,便如那神狼,狼群可有數十數百之眾,但狼王卻只能有一個,所以我只收一徒,寧缺毋濫,怎也不會多收一人,所以你認為我是你的師父,可實則不然,我之所以收下你,不過另有所圖罷了。」

    武帝的聲音很低,對著新墳輕道:「今日你為我而亡,實是有些出我意料,只可惜你於我雖有師徒之情,可我於你卻無師徒之誼。」稍是一頓,武帝再道:「你怕不知這些年來,你恨那行雲,恨崆峒,恨中原武林,實則都是錯的,當年你父率眾馬踏肅州卻是我背後所迫。」

    似是回憶,武帝的聲音更低:「當年我在你父面前稍露武功,便將他驚住,隨後我又稍露對你的欣賞之姿,你那父親便一心求我收你為徒,我當時也沒有拒絕,只道需要大筆錢財。其實我知萬馬堂雖然看似風光,可卻是山匪性子,錢財來如流水,去亦如流水,自然沒有那麼多的積蓄,所以你父便為你冒險,冒著與崆峒交惡,去襲了肅州。其後萬馬堂雖然被打的散了,可你父在中原武林攪風攪雨,最終於太原邊家,被行雲所殺,說將起來,起因也在於我。」

    武帝將往日秘辛娓娓道來,只可惜馬斤赤卻是聽不到了。

    抬了抬頭,看著天色漸晚,武帝的神色不變,看不出悲喜,依舊緩道:「不止你那父親和叔叔,便是你,我也不準備久留,論起資質,你卻也還算不錯,只可惜太缺智慧,性情暴躁,難堪大任,便是將萬馬堂堂交與你,都難打理得當,反還可能惹出禍事來,更何況萬馬堂如今已是無用。」

    說到這裡,武帝的話頭忽然一頓,似是說的夠了,一時又沉默起來。就這樣,直過了盞茶的工夫,武帝也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緩緩站了起來,先是將盞中的酒水一飲而盡,隨後將那一壺酒,盡皆灑在墳前。

    隨手拋了那酒壺,武帝轉過身去,遙望東方,這正是蕭宗赫等人遠去的方向,自方纔的回憶之中醒了過來,武帝的眼中猛然閃過一絲厲色,又暗含著一抹疑惑,自語道:「你又是誰?」

    似是疑問,又似不需要答案,武帝只停留了片刻,便緩步回行。

    如今的天山之上,亂糟糟的,以前山上都是天山門下,人本就不多,又相對有收斂。而如今,天山劍派走的一個不剩,萬馬堂眾則留了下來,畢竟山下哪及山上的房舍精緻?這群馬匪自然不願再吃苦,一陣的吵鬧下來,自然愈發的亂了。

    更何況武帝被迫放走木蓮子等人,又放走天山門下,沙海天山已經名不符實,萬馬堂的人心早已不穩,有死忠馬家的,便要為馬斤赤報仇,而那心思活泛的,已經開始考慮如何遠走他處。如此一來,更無一絲齊心,也多添了幾分嘈雜。武帝遠遠瞥了一眼,卻對這些人卻是一概不加理會,只管閉關休養去了。

    便如此,時日匆匆,轉眼又是過去月餘,蕭宗赫一行人終於出得大漠,轉身入了關。有這月餘的走走停停,蕭宗赫的傷已經痊癒,木蓮子等人的傷重,又沒有蕭宗赫這般的修為,所以依舊帶傷在身,只不過又丹神的丹藥聖手,都好轉不少也就是了。

    進到關內,眾人先是尋了客棧安頓下來,好生洗漱一番,隨後眾人這才再聚一起,便聽蕭宗赫安排下一步的安排。

    「中原雖大,可我們這些人太過顯眼,餘下的大派也必然不會任由這許多魂級高手在外,所以這一行的去處,大家若不嫌棄,便隨我回安樂谷如何?」

    蕭宗赫說的很是客氣,木蓮子等人聞言,也沒有反駁,就如他方纔所言,這百多天山門下,再加上四個魂級高手,任是唐門點蒼都不會坐視,更何況武帝虎視耽耽,誰也不知他會做出什麼事來。所以就連本是有心離開隱居的丹神夫婦,也沒有提出異議。尤其是聽聞安樂谷,夫婦二人也動了心,便見丹神笑道:「聽聞那山谷週遭俱是懸崖,只有一個入口,十分的安全。」

    蕭宗赫點頭道:「正是如此,只不過如今那入口被點蒼和唐門聯手堵了上,又派人看管,卻是不讓我們出來。」

    木蓮子聞言,忽然奇道:「那君兒你……」

    說到這裡,木蓮子一省,蕭宗赫既然都來了天山救下自己,那必然是另有出口了,只不過這是安樂谷的秘密,自己這時來問,尤其當了外人的面,終究不妥。

    蕭宗赫卻似渾不在意,當下笑道:「就是有些錢財的人家,還要留個後門以防萬一,更不說安樂谷原本是我萬劍宗避禍之處了,怎不會有條後路?不瞞師父,若不是安樂谷有這另外出路,徒兒當初在太室山上,也不會那麼爽快的帶人回谷。」

    木蓮子聞言,點了點頭,也便在這時,門外腳步聲起,卻是進來一個天山門下的小姑娘,報稱外面有人來尋蕭宗赫,還有信物奉上。蕭宗赫接過一塊小木牌,點頭道:「這原本是我萬劍宗傳信之物,看來是有消息傳來。」

    隨即就見蕭宗赫著人進來,來人是個中年漢子,生的頗為精幹,利落的將手信一封交了出來,隨即告罪一聲,退了出去。對於蕭宗赫手裡的信,木蓮子等人都有些好奇,畢竟這些人如今都沒了耳目,就連濯星仙子也是如此,天山劍派本就沒有剩下多少人,聲威不復以前,在中原的眼線早失。所以,這些人對如今中原武林究竟如何,是不是又有什麼大事,十分的感興趣。當然,這些人也都自持身份,怎也不會強索。

    蕭宗赫看的很快,隨後也沒有多加隱瞞,便將那信給了自己的師父,便即言道:「信上所言,嵩山決戰之後,唐逸就兌現之前諾言,更有飄渺天宮、點蒼和那崑崙三派響應,和上唐門,一共四派總記千人,去往東南剿滅倭寇。」

    倭寇之禍,眾人也都有耳聞,當下點了點頭,暗道這是好事。

    唐星與唐逸的關係最好,此刻那信又不在他的手上,當下難得的開口問道:「那結果如何?」

    蕭宗赫看了眼唐星,微笑道:「信上所言,唐逸使的暗渡陳倉之計,早行了一步,先是解了江陰之圍,殺倭寇近千,更是俘虜三千倭寇於江陰城中,再後去到杭州,查出群倭聚集之處,於臨平山一把火,連燒帶熏,將萬餘倭寇盡截屠滅,自此東南再無大患,就算有些倭寇,也不過零星而已,成不得氣候。」

    唐星聞言,面上似乎沒有上變化,不過蕭宗赫卻是自唐星的眼中看出一絲的放心和高興,顯然是為他的姐姐和「姐夫」的平安而放心,又為他們的驕天功績而由衷的高興。

    「那他們可否已經回轉唐門?」唐星稍是一頓,又想到姐姐和唐逸既然成功剿滅倭寇,那應該已回傳,以他們的腳程,如今回到川中都有可能。

    唐星這麼問來,其中的意味,蕭宗赫怎不知道?既然自己方才說了,點蒼和唐門很可能會起衝突,那這四百唐門子弟,外加唐逸、唐月這兩大高手回到川中,不論是留守還是外派,都大增唐門實力,唐星自然關心在意。

    「依信上所言,唐門四百人眾已自踏上歸途,不過唐公子和令姐卻並未一起回來。」

    木蓮子此刻已是將信看完,轉手交與丹神,見唐星的眉頭微微一跳,怕他誤會,忙解釋道:「陸上倭寇雖除,可他們在海上的落腳補給之處卻依然存在,依唐公子的意思,若只清除陸上倭寇,不過治標,卻不是治本之策,雖然這一次消滅倭寇,將近一萬五千之巨,但只要那海上的補給落腳之處仍在,倭寇便會源源不斷的趕來,時日一久,再積蓄足夠實力,依舊會來犯我東南。「

    見唐星的面色恢復正常,木蓮子目露欽佩道:「如今中原武林元氣大傷,依唐公子所言,不可能分出人手常駐東南,一旦這四派千人離開,過不多久,怕是倭寇之患重來,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些日子,又要慘被洗劫屠戮,所以他說動了朝廷水師,與其一起出海,進剿倭寇,誓將倭寇根除,標本兼制,才算功成。」

    丹神這時也看的完了,當下點頭道:「便是這個意思,那位唐公子可當真不凡,也難怪行宗主夫婦與老朽提過不只一次。論起智計武功,均是驚人,更難得這份為民之心,實可當的上我輩楷模!」

    不過丹神隨後話鋒一轉道:「但那四十九院若真如傳聞所言,既有實力,又與我中原武林仇深,那可就是我中原武林的又一樁禍事了。」

    丹神的面色轉憂,洗月仙子沒有多看那信,有自己丈夫看過便已足夠,當下將信給了自己的兩個師妹。濯星仙子看的十分快速,畢竟有關唐逸之事,前面已經說完,最後這四十九原才是她心奇所在。

    不過濯星仙子看過之後,卻是嫣然笑道:「這四十九院忽現江湖,究其過往,與我等名門大有宿怨,此刻正值嵩山決戰之後,倭寇猖獗之時,他們忽然出現,哪是不對名門不利啊。」

    濯星仙子之言,聽似關心名門安危,可實則卻是幸災樂禍,木蓮子聞言,暗自搖頭,心道:「當年天山劍派禍起,其餘名門俱是在旁袖手,雖然為此重開了嵩山之盟,但所商議的,卻是各自利益,全不提天山劍派。如此一來,眼下這四十九院出現,怕反會被她當作對名門的報應吧。」

    當然,心下所想的這些,木蓮子可不便說出來,當下只道:「眼下倭寇之患雖然沒了,但名門大派因為嵩山決戰,七派俱傷,只要四十九院有唐公子口中所言的一半實力,一半的仇恨,那可就是我中原武林的又一場浩劫了!」

    不錯,這四十九院出現的消息,以及他們的來歷,正是唐逸有意散播出來的,甚至還叮囑朝回趕去的那四派門人,著這千人在路上不停傳說,為的就是要天下人盡皆知曉。如此,即便幫不上什麼忙,也要讓世人知道,一旦此刻少林武當出了事,最有可能是誰幹的。

    飄渺天宮在東,唐門、點蒼還有崑崙在西,這兩下裡一傳,不多時,便天下皆知。

    對此,木蓮子的心下暗自感激,畢竟青城如今也僅有些許新入門的孩童和家眷在山上,四十九院若在暗處,那他們要做什麼惡事便不會有顧忌,而眼下被挑的明瞭,雖然不見得能當真阻止他們,可畢竟令他們生些忌憚,束些手腳。

    「只不過這也僅僅是為那些人製造一些障礙罷了,我們不知他們究竟來意如何,若他們當真要報千年之仇,僅僅靠這些阻礙還遠遠不夠!」

    木蓮子說到這裡,對自己師門青城的擔心更甚,這一瞬間,下定決心,此行絕不能去安樂谷,無論如何也要回青城山去!那四十九院若當真有歹意,那自己就算不敵戰死,也絕不能坐視不理!便是死,也要死在青城山上!

    「只可惜我中原武林,竟劫難重重。」木蓮子想到這裡,不禁搖頭一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