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彈指歌

第二十一卷【慶安平】 四八七 文 / 二踢腳

    四八七

    也非武帝失算,實是之前根本便沒有夜魔的蹤影,這第一殺手的隱身功夫又非同尋常,竟當真遭了計算。

    「武帝傷了!」

    武帝這一受傷,唐逸看到,登時便是高聲大喝出口!

    之前被武帝一人壓在心頭,尤其那些門人子弟,就覺得這胡人似高山一般,竟無法戰勝!

    不過如今,眾人心頭卻都是暗道:「通天高手卻也並非無敵!」

    唐逸最知人心可用,這士氣為何不去鼓舞?就算武帝的傷不重也無所謂,傷與不傷,這才是區別之處!連傷他都不能,如何勝之?可若當真傷的了這通天高手,那情形便又不同!

    果然,武帝落回地上,前被行雲檔住,後有滿身赤火的蔡培峰以及安靜仙等一眾高手拚力,一時竟走不動分毫!只能眼看著點蒼崑崙兩派子弟又將自己圍了起來。

    「細計算,詳計算,卻反誤了自己。」

    便在眾人與武帝酣戰之時,就聽唐逸忽然在牆頭朗聲道:「為瞞盡天下人,你當年刻意不晉級通天,事後雖然被你得逞,可又未想到今日卻因此束手?」

    唐逸之言,行雲等人一聽便明,武帝刻意壓制通天境界,以至於如今雖然已是通天高手,甚至因為雙頭四臂,強似兩人!但正因為才晉通天一年,領悟境界遠遠不夠,與做了數十年通天高手的德皇等人比起來,仍有差距。

    唐逸此言可不只是為了給眾人解釋,更是打擊武帝,就算明知武帝的心思必然堅韌無比,但任何機會也不能放棄!而且打擊武帝便是提升自己的士氣,唐逸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武帝也並非卻無反應,若說之前他謙恭有加,但如今卻是越來越煩躁,不只是因為戰況不利,不只是唐逸還在旁冷嘲熱諷,更是因為自己數十年來的計劃,竟似全然失敗!

    雖然如今只有行雲和夜魔現身,可就看他們拚力將自己留住,便說明這周圍定有埋伏,雖說這埋伏很可能還沒有趕到,但有埋伏,就說明七派怕是未死,自己先勝德皇,以至其身死,可如今卻又反過來被德皇計算!

    也便在這時,就聽唐逸繼續言道:「數十年安排佈置方以有心算了無心,卻不想與德皇帝前輩比起,不過年多時間,只憑遺計,便可敗你,高下之別竟至如此,你愧還是不愧?」

    唐逸似是全無停下之意,當下再道:「武帝一名,雖被你說成乃域外眾人所推,實則誰不知道此名乃你本心所願?行走江湖,從不露真名實姓,暗迫旁人只得以武帝相稱,此等小小伎倆,足可見你心胸之狹窄,太叔前輩的真名實性,但凡有心,人皆可知,可又有誰不尊稱一聲德皇?孰優孰劣,又豈是一目瞭然?」

    武帝確實沒有將真實名姓公佈,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是誰,如此一來,旁人除非暗裡喚他一聲胡人,否則也只能明,倒是驚醒了大多數的人,不禁暗道武帝的狡詐。

    唐逸侃侃而談,行雲的心下卻是暗喜,論口舌,自己可比不得他,正可借此以亂武帝心志,至於自己,手裡再加一把力,務必迫的武帝不能還口!蔡培峰等人也有此意,哪不拚命?與之前武帝還有閒暇開口挑撥唐門點蒼的關係相比,此刻竟無餘力辯駁!

    與此相比,唐逸仍不停口,其實他也不願多逞口舌,不過唐逸卻清楚的很,合圍之勢眼看就要成功,眾人已經將武帝拖住,雖然不能勝,可也不似方纔那般,武帝說走便能脫身。

    情勢有利,更不能怠慢,自己也越要盡力,赤瞳之下指揮從容,余了氣力,哪不多加利用?

    「圖謀天山以攪亂二百年安平的中原武林,挑戰德皇前輩,以促中原名門撕殺,如此禍亂中原武林,其心可誅!不過相比之下,德皇前輩不過只憑遺命便保全七派元氣,順勢嵩山決戰,由行宗主親自出手,借封祀壇下密道而走。如今萬劍宗、少林、武當、青城、峨眉、華山、崆峒正自趕來,合力圍剿於你。」

    唐逸見到行雲現身,便知這秘密再不用保留,哪不和盤托出,既能說與武帝,好打壓其心志,更能為點蒼崑崙以及唐門鼓氣,望梅便可止渴,更何況七派本就為真?

    果然,唐逸話未說完,點蒼崑崙的門人便就精神一振!雖說他們也在驚異德皇的驚天計劃,但七派若能趕來,總好過眼前不勝不敗的這等局面。雖說同門被殺,這些門人早將武帝恨之入骨,但也並非就有信心勝了他,畢竟這麼多人,就連行雲也加了進來,這才勉強拖住武帝。

    唐逸癡瞳之下,那些門人的神色自然看的盡了,心下暗點了點頭,口裡更不肯停道:「你若以為德皇前輩的佈置僅止於此,那可就大錯忑錯,你禍亂中原武林,可不想也正因為你之出現,才令中原名門翻然悔悟,嵩山決戰之後,七派眼見中原亂象,反無隔閡,更同一心。」

    說到這裡,唐逸的眼角處,人影一閃,卻是不遠處,竟然人影幢幢,唐逸忽然一笑,七派精銳終於來了!將起來,德皇前輩在劍竹島上還曾言到,若真有今日,中原名門因此和睦,中原武林因此安平,便托我感謝於你。」

    「唐公子所言不錯!」

    唐逸說到這裡,遠處忽然傳來一把清朗的聲音,接道:「今日七派和睦,明日十大名門再聚,盡拋成見,共為中原,我等翻然悔悟,雖然是受德皇前輩之恩,不過卻也要感謝你這敵人反派!」

    說話之人,正是崆峒常景軒,崆峒派來自西北方向,卻是先一步趕至。唐逸說話,自然是以真氣發出,為的就是讓在罡風劍氣四溢下的眾人聽的清楚,如此一來,常景軒也聽了多半,當下便贊。雖然與倥峒舊怨不少,不過大仇已報,唐逸也不再多加記恨,且常景軒這番話,顯然也有示好之意。

    就聽常景軒言罷,常承言隨即朗聲道;「崆峒已至!西北已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