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卷 甲午風雲卷 第八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 上 文 / 大肥羊

.    旅順口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西人名之為「亞鎖港」。位於遼東半島的南端,東接太平洋,西扼渤海灣,是我國華北最重要的國防門戶。二十年前李鴻章鑒於其處形勝天然,位置險要,決定將之建為北洋海軍的基地,於是大力展開經營,修築炮台、營壘、船塢、船池、廠房、倉庫,以為海軍停泊修理之所,可以說我國之有近代化軍港,自此始。

    旅順港的經營從光緒六年(1880)十月開始著手,到光緒十六年(1890)九月全工告成,實為我國近代第一巨大工程。以時間而論,前後歷時十年之久;以財力而論,耗帑約二、三百萬兩;以人力而論,經常在工者五、六千人。歷時之久、工程之艱、規模之巨,不僅在清末時期,即在民國初年亦屬絕無僅有。

    這些東西是趙剛學習歷史的時候學到的,但是只有當趙剛坐船進入旅順的時候,才真正感到旅順港的險要。船由南口入內,左側黃金山,右側老虎尾半島,左右環抱,宛如蟹之雙螯。右面較長護住了東面、左面較短,兩側最大距離不過三百公尺。且兩岸山勢陡峻,不易攀登,不經口門,難以入內。口門狹小,無法容納多艦進口。反觀炮台卻大多掩在山後看不出來,只有隱隱約約露出的一角顯示出炮台的巨大,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進了軍港,趙剛向「引水官」(引船進港的官員)出示李鴻章親自蓋印的信函,那引水官不敢怠慢,帶著趙剛去見旅順的總帶大人。

    到了總帶府,將折子遞了進去,過了一會,一個師爺模樣的人,帶了十幾個人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大人遠來,小人未能遠迎,請大人恕罪。」

    趙剛不喜歡這些禮節,微一抬手「罷了,你家大人呢?」

    那師爺先謝了恩,起身回道:「我家袁大人近日身體不適,不能起床,還請大人見諒。」

    趙剛一聽到「袁」字就頭疼起來,就問道:「不知這位袁大人與袁蔚亭有何關係?」

    「回大人的話,陸龕大人是蔚亭大人的叔父。」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趙剛一遍走一邊鬱悶。

    卻聽那個師爺模樣的人一躬身

    「大人,到了。」說完輕輕掀開棉布簾子一角。

    趙剛身子微微一側,舉步跨進了門。門裡十分溫暖,空氣有些渾濁,還夾雜著中藥的香味。輕手輕腳的繞過屏風,趙剛看到了袁保齡。

    此時袁保齡正在吃藥,藥氣騰騰,看不清面目,依稀便是個老袁世凱。趙剛怕身上寒氣侵襲了他,走得遠了些,沒想到袁保齡已見到了,示意丫環將藥拿下,擦完嘴之後,低聲對丫環說了一句。那丫環聽了走到趙剛面前,婷婷顰顰的行了個萬福:「我家老爺有病在身,請趙大人床前一敘。」

    趙剛見身上寒氣已去,也就不再客氣,逕直走到袁保齡身前:

    「袁大人,最近可好些了?」

    袁保齡卻無論如何當不上這個「好」字,近一個月幾次病危,都奇跡般的挺過來了,臉色青裡帶黃十分憔悴。聽了趙剛之言,苦笑著說道:

    「老了,這副重擔交給趙大人,還希望趙大人能夠將它經營好。」

    話聲中氣不足,但是卻帶著鏗鏘之音,趙剛不由想起兩句詩「上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袁保齡病重還操心國事,讓趙剛肅然起敬。

    「大人,我初來乍到,不知道旅順情況,還請大人教我。」

    袁保齡聽了,馬上說道:

    「旅順為北洋第一險隘,可戰可守。前有老虎山,與南北城隍島最近,然亦四十餘里之海面。若水師得力,此兩山炮台水雷足以助勢,敵舟無敢輕過。」

    「通計北洋形勢,鐵艦不能進大沽口,大沽是天津奇險,亦非必巨艦駐守;大連灣口門太闊,是水戰操場,未易言守;廟島兩面受敵;登州艦不能進口;煙台一片平坦,形勢最劣;芝罘島、威海衛各足自守而無藏鐵艦,駐大鐵艦、駐大枝水師之地。……環觀無以易旅順者。」

    只這兩段話,趙剛就知道袁保齡絕非無能之輩。對各港特點能夠張口就來,顯然是曾經親自細查過,這在清朝可以說是十分難得。

    但是趙剛更關心的是船塢,在近代中國,因為船塢的問題導致無法製造大型船舶,而歷史上旅順船塢專門為「定遠」這樣的7000噸巨艦設計,不知道現在如何了。

    「袁大人,旅順果真天險,不知道港內船塢有多大?可容多重之船?」

    這番話確有考績之意了,袁保齡沉思半響,一一作答:

    「旅順口內計有東西兩澳,自新修大壩以東,南盡黃金山麓,北接天後宮前,東逾老水師營廢船塢為東澳。長約四百公尺,寬約二百七十公尺,水深三十六至四十二公尺。」

    「自白玉山前延西繞折而南直抵雞冠山北者為西澳,其面積較諸東澳約寬三倍。惟水位較淺,最多不過三十公尺,無法容納大型軍艦。」

    「保齡至旅以後,周覽形勢,深感西澳寬廣,中間又有雞心灘,工作甚為繁巨。東澳水勢雖深,然而面積較小,於是著力。於是乃決定先從東澳著手,開為船池船塢,俾北洋兵艦可以停泊修理。計劃既定,於是工作亦即開展。」

    說到這裡,袁保齡有些疲勞,靠在枕頭上歇了一會,趙剛見他身體不佳,就說道:「袁大人,這些事情等你身體好轉以後再說吧,你現在好好養著。」

    袁保齡一擺手,繼續說道:

    「東澳開作船塢必以掘土見底,為全題命脈所繫。盡以二丈五尺以下為沙、為石、為水,無從測度,如遇地泉及隨時雷雨積水,惟有吸水機方可施工。但如有流沙蟄陷,或巨石層疊,則雖費重工多亦為無從著手。故必須先驗土性,而後始可開挖。經委員黃建藩及洋員漢那根插試多次,發現深者一丈二尺,淺者**尺以下,概為全石。作為塢基,不僅省費且亦堅實。於是乃於九年四月正式動工。」

    「開挖船澳必須先將積水吸出,工程始有法進行。故特命人分別在上海及德國等地購買大型吸水機器,以備工需。」

    「招夫工:計由內地所募豫皖冀魯等工二千五百餘人,遼東等地之本地夫三千餘人,合約五、六千人。(工資以工方針算,每方一六oo文,約合白銀五錢之譜)」

    「築捻壩:為防山水下流,特於東南北三面挑築攔水壩敷道,並於東南對面溝一帶開漕引河一條,借使山水引流入海,而免向澳中匯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