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卷 甲午風雲卷 第三十四節 大清皇家海軍的誕生 文 / 大肥羊

.    金鑾殿上年輕的皇帝大發雷霆

    「戰前都說得好好的,什麼亞洲第一,世界第七。到了叫真的時候,全都蔫了,怎麼現在不說話了?」

    這句話說得太重,金殿上眾大臣再也站立不住,盡數跪倒在地

    「臣等無能,請萬歲賜罪。」

    厭惡的看了一眼下跪的大臣,光緒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起來吧,跪在地上就能解決問題了?」

    「謝萬歲。」

    眾人站起身來,見皇帝大怒,不敢多言,垂首站著唯恐一個不小心出了皇帝霉頭。

    大殿陷入一片寂靜之中,過了一會,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站出來奏道:

    「臣有本奏」

    「准奏」

    「年初,臣曾與德國德國伏爾鏗廠及碩效廠詢價後,決定在兩廠分別訂購2艘魚雷艇,現在已經完工在即。」

    「如此甚好,劉愛卿真是國之棟樑。」光緒皇帝激動地看著劉坤一又問道:

    「聽聞日本已在英訂造兩大鐵艦,其堅利為東方海面所無。不知這四艘魚雷艦能否打敗日本的兩個鐵甲艦嗎?」

    劉坤一答道:「回皇上,魚雷艦遠非鐵甲艦之敵,只有鐵甲艦才能擊沉鐵甲艦。」

    光緒聽了有些懊惱,語氣就冷了下來

    「翁師傅,為何不買幾個鐵甲艦回來,難道日本有錢,我大清反而無錢碼?」

    翁同和答不出來,一旁的張騫說道:

    「皇上有所不知,歐洲列強有國際法規之約定,一旦雙方國家開展,各國禁止向交戰雙方運送武器,所以現在買已經買不到武器了,鐵甲艦更是無法購買。」

    光緒聽了,急道:

    「難道真的有錢都買不了鐵甲艦了嗎?」

    這個情況翁同和倒是知道上前奏道:

    「月前曾商議訂購智利軍艦「白朗古.恩喀喇達」號,該艦確與吉野是同一式樣,但更為新式,較大,速度、火力亦較高,報價是34萬英磅另加28000磅保險、運輸等費用。」

    「一周之後智利不允,價格抬高到42萬英鎊時終於同意,但是一周之後又反悔不賣,我價格升至50萬英鎊仍然不賣。」

    「此後又向我推薦「額士默拉達」號,然其船遲價貴,竟然索價20萬英鎊,最後被日本以26萬英鎊購得。」

    「此後又商談諸多鐵甲艦,均被日本人破壞,至今尚未購得一艘鐵甲艦。」

    聽到翁同和的話,光緒更是氣憤,這時劉坤一上前說道:

    「皇上,前幾天有一德國人與臣交洽,此人可代為購買一鐵甲艦,較日本「吉野」號犀利甚多,只是此人提的條件,臣不敢答應。」

    「難道是要價太高,無妨,只要打贏了海戰,再多的錢也值得。」

    「皇上,此人不賣此艦,只是租艦,租價卻是要將北洋艦隊盡數抵給他,否則不但不租與我,相反要高價賣給日本人。」

    光緒聽了,沉默不語,眼睛瞄向翁同和,示意翁同和。

    翁同和無奈,只好上前說道:

    「皇上,臣覺得可以先答應德國人,對我們來說都沒有壞處,北洋艦隊十艘主力艦三沉七傷,兩大鐵甲艦被敵魚雷襲擊沉沒港內,實力大為削弱。如果德國海戰贏了,我們不過再建一支海軍而已;即便輸了也必定重創日本,使其無力再犯中國。這是老臣愚見,請皇上三思。」

    光緒又想了想做出沉思的樣子,半響方道:

    「就依翁師傅之言」

    當天,光緒皇帝下旨任命德國人萊因哈特•捨爾為新組建的大清帝國海軍司令,原來的北洋艦隊併入大清帝國海軍。為了恢復海軍戰鬥力,特撥款白銀兩百萬兩修復破損船隻。

    這個好消息馬上傳到了萊因哈特•捨爾耳朵裡面,抑制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萊因哈特•捨爾提筆給自己的在海軍學院的老師,現在擔任海軍參謀長的提爾皮茨寫了一封信。

    「尊敬的提爾皮茨老師:」

    「作為您最器重的學生,我有幸被大清皇帝任命為大清帝國海軍司令,這支艦隊有十二艘超過兩千噸的巨艦,雖然短時間內只有四艘能夠出航,但是在兩個月之後,所有的船隻都會被修復一新,而且我真正的東家還允諾,半年之內再給我添加17艘簡易版的2000噸級巡洋艦。這樣帝國海軍的噸位將達到令人恐懼的7萬5千噸,這是一支多麼強大的力量呀。」

    「但是,我面臨的問題是,目前我缺乏足夠的海軍軍官,大東溝海戰過後,我在旅順港見過北洋海軍的提督丁汝昌。我不能不向其深切沉痛追悼。他既是勇敢的武士,又是溫和的紳士,他迫於濫命和強敵作戰而一敗塗地。及見大勢已去,盡畢生最後的職責,為了麾下將士的生命而承擔全部的罪名。這是他自己的決定。他曾期望活著,但他知道祖國的不仁,對他的冷酷待遇將要超過不共戴天的敵國。在夜半孤燈之下,左思右想,飲鴆而逝。老英雄當時屈辱的表情令我銘刻今生。」

    「對不起,我說的多了,對於這位提督我只有敬佩之意。話說回來,大東溝之後原來本洋艦隊的水手大部分逃走了,留下的大部分是無用的人,粗略統計一下,現在我們還差300名水手,70名初級海軍軍官,30名中級軍官,10名高級軍官,等到兩個月後艦艇全部修復之後,將需要7倍的人員。這些要求對於大清政府來說實在是無法做到的,他們甚至連民間的船舶運輸都加以限制,船舶數量少的嚇人。所以我懇求你,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盡力多調一些人過來,關於他們的薪水我將從優發給。」

    落款是「你忠實的學生萊因哈特•捨爾」

    這封信大約要經過二十天的旅程才能趕到德國,而電報就快的多,一天後,一封電報已經放在時任德國海軍參謀長的提爾皮茨面前。

    提爾皮茨剛剛在德國國會裡遊說了一個上午,以說服那些議員將鈔票送到那些造船業和軍火業的巨頭手中,再由他們把那些錢轉化成一艘艘鋼鐵巨獸,來為德意志贏得無上容光,從議員們的表現來看,一切都十分順利,那些人爭先恐後的附和他,唯恐落後一步,被人視為民族罪人。

    但是作為海軍的實際掌握人,提爾皮茨是知道自己的家底的,德國海軍只是一支近海防禦力量,實力上僅和瑞典丹麥相當,或者略強少許。這些都不是提爾皮茨想看到的,自己的眼光早已遠遠的越過了這些國家,這些國家不配作為德國海軍的對手。

    自己的目標——英國皇家海軍強大無比,不但擁有規模龐大的艦隊,而且海軍的素質也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的海軍,這支艦隊有著光榮的傳統。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300年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西班牙,法國、德國、俄國都無奈的倒在英國皇家海軍面前,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墊腳石。總之,英國皇家海軍的戰鬥力對德國具有絕對優勢。

    看著面前的電報,提爾皮茨面上露出了笑容,在海洋面前,德國顯得封閉和內向。德國人在陸地上公認是所向無敵的。他那遼闊的陸地邊界,佈滿了精銳的德國陸軍。他的陸軍讓周圍所有的國家敬服。但也許正是在陸地上太強大了,德國人對海洋的瞭解又是那麼貧乏。短短的海岸線,還被日德蘭半島分成了兩部分。他能體驗到最多的海洋,不過是波羅第海——而她和真正的大海相比,只不過是一個池塘罷了。

    對於海軍來說,僅僅是擁有巨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經驗的海軍士兵,顯然目前的日清戰爭就提供了這樣一個舞台,相信國內幾萬名缺乏實戰經驗的海軍將士會在這種大規模海戰中快速成長起來。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新興的缺乏殖民地的帝國,那還有比大清朝更好的目標呢?只要德國能在遠東插入自己的腳,那任何力量都無法將自己排斥出去。

    而德皇頂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地叫道:「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顯然皇帝也看到了插手遠東局勢所帶來的巨大的利益,這種利益可以讓一個國家瘋狂。」

    他要求參謀總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海軍的人員輸出,盡力造成德國在遠東的現實存在,那個不知名的捨爾被緊急任命為海軍中校,幾天後又升任海軍少將,兼任理論上的德國遠東艦隊司令。

    嚴謹的德國人做起事情來真是十分迅速,三天後,第一批300名精選出來海軍軍官踏上了去遠東的路。而第二批三千名海軍士兵正在準備行囊,在他們略顯年輕的面孔後面,第三批人員正在大規模挑選中。

    與此同時伏爾鏗船廠調出了當年的定遠艦的圖紙,參與設計的人員被集中到一起,研究定遠的戰鬥力,這些寶貴的資料都會被記錄下來,送交海軍部。大批的相關維修設備在各個工廠裡面製造,305mm炮彈被緊急徵調限期送往遠東。,大清海軍和日本海軍的全部主力船隻的資料都被德國海軍參謀部匯總起來,兩百多名參謀開始利用這些資料進行海戰推演。

    趙剛這只蝴蝶煽動得翅膀終於改變了歷史,儘管只是一小步。但是從當天起,一個全新的歷史出現在趙剛面前,舊的歷史被悄然粉碎不復存在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