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卷 縱橫四海卷 第十九節 鏖兵山海關 文 / 大肥羊

.    山海關,西、遼東即華北、東北的交通孔道和戰略要地。唐代《括地誌》云:「燕山延袤數千里,為華夷界陌。」清康熙八年錢世清《山海關志序》:「自畿以東,延袤七百里,群峰萬壑,爭赴一門,山海關厥維舊哉!」

    山海關以其險要的形勝先後修築了燕、秦、始皇、北齊、明長城和元末塹壕、明末紅牆等多種古防禦體系,並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我國秦代始皇長城和明代明長城這樣秦、明兩代兩條萬里長城的「雙龍入海」之地!她是我國最雄偉高大的明代萬里長城的東部——和「巨龍之首」,一直享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美譽!古城的歷史是堅實而又凝重的,清歌嘯詠,軼聞傳說。滄海桑田,鐵馬金戈!

    兩百年前,吳三桂不戰而降,將滿清鐵騎放進了中原,從此江山易主。兩百年後,山海關又一次變成了戰場名,決定著中原的主人。

    1896年9月16日山海關之戰,在中**事史上有重要意義,被人稱為統一中國第一戰。

    宋兵策率領著第二集團軍3軍108人擔任主攻任務,面對的清朝四個鎮將近5人,在火炮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基本上可以達到3的比例。但是,面對山海關這樣的雄關,沒有任何人敢誇口一定能拿下來。

    果然。第一天地試探進攻,就讓東北軍吃到了苦頭。山海關城高14米。厚7,一,敵人的槍林彈雨,只是一個白天就出現了上千人地傷亡,而山海關還是屹立不動。宋兵策也不著急,第二天,改變了戰法。重點壓制清軍的火力。壓制住火力之後再發動士兵攻擊。

    即便如此,山海關要塞還是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即便是被東北軍火力壓制,可是只要東北軍一衝鋒,那清軍還是會出現在城頭,給東北軍以重大打擊。

    第二天下來,情況仍然沒有好轉,累計傷亡人數已經突破三千,士兵的士氣開始動搖。宋兵策不得已。將戰況通過電報發給趙剛,在請罪的同時請示趙剛下一步如何處理。

    很快趙剛的回復就到了:「一將功成萬骨枯!!」

    將電報疊起放好,宋兵策面無表情的下令:「將三個軍輪流休息,每個軍進攻8小時後撤出戰場。一旦突破敵軍馬上全體進攻。」

    東北地二集團軍就像一個巨大地磨盤一樣。開始緩慢但是堅定的轉了起來。山海關不過一個4里見方的小城,就算滿排的話,一邊城牆也只能排開6千人,其他人只能在一旁呆著。但是。除了城門之外,其他地方的戰鬥並不激烈。

    城門出的戰鬥實在激烈,一連7個爆破組都犧牲在通向城門的路上,等到第八組上來,炸藥一放,才發現門後已經被堵得死死的,要炸開這樣厚的石頭。至少需要1噸:.

    既然正面強攻不成,那就改挖地道,不過挖到距離地下牆角處兩米的地方才發現,牆角下面竟然全部是天然生成的花崗岩,根本挖不開洞。這之後,宋兵策也死了挖地道的這條心,全力在地面上進攻

    察覺到清朝軍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山海關,宋兵策及時分兵冷口、界嶺口方面,兩路經過激烈地戰鬥,先後將這兩處陣地攻克,已經有將山海關包圍之勢。這樣一來,山海關後面的九門口就成為最重要的地方,九門口不下,山海關的清兵可戰可退,十分自如,九門口一下,山海關幾萬清兵頓成甕中之鱉。宋兵策能想到地,榮祿也想到了,九門口頓時成為戰事焦點。

    九門口,位於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南距山海關15公里,是明長城線上的重要關隘,因所居地勢險要,被譽為「京東首關」。

    九門口修在兩山對峙的峽谷之中,位於背靠高山,面臨山谷的平緩之地。關城由明長城的牆體、關城及關前九門河上護城洩水城門三部分構成。內城周長1公里,牆城牆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可與北京境內的長城相媲美。

    這段長城地牆體為磚石結構,頂寬5,底寬6米,牆高側有垛口,裡邊有女牆。這裡的防禦設

    較完善,敵樓密集,兩敵樓之間相距僅有七八十米。城2里的範圍內,就有敵樓12,哨樓4,1座,烽火台1座,城堡1座。異常堅固。

    九門口處在東北地區進入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就是在這裡與清軍展開大戰的。由於山海關守將總兵吳三桂降清,與清軍聯合夾擊起義軍,農民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陣,清軍遂入山海關,進入北京城。

    九門口,又名一片石關!!今天彷彿歷史輪迴,又迎來一片腥風血雨。

    第二集團軍第五軍第9師,急攻九門口十餘天,傷亡大半。但是九門口畢竟不是山海關那樣的雄關,第九師還是攻下了一部分陣地。接下來,第十師接著上,畢竟是生力軍,面對清朝疲憊之師,頭前三天又啃下了一部分陣地,眼看著要拿下九門口,沒想到師長江余天被一顆流彈擊中頭部,當場死亡。第十師銼動銳氣,被清朝軍隊就勢反擊,丟了新打下來的陣地不算,連第九師的陣地也丟了個精光。

    宋兵策沒有料到清軍竟然如此驍勇,這種戰鬥力,就算與俄國人和日本人相比,也是猶有過之。難道,清軍經過系統的軍隊建設之後,竟然有這樣強大的戰鬥力不成。

    但是目前不是驚奇的時候,第五軍連折兩場,已經不堪再戰,現在急需生力軍加入。雖然說求援時間丟臉的事情,但是宋兵策認為打仗就是要利用最大的資源,既然戰事不順,而且己方還有餘力,那為何不拿過來用用。

    算算時間,大約也快到了。宋兵策心裡想『最好是第一師,平寇軍老班底,戰鬥力第一。或者第、第三師平虜軍老底子,戰鬥力也強得多。』

    『實在不行的話,第五師也行,那是自己帶過的部隊,敢打敢拚,關鍵時刻不拉稀。』

    可是無論宋兵策如何想像,也無法想到趙剛給自己派來是這樣一支軍隊。

    宋兵策鄒著眉頭,從左看到右,又由右看到左。嘴裡說道:「你們就是來援的部隊?」

    這句話在他嘴裡說出來,更像是否定句,而不像疑問句,當然一點肯定的意思都沒有。

    韓興華大校在一旁大聲回答:「東北軍第三集團4人奉命來援。」

    宋兵策心裡鬱悶,作為東北軍陸軍的第三號領導,他對第三集團軍可謂十分瞭解:是用原來的模擬師團加上俄軍投誠的兩萬人組成的,戰鬥力之差,一直在全軍墊底。照吳俊升的話說,我寧可要一個1萬人的不滿編師,也不要第三集團軍。如果一個師長調到第三集團軍擔任司令的話,基本上就是降了一級。

    這時候派了這樣一支廢物軍隊過來,也不知道陸軍總部是幹什麼吃的,不過既然來了,多少也要分點任務。

    「這樣吧,貴部遠來疲憊,這兩天就在後方休整,順便管理一下治安,消滅些流寇,運輸軍需之類的事情。」

    韓興華也是明白人,一定就知道了,鬧了半天把我們當成了勤務兵了。韓興華也是年輕,脾氣火爆,一句話就頂了過去

    「宋司令,陸軍部叫我們來時讓我們打仗的,可不時讓我們打雜的。如果你要打雜的,請找其他人,第三集團軍恕難從命。」

    好大的膽子!宋兵策雖然年輕,但是幾番大戰過來,戰功卓著,軍中無人不敬他三分,何時聽過這樣刺耳的話,當即也是大怒:

    「要打仗,行!就怕你們到時候打不下來,失了我軍威風。」

    韓興華也不示弱,上前一步

    「我願意立下軍令狀,如果當時候打不下來,甘願受軍法處置。」

    見韓興華斬釘截鐵的樣子,宋兵策心中一動,愛才之心又起。從韓興華的身上依稀可以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一樣的少年意氣,一樣的驕傲。想起趙剛對自己的種種,宋兵策心中慚愧,自己的氣量實在比不上趙總統。

    不過,分派任務確實困難,實際上就兩個任務。山海關和九門口,山海關不消說了,實在是天下第一雄關,九門口的雖然好啃些,但是對韓興華是不是有點太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