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卷 縱橫四海卷 第二十五節 香港論策 下 文 / 大肥羊

.    趙二人談得投機,不知不覺談到了掌燈時分,兩人毫燭夜談。

    容閎興起,談起了歐美列強之虛實,趙剛在一旁傾聽。

    「法國。法帝國主義在清末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原是個百分之百的」殖民主義」。它的模式便是瓜分後的非洲模式之延續。在十九世紀的非洲,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分別建立其殖民地。分據之後,彼此壁壘森嚴,互下相讓、勢同敵國。一旦歐洲本土有矛盾,則非洲亦矛盾隨之。此即法人強佔安南之後,向廣西、雲貴延伸之意圖也。無他,抵制英國之侵入。英法幾百年仇恨殊難化解,每見英國米字旗後不出幾百里,必見法國三色旗。此國,可以引為臂助,以抗英國。」

    「至於俄國,其入侵中國之方式與性質,則又為另一型態。對疆土極為熱衷堪稱絕無僅有的一個帝國。歐洲擴張主義者之向東發展原有海陸二途。無論急先鋒西葡兩國,還是『日不落帝國』均是如此;而取道陸路東侵的帝國主義,就只有俄羅斯一國了。」

    「以基輔為中心的中古時期的俄國,原是一個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的,極其落後的北歐小國。一三四ま年(南宋嘉熙四年)基輔為蒙古遠征軍所破。其後淪為蒙古帝國之附庸凡二百四十年。至一四八ま年(明成化十六年)始擺脫蒙古統治,恢復獨立。然在此二百四十年蒙古統治期中,此一原為不東不西之小國。卻學到一些既東且西的統治技術。

    其尤要者則為蒙古治下之極權政府也。因此俄國恢復獨立後地第一位沙皇」恐怖伊凡」,即為當時世界上凶殘至手刃太子的最恐怖地統治者。俄民斯時亦因久受蒙古之恐怖統治。一旦恢復獨立,也就追隨其恐怖的統治者,作最恐怖的擴張主義之反彈。其西方因受阻於強有力而更開化的西歐諸強,俄帝就只有瘋狂地向東推進了。斯拉夫原為北歐之一弱小民族也。孰知一旦野性爆發,不數十年竟翻過亞歐交界之烏拉山而成為中亞與西伯利亞之第一號煞星了。

    siberia者即鮮卑利亞之轉音,我國西北邊陲內外少數民族之故鄉也。這些」少數民族」原即是一些逐水草而居,隨季節遷移。每年南北轉千餘公里的遊牧民族。本身雖極驃悍,若無大單于為之統一,則亦各不相屬;甚至彼此忌嫉,予入侵者以可乘之機,各個擊破。

    俄人東侵時,其武力雖不過數百人至數千人,然其擁有現代火器,以故」各個擊破」之實力極強。而俄人擴張之時其殘酷程度可能在西歐各海盜國家之上。其殺人滅族、奸擄焚掠,甚至燒烤人肉佐膳。亦時留記錄,有案可稽。

    翻閱有關史料,讀之真駭人聽聞,不堪想像。所以沙俄東侵百餘年。鮮卑利亞真被它殺成一片血海。所幸於十七、八世紀時,中國清室崛起,而康雍干三朝(一六六二∼一七九五)本身固亦為一強大之陸上帝國主義也。

    以故於十七世紀之末,俄軍東侵至外興安嶺之西麓時。乃為強大清軍所遏阻。一戰之下,陸軍挫敗,乃有中俄〈尼布楚條約〉(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一六**)之簽訂。該條約之主款厥為兩強以外興安嶺為界,劃疆而治。俄人之陸路東侵至此乃告一大段落;雙方相安無事者凡一百七十年。直至一八六ま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尼布楚條約〉。進佔我東北,強據我海參崴,改名俄屬」鎮東港」,從此為患北方,至今未已。

    然俄國為生產落後之國家,在清朝與中國貿易,除大量皮毛之外,亦無太多進口貨物,故其對華貿易興趣不大,而所重者領土也。所以俄帝於晚清末葉為一單純的土地帝國主義,較之英國之十項全能,遜色多矣。但是在英法聯軍之役,彼竟能趁火打劫,不賣一彈而盡佔我東北,並及外興安嶺以東之整個西伯利亞;

    且乘勢穿越白令海峽而盡佔阿拉斯加,與自加拿大東來之大英帝國主義短兵相接。俄人自知不能守,乃賄通美國參眾兩院,以七百二十萬美元之廉價(約五分錢一頃)售與內戰後之美國,然其以非法武力強佔我之東北全境卻寸土不還。

    余讀鹹同兩朝之《籌辦夷務始末》,見滿清疆吏向北京朝廷之告急文書,縱在英法聯軍推向北京炮聲正濃之時,其篇章亦以來自盛京(今瀋陽)為最,足見俄帝趁火打劫之急切也。

    俄國對華疆土之兼併,自彼得大帝(peter,統治俄羅斯

    年,一六八二∼一七二五)至史達林(統治蘇俄三十四∼一九五三),初無稍變。東起海參崴、西迄伊犁,兩國疆界綿長五千哩,俄人總是虎視眈眈,伺隙而動。其志在兼併整個滿蒙與新疆,證據斑斑。我國近代史家每舉唐魯島梁海、江東六十四屯、與伊犁等小區為例,真是小看了北部鄰家。北鄰之大志固在中國長城以北之整個滿蒙與新疆也。

    此種帝俄對中國之侵略遠景,受禍最大者固為大清帝國,然清廷至此如能保住北京禁城,已屬難能,對邊疆、對藩屬也就顧不得許多了。俄帝窺邊、清室無能,乃鼓勵了東鄰日本之入寇。

    日本文明原為大陸上漢族文化向外擴展之邊緣,而此邊緣文化於近百年中竟能反噬其母體,其母體文明又表現得若斯之~|使史家茫然也。

    蓋古日本文明原甚落後,隋唐以後,僧侶學子群訪長安,日本社會制度才開始漢化。然漢唐文物典章如中央集權文官制、考試制度、徵兵制度、家族制度……均未必適合島居小國。日久變質乃與中土原制各行其是。如中國之文官制、徵兵制,原均為代替世襲制而設計者。

    日本試行之,中央集權未成型,反而助長諸侯世襲,軍人職業化,而架空了中央,所謂藩幕是也。說者以日本明治維新前之社會結構,實與西歐封建末期之社會結構,極為相似;而此一相同之結構則為歐洲」產業革命」之溫床也。日本既有此溫床,蓄勢待發,因此一經與西歐接觸,符節相合,一個東方產業革命乃應運而生矣。

    此一」歐羅巴社會結構」說,頗能道其契機,故為讀者述之。至於我國傳統社會之結構則為單純的」亞洲式社會」,故與歐式經濟發展,殊嫌鑿不投。

    日本既以社會型態之偶合,盆之以明治時代之開國精神,心物兩健,不旋踵乃崛起為侵華最後起之帝國主義矣。

    日俄兩國實為我國值最大外患,所幸將軍能先後擊敗這兩個貪婪之徒,恢復了我國東北疆界。以後我想這兩個國家雖然對我國還有窺視之心,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事無成。

    而我國地真正對手,卻是美國。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加之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最可怕的是其國家最重商人,凡事無商不談,做事也是冠冕堂皇。加之地處海外,任何國家進攻他都要遠渡重洋,可謂易守難攻。每年軍費較之其他國家只有一半之數,經濟發展後勁十足。對我國貌似友好,暗中卻資助日本發展,其心昭昭不問可知。

    這些歐美列強對中國態度不一,使得我國外交上極難協調。不過天下事總是有其兩面性。這其中卻反應出一個列強」均勢」的局面。任何強權在諸強相互牽制之下,為非作歹,都要三思而後行。

    滿清政權就仰仗這點均勢,提出過『以夷治夷』,但是他手上沒有實力,就成了買空賣空,那洋人看得清楚。自然不肯上當,而現在我國的實力很強,施展這些手段也就容易得多!

    趙剛對這些言語並不吃驚,但是容閎竟然能將這些國家說的**不離十,倒是令趙剛十分驚訝。容能夠說到這裡,對趙剛也是刮目相看,決心投靠趙剛幹一番事業。想到這,容閎又問了一句:「趙總統,以後國家要如何建設?你有沒有打算?」

    趙剛苦笑,這些都應該是容閎你的事情,怎麼問起我來了?

    「第一,化君權為民權也。從滿清大皇帝、老太后,傅子傳妻的絕對權力,通過三權互制來解放民權。何時才能」轉」出個民權的定型來,今日雖尚未可期,但是在我等努力下,中有實現的一天。

    「第二,化農業經濟為工商業經濟也。以農業經濟為主地生產方式是前一期的定型。今後的生產方式,當以工商業為主流。社會經濟一變,則百事隨之而變。自洋務開路礦造洋船之後,我國經濟向工業化變動,已有三十年以上的歷史,而成績不著。

    時至今日,此一社會」轉型」在東北已立竿見影;而大部分地區還在摸索之中。何時始能定型,吾不知也。正如書上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容閎聽到這裡,一下躬身行禮道:「山野之民,不意今日聽趙總統高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