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卷 神州風雨卷 第十五節 西藏風雲起 文 / 大肥羊

.    到目前的這個局勢,馬占鰲看來已經無力回天,但是己的家族,馬占鰲還是企盼奇跡出現,再一次發出了求和的意願,並且在信中表示,願意離開西北,到北京做一個閒職,以求得到北中國政府的信任。

    這時,遠在萬里的英國,刮來了一股微風,間接的引起了西北的變化,終於帶來了可怕的狂風。在二十年後馬仲英高舉反旗,進行的河湟之變,不能不說是斬草不除根帶來的惡果。

    早在既無戰爭之後,清朝在內憂外困中繼續衰落,英國人發現清朝已經無力擔負起緩衝國的責任,俄國的南下似乎不可避免,1896年元旦這一天,倫敦的陸軍少將約翰.阿爾達,著名的前進派人物,當時的英國參謀總部的軍事情報處長,向英國外交部和印度事務部提交一份建議。

    阿爾達的建議中說:中國過於軟弱,「無法擔負起充當俄國和印度北部邊疆之間的緩衝」…終將併吞中國的新疆至少是其東部地區,然後就會「極力將其邊界盡可能的向南推進」。英國政府已經習慣於把喀喇崑崙山作為印度在東北方的邊界,

    「一般看來,喀喇崑崙山形成一條可以接受的防禦性的邊界」,但是,「喀喇崑崙山的自然條件,它的廣度、高度、交通極難,以及人口稀少等因素,使我們對它的實際分水嶺進行警戒成為不可能。如果我們要充分地維護邊疆安全。並收集敵人地情報,就必需要在它北面地斜坡(其實就是指阿可賽欽)和。沿著那些與山脈平行的河谷(指葉爾羌-今天地莎車,還有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地區)自由巡邏。」

    最後的結論是:英國應該「嚴密防止我們的敵人佔領這些與山脈平行的河谷並進而準備對山口進行突然攻擊。」為次目的英國應該建立一條可以使英國擁有在其附加的地圖上劃出了這樣地一條邊界線,它不是沿著喀喇崑崙山的分水嶺,而是沿喀喇崑崙山以北的一系列山脈(包括崑崙山)的山峰,根據阿爾達建議的沿著崑崙山脈的邊界,阿克賽欽以及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地區都劃入了印度境內。雖然他的這個建議當時並沒有被採納,但是在英國關於邊疆政策不斷的爭吵中卻一直產生這影響。

    1、約翰遜線。看來.「1846~1847年慕邊界委員會線」.只是確定了司聖提河到班公湖之間印度與中國地邊界.而從班公湖到喀喇崑崙山口之間的邊界尚需劃定。為此.印度測量局官員約翰遜於1865潛入南疆地區.通過「勘察」繪製出地圖.把阿克賽欽、羌臣摩/以北廣大地區偷偷劃入英印克什米爾版圖。「約翰遜線」.代表了前進派的主張。由於此後英國全力培植阿古柏政權.約翰遜的主張被擱置.但「約翰遜線」卻出現在1868年地英國地|

    2約翰阿爾達線。1891年英國侵佔了原為中國屬國、地處新疆與印度交通咽喉地帶的坎巨堤。1893年英國代表杜蘭與阿富汗劃定了印度阿富汗的邊界一一杜蘭線.企圖使阿富汗成為英俄間的緩衝區。俄背著中國政府私分了中國地帕米爾.解決了英俄在帕米爾問題上的爭執(南下印度的戰略通道瓦罕走廊由阿|:|題解決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劃定從帕米爾到藏北高原之間克什米爾與中國的邊界.只有這樣.印度西北的局勢才能基本穩定。圍繞這一問題.英國政府內部爭論激烈。時任英國參謀總部軍事情報處處長、前進派代表約翰阿爾達.鑒於中國甲午之戰新敗.國力衰徽.於1896年向英國政府建議.中國已無法充當英俄間的緩衝.為防禦俄國向印度推進.應以崑崙.將阿克賽欽以及葉爾羌和喀拉喀什河系地上游地區都劃入印度。「約翰阿爾達線」與「約翰遜線」相近似。

    3馬繼業-竇訥樂線(後面會提到)。英國駐喀什爾代表馬繼業.否定阿克賽欽全部是中國領土.提出阿克賽欽一部/.屬於印度.並將此意見報告了英印政府。英國採納了馬繼業的方案.並於1897年3由英國駐華公使竇訥樂正式向北中國政府提出劃界

    賽欽大部和整河源劃給中國.將林濟塘窪地、整個羌臣摩河谷及奇普恰普河劃歸印度。但北中國政府未予理睬和承認。

    而無論哪條線。在目前來說北中國都是根本不能承認的,就算是第一條線也將藏北適合人居住的幾萬平方公里劃走了。西藏剩下的土地雖然面積廣闊,但是並不適合大規模移民。而沒有人,也就沒有力量。無法實現趙剛飲馬印度洋的野心。

    在趙剛來看,英國的邊疆政策:一是製造緩衝勢力或緩衝區.二是尋求印度對外邊界的劃定。應當指出的是.英國不僅把沙俄看成是印度安全的主要威脅.而且有時也把中國看作是一個威脅.特++加強邊疆的措施時更是如此,這是英國制定邊境政策的又一個考慮。

    阿爾達的意見在倫敦還是受到重視的,畢竟他是情報處長嘛,但是印度的英國總督誒爾金對阿爾達這種不切實際的觀點不屑一顧。對阿爾達這種坐在辦公室,趴在地圖上就隨意決定邊境的做法。他反駁道「我們看不出把邊境推到大山的另一邊在戰略上有什麼好處,因為越過高山入侵印度的事情是不致於發生的。」

    「既然中國認為阿克賽欽是他的,那麼試圖推進阿爾達所提出來的邊界,就必然會冒著時英國同中國的關係緊張起來的危險。阿爾達希望阻止俄國人向前推進。而上述嘗試恰恰會使俄國人加速向前推進。」

    這是顯而意見的,駐守印度的軍官們也認為「目前以這道大山為界的邊疆大概是世界上最難進入的地區。在山的另一邊的地區是人煙稀少,崎嶇不毛之地。如果我們先前推進,就會使我們同我們的前沿哨所之間。出現一條軍事交通史上最困難的地帶。這樣做會不適當地延伸和削弱我們的軍事陣地,…從來沒有任何侵略者從這個方向侵入印度,因為自然界在那裡設置了極其艱險的障礙。」

    英國在自己的全盛時期在邊疆問題是多麼膽怯,已經可以發現他們衰落的先兆,比起中國歷史上大帝國的大氣與恢弘,英國真像一個小氣的守財奴。

    雖然埃爾金拒絕了阿爾達的建議,但是仍然希望對俄國的推進有條明確的界限。他要英國直接同北京接觸以解決中國和克什米爾的邊界。當然英國一定先要自己內部統一出來一種邊界來,第二年(1898倫敦經過爭吵終於同意了一條折中的方案——馬繼業-竇訥樂線,並在年614通過英國駐北京公使竇納樂(claude-mcdonald)——(一個著名的老王八蛋

    趙剛的想法是這條線一方面反映了英國熱衷於越過喀喇崑崙山脈建立邊界的戰略考慮;另一面也承認一個實際可行的建議應當顧及中國的利益。這就好像搶劫了人家,拔了人家的衣服,還給人剩條內褲一樣,英國和西方人的人道和廉恥重來就超不出內褲的概念。

    英國人的趁火打劫救了馬占鰲,趙剛在處理國事方面對外戰爭不惜血本,對內戰爭盡量使用談判解決問題。這一次也不例外,經過半個月的談判,馬占鰲宣佈投降,馬家全體解除武裝。

    而相對的作為補償,馬占鰲在中國銀行的賬戶上多了一百萬元,馬福祥、馬福祿等人都有幾十萬到十幾萬不等的補償金。而且,這些人在北京都有一個閒職,每年都有不菲的俸祿,招港是用一個金鳥籠將這些人圈了起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幾年之後,北中國竟然出資巨億將南中國和平的贖買了,趙剛對西北的和平贖買政策竟然成為解決民族統一大業的利器,真是令人無法想到。不過這是後話,還是讓我們將目光移回到西藏,看看這裡發生的一切吧。

    在北京的唐紹儀對這類事情早有心得,就是來個一拖到底,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意。老王八蛋發怒也好,恐嚇也罷,都是一個研究研究。那竇納樂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通過渠道知道唐紹儀實在難纏,也有過暴力毆打俄國大使的先例(把趙剛的事情算到了唐紹儀身上。)竟然毫無辦法。

    這邊唐紹儀和和氣氣的打太極,那邊趙剛的大棒子已經舉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