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卷 世界大戰卷 第三十一節 慕尼黑會議 文 / 大肥羊

.    月中旬,唐紹儀抵達慕尼黑,開始了著名的慕尼黑會

    此時,俄國已臨近滅亡,戰爭趨勢已經開始向協約國傾斜,中、英、德之間的矛盾日益顯露。為加強相互信賴,協調戰略計劃,盡快結束戰爭,安排戰後國際事務,維護戰後和平,三國外長於1901年6月21日在慕尼黑舉行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有:

    戰後處置俄國問題,決定由中、英、德三國分區佔領俄國和俄國必須交付戰爭賠償以及徹底消滅俄**國主義的一般原則。

    波蘭問題,三國決定波蘭東部邊界大體上以寇松線為準,在若干區域作出對波蘭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蘭在北部和新的領土,其最後定界留待和會解決;關於波蘭政府的組成經過激烈爭論,同意以卡布林的波蘭臨時政府為基礎進行改組,容納國內外其他民主人士。

    美洲問題,中國承諾在對俄戰爭結束後2—3個月內參戰,其條件是:維持美國的現狀,阿拉斯加交還中國,中國租用洛杉磯為海軍基地,古巴交予中國;

    聯合國問題,同意中國的日本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決定英、德、中三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規定實質性問題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原則。此外,會議還討論了希臘、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有關問題。會議簽署了《慕尼黑協定》,通過了《被解放地歐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亞宣言》等文件。

    此次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美、法作戰,加速戰爭地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後和平穩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會議的某些協議未經有關國家同意,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的傾向,嚴重損害日本等國的主權和利益。三大國在會議上作出地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稱為慕尼黑體系,對戰後世界影響巨大。

    這次會議被許多人批評,因為此次會議使中國得以控制中亞,部分控制了中東,為爭取中國對美宣戰。會中部分內容侵犯俄國權利甚大。會前其他國家並不知情,故其結論亦有『慕尼黑密約『之稱。

    通過討價還價之後,英德承認,中國擁有西伯利亞的全部主權,但是英德企業享有與中國企業同樣的權利。中亞的現狀須予維持,中亞各國必須是獨立的,民族民主的,任何外來勢力不得在中亞駐軍。

    對1900年之前由於俄國背信攻擊,應予恢復:

    《中俄尼布楚條約》89年|:.528日廢除

    《中俄天津條約》58年6月13日廢除

    《中俄北京條約》60年11月14廢除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64年107日廢除

    《中俄裡瓦幾亞條約》79年102日廢除-

    《中俄伊犁條約》即《中俄改訂條約》;1881年2月24日廢除-

    《中俄密約》96年6月3日廢除

    這些條約早已經失效,但是經過正式的國際會議之後,得到了國際社會地認可,終於丟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另外由於在戰爭中。出於俄國帶給中國的傷痛的補償,俄國需要將烏拉爾山以東地土地交給國聯掌管,其中中亞以東以北部分由中國掌管,其他部分由三國共同駐軍。維護和平秩序。

    中東的伊拉克伊朗由中國接管,科威特由中英共管。英國支持中國解放南亞的正義舉動,菲律賓為中國勢力範圍,馬拉西亞由中英共管,東南半島由中英德共管,印度北部俄軍佔領地區由英軍負責收復。

    非洲的法國勢力由中國負責接收,

    喀麥隆、馬裡、塞內加爾、馬達加斯加、多哥、象牙海岸、上沃爾特、尼日爾、達荷美、

    剛果民主共和國、內非共和國、乍得、加蓬、毛裡塔尼亞上千萬平方公里地土地。無窮無盡的礦產都給了中國,如果不是因為德國和英國的矛盾激化,唯恐對方統一非洲大陸的話,中國本來是得不到這些富饒的土地的。

    當然了,中國並不是無條件的接收到這些東西地,需要出兵與英國夾擊美國。而且出兵的數量都十分巨大,四百萬軍隊!!

    這份報告很快就傳到了趙剛的面前,趙剛看完之後不禁苦笑,以前自己並不清楚為什麼帝國主義回答一場無準備的戰爭,代價高昂卻一無所獲,看到這份條件之後才明白。原來,還有這樣一份誘人的東西在前面,誘惑著自己。

    應該說,中國總統的每次決定都十分正確,作為一個人,趙剛幾乎完美,他每次都站在風口浪尖上,冒著可以使大部分人傾覆的風浪破浪前行,把一個老舊帝國帶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重新成為亞洲的主人。這份膽識魄力在當時絕對找不出第二個。

    不過,應該指出,:雖然中國人的影響很重要,但它僅僅加深了從20世紀初起愈來愈劇烈的大動亂和愈來愈廣泛的覺醒。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系列殖民地起義反映了這種迅速發展的運動。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年代裡,這種運動隨著受過西方教育的土著知識分子的成長而獲得了力量,實現了目的。成功的民族主義領導人不是頑固守舊的馬來亞蘇丹、尼日利亞酋長或印度王公,而是那些曾在西方大學裡學習並注意到西方現行制度的人——如甘地、尼赫魯、蘇加諾、恩克魯瑪、阿齊克韋和布爾吉巴,這一點並不是偶然的。

    如果不能及時的轉變角色,那麼中國收穫的這些果實並不能轉換成可口的美味。

    1901年7月15,中國宣佈全民總動員,在拖延一年半之後,最後一個世界大國也開足了馬力,全面加入到了世界大戰中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