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卷 世界大戰卷 第三十八節 困獸猶斗 下 文 / 大肥羊

.    始的一周內,德國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平均推進了到達了一年前攻佔的地方,最近的地方已經可以看見凱旋門。但是德國參謀部也十分敏銳地注意到了,德軍的姿態很不好,並沒有形成面的突破,上百萬人都被固定在一個口袋裡,周圍是槍林彈雨。

    在度過了艱難的第一周後,法軍顯然已經從剛開始的混亂中恢復過來,而此時的德軍卻被困在了一個叫馬裡德裡斯的要塞這裡。這個要塞相當的難以攻克。可以說當時法軍的戰略意圖很明顯:靠馬裡德裡斯要塞拖住德軍主力為自己爭取時間。

    從89日到12日德軍在此處發動了.:將要塞的地圖找出來,使得德軍損失慘重。一直到9月14,德軍才再次嘗試對要塞進行強攻。由於第五輕裝師對側翼火力的部署不到位,德軍還是被法軍攆了出來,德軍有一小部被陷在城裡圍了起來,最後遭到了全軍覆沒的厄運。當然德軍還是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解圍,一直到9月17日才宣告再次失敗。

    再來看看德軍對馬裡德裡斯攻城戰失敗的意見:括陣亡、負傷和失蹤的,德軍一共損失了12000多人。這可以證明,一旦陷入了陣地戰之後,損失的曲線就會直線上漲。

    德軍的最後一次進攻失敗後,他就把自己的機械化部隊抽調出來。與此同時,東面地法軍也開始有所動作了。德軍此時也已經在心中權衡利弊後大體制訂了一個計劃:依靠強大的萊茵集團軍。發動一次決定性地會戰。

    不得不說,德國人的思想,還停留在普法戰爭時期,依靠會戰解決戰鬥的輝煌勝利使他們的思維僵化,絲毫看不到新的軍事變革所帶來的新力量——

    以下摘自隆美爾《士兵攻擊》

    1901年9月8日的攻擊

    「在我休假回來以後,我被任命為4連連長。該連幾天後將在團地右翼參加進攻。我在t山谷的一個預備陣地上接管了連。在親自對集結區域和進攻地形進行了偵察之後,我在山谷裡的原有陣地上進行了演練。用這種方式以使連隊在執行即將到來的艱苦任務是具有充足的信心。我所感到遺憾的是我的指揮只持續了幾天,我的資格太淺而不足以擔任常務連長。

    5;12榴彈兵團的一個連手裡接管了一個底下被法軍挖了隧道地陣地。在好幾處地方,我們都能清晰地聽見敵軍挖掘隊不停工作的聲音。希望敵軍在進攻前不要停止挖掘。我們寧願和敵人面對面地較量也不願被炸到半空中。漫長的三天過去了,在這三天中我們底下的鼴鼠們沒有一刻停止挖掘。

    8.人陣地開火了。這次炮擊所動用的大炮數量和彈藥數同突擊中央陣地時的彈幕射擊相當。各種口徑地法軍大炮立即向包括我們陣地在內進行了反擊。我們在可容納-人的輕薄掩體裡縮成一團,任憑炮彈狂怒地在我們頭頂飛過。大地在炮彈的打擊下持續地顫抖,草皮,碎片和折斷的樹枝像雨一樣垂直而下。無處不落。粗大的橡樹被連根拔起,倒在地面上。這時我們已聽不到法軍挖掘兵的聲音了,難道他們已經完成了?「

    我在連隊的陣地上不時地跑來跑去看看我地士兵們狀況如何。炮彈在附近爆炸引起的衝擊波時而把我震倒地。我從胸牆上向敵人方向瞥了一眼。好像有無數的巨大噴泉在地面噴發,那些噴發著泥土。草皮,沙包和木樁的噴泉。各處的樹木紛紛倒下,藍灰色的煙霧籠罩著敵人的後方。

    彈幕射擊持續了3個小時,我們躺在這個沸騰的大鍋裡熬過了這段莫名漫長的時間。手錶地指針最終指向了10時45分。三個攻擊組弓著腰從掩體裡挑出來在出發線集合。大家校對了手錶。只要炮擊一停止。我們就準時在11時發起進攻。

    工兵和彈藥裝備輸送隊到了,我向每個工兵班長指示了目標。這些目標大約在敵人戰線後225碼,我向他們著重指出他們必須把注意力擊中在這些目標上,在二線緊跟我們的我連其他部隊會處理那些目標外周的抵抗。我們討論了進攻達成後的作為,如何鞏固戰果,如何與其他部隊建立聯繫以及封鎖部分地段等等。

    與此同時,在準確的擊中炮火轟擊下。各型各口徑地炮彈正摧毀著敵人地陣地。難以想像,當步兵們衝過去的時候還能有什麼東西存活下來。還有0秒!步兵們藏身在彈坑裡準備出擊。還有10秒。最後一批炮彈打在我們前沿。還不等硝煙散盡,三個攻擊組悄聲地從戰壕裡站起來向280

    敵人戰線上的目標衝去。士兵們象幾天前演練的一越了戰場上地煙霧和喧囂聲。多麼美妙地圖畫啊!

    士兵們無暇顧及一堆堆因恐懼而從陣地上爬出來高舉雙手投降的法軍士兵,只是向他們指指我們的出發陣地。各攻擊班朝著預定目標猛衝而去,由一級連軍事長帶領的後續部隊在第二線控制了這些戰俘。

    我在右側加入了攻擊隊。我們向前穿越了敵軍戰壕,在幾秒鐘內就到達了目的地。工兵,戰壕挖掘班,手榴彈班緊隨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傷亡。我們在進攻的時候沒有像往常一樣發出歡呼和喊叫,在沉默中出其不意地奪取了法軍地後方陣地。

    這些法軍顯然相信對他們來說一切都完了。所以沒有任何抵抗便投降了。一挺法軍機槍開火了,迫使我們尋找掩蔽。我們順著戰壕向左側運動。和中央攻擊組建立了聯繫;幾分鐘後我們聯繫上了我們的左側單位以及相鄰地連隊(2連)。

    我們興奮地鞏固戰果為防禦作準備。在很短地時間內,通往敵軍的戰壕就被沙包堵塞了,子彈和手榴彈存放點也構築完畢。法軍炮兵向我們身後地區域猛烈開火,以至於我們和出發陣地的聯繫被完全切斷。法軍機槍阻止了我們在新佔領陣地外的任何活動,彈藥的再補給也成為不可能。

    法軍步兵的反擊開始了,雖然我們的火力場只有100碼寬,我們還是輕易地擋住了他們。在陣地上。激烈地手榴彈戰以被阻斷的戰壕為中心展開了,但是那兒的敵人和別處一樣一無所獲。這裡的地形輕微地向敵人傾斜,因此我們的手榴彈可以投擲地比他們的遠。

    在進攻中,五個士兵由於一顆誤投的手榴彈而負傷退出了戰鬥。我們佔領目標陣地之後的法軍火力在全連總共造成了3人死亡,15人負傷。各種補給成了我們的下一個問題。彈藥,物資和口糧地運輸都得通過被法軍機槍和炮兵火力掃射下的開闊地形。我們必須挖掘一條通到我們出發線的交通壕並和右側的部隊建立聯繫。

    在我地建議下,營長決定讓預備隊的8個人在我們現有陣地和出發陣地之間挖掘一條100碼長的戰壕。這項工作由我負責。我們的工事離法軍只有50碼,因此我命令物資班送上大批地沙包和鋼盾。我在6月0日從法國人那裡學到了一些東西。

    我們在晚上10時開始工作。在照明彈的光亮下,法軍仍然不知疲倦地幾乎不中斷地向我們開火。為了能在一個晚上完成挖掘。我們不能有任何遲延。我命令在還不存在的戰壕兩端堆起了16英吋高的沙包牆。構築這道牆簡直是地域般的經歷,我們組成長長的人鏈,大家平躺在地上我沙包傳遞到堆牆者手中。敵人的就從兩頭往開闊地裡各豎起一段50英尺長的沙包牆。

    沙包用完了。留下一個長200英尺長的缺口。我命令士兵們利用他們的裝甲盾牌來填補缺口。每個士兵進入位置後,就安置好他的盾牌然後在盾牌後挖掘起來,步槍和手榴彈都放在手邊。

    整個行動悄無聲息地進行著,儘管法軍發射了無數的照明彈並用各種步兵武器射擊。只有步槍火力能打到我們但是不能穿透我們地裝甲盾牌。即使是這樣。我們用盾牌組成地散兵線也絕對沒有給予我們太舒服地感覺。

    到9月9日黎明地時候,我們挖掘了一條街英尺深的戰壕直通我們原來地陣地。在夜間地挖掘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1營士兵的遺體,他自從6月30日以來就躺在這個無人區裡。

    當我辛苦了一天正要躺在乾草上休息的時候,營長和團長來檢查新陣地。他們對連和2連地進展感到高興。預定目標已經被佔領了。我們俘獲了一些軍官,140個士兵,16挺戰壕迫擊炮,2挺機槍。2台挖掘機械以及一台o地陣亡沖淡了,他是我們和123榴彈兵團地聯絡官,陣亡的時候口袋裡還揣著休假命令。

    進攻後不久,我又一次放棄了對4連地指揮;其後幾個禮拜我接替了2連的指揮。因為我對連是如此瞭解和掌握,當我離開4連的時候,心裡並不輕鬆。作為2連地指揮員,我在太子堡呆了一段時間,這是個一線陣地後160碼的防彈掩體和阻斷陣地。正是在那兒,我被晉陞為一級中尉並被調到一個即將正式入役的山地部隊。

    向這個我曾經戰鬥過那麼多天的戰鬥部隊,向那麼多英勇的戰友以及浸透鮮血,熱火朝天地戰場道別並不容易。當我在9月底離開森林地時候,戰役正是高潮。「

    此後龍梅爾離開了部隊。被調到了山地師,而替補他的是一個默默無聞地少尉。這對於龍梅爾是幸運的,幾天之後,當德國五十萬地萊茵集

    毀滅性打擊,連同3000輛坦克葬?

    在進攻當天,德國人十分英勇的衝鋒,坦克部隊穿過了幾道防線,但是步兵的速度卻拖累了他們。為了等待士兵,這些坦克停下來,這是極其致命的,躲在戰壕裡面的法國反坦克手十分輕易的幹掉了這些鐵烏龜。

    殉爆引起的連鎖爆炸又讓後面蜂擁而至地德國步兵無處藏身,大部分士兵只能多在坦克的殘骸後面,徒勞的向對面的戰壕發射子彈。在損失了二十萬人之後(幾乎是每天損失10萬人),萊茵集團軍十萬人潰敗,但是在法國人隨之而來的炮火下。生還者寥寥無幾,如果隆美爾還在的話,估計陣亡的可能性十分之大,這樣我們在二戰的時候就看不到這名將的精彩表演了。

    從這次激烈地要塞攻防戰中不難看出。即使是坦克戰這樣的戰法仍然不是萬能的。就像約米尼所說,太陽底下沒有一樣東西是盡善盡美的。從宋兵策將軍地《裝甲戰》一書中不難總結出坦克戰的五大特點:

    1、奇襲:這是坦克戰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少了這一要素,就會像《坦克戰:機動戰的風險與優點》一書中所描述地:突破裝甲部隊的補給線會被防禦部隊漸漸地關閉起來。從而陷入重圍。德國人的失敗和中國人的成功都驗證了這一點的重要性。

    因為坦克戰所需要利用的是對方的心理,所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就是能使對方地高級指揮部陷入手足無措這一境地的最為有效的辦法。而正因為「奇」所以也會給前線的部隊帶來排山倒海之感,由此也可以把坦克戰視作相當經典的心理戰的一種。

    奇襲牽涉到了人的心理這一感性問題,所以對於效果的判斷往往極不準確。這也是坦克戰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因為對於雙方的意志來講,都難免處於一種迷霧狀態。只能從兵力的部署和調動來判斷對方的意圖,所以要真正地用好坦克戰還需要一定的冒險精神。

    2機動:坦克戰顧名思義就是坦克作為主要武器和實現手段,這條特性產生的作用往往是戰略性的。就像孫子說的:「其作戰也,貴勝(速),久則頓兵挫銳……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因為速度導致了敵軍並無足夠的時間抽出預備隊來對付坦克集群的突破。孫子兵法的勢篇裡這麼說:「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用在這裡倒也覺得恰如其分。

    3防護:《裝甲戰》中對防護一點相當的重視,書中這麼說:「在機械化戰爭中,機動裝甲的防護作用超過了靜止的地形,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運動速度提高了疏開配置的作用。……由於機械化給突襲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在地區戰爭中就沒有明確受威脅的前線,因此全面防護和局部防護將日益重要。……防禦中的防護與與進攻中的防護基本相同,由於主動權掌握在敵人手中,因此,盡力保持一支強大的預備隊是極其重要的。」這句話已經基本點出了防護的特點:就是需要預備隊,不管是進攻還是防禦。在防禦的情況下,這種預備隊事實防護就被稱為機動防禦,機動防禦是一種比較積極的防禦方式,與單純的線性防禦不同,這種防禦通常是將機械化部隊集中在步兵戰線的後方以防備敵方對步兵戰線突如其來的進攻。

    4滲透、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有位叫胡提爾的將軍自稱「發明」了一種在面對堅強據點時從兩側繞開再包圍或從後進攻的戰術,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一戰術。而在坦克戰時坦克戰在遇到堅強據點的時候通常也會採取類似的滲透,避免因為一個小據點而影響整體的突破速度。

    而這樣的滲透在像德軍在1901年的+:克在與會的過程中失去了指揮,也就沒有辦法保持隊形,其惡果就是造成了無可挽回的「中部潰」,在法國人的頑強的阻擊下,整個突出部的德軍受到了超量的殺傷40%陣亡,剩餘30%受傷,傷亡人數達到部隊人數70%)。

    5火力支援:這是德軍與法軍交手所得出的經驗,雖然在大部分裝備上佔據優勢。但是在火炮方面,法國人的77毫米速射炮作為前線的連級壓制活力明顯強於德國人的75毫米壓制火炮。這導致在進攻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突擊能力,坦克和步行的士兵被活力分隔開,失去了作為集體的力量。

    德國人進攻失敗之後,不得不向英國和中國發出了求援信號,但是很快的,他們就不需要這些了,不但德國不需要,連全世界都不需要了。一種生物,古老而又神秘,開始向人類發起了進攻,人類內部的戰爭被迫讓步與外部的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