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卷 盛世卷 第二十三節 巡檢做天子 七 文 / 大肥羊

.    但是,當朱爾典得悉中國內部對此意見不一的時候,為了削弱新中國的實力,遂改變了態度,急忙對趙表示,英國「亦贊成帝制」。

    10月2,趙約見朱爾典,兩人在居仁堂促膝密談。朱爾典問:「君主立憲實行之日當不遠矣!」

    趙剛答道:「近二年來,各省省長、布政使及文武行政各官,或面陳,或電陳,皆言非君主立憲不能鞏固國基,維持大局。近數月以來,各省商會民團亦頻頻來電,主張其事,甚至少年軍官、革命偉人提倡以強力解決,而所謂老成之政治家,因墨國亂事,亦以為強行共和非永久之計。

    所以至於今日全國贊成君主立憲,且主急速進行。余費盡心力,對付各方,令其不必多事,然各人主意甚堅。倘以力制之,或有別出情形,則又不得不將此問題取決於民意,乃得正當辦法。」

    接著他又說:「不過當今世界,君主制絕非長久之計。」朱爾典立即表示:;日,華民醉心共和,以此口號推翻滿清,是時大總統以為君主立憲近於中國人民理想,爾典亦曾主張君主立憲。南北討論之時,唐紹儀因一時之感動,未察國家萬年之計,主持共和,不可謂非失策矣。」

    由於趙剛的態度曖昧。帝制黨深感形勢不妙,乃悍然不顧人民的抵制和反對。決定盡快實行君主制。他們認為時間越拖,天下越亂。這種亂不是由於帝制運動引起地,而是因為沒有皇帝,只要有了皇帝,就可以穩定人心,出現安定的局面。

    於是,由梁士、楊度等人指揮,「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呈上第三次請願書。推翻了原來召開國民會議地成案。他們說:「國體問題發生以來,至今已有懸崖轉石不至地不止之勢,四民百業延頸以待久矣。」

    他們以原來召開國民會議的方法「過涉繁瑣」,「而大勢所趨又難久持」為理由,要求參政院本「立法貴簡,需時貴短」的精神,「另設機關,徵求民意」,「以定國體。而固邦基」。

    同時上請願書的還有「全國商會聯合會」、「教育會聯合會」等團體。參政院便以「尊重民意」為名,於10月6日開會,決定不再召開國民會議,而「以國民會議初選當選人為基礎。選出國民代表,組成國民代表大會,決定國體」。趙剛接到參政院咨文,於10月8公佈了國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並於10申令說:「本大總統受國民之付託,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民所好惡,良用兢兢,惟有遵照約法,以國民為主體,務得全國多數正確之民意。以定從違」;

    所謂「保全地方」,就是無情地鎮壓反對帝制的活動。關於這一點,在內務部10月3致各省的密電裡說得最為露骨:「清除亂黨,嚴防煽動。」各地文武官吏心領神會,紛紛回電表示效忠:奉天省長保證境內治安,「可負完全責任」。上海鎮守使鄭汝成說:「汝成之力足以擔任維持」,望「俯順輿情,速定大計」。湖北王占元保證「力任地方治安」嗣沖保證:「凡所以維持秩序,防患未萌以及保護外人生命財產,自應擔負完全責任,並另籌馬步炮十五營派北鎮守使倪毓棻統率駐蚌埠,以備緩急,而資調遣。」湖南湯銘說:「倘有阻撓救國大計,誓當為王前驅,除此公敵。」四川陳宦表示:「我軍人以定亂保安為天職,但知效忠元首,不識其他,……袍澤同行,馨香禱祝,所願中原有主,保我黎民世世子孫免淪異域。」

    北京為各省作出了「保全地方」的榜樣。籌安會出現時,北京報紙如《國民公報》、《新中國報》、《醒華報》、《天民報》等,都抱反對態度。北京警察廳總監吳炳湘等指使爪牙多方對付,軟硬兼施,或用金錢收買,或以暴力查封,將反對帝制地輿論摧殘殆盡。

    據上海《申報》報道:「京中報紙所載,大都請願代表等千篇一律之文字,其有載反對言論者僅一二家,然亦時受對方攻擊。」最後,除外國人辦的報紙外,都噤若寒蟬,不再出言反對。

    票。投票地點規定在省長或布政使公署內,省長和布政使是法定的投票監督人。會場內外佈滿軍警,名為保護,實為威脅。票面只印「君主立憲」四字,令投票人寫上「贊成」或「反對」字樣,再簽上自己的姓名。

    投票前每個代表發經費若干,作為「川資或公費」;省長或布政使還要發表演說,痛詆共和,稱頌君憲。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人敢寫「反對」二字了。投票之後,緊接著又推戴趙剛為皇帝。至12月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先後上報參政院,並推定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

    在文武官吏和「商民」的一片勸進聲中,自稱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的參政院,於12月11日上午9時開會,舉行所謂解決國體總開票。由秘書長林長民報告全國國民代表大會之人數與票數。各省國民代表共一千九百九十三人,贊成君主立憲票正好一千九百九十三張,沒有一票反對,也沒有一張廢票。

    各省的推戴書上一致寫著:「恭戴今大總統趙剛為中華大帝國皇帝,並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於皇帝,承天建極,傳之萬世。」當場楊度和孫毓筠提議說:「本院前由各省委託為總代表,尤應以總代表名義恭上推戴書。」秘書長立即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推戴書當眾朗讀,歌功頌德一番之後,要求趙剛「俯順輿情,登大寶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經綸**」。參政全體起立,一致通過。11點半,在歡呼聲中散會。

    幾天之後,趙剛終於做出了回應,被迫擔任了中華大帝國皇帝,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皇帝地權力上,趙剛作出了驚人的選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