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卷 盛世卷 第四十六節 赤字搞教育安(下) 文 / 大肥羊

.    沒有接趙剛的話頭,而是給趙剛看了一份資料。趙首頁幾個大字就映入眼簾

    「高校發展是一個過程,擴招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度」

    趙剛心裡咯登一下,看來這個周昌雄的心思也不對,要不為什麼把教育問題牽扯到招生人數上呢?趙剛帶著不快的心情看了下去……。

    『目前我國學校規模過大,雖然圓了許多渴望步入知識殿堂的年輕學子的夢!使更多的孩子們有機會接受更高深的教育,使他們有更廣闊的空間自由的飛翔。但是,培養更多的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是我國目前需要發展的方向,這是符合我國人口眾多的國情的。所以,高校擴招應該有一個「度」,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階段,超過這個「度」就弊多於利!

    就社會總體而言,各個行業應相互協調、同步發展。就經濟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上層建築或意識形態的關係而言,意識形態領域的發展不可能超越太多或步子太大。教育應該是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築領域中一個特殊的行業,教育可以優先發展,國家可以做一定程度的人才儲備。

    但是人才儲備應該有一個臨界值,大於這個臨界值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惡性結果。如果國民經濟以47%的速度增長,那以目前來說,我國每年可以生產的高級知識分子就不要大於社會上所需要的。』

    「這叫什麼話?」趙剛拿出紅筆,在『生產』兩個字上重重地打了一個紅叉。嘴裡嘟囔著「我只知道孕婦可以生產,不知道知識分子還能生產出來。這是什麼話?」

    周昌雄臉色尷尬,不停的擦汗,在一旁解釋道

    「今年有112高中生畢業。然而,事實上我國現在地就業狀況(具體說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還難以一下子全部吸收這112高等人才。今年高中畢業生真實的就業率只有60——70%,3040%的畢業生在短期內無法獲得工作崗位——這就意味著約三、四十萬高等人才失業。

    這對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浪費!今後幾年,高中畢業生的人數規模比今年還要多好幾倍明年260、後年320,大後年是我們實施9制教育那批學生第一個畢業年。那時的畢業人數將達到就業壓力將更大估計會達到

    對於那些由於各種原因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地畢業生,他們的心理壓力有多大?他們父母的壓力有多大?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他們的投入何時才會有有利的產出或回報?我覺得這些如果不妥善解決的話,社會就會出大亂子。所以才……。「

    趙剛點點頭,看來周昌雄對這個問題研究了很久,其實,趙剛何嘗不知道,辦教育要循序漸進,高校教育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決不能一蹴而就!不但教育質量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腳踏實地地過程,教育規模的擴大也是一個長期的、腳踏實地的過程。

    過多地超越了生產力地發展水平和社會的實際承受能力,就會有不利影響甚至很壞的影響。高校擴招的步子,應該稍微快於國民經濟地發展步子。不應該太大、太急,不應該急功近利,否則要栽跟頭。

    面對數量巨大的剛高中畢業就要失業的「高級失業人才」,作為當時政策的制訂者趙剛心裡是有愧的?就業困難並不是專業不對口、擇業面太窄、擇業眼光太高或目標太理想等簡單的理由可以迴避的!其實與大規模擴招有必然和直接地關係!

    不過趙剛這樣做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如果想要改革原來科舉式的「精英教育」而推行素質式的大眾教育,這種普遍意義的高等教育制度才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國人口數量龐大,為了讓所有的年輕人都接受義務教育,國家在苦苦支撐,花費巨大來來保證每年500、600甚至700的新生招生規模。

    看著周昌雄十分憔悴的臉,趙剛有些內疚,在這個位置上。就是要做一些違心的事情,真是讓人無奈。難道趙剛能告訴周昌雄,再過十幾年,世界大戰就要開打了,所以我需要抓緊時間培養出一代高素質的中國人,來保證贏得戰爭,這一切,都是為了使幾年後虛無縹緲的戰爭準備的嗎?

    趙剛又一次感到了憲法給與自己的約束,不過這確實他所追求的,建立一個人人公平的法律社會。為了克服這些約束,趙剛顯然又要發揮自己的口才優勢,這是第幾一次試圖說服別人了,趙剛已經不記得了,不過口才有了明顯的進步倒是事實:

    「就目前這種就業難而言,我認為不過是基於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的一定規模的預先人才儲備,長期看,就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速度而言,是有利的,對以後的經濟發展產生有利的影響。」

    周昌雄的臉有些

    看得出如果對面的不是皇帝陛下,而是其他什麼人的一巴掌摔過去了。即便知道面前的是皇帝,這位美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也沒有多少顧忌,事實上,趙剛還從來沒有因為那位大臣說話態度不對而降罪的例子,反而是因為聽到真話獎賞大臣的居多:

    「現在,我國的工業雖然發展很快,不過盲目追求高等教育人才占國民人口較高比率的做法有不符合中國國情。如果,我們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可以設法保證讓有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成材、設法使他們成為優秀而傑出的人才,並且設法使他們畢業後能很快投入於工作以回報社會、國家和他們的家庭。那這樣地話,即便是1000萬。2000萬都不算多。

    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有能力每年能培養500或更多的高中畢業生。也只能是高級勞動力;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是造成了巨大地財富浪費、人才浪費和社會心理負擔,是政策的片面性和短視性。

    所以,我們要限制新生的數量,不讓他們已畢業之後就失業,這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責任。」

    趙剛發現,原來最不好糊弄的就是教育界的人。這些人的思想很敏銳,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根本就不會被煙幕彈所迷惑,自己地那些話,基本上全被駁倒了。趙剛試探道:

    「要不這樣吧,在教育實行「產業化」思想的指導下,在各自具體利益的直接驅動下,學校收取學費。然後可以交錢的就上學,交不起錢的就不要上學。這樣的話只要將學費調到一個範圍,就可以確定大致有多少學生,你看行不行?「

    「不行!「周昌雄的聲音大得把自己都嚇了一跳,稍後就覺得自己有些過分。可以壓低了聲音駁斥道:

    「皇帝陛下,你是不是看了某些人的大作,我也看過這些人的東西,全都是歪門邪道。他們把教育權力等同於商品。於是乎誰出得錢高誰就可以誰就可以買到想要地教育。對於出不起錢的,對不起你還是別進來,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於是付不起錢的世世代代就在衙門外站著,世世代代生活在社會地最低層,想翻身也沒有機會,那就是等有錢有權的嫌你這個苦力文化層次太低了。你就可以到教育的***裡喝口湯了。

    事實上,世界上不管哪個國家,哪怕是最發達的國家,其本身地優質教育資源也不能滿足本國的需求。哈佛、麻省理工、西點這些高中有哪些美國青少年不想上,但你看到過美國有因繳不起學費而『自殺』的學生、家長嗎?沒有。一個公平的社會首先應體現在教育的公平上,如果教育成為只有富人才玩得起的高檔消費品你能說這個社會是公平的,你能說這樣地社會就是理想社會嗎?」

    趙剛心中一熱,這樣的人,才是中國的脊樑,不畏權勢敢於為人民求福利。不過為了確認一下,趙剛還是裝作不同意周昌雄的意見

    「我是這樣想得,就算這樣的話,想上學的人還是很多的,就讓這一代人作犧牲,來換取下一代人的美好生活,這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陛下,這樣萬萬不可

    首先,任何一所官方學校,都是政府多年甚至十幾年的長期投資的積累。如果講「產業化」,這些積累就是投資的資本,就像一座工廠,資本應該有回報。對學校投資的回報應該通過不斷收取學費而逐漸獲得,這些收入應該上繳國家財政、而且還應該繳稅。

    學費收入規模巨大,涉及到中國的家家戶戶,可是,目前我國竟沒有一項有關收取學費方面的法律。所以,收取學費缺少法律基礎。而且,目前對學費的收入和使用根本就沒有相關的機構核查。很容易落到某些人的腰包裡面,國家人民一無所得,只是便宜了某些人而已

    再次,對於接受教育的一方而言,由於人們收入差距的拉大,學費已經成為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大多數農村家庭的子女接受正規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屏障。

    從而就有可能造成貧者更貧、窮者更窮的惡性結果。這是不公平的和不合理的,是社會文明某種程度的倒退。另外,對於校長而言,只要其在任內收取了足夠多的學費——支付教職員工的獎金和補助、購買教學設備和儀器、興建校舍等,其就有一定的認同感和成就感。

    我想不出來,這樣的校長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來,世界各國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說到底是教育的競爭、教育制度的競爭,而教育質量的競爭則是其核心。看一看目前的中國學校,有多少校長、主任、教師真心實意地關心教育質量的提高、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質量?他們至多不過是希望並努力使學生們考個「高分」罷了。照這樣下去

    還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嗎?嗚呼。中國地悲哀!的悲哀!

    就我國地國情而言。政府教育的「產業化」,勢必造成教育的根基——官方學校——的「牟利化」,同時造成學校校長、主任的「官僚資本家化」和「官位化」。這與教育的無牟利性、追求科學性、自由開放性、民主性和不斷進步性根本對立,這樣的後果是極其嚴重地。」

    趙剛聽了這些話,心潮起伏,當年在「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擴大招生規模和收取學費的措施。正在使中國的教育步入另一個誤區:剛擺脫傳統僵化的單一模式而又進入追求經濟利益的畸形。昂貴的學費使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負,這些家庭「望學生畏」,從而有可能導致這一階層的更加貧困。通過大規模擴招引致教育消費,從而試圖拉動內需地經濟發展的觀點是短視的和片面的。

    如前所述,中國地百姓在其子女高中和高中的教育投入驚人。中國的普通百姓,出於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子女地培養,投入是何等巨大、犧牲又是何等巨大!為了孩子的學業,許多低收入家庭或貧困家庭舉債度日,生活艱難。

    如果再計算中國家庭對子女在小學、初中的教育支出。恐怕這些人一輩子的積蓄就剩不了多少了?在這樣的教育投資的巨大壓力下,中國的百姓還有多少人會肆無忌憚地全方面消費、從而強勁拉動經濟的增長?出於對子女長期教育投資的壓力的考慮以及其它原因,中國普通居民的儲蓄還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如果當年,能夠少繳那麼多學費的話。趙剛也不用冒險穿越了,現在穿越的風險太大了。不過既然穿越成功,趙剛自然不想讓這種錯誤繼續下去。見趙剛不說話,周昌雄還以為趙剛不同意自己的想法。就橫下心大聲說道:

    「如果一定要實行的話,請將我先撤掉,那樣我不在其位,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趙剛大笑,說道:

    「周部長不要生氣,我以為你贊同教育產業化,所以試一下。既然你不是教育產業化的人,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把我們的教育事業辦好!」

    幾天之後,新的教育制度出台了,教育行政管理權不在政府,而在各省及各級地方政府或私人機構。中國政府教育部的職權是十分有限的,其主要職責是按國會意圖向各省分配教育撥款,以及向中國國內學生提供獎學金等。

    中國各省設有省督學或教育廳長,負責制訂全省的教育政策,並領導所屬機構在省內貫徹這些政策。私立大學由主辦大學的機構遴選的校薰會掌管行政權。公立大學校薰會對決定本校的方針和各項規定,也有很大的自主權。中國的大學各有特點,從教學方針、專業設置、考試項目到諸加錄取分數、收報名費等小問題,都各不相同。

    經過這項規定後,中國教育儘管在行政管理上比較分散,但社會對學校評估的做法是相對統一的。學校要定期接受審查,符合要求的才取得被認可的資格。中國對高等院校的評估分成六大區域進行,各區成立地方性的大中學校聯合,對該區的學校進行評估。

    審查的內容通常包括學校的師資、課程、教學質量、設備、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情況,經過較為全面的審查後決定某一學校是否被認可。除對學校的評估外,對某些專業的課程也要經過專業評估團體審查和認可,有些專業領域,如醫學、法律、牙醫等,完成被認可的專業課程是領取執照許可的先決條件。

    另外,在新的制度裡還出現了允許私立大學的條款。這樣在中國,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並存,遍及各省。它們在辦學目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

    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的主要區別在於經費來源不同。但公立學校的經費主要來自於政府從稅收中撥給的款項,政府給予科研、購置圖書設備和向學生提供各種資助;而私立學校在這方面所得的經費則微乎其微,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向學生收取通常比公立學校高得多的學費,以彌補不足。

    公立和私立院校的另一個區別在於錄取學生的標準不同。公立大學除了某些名牌大學外高。般要大於後者的規模;學。

    新的教育制度,為中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起到了極大地推進作用,在此後幾十年內,成為各國倣傚的目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