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卷 盛世卷 第六十八節 泰坦尼克號下 文 / 大肥羊

.    截到泰坦尼克號的日本海軍馬上發電報,通知中國方一消息的中國政府,馬上派出了最快的海軍精銳,一艘皇帝萬歲號郵輪,兩艘岳飛級戰列艦,作為航母大國,中國皇帝對於戰列艦卻有一種偏愛,這兩艘戰列艦一下水,就以優異的性能再次震驚了全世界,而航母派也被這艘強勁的戰列艦所折服,戰列艦派重新佔據了海軍的上風。

    35000標準排水量。12356毫米的主炮,航速為28,主裝甲帶卻有356毫米。馬力達到了八萬一千,同樣受惠於中國的柴油機。(與其他國家柴油機相比,中國的柴油機效率高3%,15%)。

    然後是密密麻麻的高射炮,這並沒有太多令人驚奇的,岳飛級戰列艦的高炮不是最多的。不過有幾點卻是獨創的。

    當時,高射炮彈配用的是觸發或機械時間引信。觸發引信需直接命中目標才能起爆,而時間引信需預先裝定引爆時間,但引爆時間裝定的長短又以炮彈飛至目標所需時間的估算值為依據。由於來襲飛機的飛行高度及速度都是隨機變化的,且機械時間引信還受環境條件及炮彈飛行狀態的影響較大,所以其使用效果都很不理想。因此,各國迫切需要發展新型引信來取代舊式引信,以提高炮彈及火炮的效費比。

    為提高炮彈對目標的毀傷效果,中國率先研製成功了無線電近炸引信。並於當年投產裝備海軍。無線電近炸引信是根據無線電波地多普勒效應研製成功的。這種引信主要由振蕩器、無線電收發機、選擇放大器、電子開關、電雷管、電池、傳爆藥、自炸裝置和保險機構等部件組成。

    當炮彈飛出炮口一定距離後。引信保險裝置動作,使引信處於工作狀態。振蕩器產生特定頻率地無線電振蕩信號,由無線電收發機向外發出,發出的無線電波碰到空中目標(如飛機、導彈等)被反射回來。由於炮彈和目標間的相對運動,反射波與發射波之間產生一個頻率差,稱差拍音頻。差拍音頻信號經選擇放大器選擇並放大,當信號強度達到一定數值後,就可接通電子開關。引爆電雷管,從而使炮彈在離目標較近的距離爆炸,靠彈丸形成的破片和衝擊波毀傷目標。

    另外,優秀的雷達,以及精密的火力布控,都使得岳飛級具備了優良地抗擊飛機的能力,此後在二戰中,岳飛級戰列艦曾經與意志航母艦隊獨自抗衡,結果擊落了三十多架飛機。也驗證了他的性能。

    這三艘巨艦組成了搜救船隊,開始全速奔向白令海峽,準備在那裡截住泰坦尼克號。然而,泰坦尼克號處於某些考慮。偏離了航向,使得這一搜救行動沒有完成任務。泰坦尼克號又向深淵邁進了一步!

    1912414,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上的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光。泰坦尼克號以22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很多船隻發來地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

    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儘管為頭等艙定制了鍍金的樓梯把手和印度地手工編織地毯,白星公司卻沒有給瞭望員配備望遠鏡!!1140分,瞭望員弗雷德裡克.弗利特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

    他敲了3駕駛台的警鐘。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地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要麼是加速的同時左滿舵,冒一些風險;要麼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4那個寒冷地夜晚,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人們都知道了。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

    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裡。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號的窗戶裡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

    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

    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湧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覆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

    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凌05分,史密船長下令準備放救生艇。015,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地遇險信號|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地sos求救信號。

    然後。二十五海里之外,一直無法確定目標方

    國豪華三艦組終於發現了目標。開始瘋狂的向出事:皇帝萬歲號幾乎拋棄了全部的裝飾品,這使得它的重量減輕了一千噸,而且蒸汽輪機都被啟動,在極限壓力下,這艘8噸的巨艦發出了怒吼,速度直線上升,20節-25-30-31節。的郵輪也只有31節

    不過,兩艘岳飛級戰列艦卻表現得更加過分,他們啟動地是新一代的引擎,燃氣輪機!於是及宣傳的不一樣,這兩艘岳飛級戰列艦實際上還有一組引擎,那就是6萬馬力的燃氣輪機。這使得這兩艘戰列艦最大的速度達到了34節。這筆世界上任何一款戰列艦快了

    斬開巨浪,三艘巨艦43分鐘之後趕到了泰坦尼克的遇>

    此時,泰坦尼克號雖然大量進水,可是卻仍然在掙扎中。船體平穩,那些當時看來保守的措施在這個時候卻救了全船上的人。

    045,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55,泰坦尼克號地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儘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地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

    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地救生艇,只上去了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

    超過兩千人留在甲板上,最後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注定要在幾十分鐘後死去的人們,看來會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像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地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裡被揭露無遺。

    然後,三艘巨大的艦隻出現在冰冷的洋面上,#上,在確認無人遺漏之後。這三艘巨艦冒險靠了過來,最大的皇帝萬歲號靠在右舷,其他兩艘靠在左邊。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內,泰坦尼克號上所有的乘客離開了這艘即將沉沒的大船,然後三艘巨艦離開泰坦尼克號,注視這艘豪華巨輪的沉沒。上百道燈光照射著他,是許給他做一個莊嚴的告別儀式。

    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凌晨1點35,入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13,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衝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

    2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泰坦尼克號船身從三、四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鐘之內就緊跟著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她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

    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航中就沉沒了。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這場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因為它向一些人證明了:人和人們的技術成就無法於自然的力量相比。在當時的煉鋼技術並不十分成熟,煉出的鋼鐵在現代的標準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號上所使用的鋼板含有許多化學雜質硫化,加上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鋼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極大的影響了船的製造和無線電電報通訊。1512月12日,英國倫敦因此召開.=|大會。大會制定的條約導致了國際冰山檢測組織的形成和資金投入。條約也一致達成一個新規定:所有的載人船隻應該有足夠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在船上的人,並且適當的相關訓練也應該進行。還有就是無線電通訊應該24小時開通,加上一個2備用電源,這樣就不會漏掉呼救的信號。條約也同意:從船上發送任何火箭必須被解釋為一種求救信號。

    不過,這件事情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因為日本人的艦隊曾經攔截過泰坦尼克號,加上某些人員的不實之詞「日本人朝我們發射了魚雷!」考慮到日本人曾經有過的惡習(甲午戰爭中對英國商船開火)。英國與美國對日本宣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