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卷 霹靂弦驚卷 第二十一節 北疆坦克之海 二 文 / 大肥羊

.    式重型坦克,可以說是目前最成功的一款坦克,期間德國製造的最優秀的重型坦克。請注意是最優秀的,而不是最優秀的之一。沒有一款坦克可以跟他相提並論。

    在1913年3虎i坦克就開始設計,當時的目的很簡單,國力和野心一起膨脹的德國人需要一款足夠強大的坦克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在德國人精密的國防工業努力下,這樣一款傑作產生了。在某種程度上,德國人具備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爭工業。而中國,雖然數量上超過德國,可是在質量上遠遠不如,從坦克研發的時間就可以看出來,德國人只用了三年,而中國人直到獲得虎式坦克之前,只生產出了理論性能上大致相等的虎豹狼式坦克(實際性能大大不如)。

    虎i坦克自1914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虎這個綽號是由:>.保時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設計概念同時延用到其他車輛上面,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擊虎式突擊炮。的設計概念不同於德國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設計強調機動性、防護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

    雖然德國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他對手,然而戰術上的優勢抵銷這些不利條件。虎i坦克的設計注重火力和裝甲而減弱機動性。德國重型坦克的設計工作在1910年代早期已:的開發和生產計劃擬定。

    儘管大體上地設計和外型類似四號坦克(中型坦克),i的重量足足是後者地兩倍。重量的增加來自於更厚裝甲,大口徑火炮,以及必然產生較大的燃料和彈藥儲存空間、較大的引擎、更堅固的傳動及懸掛系統。

    虎i的前方裝甲有102110毫米厚50米厚,而且虎i的裝甲質量優於四號,大約相當於131-141毫米厚地四號裝甲。虎i的側面和背面也有82米厚的裝甲,能在600800以外防禦俄國t-14/15的aphe彈打擊。

    後來再經過一系列改進。虎i的車頂裝甲加強到25-40毫米的比其它國家的重型坦克厚,而且下嵌佈置在立面裝甲圍成了凹圈內,相對脆弱的邊緣不易受到損。在正面裝甲上,機槍射擊孔和觀察窗處覆蓋有厚實的加強裝甲。

    在炮塔與車體之間,設有覆蓋接縫,防止彈片卡死炮塔地防彈裝甲護圈。在軟防護方面,虎i的裝甲表面塗抹了防磁性反坦克雷水泥,設置了煙霧發射器。安裝了反步兵「s雷」。採取種種措施之後,虎i的防護非常強大而又精良完善。這樣的厚度和質量地裝甲,能夠抵擋在二戰大多數時期內交戰距離下的反坦克炮彈,尤其是來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彈。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幾乎相等,使得要從正面貫穿虎i地炮塔幾乎不可能。完善周全的軟防護,也使得步兵很難接近並威脅虎i坦克。

    虎i大部分的裝甲角度是垂直的與其他結構相連接。焊接點品質很高,裝甲板之間都是採用有附加結構加強的焊接。而不是鉚接。汽油引擎在後部下方並控制前方的扣鏈齒輪,懸掛系統使用了扭力棒,類似三號坦克。炮台有一個圓型的地面.而從車底到車頂有157公分高。

    而主炮地支撐及發射機制則發展自德國著名的88雙用高88毫米16.+虎ii13的主炮發的炮彈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軌跡而行。並配置了極為精確的蔡司tfz

    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的距離外發炮,而連續5是落在一個16英吋18英吋的目標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於1哩(約1600米)的距離外打中敵軍的坦克,可是作用並不太大,因為在二戰中的戰爭距離是遠比一哩近的。

    老虎的大小加速了複雜技術的研發.系列的技術挑戰。十一噸炮塔由引擎供給動力帶動個液體驅動系統;使如此,自轉一圈需要一分鐘。坦克有三倍數量的負重輪,提供更好的乘駕,但使維護更加困難。

    負重輪安裝在十六組獨立扭力桿軌.負重輪提供相對地軟和穩定的乘駕為這樣一輛大車。這複雜系統有一定數量的

    負重輪間的間隙因下雪或泥土因為結冰而無法動彈。的攻擊時偶然發現此時老虎是可能被固定。履帶是史無前例的725寬。遇見鐵軌有限尺寸大小限制時,負重輪外面列必須被去除,並且需更更換較狹窄的520米履帶。

    虎i坦克對多數橋樑而言過重,因此它被設計涉過四米深水。這要求異常的機制為透氣和冷卻。潛水需有30分鐘準備。炮塔和槍必須被固定於前方位置並且密封。

    其它新特點是水力受控pre-selector_端重量並且意味一個新指點系統。代替更輕的車傳動器和閘設計,老虎的轉向系統是雙控半徑型,固定的半徑輪能自由的指揮各個齒輪,最小的轉彎半徑是四米。

    因為車有八速度傳動箱,它因而有十六不同半徑輪。如果需要轉動更小的距離,坦克能轉為手動控制完成。但是,坦克的重量太大,使得汽車難以拖拽。拖曳一隻熄火的老虎,(老虎的引擎經常因為過熱發生故障甚至引起火災),通常需要的是拖曳坦克。

    引擎最初地是一59040.1achunderpowered,23.8805:從原來的600力提升為700力,使其擁有12.5馬力/噸的機動性,

    實戰最高行駛速度曾達到驚人40千米/小時,成為二戰中機動性最好的重型坦克。此外,新式的700力發動機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使虎i得以成為一個穩定的作戰平台。

    這樣強悍的坦克,被引進來之後成為中國最好的坦克,並且成為一款特別配置的坦克,中國沒有生產88毫米口徑的火炮。為了遷就這款坦克,甚至需要專門生產這種火炮。

    虎式坦克

    乘員:

    全長:8.45高:2.

    主要武器:一門88m毫米kwk36l/56火炮

    [:tp://bbse.|com|/

    輔助武器:3挺7.92米機槍

    彈藥基數:炮彈108發.機槍4500-

    裝甲值:炮塔正前113米9度,炮米。

    車體正面111毫米8度,側面〈83米,後面100毫米。發動機:hl230功率700馬力

    最大速度:37-45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110公里

    即便如此,可是在實際的生產中,每個月也只能生產出不到所以到目前為止,中國虎式的數量也不過是2500。隨著戰局的惡化而出名起來。

    「我看見中國新式虎式坦克中的一輛並在大約1000的距離上向它7次開火。但是每一次命中都被其前部和側面裝甲反彈了。虎式坦克轉動它的火炮擊毀了我們左側履帶並殺死了駕駛員。」

    「我們的坦克編隊在200—800之間的距離上同3輛虎式坦克交戰。我們通過不斷的射擊對方的履帶打停了其中一輛虎式坦克。這是在反覆射擊對方甚至是在很近的距離上擊中對方上部裝甲都沒有效果後取得的戰果。虎式坦克摧毀了我們8m4坦克迫使我們撤退。在我們撤退過程中,那輛被打傷的虎式坦克仍然在向我們開炮…」

    「我400的距離上攻擊一輛(虎式坦克)。我使用穿甲彈對準它的側面和炮塔開了8—10,每一次命中都被反彈了,這輛虎式坦克在摧毀我兩翼的坦克後撤離戰場。」俄國坦克車長的報告

    「一輛敵人稱之為虎式坦克出現在我軍陣地附近。我們營使用反坦克炮向它射擊。但是沒有任何一次打擊是有效的,在另外兩輛德軍坦克加入後,他們摧毀了我們的炮兵陣地,我們被迫撤退…」俄軍反坦克營營長的報告

    [:tp://bbse.|com|/

    諸如此類的報告不絕,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坦克戰不利的現實。趙剛在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之後,開始想一些對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