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卷 霹靂弦驚卷 第五十五節 俄國投降了 文 / 大肥羊

.    恩。這樣吧,我的條件很簡單,如果想要結束戰爭必須加入我們,要不然我們是沒有興趣與一個空殼子陛下浪費口舌的。」趙剛把自己的條件說了出來,作為一個日理萬機的君主,趙剛並不想在這種事情浪費太多的時間。

    「這個,尊敬的皇帝陛下,我想我沒辦法答應您的這個要求。如果其他的事情還好商量,而要摘掉傳承了幾千年的俄國王室,我想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這不能作為談判的條件。」

    「是嗎,那就沒有其他的事情了,你直接回去向尼古拉覆命吧,就說」趙剛頓了頓,對俄國全權大使說道:「一個皇帝就要有皇帝的氣節,我很佩服他的這種勇於犧牲的精神,並且這條道路直到他死之前都是存在的,我的友誼之門始終為他而開。」

    結束了沒有意義的客套之後,趙剛陷入了沉思,眼下的俄國是窘困到了極點,而作為罪魁禍首的沙皇是沒辦法保住帝位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只有沙皇同意加入中華帝國,成為某種意義上的自治領之後,所帶來的收益才會大於投入。其他的諸如割地賠款的條件,趙剛是有把握在新的俄國政府手上拿到的,而且條件會比沙皇能夠開出的更加優厚,沙皇拒絕了這個建議,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他的死期不遠了。與中國的政治鬥爭相比,俄國人政治鬥爭的血腥程度猶有過之,沙皇倒台之後。失去了政治上地話語權,恐怕馬上就會被政治漩渦攪得粉身碎骨。

    此時俄國的政壇正如趙剛所預料地那樣。正在發生找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皇政府迅速地參加了這場帝國主義戰爭。十月黨、立憲民主黨以及其他的資產階級政黨站在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立場上,在國家杜馬中一致投票支持沙皇政府的戰爭政策。這些人忘記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痛,開始共同憧憬起美好的未來。作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愛,即便是戰敗也不過恢復原狀,如果戰勝了就可以立馬成為歐洲最富裕得國家。這種想法刺激下,俄國地各個階層都對戰爭歌功頌德,通常這種情況只出現在強盜窩裡面,而不會出現在一個理智的國家裡面。

    立憲民主黨代表表示:「只有戰爭才能徹底解決我們若干世紀以來的限制我們民族發展,取得通過向自由海洋的出海口。」但是俄**隊在戰場上的接連失敗再一次暴露了**制度的極端腐朽性和反動性,同時引起了俄國國內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特別是引發了「上層統治危機」,資產階級與沙皇政府間的矛盾逐漸激化。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對於人員。裝備地要求空前嚴格,雖然美國英國慷慨解囊,不過俄國人的戰鬥力相對於他的對手來說,還是顯得太弱了。在這場金槍與國力的綜合比拚中。俄國人開始一點點顯出頹勢。

    資產階級屢屢彈劾沙皇政府,要求建立所謂地「責任內閣」。年初,建立「人民信任的政府」。一些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和自由派貴族開始密謀發動宮廷政變。廢黜尼古拉二世,另立新的沙皇。

    不過在某個地方,在德國人專列地護送下,一個響亮的名字「弗拉基米爾」進駐了莫斯科。這個消息傳來,趙剛不禁大驚失色,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這個「弗拉基米爾」了,德國人當初是想要通過這個人作為傀儡。掌握俄國全部政權的,實際上德國人做的很好,在德國人戰敗之前,弗拉基米爾一直對德國人卑躬屈膝,予取予求。

    而在這之前,俄國資產階級通過在國家杜馬中向沙皇政府發難,在他們的鼓動下,彼得堡委員會早已向全體市民發出了「公開鬥爭的勝利時刻到來了,徹底推翻沙皇**政府」「人人都起來鬥爭,人人都上街去」的號召。1917年225,彼得格勒數十萬市民發動了總罷工,很快總罷工轉變成武裝起義。

    二月革命地爆發,代表著資產階級與沙皇政府徹底分道揚鏣。227府拒絕改革而導致國內局勢混亂,臨時委員會「有責任承擔起恢復國家和社會秩序」的使命。羅將科以臨時委員會主席的名義致電沙皇:原沙皇政府的「一切機構都不再起作用,它的職能由臨時委員會取代。」

    米留科夫勸說高級軍官「大家應當聽從惟一的政權,就是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的命令。」資產階級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沙皇統治的國家機器——軍事警察機構瓦解,僅31日和2就先後有3500軍官宣佈「一致承認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的權力」,脫離頑固派陣營。

    在全民民主浪潮的衝擊下,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於32位,他在日記中沮喪地寫到:「我把已簽署的退位宣言交給了他倆……深夜一點,我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了普斯科夫。周圍儘是背叛、膽怯和欺騙。」統治俄國三百多年之久的**制度終於轟然崩潰了。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英國國王拒絕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國避難,於是沙皇一家被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亞的西域都護府。不知道在這一刻,尼古拉二世有沒有後悔拒絕趙剛

    ,但是趙剛卻有些後悔了,早知道自己的對手是弗拉應該注意一些,這個人的背後。是德國人不壞好意地貪婪的身影,而限於種族上面地差異。趙剛很難找到一個能夠和弗拉基米爾相抗衡的人物,至於那個海軍上將,趙剛並不看好他。

    其後的事情一如趙剛所料,在與德國簽署了不列斯特條約之後,俄國人的抵抗變的強烈起來,甚至在某些地區開始了反攻,趙剛已經可以看到德國與俄國的貓膩。而通過某些途徑反映出來的情報也證明,至少有五十萬德軍加入了俄**隊,當然不是作為第一線戰鬥部隊,而是作為後勤,火炮、飛機等部隊加入地,德國人也不想觸怒中國。當然他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已經觸動了趙剛的逆鱗。

    不過現在還不是收拾德國人的時候,在一切都沒有得到最後結果前,就開始翻臉拆台。只會便宜同盟國,趙剛只好忍下了這口惡氣,當然不消多久這口氣就會加倍的討還,趙剛一向是小人報仇。只爭朝夕的,只是簡單的做了一個佈置,德國人就發現,中**隊對於英法的壓力大為減少。而增加的那部分壓力,自然是落到了德國身上。

    在被所有人拋棄之後,李沃夫公爵地臨時政府把尼古拉二世扣留在聖彼得格勒附近的皇村,並準備將他和他的家族送往英格蘭,但由於彼得格勒的反對,決定把他們改送到西伯利亞……,據說是因為中國皇帝趙剛地要求。俄國人也很樂意滿足中國皇帝的要求。

    1917年8一個悶熱淒然的夜晚,向西伯利亞轉移的沙皇一家在士兵地押送下,來到季烏曼的河港碼頭。歷史竟如此意外的巧合,亞歷山大·克倫斯基在小時曾對長期是西伯利亞首府的、坐落在烏拉爾東山坡上的西域都護府的總督官邸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為了拯救羅曼諾夫一家地命運,他決定將尼古拉二世一家轉移到那裡過冬,然後待機把他們送往日本。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個遠離鐵路300公里的城市,夏天只有乘汽船,冬天只能靠一條冰凍的泥濘道路出入。運送尼古拉二世一家的火車穿山越嶺,向西伯利亞奔馳。

    在歐、亞兩洲交界處時,尼古拉告訴他的兒子:「阿列克謝,現在,你已真的到了西伯利亞.了下來,喃喃道:「中國人的西伯利亞」他們在季烏曼下了車,並獲悉,他們還要乘汽艇繼續前往西域都護府。

    3月前,尼古拉一家還住在燦爛輝煌的宮廷裡,曾幾何時,羅曼諾夫大家族的皇冠落地,到頭來,相隨末代沙皇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童年時代的同學托爾哥魯基親王,另一位是忠誠的塔迪斯切夫。跟隨皇后的,有她讀報侍者和當初在哈羅加特教黑森的阿莉克斯公主學俄語的埃卡德琳娜·施奈德,在她結婚後,她一直照料著皇后的風濕病。而現在,前沙皇夫婦正坐在「魯斯」號上,被送往監禁他們的地方。

    「我在想,我們會不會喜歡這個地方?」當船駛到西域都護府時,前皇子阿列克謝疑慮地噘著嘴道。這確實是一處陌生之地,也許對一個孩子是可怕的,因為這座古城坐落在托博爾河與伊爾迪河匯合處的高高懸崖上。沙皇一家在「魯斯」號上困了8以後,終於獲准搬到總督府官邸。官邸佈置得很好,屋內沒有設看守。但是,幾乎在他們剛剛到達不久,這所房子和周圍無人的土地就被一排不算太高的柵欄圍了起來,他們可以從他們的房間裡看到外界,但卻不能出入。為了鍛煉身體,尼古拉二世不斷地鋸著木柴。女兒們忙著做針線活,皇后時而以動人的聲音朗誦一些文學作品。消息閉塞。外界發生的一切,他們只能從看押他們的士兵口中知之片語。為了打發時光,全家人有時也議論過去乃至家庭的每個重要人物:他們的功與過、妻子和孩子……

    不管怎麼樣,趙剛還是在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將沙皇從可怕的命運中解脫了出來,而且看起來,也沒有追究沙皇發動戰爭的罪行。不過在後來漫長的歲月裡,也傳出了諸如收取保護費之類的謠言,不過當事人都是矢口否認。

    不得不說,趙剛還是完成了當初的設想,將俄國沙皇陛下變成了自己的臣民,只不過沒有得到這位光桿陛下的國土。當然如果考慮到從戰爭中佔領的那麼多領土,趙剛實際上應該滿意,畢竟就連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蒙古帝國,所能達到的疆域也沒有如今的中華帝國那麼大。

    1917年3末,中國與俄國簽署了和平條約,條件十分優厚,烏拉爾山以東的全部歸屬中國,這樣俄國就成為了一個純歐洲的國家。至於賠款,趙剛陛下十分仁慈的決定,只賠償1500金盧布,年息4厘,這樣只要俄國人把每年全部財政收入4還利息,還能留下6成用經濟。趙剛是個好人,只要每個俄國人每年還40金盧布,如果不是趙剛陛下德高望重,還真的沒辦法簽署這樣寬鬆的和約。

    在解決了俄國之後,趙剛的注意力終於可以轉到印度上了,在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上,中國與英國最精銳的部隊正在無休無止的進行著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