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卷 冷戰鐵幕卷 第十八章 德美戰爭 文 / 大肥羊

.    老爺,你想呀,陛下前幾天做了什麼事情?」秦氏走邊,低聲說道。

    「你們都下去!」金龍華咳嗽了一下,把所有人都趕走了之後才說道,聲音也是壓得很低「夫人你是說,陛下建立基金會的事情!」

    「老爺你說的不錯,陛下這一手說的是什麼意思,你明白不明白?」

    「這個難道是想多增加點中產階級,我看陛下的基金會會則裡面寫的很清楚的。」金龍華沉吟一下才答道,見秦氏面帶微笑,就拍了拍秦氏的豐『臀』,說道:「夫人就別賣關子了,趕快說出來吧!」

    秦氏笑了笑,握住了金龍華得手,嗔道「你這老不正經的,說正事呢。基金會看起來很好,不過缺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經濟權利。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取得了大宋三百年江山,而現在軍權已經被國家所有,兵禍也不在是最大的威脅。反倒是我們商人便成了一個政治上的威脅,所以陛下的心思就動到了這裡,真是好算計!」

    聽了秦氏的話,金龍華的心都涼了,當天下午,金龍華就開始賣掉手上的股份,做了一個安樂的富家翁。第一富豪帶頭做了之後,中國馬上掀起一股基金熱潮,大部分富豪放棄手上的股份,專心做一個基金會的薰事長,成為中國的一個特色。

    其實在趙剛內心深處,是不想這樣做的,強制的手段再厲害。也比不上順水推舟,可是現在地情況有點不同以往,德國和美國的戰爭隨時都會爆發,中國如果不好好處理國內的事務,恐怕到時候就來不及了。

    1921年812,在世界各地人民的關注下,德國終於悍然向美國開戰,表面上的理由是美國違反貿易自由。但事實卻是明顯的。德國想要取代美國成為南美洲的主人!這樣就可以瘋狂掠奪南美洲的資源和消費市場

    德國對中南美洲各國地經濟關係久已對德國地生活有重要影響。1904年以前。德國與中南美洲各國有大規模地商業往來,德國在那裡投資亦相當多,並且不斷努力在那裡發展政治和文化勢力。1903年,國吸收中南美洲20個共和國的輸出總額百分之十二,德國供商品,佔他們全部輸入的百分之十六點五,(1903。20的輸入共值1326640000金,其輸出共值1547989000金)。

    德國在拉丁美洲的貿易中佔第3,第1位為美國,第2為英聯合王國所佔。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中,德國與拉丁美洲地關係完全被切斷,1902年始逐漸恢復。當1905至09年的所謂繁榮時期,德國恢復了它對拉丁美洲貿易的很大部分,雖然仍在1903水準下。相差甚遠。

    1913年。德國由拉丁美洲輸進的物資占後者輸出總額百分之八(額共值29、12900000金)它供給拉丁美洲的商品,占後者輸入總額百分之十(總額共值2425000000金)。當經濟恐慌時期,德國對拉丁美洲的貿易僅能維持現狀而已。但自德國第二個四年計劃及1916年的重整備方案實行以來。德國開始有計劃的如緊發展其對拉丁美洲各國地貿易。

    當1911年至13間,德國對拉丁美洲地輸入與輸出貿易逐步增進,至1916年達到驚人的數額。德國需要拉丁美洲供給的主要物產為小麥與蜀禾,棉花與羊毛,肉類,獸皮,銅錫及其他五金品,硝酸鹽與石油,咖啡與可可,水果,植物油,細緻木料等物。以這些產物接濟德國地主要為阿根廷,烏拉圭,巴西,智利,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中美及墨西哥。德國以工業品輸往這些國家,及玻利維亞與委內瑞拉,交換其物資。

    1915年後德國對外貿易政策的難題而同時避免用黃金或外匯付賬。在東歐,德國採用清算制已達到此目的。對拉丁美洲,德國用直接的以貨易貨制;例如,以德國工業品交換巴西的咖啡或棉花;但其對拉丁美洲的主要辦法是用私家抵償協定,以所謂aski馬克做清算。a

    +::inlandsungen)。

    按照這種aski制度,德國用一種特別馬克償付一個巴西對德出口商的貨價,但這種馬克只能作在德國購買德國貨之用。如果一個巴西對德出口商不願購進德國商品,可以將他的aski馬克賣給一個巴西的進口商,後者可以用那些特種馬克購進德國貨。事實上,這種支付手續是由巴西銀行和德國銀行代辦。

    某一德國銀行將特種馬克交付一個巴西銀行。這個巴西銀行便將匹索(pesos)付給那個有關的巴西出口商,為將它存放那個德國銀行的特種馬克售給一個需要在德國付賬的巴西進口商。這aski馬克的規定價值是低於正式的匯率。不過這特種馬克對各國不一致,適用於甲國者不能轉用於乙國。

    所以,特種馬克實是一種貶值馬克,德國藉此受到兩重的利益。德國購進拉丁美洲商品所付的價格表面上似乎比一般的較高,而德國可以將它的商品價格定得比其他輸出國的較低。由於外國市場日趨萎縮,國內的剩餘產品愈積愈多,拉丁美洲各國自然樂於在德國開一個市場,而與德國通商。

    結果,德國侵入拉丁美洲市場,這是有輸出輸入統計可考。德國商品侵入拉丁美洲市場後,受打擊特別重大的是英國;1916年,德國商品,在拉丁美洲每一個重要市場——除阿根廷外,銷售數額均超過英國商品。

    除阿根廷及少數其他國家外,德國對拉丁美洲的輸出貿易不僅超過它自己1902年或1903的水準,而且超過1896年的水準。1903年,巴西輸入外貨總額中,德國商品只佔百分之十二,但1916年,德國商品佔百分之二十五。

    自1913年至1916年,德國商品在智利輸入外貨總額中的百分比由一一小數點而增至二五小數點八;在秘魯輸入外貨總額中的百分比由一三增至二零三。1913年以後,巴西,哥倫比亞,及秘魯的輸出產業依賴德市場之程度大為增加。

    不過,在若干重要市場,例如智利,墨西哥的市場,自1904後德國雖十分努力推銷商品,德貨的地位比1904前的水準,僅略有增進。拉丁美洲的最大輸出國,阿根廷當1917時,其依賴德國之程度已不如1903年。

    拉丁美洲人民雖願意售貨給德國,他們對於德國的貿易方法,卻不完全歡迎。德國限制它輸出商品的種類。結果,拉丁美洲商人在德國積有大批的特種馬克存款,這不啻讓德國間接取得拉丁美洲各銀行的信用放款。

    拉丁美洲各國既從經驗中發現對德通商的條件並不如他們原先希望之有利,於是開始抵制德國。為要減少它們在德國積存的特種馬克起見,若干拉丁美洲國家開始向德國購進式樣過時的武器,及其他器材,甚至不管什麼東西,只要德國肯賣的,它們及購入,藉以結清在德國銀行的特種馬克存款。另有若干拉丁美洲國家。

    結果德國在戰後並沒有贏的美洲的市場,相反因為糟糕的信用而被大部分南美國家拋棄,對此德國人並不是反思自己的經濟政策,而是片面的認為,是美國人阻擋了這一切的發生,秉承著一貫的騎士傳統,德國於1921年812正式向美國宣戰!

    一時間世界的目光都彙集在大西洋兩岸,德國和美國的戰爭誰將是最後的勝利者!在戰爭爆發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雖然美國人戰鬥力不及德國人,可是憑借幾千海里的屏障,美國人在開戰初期並不會輸得很難看,在中國人的幫助下,美國至少不會輸,當時潛台詞是,德國也不會輸,要麼雙方接受現實,互相妥協,要麼就長期鏖戰,進行焦土戰爭,普遍的認識是,這會是一場短期的,帶有試探性之的。誰都想不到,戰場戰爭會變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慘烈的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