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卷 冷戰鐵幕卷 第二十三章 回亂 文 / 大肥羊

.    你們怎麼侍候的,怎麼瘦弱成這個樣子!」趙剛話音宮女就嚇得魂不附體,全都跪了下去,磕頭求饒「陛下饒命,陛下饒命。」趙剛也不理這些宮女,冷冷的丟下一句話「照顧好皇后。」然後對一個稍微年長的宮女說道:

    「叫太醫過來!」

    轉頭看了看蕭小燕,眼中的寒光盡數轉成柔情,輕聲安慰道:「別擔心有我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蕭小燕的臉色也好了不少,慢慢地睜開眼睛,想要說話,卻被趙剛十分蠻橫的堵住了嘴,大風大浪經歷過來的,只看了一下宮女大部分都是新人,還有皇宮內的設施陳舊,心裡那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又何必讓自己的夫人心力交瘁的說出來呢。

    養心殿上,女皇陛下正在與各重臣商討如何如裡西北各省的暴亂問題。西北各省的回教徒眾多,一直以來都是朝廷頭疼的問題,如果重了吧,就會激起民變,甘陝五十年之前的大暴動慘狀,還讓一部分持重的人為之心悸。

    內政大臣元興龍首先呈報自己的想法:

    「陛下,老臣認為回亂事大,不可,今日回亂也是一樣不可收拾。624,渭南縣回漢之間因故紛爭再起。大荔及華州等處回民群起響應。不過數日,渭南縣的「沙南、渭北諸屯堡焚殺無遺」,]城,接著又連陷高陵、華州、華陰,包圍省城西安。其它州府回民亦聞風而起,並聯合甘肅回民,圍攻各路清軍。同年勝保、多隆阿相繼領兵入陝鎮壓,至1864年底,鳳翔以東至西|||盡被蕩平。陝西回民大部被多隆阿驅趕入隴。

    1866年底。捻軍入陝。渭河兩岸戰爭再起。捻回合兵,奔馳渭河南北,往來間,勢力遍及鳳翔、西安、同州三府。直到1867年底捻軍陝後,回軍才相繼撤回隴東,關輔地區戰事基本結束,陝南地區戰事亦比較頻繁。

    1862初太平軍及川軍進入陝西。隨即佔據漢中、興安兩府。此後至1864年,太平軍自動撤退、川軍敗走興+斷。陝北地區戰爭持續時間比較短,初期主要是土匪活動。1867年,捻軍進入陝北,旋即在清軍地圍攻下,由壺口渡河入晉。此後,撤入甘肅的回軍雖數次反攻入陝。但僅限於秦、隴交界地帶的鳳翔、幗州及延安數府。對內地影響較小。

    從1862年初太平軍入陝至1867年底捻軍自壺口渡河,這場戰爭前後共持續了將近6年。西全省無一處不受到戰爭的摧殘。由於回漢之間的民族仇殺貫穿戰爭的始終,因此,戰爭中人口的損失尤為驚人。回族巨堡羌白鎮被攻破時「堡中老弱婦女哭聲震天,盡屠殺無遺。」

    而「長安縣屬之六村堡,著名富足,居民萬餘,避難之民附之,又添數千餘口,牆厚壕深,可資守禦。……被賊攻破,堡中盡被屠戮殆盡。」區、過渡區、邊緣區基本是一致地。據此,我們可以對戰爭期間陝西人口損失地區域進行如下的劃分:

    人口損失的中心區:包括西安府、同州兩府。這兩個府都處於關中涇、洛、渭河流域的中下游,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兩地戰前都是回、漢人口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是回、漢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這兩個府既是戰爭地發起區,也是戰爭的進行地區,前後共經歷過數次戰爭的蹂躪。

    回民起義,太平軍、川軍、捻軍入陝,清軍的數次圍剿以及董志原回軍多次反攻等等,幾乎每一次重要的戰役都涉及到這一地區,戰爭的持續時間與整個陝西戰事相始終,從1862初回民戰爭開始一直持續到1867年底捻軍出陝,時間長達近6年。因此,這兩個府是回漢兩軍反覆爭奪的焦點地區,遭受戰爭的蹂躪最為慘烈,人口地損失也最為嚴重。

    人口損失地過渡區:鳳翔、漢中、興安三府以及商、乾、甘三州。這六個州府有的是大兵數次過境,如商、乾、甘三州直隸州;有的則是義軍長久佔據,如漢中府、興安

    地則是兩軍反覆爭奪的焦點,如鳳翔兩府。期間既之間地戰爭,也有清軍與太平軍及川軍之間地戰爭,故戰爭亦相當頻繁,大戰過後白骨遍野,雞犬不相聞則十九,可謂人間慘劇,所以臣認為,不如安撫,這樣少造殺虐,也是為百姓謀福。「

    「陛下,臣以為不可,西北民風彪悍,自古以來就是禍亂之源,只有雷厲風行斬草除根才是治本之法。如果一味姑息養奸,那等到這些賊子成了氣候,勢必得隴望蜀,貽害我神州六萬萬百姓,所以臣認為,提一隻勁旅直接殺進甘陝,不到半年就會平定叛亂。」說話的是宋兵策,手握重兵位高權重,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壓倒了老邁的民政大臣。

    元興龍被宋兵策這麼一搶白,面子上有些掛不住,有些氣惱地說道:「宋大人所言差矣,豈不知回民人口的損失比例又遠遠高於漢人,幾乎到了亡族滅種的程度。不少戰前回民聚居的州縣,戰後回民蹤跡全無,如《華州鄉土志》記載戰前「州境向有回種人……自唐中葉回鶻人來長安者或留居沙苑,卵翼蕃息,歷千餘年,曼及州境」,戰後「州民無復異種」如果不是這樣暴力處理麼認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怎麼會有一次又一次的回亂發生呢?「

    宋兵策冷笑一聲,大聲說道:

    「這不過是避重就輕,你總是說回民被殺,難道漢民被屠300萬就輕輕一筆帶過,要知道穆斯林的傳統是全民皆兵,而被屠殺的漢民絕大部分是無辜平民!

    即使是被回民蔑稱「劊子手」「左屠戶」的左宗棠,又何嘗是一味嗜殺?亂回只要投降,不都得到妥善安置了?莫不成你不投降我還不能打你?那不是要生出一個哈里發國中國來了?

    回民的心思我瞭解得很:他殺你全家也當沒事人一樣,要是你打了他一拳,他會一輩子仇恨你,而且會將這仇恨傳給後代,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仇恨你。信哉斯言,這也可能就是所謂的回民起義被他們當作「血淚史」反覆炒作的原因所在吧,可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的甘陝大地上,那成百萬的漢民冤魂又向誰去訴說呢?請元大人教我。」

    元興龍語塞,宋兵策見了繼續說道:「當年的回民,對渭南兩岸的漢人進行了瘋狂的種族大屠殺。當年這裡的人口總數不過七八百萬.被殺了五百多萬,這是一種怎樣的惺風血雨的景象。臨潼縣1861年的人是26萬。臨潼縣志載.62——1869七,30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也就是說,不僅殺光了原來的人口,也殺光了這七年新生的孩子。

    據富平縣志載,咸豐五年(1855),全縣有46579戶,2257人。到光緒二年(186)統計,有28543戶,12002人。戶數和人數都減少了一半。如果考慮到186年之後的新增人口,估計1862——1869七年間回民殺了60%的富平縣人。

    據三原縣志記載,咸豐十一年(1861)三原縣人口16萬人,由於回民起義加之光緒年間兩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銳減至4萬人。回民起義兩年間(1862—1863),「縣舊隸五百餘村俱殘破,僅存東裡、蔡王二堡」

    高陵縣,據路偉東資料,回民起義前的1861年,高陵縣人口6萬人。高陵縣志記載,「同治三年(1864),縣內人口銳減至3212人。」兩年時間減少60。

    回民在甘肅殺了六百萬人,大約佔全省人人的

    「而現在,回民暴亂又起,如果不強力鎮壓,真要等到漢民血流成河之時才扼腕歎息不成?關中百姓何辜,要經受這樣的慘禍,觀眾百姓何苦,要經歷這樣的人間慘劇,臣不才,願提百萬雄師,掃平西北全境,為百姓造福!」

    宋兵策一番話說完,大殿裡面鴉雀無聲,就連皇儲行監國也微微點頭,贊成宋兵策的意見。正在這時,一個宮女從外面跑了進來,面帶喜色的說道:「大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