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卷 冷戰鐵幕卷 第三十章 釜底抽薪 文 / 大肥羊

.    傻瓜!」老謀深算的宋兵策呷了口茶,心裡暗想,「沒有相應的實力,更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適的主人,這樣的人就算加入自己,最後也只能是給自己帶來莫大的麻煩,倒不如加入陛下哪一方,想必能給政府帶來無窮的麻煩。」宋兵策微微一笑,站起身來對兩人說道「大伯、馬兄弟.時候不早了,我們一起吃個便飯吧!」

    於是,三人一起有說有笑地朝門外走去走去。隨後,宋兵策向政府上策,主動請纓剿除陝甘民亂,奏折裡面的「解國民於倒懸,若不能勝,寧願馬革裹屍」深的民心,一時間得到了輿論的一致支持。

    奏折很快傳到京城,不過在這之前,電子奏折已經到了,而且在電子奏折到達之後,街面上的大報小報就紛紛爆出了奏折的內容,輿論一致性的站到了宋兵策這邊。這很符合宋兵策的用兵,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日落時分,趙剛收到了電子奏折,看過之後哈哈一下,在書房外面走動一下。夕陽西下,金紅色的陽光塗抹在雄偉的紫禁城上,使它們看上去好像是金色的宮殿一樣。帶狀的雲彩遍佈天空,好像是神仙的綵帶般橫貫藍天。趙剛眼眺晴朗的天空,不覺精神為之一震。

    回頭想想宋兵策的奏折,趙剛展顏一笑。

    宋兵策終於行動了,這個奏折就是試探。

    趙剛並不糊塗,只看到了一部分奏折,他就猜到了宋兵策的用心。看完之後宋兵策的用心就像一篇幹幹靜靜地文章般。展開在他地面前。

    出兵陝甘,打著大義的旗號,就算是被自己拒絕,對宋兵策來說也是無關痛癢,非但不能動搖宋兵策的實力,相反的那些人不明白事情的癥結與詳情,引起朝野上下輿論紛爭。說不定還會引來許多非議,為宋兵策說話。

    但若同意了宋兵策的奏折,帶來的危害就大了。陝甘一向主宰著中國氣運消長。如果讓宋兵策再得到這個寶地,那接下來地事情就不用說了,不但有了地勢之利。而且還有了源源不斷的兵源,之後就處在不敗之勢,所以征討甘陝的兵權,是萬萬不能給宋兵策地。但是如果不給,那就必須向西域都護府有所交待。嘉勉一番,請其按兵不動。那樣一來。豈非大長宋兵策志氣,使他更加驕橫,也會驅使更多地官吏去巴結他、依附他,從而使其勢力如日中天,使政府反倒孤立被動,難以同其抗衡……

    同意不宜。

    不同意也不宜。

    宋兵策的這招棋,好兇猛,好刁鑽!

    趙剛想了好久,卻沒有多少辦法,不過趙剛的內心裡卻不著急,就算宋兵策再高明,也不過就是一個總督而已,雖然兵力強盛,卻是十幾個省地力量支撐著。所以實在不行的話,趙剛只要拖下去就可以了,西域雖然礦藏眾多,可是瓶頸也十分明顯,支持不到多長時間。而全國之力打上個三年五載的都沒有問題。

    所以,趙剛再轉了一圈之後,寫上他們的處理辦法,只有集思廣益,才能做到盡善盡美,在這一點上,趙剛一向做得很好!兩天之後,趙剛地手上就多了幾份折子,而宋兵策的折子還在八百里加急地路上。

    韓興華是自己把意見遞過來的,分成兩個公文放在桌子上,趙剛順手拿起一份,一個是關於軍隊的.如今拱衛京師的部隊數量不到六十萬.數量上是遠遠少於北方野戰軍的.如果一旦開戰.戰敗的封是說軍費不敷財政部長盧小雲屢次抗命.說是國庫無銀調撥.這件事請陛下派人清查一下的。

    看完後,趙剛將它放在一邊,又拿起另一份看時,只看到標題就一怔,上面寫著幾個大字上善若水.用以克敵.無攻不克看到的第一份說到正題的折子.心裡不由一陣興奮。

    打開則子.一筆端正的小楷出現在眼前,見字如見人,此人想必也是一個端正的君子.趙剛悄悄瞄了一眼署名:|那個「望門投趾思張儉.直諫陳

    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邁空轉變.沒有了百日維新.也沒有了庚子事變.又多一棟樑之才,趙剛心中高興,聚精會神的讀了起來:

    ……臣以為如今國威佈於海內,然北方狼煙四起,為今之計當先以安內為要。不能定民,不可言平亂;不能聚財,不可言兵事。西北波興,天下振蕩,則西北邊患彌甚,實難驟然蕩平。

    見事不疑,疑事不為,三思而後行,則事半功倍。陛下乃千古聖君,當有明斷。

    臣一管之見,不招不惹,外柔內勁,蓄而後發,忌不可太上,也不可太下,釜底抽薪似可一用。

    趙剛讀著,不自禁拍了一下大腿:譚嗣同這個歷史上重重留下名字的人物,果真不是尋常人物,這幾句話一說,趙剛眼前的迷霧少了大半心裡已經有了計較,轉身問韓興華道:「近來陝甘亂局頻起,你可有什麼人選沒有?」

    「有的。」韓興華略一思索答道,「第五軍軍長馮必勝,這個人作戰勇猛,可以勝任——」

    「奧!」趙剛皺了皺眉頭,對於馮必勝這個人倒是瞭解,可是平亂不同其他,多少要有些謀略,馮必勝勇則勇,腦袋似乎不太好使。接下來的事情他可做不了!

    「是!」韓興華忙道,「那馬戰奎如何——「

    趙剛仍然不同意.馬戰奎的屁股就是坐在回民那邊的.讓他去平亂那就等著出大事吧,不把漢人殺光了才怪呢。韓興華又說了幾個將領,趙剛都是搖頭不同意,韓興華最後也沒轍

    了「陛下,我實在想不出來了,軍中就這幾個還算是精悍的,我知道陛下一向有識人之名,不如陛下就直說吧。「

    「好你個疲憊的傢伙,在我面前偷懶了,算了,看在你虛心求教的份上,我點你一下。難道北方野戰軍沒有人了嗎,怎麼只想到在自己一畝三分地刨吃的。眼光要放遠些,這樣才能兼顧大局。」

    「對,陛下你說得對,北方野戰軍主要有三瘋兩傻,都是牛氣烘烘的傢伙,我看那個第一瘋秦寶川就不錯,瘋起來不要命,打起仗來還會來點黑的,就是他了!」

    「你說得對,」趙剛沉吟一會,點頭贊同道,「秦寶川這人我知道,幾年前爬雪山過草地,一個軍打到最後差點全滅了,死活把阿三干躺下了,有勇有謀可以獨當一面。但是秦寶川是宋兵策的部下,宋兵策與政府一向和睦,也要考慮一下宋兵策的感受。你回去好好想想,擬一個處理辦法,為君者,事事都要考慮周全,不能隨便處置呀!」

    韓興華低下頭,不敢看趙剛。對自小提拔他的恩人,他是帶著滿腔的忠誠的,但是跟隨趙剛日久,就越是覺得趙剛君威日重。雖然對自己還是日漸倚重,不過那種陰涼的感覺還是不斷地縈繞在心頭。

    他覺得趙剛像一處風景,水光瀲灩晴方好,讓人不由自主的陶醉其中。但是若是把這個地方當成自己的家,那馬上就會面臨滅頂之災。想到這裡,韓興華挺了挺身子,眼神在趙剛身上一沾既走,雖然沐浴在陽光下,可是在韓興華眼裡,卻始終捕捉不到趙剛的存在,趙剛就像一個影子般虛無縹緲,讓韓興華難過的幾乎吐血。壓抑了自己的不適,韓興華神色莊重地說道:「陛下放心,臣這就回去寫好處置辦法……」

    「好,這件事就暫時這麼辦。我看天色不早,你先回去吧。」趙剛站起身來,抬頭看天,只覺得全身都輕鬆了不少。翻身回到書桌上,再一次拿起譚嗣同的奏折,又仔細的琢磨了一遍,不由拍案叫好,好個譚嗣同,隱忍二十年竟然修煉出這樣的智慧。

    「快請譚嗣同!」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