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卷 冷戰鐵幕卷 第四十一章 趙括 文 / 大肥羊

.    老大,你這是讓我虎口拔牙啊!」聽完趙剛的想法,都苦了。

    「別怕,我會掩護你的!」趙剛一臉正氣。

    「別怕,韓老弟,你不是年富力強嗎,正好去做這樣的冒險事情!」吳俊升睜開眼睛,精神抖擻的鼓勵韓興華.

    韓興華:………………….有的時候交友不慎,交友不慎呀!

    第二天下午,趙剛發佈旨意,著宋兵策的侄子宋關統領北方野戰軍一部,前往陝甘平叛。宋關的軍銜由少將升職為中將,以便調動各路軍馬。

    聖旨一下,電子版的一下就到了宋兵策手上,宋兵策大吃一驚的同時,不禁叫苦連天。雖然自己嘴上說的挺好,可是根本就沒有準備平叛。因為他知道趙剛絕對不會把平定陝甘的事情交給自己,那等於是把天下交給了自己!

    可是現在,趙剛的旨意上寫的明明白白,宋關帶兵評定陝甘,已經天下人皆知,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宋兵策與趙剛相處多年,對趙剛為人十分瞭解,要說趙剛能做出這樣賠本的買賣,宋兵策的打死都不信的,如果不想明白趙剛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宋兵策可不敢貿然吞下這個誘餌。

    可是如果按兵不動也是不行,全國百姓本來還是聽信了自己的解釋,可是皇帝詔書下了之後,自己還是不尊皇命,那就是自己的錯了。趙剛有了大義名分,再下手就不會這麼顧忌了。到時候恐怕會雷霆萬鈞,依靠自己的幾員虎將,還有那幾百萬士兵可擋不住,事實上很可能皇帝一道詔書,自己就得乖乖負荊請罪,手下那些人能跟自己造反地應該很少。

    宋兵策惶惶無計,最後只好拍了二十萬精銳部隊前往陝甘平亂,臨行前宋兵策看著意氣風發的宋關。心中有一絲慌亂:「侄兒,陝甘之地多彪悍之輩。作戰不可冒進,穩紮穩打,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宋關長得白白淨淨的。臉胖體肥,笑瞇瞇的答應了。等到宋兵策轉身之後,才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老傢伙都糊塗了吧,要是一打仗就不求勝。那還怎麼打仗呢,難不成每仗都要打輸不成?」

    宋兵策耳朵還算不錯,宋關的傻話句句不落,全聽在耳朵裡。只覺得眼前一黑,差點栽到馬下,手裡握緊了韁繩。這才穩住身子。到這時候。宋兵策才感覺到。想要一個人對付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強大無比的國家。有多艱難。

    在另外一邊,宋關的副官忍住笑,低聲給宋關解釋道:「大帥的這句話是有出處的,最早見孫子兵法《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做到不會被敵人所戰勝,然後待機戰勝敵人。並不是不打勝仗的意思。

    孫子主張要『有備無患『,要『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說過:『善用兵者,必先諸己而後求諸人,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

    《鹽鐵論·險固》說:『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筆膚談》說:『凡欲勝人,必先以敵不可勝我之事為之於己,而後乘隙以攻之。『這些論述,都是強調用兵作戰應遵循先要做到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尋機破敵,爭取勝利的基本原則。」

    「陝甘之地,地形多變,而形勝之處眾多,大帥地意思就是穩步進扎,佔據一處就清理一處,這樣打穩根基,越到後來越是輕鬆,實在是兵家中的上策。」

    宋關見宋兵策走得遠了,膽子也大了不少,哈哈大笑道:「徐龍,你真是太小心了,古往今來那些名將,如果都是像你這樣如何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當年岳飛元帥,八百破十萬,何等勇猛,一支軍隊如果沒有戰必勝,攻必克的決心,怎麼能稱得上長勝之師!」

    徐龍心中一涼,眼前的宋關,怎麼看怎麼像是趙括世人總說「虎父無犬子」,可事實往往不是這樣。趙奢是國之棟樑,憑著自己地才德。撐起了趙國的一片天;其子趙括,卻是個言過其實的空頭軍事家,他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慘敗,全軍覆沒,將趙國推向衰亡之路。

    趙括從小跟著父親學習兵法,自以為用兵作戰,天下無人能及。一天,他與父親討論排兵佈陣

    ,趙奢每說一套戰法,他隨即便有應對之策

    地大事,而趙括卻說得十分輕巧。趙國不用他為將則已,若以他為將,趙軍必然敗在他地手裡。」

    趙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秦國攻佔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將上黨從韓國劈出。上黨太守將其下轄的17座城池,全部獻給趙王。霸悍地秦王怎能容忍自己捕獲地獵物成為別人餐桌上地佳餚?便派王為將,率大軍直撲上黨。

    此時,趙奢已經去世,相如重病在身,趙王只有派老將廉頗率軍迎敵。兩軍在長平展開激戰。戰爭伊始,趙軍連連失利,廉頗便固築壁壘,堅守不出。趙王年少,以為廉頗年老體衰,膽怯懼陣,竟幾次斥責廉頗。

    秦軍遠道而來,意在速戰。戰期一長,糧草供給、兵源補充都成為難事。秦國看到有利的形勢漸漸傾向趙國,趕緊派間諜到趙國散佈謠言:「秦國根本不怕年邁昏庸地廉頗,倒是擔心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做統帥。」「若是白起統帥秦軍,倒還值得我動番腦筋;如今來地是王,不過是廉頗之流的對手。要我去對付他,還不是什麼難事。」趙王聽了,滿心歡喜,便讓趙括取代廉頗為帥。

    聽到這個消息,相如拖著病體上朝進諫:「大王任用徒有虛名的趙括,就如同用膠漆黏住弦柱彈瑟。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並不懂得在戰場上靈活變通。」隨後,趙括母親也上書趙王:趙括不宜為將。趙王問她原由,她便將趙奢父子做了一番對比:「趙奢做將軍時,親自奉敬飲食以師長對待地有幾十人,他敬重地朋友有數百人。國君賞賜地財物,他全都分給士兵和謀臣。每次接到出戰的命令,他便不再過問家事,一心籌劃軍務。而趙括剛當將領,便派頭十足,屬下都不敢抬頭看他。陛下賞賜地金銀玉帛,他全部拿到家裡收藏起來,還不忘留心好的田地房屋,中意的便要買下來。父子二人,全然不同。懇請大王不要讓他帶兵打仗。」趙王不改主意,趙母只好請求:「日後趙括如有不稱職處,望大王不要誅連老婦。」這個要求,趙王倒是答應了。

    一到軍中,趙括便更改軍法,調換將官,並號令三軍:「秦軍再來挑戰,定當迎頭痛擊,殺他個片甲不留。」開始幾仗,趙軍全部獲勝,趙括愈加志傲氣揚。就在此時,秦國悄悄任命白起為上將軍,改任王為副將。如此重要的情報,趙括竟然毫無所知。

    白起詳細分析了戰爭的局勢和趙括的心態,迅速制定作戰方案。秦軍先派一支部隊去挑戰趙軍,驕傲的趙括率軍迎戰。秦軍佯裝敗退,趙括不知是計,奮勇追擊。與此同時,白起已派出兩支精銳部隊,一支截斷趙軍糧道,另一支封堵了趙括返回營壘的道路,將趙軍攔腰斬斷。此時,秦軍打出一面大旗,上書「武安君白起」,嚇得趙括魂飛魄散,幾乎墜落馬下。

    40多天過去了,趙軍首尾不能相顧,糧草運不進,援兵.心散,軍無鬥志。平日裡自詡韜略滿腹的趙括,此時無計可施。他硬著頭皮臨時組建一支精銳之師,向秦軍發起進攻,試圖突出重圍與大本營會合,結果,他中箭身亡。趙軍失去主帥,頓時全線崩潰軍成了秦軍的俘虜。白起告訴自己的將士:「當初秦軍已經攻克上黨,上黨百姓卻投奔趙國,趙**士反覆無常,不如斬盡殺絕,解除後患。」他一聲令下,坑殺了40萬趙軍。

    這麼一看,自己還是要多長個心眼,別到時候一同賠進去,那才叫冤枉哪。

    二十萬大軍乘坐火車,只不過兩天時間已經到了武威。

    一下是廣告時間,民國投機者;.

    四連已經從小高地上退回e高地,面對蜂擁而至的敵軍,營長陳繼承親自操起機槍,發瘋的射擊,依然無法阻止敵人的前進。此刻高地上的部隊只有不足百人,包括輕傷員在內都在戰鬥,「手榴彈,」蔣先雲喊道。隨著他的喊聲,幾顆稀稀落落的手榴彈在敵群中爆炸,蔣先雲伸手再模時,卻發現手榴彈沒有了。對民國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