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卷 冷戰鐵幕卷 第四十六章 要和平不要內戰 文 / 大肥羊

.    以說趙剛的舉動十分的冒險.在沒有重兵保護的情況可以要了他的命.不過對於趙剛來說.冒這種風險獲得勝利.遠比冒著內戰的風險開戰要好得多.雖然趙剛自認為打內戰的話.絕策…。

    這種局面與康熙定三番之亂局面差不多,不過人們只津津樂道康熙的糊塗遠略,卻沒有看到這種硬碰硬的戰鬥中,百姓受到的傷害,還有國力的損耗。

    平定三藩是康熙一生中最主要的豐功之一。所謂「三藩」指的是鎮守雲貴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他們原都是明朝的將官,在明朝衰亡之際先後投降了清政權,而在滅亡明朝和鎮壓農民起義軍的過程中,立功封爵為王。其中以吳三桂的勢力最大。三藩對清王朝的中央集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康熙繼位後覺察到三藩問題的嚴重性,列入當務之急,尋找時機加以解決。康熙十二年(16年),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多病為由,主動申請撤藩「歸老遼東」。康熙抓住這個機會,立即批准。此舉深深地震動了吳、耿兩人。他們已看出朝廷急欲撤藩的意向,惶惶不安。為消除朝廷的疑慮,先後被迫上章請撤。而吳三桂根本無意撤藩,心存僥倖,以為朝廷必予「慰留」。不料,弄假成真,康熙朝綱獨斷,力排眾議。同意撤藩。在這個重大問題面前,康熙採取三藩同撤,未免操之過急,策略失當。他沒有估計到這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甚至對抗,更沒有估計到吳三桂會帶頭髮難。

    同年十一月,吳首先在雲南起兵,公開抗拒朝廷撤藩。他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迅速率大軍經貴陽北上,所向克捷。僅3個月,已佔領湖南全境,前鋒直抵長江南岸,擺開了飛渡長江天塹。直搗京師地態勢。吳往來常德、州之間,親臨前線指揮。這時他已改稱「周王」,改元建國號「周」。

    康熙對吳三桂叛亂,採取了毫不妥協的立場。從一開始。他就迅速作出反應,斷然決定:尚藩、耿藩停撤,削除吳三桂爵位,將其長子額駙吳應熊逮捕。不久即下令處死,以寒吳三桂之心。同時,緊急調兵遣將。分據要津。積極防禦。以荊州為大本營。軍夾江對峙,阻擋吳軍的正面進攻;以山東袞州為適中之地。接濟南北;在西北一翼,以重兵阻擊陝西叛軍,威脅四川;在東南一翼,以重兵駐杭州、南昌等地,全力擋住耿軍攻勢,以防止他打通江、浙與福建的通道,輕易進入湖南與吳軍合勢。

    戰爭的進程表明,康熙的這一戰略是正確的,恰好擊中了叛軍的要害。吳三桂的重大失誤,就是屯兵南岸,不渡江,軍隊銳氣隨著時間地後延而低落下來。這就給事先毫無準備的清軍以喘息的時間,並使康熙從容調兵,順利實施其戰略計劃並千方百計分化、瓦解吳的部屬。

    康熙地戰略、策略很快在戰爭中收到了實效。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清軍攻入福建逼近福州,耿精忠被迫出降,從而翦除了吳三桂東南一翼。次年,已暗通清軍的尚藩公開表態反正,迎接清軍進入廣州。至康熙十七年(168年),清軍已從各條戰線進逼湖南,吳軍節節敗退。吳三桂已感到江河日下,匆忙於三月在衡州稱帝,改元「昭武」,同年八月於憂心忡忡中病死,其孫吳世璠繼位,改元「洪化」。

    吳三桂一死,部屬渙散,軍無鬥志,無心再戰,潰敗回雲南。康熙抓住戰機,指令三路大軍展開戰略大反攻。康熙二十年(1681年)九月,三路大軍會師於昆明城下,以長圍數十里圍城。延至十月,城中彈盡糧絕,城南守將暗降清軍引導清軍破城而入。吳世璠『自殺』,其部屬骨幹人物如郭壯圖、胡國柱、夏國相、方光琛等,或『自殺』、**,或被俘處斬。至此,這場歷時8年之久的武裝叛亂方告徹底平息。

    而歷史上還有一個例子,很有趣的例子,南宋對待同樣是割據四川地吳家兄弟,就是採用了懷柔的政策,一直到吳家兄弟全部去世,也沒有降旨收復中央,直到吳家的家主跳出來謀反,朝廷不得已才下令平亂,可是響應者寥寥,最後結局也十分的淒慘,朝廷只用了幾個

    就把造反地吳家家主抓了起來。這期間四十年,南發展,根本就沒有受到割據的影響。

    反過來看清朝康乾盛世地收入,就有點拿不出手了,康熙二十一年收入3110萬兩,二十四年3123兩,雍正二年3092.6萬兩,乾隆五十六年收入4359萬兩。國庫存銀不斷增加:康熙十二年(1673)存銀2135.8萬兩,由於平定三藩戰爭,十七年降至3339920兩,三十年激增到31849719兩,五十八年增47368645。年增至4000兩,八年增至62183349兩。十三年減至34530485。隆二十八年增至47063610兩,四十二年達到最高:

    這個時期國家地錢基本上用於軍餉和戰爭。乾隆三年戶部尚書梁詩正說:「各省錢糧,大半留充兵餉。」十年梁詩正擢戶部尚書,又說:「每歲天下租賦,以供官兵俸餉。各項經費,惟余二百餘萬,不足備水旱兵戈之用。」全國兵餉每年平均22000兩。乾隆、嘉慶、道光三朝17次戰事軍費37613萬兩,而從康熙十六年到道光六年海塘、河工例外開支只是9133.3兩。

    至於康乾盛世之後地第一個皇帝,清朝的遮羞布被無情地拔了下來,嘉慶至道光二十二年,這個時期清朝經濟步入衰落階段。由於入關後大量掠奪土地,1078處皇莊擁有土地55772頃75多。間,大官僚拚命兼併土地,例如大學士和珅有地8000頃,廣東巡撫百齡有土地5000餘頃,道光年間,直隸總:00餘頃.|逃亡,淪為佃戶和流民,耕地面積銳減。

    「乾隆三十一年,民田、屯田共7807156頃,其他官田尚未計算入內,嘉慶十七包括民田、莊田、屯田、起旗地及其他各種官田,共7913939頃,統計項目增加一倍,耕地面積僅增長1強,這意味著耕地實際面積在減少……」手工業生產也逐步萎縮。由於政府過重的征課和派差,商人虧本,負擔過重,影響生產。例如,銅產,乾隆三十一年是14674481斤,嘉慶十五年減為10574916斤。由於閉關自守政策,對外貿易受到限制,資本主義因素無法發展。由於鎮壓白蓮教起義,戶部存銀下降:嘉慶元年是5600多萬兩,三年減至c萬兩,十六年存銀兩,十七年收4013萬兩,支出3510兩,結餘僅503兩。至十四年每年庫存不過2700多萬兩。道光十九年收4191.9萬兩,支出萬兩,結餘1013.6萬兩。

    就是這樣一個窮兵黷武的朝廷,竟然被稱為康乾盛世,真是不知道怎麼算出來的,盛世中造反的驚天動地,老百姓過的苦不堪言,這是怎麼樣的一個盛世呀!更令趙剛感到不能接受的是,辛亥革命之後,就是因為誰都覺得武力可以解決問題,最後才會大打出手,可是三十年過去了,中國變成了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甚至連五十年前都不如,這說明盲目的相信武力,大打內戰,最後只會便宜外國人。

    塵埃落定之後,所以對於宋兵策,趙剛並沒有過多的處罰,而是繼續讓宋兵策執掌陝甘剿匪軍,不過宋兵策也是明白人,知道趙剛手下留情,索性抱病不出,將軍隊徹底的交了了出來,然後韓興華上位,執掌了北方集團軍,雖然憑借帝國元帥的威名,可以鎮住北方集團軍的大部分人,可是無論宋兵策還是韓興華,都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嫡系部隊,對軍隊的掌控能力大幅度下降了,帝國的根基又一次牢固起來,而趙剛的目光,重新轉到了事件的——,陝甘回亂上來。

    對於這種民族騷亂,趙剛一向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這一次平亂也不例外,在趙剛的遙控下,秦寶川這輛人型坦克轟隆隆的開了出來,準備雷霆萬鈞的踏平所有暴民!而在秦寶川之前,是大批的說客,典型的胡蘿蔔加大棒的攻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