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卷 冷戰鐵幕卷 第五十七章 歷史轉折點 文 / 大肥羊

.    :1年的春天終於到來了,可是經;雖然已經已經過去了五年,可是經濟形勢仍然令人絕望!

    極不平衡的繁榮孕育著極不平常的危機。在短短五年投資熱潮後,從1927年起,俄國工業危機已經開始形付,俄國國內市場狹小,巨大的新增生產能力必須在高速出口增長中實現。這種帶有強烈擴張的經濟開始逐漸損害到中國的利益,這種損壞並不是單純的經濟壓迫,而是一種從來沒有的經濟侵消。

    俄國人的產品大都是貼牌生產,所以帶來的後果就是,俄國人雖然生產出了數目巨大的產品,可是利潤卻被截留了,作為初級生產端,俄國人只能能得到半成的利潤,考慮到要獨自消化原材料的價格,以及環境污染帶來的麻煩,從長遠看是得不償失的。為了得到足夠發展的資金,他又被迫加大生產的規模,俄國人就是這樣陷入了一個飲鴆止渴的怪圈,等到這個氣泡吹到足夠大的時候,也只能以爆炸作為最後的結局。

    隨著俄國生產能力的無限擴大,中國德國不約而同的收緊了進口份額。既要俄國的賠款,又拒絕進口俄國的工業品,這等於是又要奶牛不吃草,又要奶牛擠奶,最後導致的後果是嚴重的,中德兩國在俄國的巨額投資利潤無法實現,直接損害到了作為投資主體的中德兩國資本家身上。

    1927年3,中國經濟學家在全國貿易會議發發出警告說:「我們正遭到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的威脅。由於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地政府採取貿易限制政策,以致債務國無法還債,我們正面臨著這種危機。我們現已無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潰。那些貸款國家的錢收不回來。我們將會被巨量的債券淹沒。我們現在還在上坡路,可是如果沒有動力,我們馬上就會滑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果不其然,只過了幾天之後,這場危機就爆發了。1927年3上海股市暴跌,中國第四大富豪,黃河實業老總任天強一朝破產,從自家72層黃河大廈頂樓跳樓。不過這個新聞馬上被人遺忘了。在那個時候跳樓的又何止任天強一個人,大部分人破產之後所能選擇的不過是跳樓或者跳江,在一周時間裡面中國人民的財富一下子縮水了一半,知道這時候,這些人才明白什麼叫做紙面上的財富,什麼叫做投資的風險!

    上海股市暴跌後,中國經濟陷入危機,並不是其它的問題,只不過是正常的經濟規律而已。一個經濟體就像一個人一樣,偶爾地發燒感冒是正常的。對於肌體的免疫系統有適度的提示作用,可是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不生病。那麼一旦生病,帶來的傷害也就遠遠大於其他人。中國的經濟也是這樣,高速發展之後帶來的第一次經濟危機,就是這樣的可怕可怖!

    為了挽回國內的資產,中國資本家不得不大量抽回對俄國的投資,減價拍賣在俄國地資產,暴力式的抽逃資金之後,俄國經濟跟著全面崩潰。作為中轉站,俄國地崩潰意味著資金鏈條的徹底斷裂。危機像多米諾骨牌傳遍世界!

    德國在俄國也有大量投資,受到俄國經濟牽累。德國證券市場應聲倒地,德國經濟隨之陷入危機。美國經濟的獨立性相對高一些,但也擺脫不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而且此前美國經濟本身的也早已出現投資過熱。也無法擺脫這場可怕的經濟危機,一場席捲全球的大蕭條拉開了序幕。

    中國是債務繁榮的受益者,也是債務鏈斷裂的最大受害者。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從4036億元降為2415元,降幅高達40%。企業倒閉256500家,工業生產下降65.6%,~.87.6%,1200元下降至310億元。危機最嚴重時,中國主要工業企業基本停止運行。汽車工業開工率僅為5%,15%。農業也慘遭劫難,穀物價格下降三分之二,農業貨幣總收入由年地113億元減少為47.4元,到處都是一片哀嚎,超市裡面的貨物空空如也,與此同樣缺少的是消費者的信心。

    由於消費信心受到重創,加上大部分人地信用破產,大批的債務成為爛賬,銀行系統收到了強烈的震撼,破產數高達20500家,佔全部銀行地59%。金外流,存款被擠兌,銀行已經完全失去了那種指點江山的意氣,陷入了無邊無際的苦海之中,到1931年3月時整個銀行系統陷入癱瘓。

    俄國是危機的主要發源地,也是危機的主要受害者。從1927年到1932年,俄國工

    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對外貿60%,物價下跌30%。其中,主要工業產量下降幅度更大,~70%,造船業產值下跌80%.月,俄國達姆斯達特銀行倒閉,引發銀行擠兌風潮,國家黃金儲備由23億馬克減少到13.6億馬克,柏林九大銀行減為四個。失業率急劇上升,1932年高43.8%,加上半失業者22.6%,則1932年俄國全失業和半失業人數高達工人總數的三分之二。

    奇高的失業率為鐵林的上台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土壤。應該承認,鐵林政權對外取消債務,對內實施國民經濟軍事化,的確使俄國的工業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經濟迅速發展,失業率迅速下降,1931年時失業率低至1.3%,俄國生鐵產量由390噸上升到1860噸,鋼產量由560噸上升到2320萬噸,而鋁、和車床的產量竟高|增長2.1倍,消費資料生產也增長43%。

    危機對德國的打擊也十分沉重。從1927年到1931年,德國出口下降76.5%,71.7%。業破產倒閉,主要工業部門開工率只有50%,工業總產值下降32,36.7%,30.5%,鋼47.2%,~。農業總產值也下降了40%。

    —

    德國的對策也是自上而下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從1931年開始,府通過以「重要產業統製法》為首的一系列經濟統製法令,把工、農、金、貿各領域控制起來;又在各個部門中強行組織卡特爾和托拉斯,把中小企業置於財閥的控制之下。然後對各壟斷企業發出大批軍事訂貨,從1927年到1931年,軍事訂貨共達50馬克之巨。在此期間,政府還投資10多億元興建、擴建和改組國營軍事工業。國民經濟軍事化的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財閥。1931德國出口額增至21.8馬克。其中工業品的輸出,在1933年超過中國而居世界第一,震動

    美國的危機相對緩和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此前美國經濟長期處於停滯或緩慢發展狀態,剩餘資本主要投放到國外;二是美國在危機後加強了貿易保護,使美國工業的相對市場份額有所擴大。從1927年的最點到1932年的最低點,美國工業生產僅52%,工業部門也受嚴重衝擊,鋼產量下46%,生鐵產量下降53%,紡織品生產下降三分之二,煤產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美國對農業實行貿保護政策以前,美國農業受危機影響嚴重。對外貿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從1927年到1931年第3季度降低了30%,對外貿易的逆差從1930年增加到1931年4.1億英,與此同時,投資利潤回流卻從4.1億英減至3英,美國第一次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危機促使美國最終放棄自由貿易政策,建立帝國關稅特惠制,也促使美國放棄金本位制,美元大幅度貶值。前者保護了美國的國內市場,後者增強了英製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兩者的合力使美國成為大蕭條的相對受益者。

    總的來看,危機進一步加強貿易保護,調整了各國經濟的相對地位。俄、美等國應對危機的措施及時正確,其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德、中兩國的應對措施則顯得遲緩、乏力,國際市場份額大幅下降。

    中國的損失特別值得注意。中國在世界工業總產量中的比重從年的48.5%下降到1931年的32.2%。中國所擁有的巨額債券化為烏有,外國投資大量抽回,1931年,中國國外投資~.5億元,比1927年減少三分之一。中國的國際貿易地位也急劇下降。1927年至1931年,中國的進口份額由12.2%降至8.1%,出口由15.6%降至13.4%。

    德國則依靠其廣大的殖民地奪回了世界貿易總額的首席位置。德聯邦地區(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南非等)建立帝國關稅特惠制。德國也在其統治區及殖民地(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實施貿易封鎖。

    實力不均衡帶來的是世界格局的不平衡,中國這艘巨大的戰艦,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轉折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