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楚氏春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九章 內亂上 文 / 寧致遠

    楚錚沒想到酒席這麼快就結束了,不禁暗暗後悔,剛剛只顧著與西秦諸將應酬了,只吃了幾小塊點心,連塞牙縫都不夠。

    自從得到凡塵大師臨終前的指點,這幾月來楚錚功力大進,卻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從南線回來後飯量居然變得越來越大,一蒸籠二十幾個饅頭對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楚錚對此極為不解,向師父吳安然請教,他想了半天也不知其所以然,倒是讓旁邊的蘇巧彤笑得直打跌,說什麼上京城裡楚五公子酒缸的「美名」早已遠揚,如果又成了「飯桶」,古往今來天字第一號酒囊飯袋非他莫屬,氣得楚錚摔門而出。

    無奈之下楚錚厚著臉皮向趙茗討教,趙茗聽了亦是駭然失笑,搭脈仔細察看了楚錚體內氣息,發現他體內湧動著一股渾厚的內力。趙茗苦思良久,才隱約猜測出其中原因,大概是龍象伏魔功心法最注重循序漸進,楚錚雖說天生任督二脈相通,修練起來事半功倍,但終因他當時年紀幼小,身體經脈還沒發育完全,相當一部分內力積於體內,待到長大成人後又苦於無人指點,就這麼一直渾渾噩噩的過來了,如果這一生沒有得到了凡塵的指點,楚錚恐怕難逃走火入魔之災。這多食之症應該只不過暫時現象,等到體內真氣全化解了便可恢復正常。

    楚錚當時一顆心終於落地。頓時長舒了口氣,卻發現趙茗靜靜地看著他,眼神有些怪異。趙茗對自身武功極為自負,三十二歲時武功便已步入了天道之境,雖說當年與寧大先生並稱為絕代雙驕的葉雨被推崇為自青葉門創建以來天分最高之人,但成為天道高手也不過比趙茗早了不到一年而已。而葉雨年輕時與寧大先生亦師亦友。寧大先生對她自然時常加以指點,而趙茗完全是一人閉門苦修而得,照此說來趙茗的天分其實只在葉雨之上而不在她之下。雖說這段往事隨著青葉門退出魔門而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只比祖師只晚一年步入天道已經足以讓趙茗感到自豪,就算不久前敗在刑無舫手下她也毫不氣餒,趙茗明白那不過她與敵交手經驗不足罷了,如果再次相遇她相信絕不會再敗第二次。但面對眼前的楚錚,趙茗突然心生殺機。這小子應該還不到十八歲吧,但當世有把握能將他擊敗的卻已經不超過十人。而且楚錚體內地這股內力有些古怪,一直以來趙茗都對凡塵圓寂那晚大和尚對楚錚做了什麼感到好奇。這小子原本身負重傷,可從那小破屋出來後就變得活蹦亂跳的,說不定佛門就有類似傳說中灌頂**凡塵將自身功力傳給了楚錚,否則僅憑他幼年積累下來的真氣,體內氣機不應該會失調到這種地步。倘若真是這樣的話。用不了幾年這小子就可以跟自己分庭抗禮了,如果只是武功高倒也罷了,可他偏偏是楚名棠之子,天性又奸滑狡詐,待以時日趙國還有誰能制得住他?

    或許應該防範以未燃。現在就把他殺了!

    趙茗陷入了沉思。楚錚卻已經感覺不妙,隱約猜到趙茗在想些什麼,匆匆一聲微臣告退。不待趙茗回答便溜之大吉。

    雖已過了那麼久,但回想起當日情景,楚錚仍打了個寒顫。看來以後對這位長公主還是有多遠就躲多遠為妙。

    記得馬鞍袋中還有些吃的吧?楚錚向火雲駒那邊走去。自從得了這「多食症」後,陸鳴等幾人便為楚錚隨身準備了一大袋乾糧,這一路上他陪在孟德起和樊兆彥左右,也不好意思在他二人面前不停的吃東西,裡面存貨應該還有不少。

    「楚將軍留步!」

    一個聲音忽從身後傳來,楚錚恨得直咬牙,轉過身來卻已是滿面笑容:「末將參見樊副統領。不知副統領有何吩咐?」

    只見樊兆彥挪動著碩大的身軀吃力地走來,到了跟前笑道:「此番秦趙兩國北疆將領會面,乃近二十年來首次,籌備時間又頗為倉促,楚將軍若有空的的話隨樊某一同去看看他們準備得如何了,不要有什麼差錯丟了我大趙顏面。」

    楚錚無奈地隨著樊兆彥來到臨時拉起的議事帳中。帳內桌椅等物已擺放完畢,幾個校尉正在搭建一個巨大地沙盤,只見那沙盤邊角頗為陳舊,乍一看竟像是統領大帳內那被列入絕密的北疆地形沙盤。楚錚吃了一驚,忙上前一步仔細看了看,這才鬆了口氣。

    樊兆彥看在眼裡,不由微奇道:「這沙盤與統領大帳大小尺寸幾乎完全一樣,沒想到楚將軍這麼快就辨認出來了。」

    「初看確是極為相似,但細小之處卻似是而非。」楚錚指指那沙盤上道:這些山丘原有六座山頭,現在卻只有五峰,而這消失的山峰之間有一條羊腸小道,這才是最為關鍵之處。還有,那片樹林內本來有一個小湖泊,可供大軍在此補給水源,在北疆這塊地方,水比糧草更為重要。缺少了這些,只能讓人誤入岐途罷了。」

    樊兆彥讚道:「五公子僅見過這沙盤一次就能記得如此清楚,樊某佩服。」

    楚錚心中一凜,自己的確在孟德起帳中只見過這沙盤一次,可這樊兆彥怎麼會知道得如此清楚?看來自己來到這北疆大營,明裡所有人都客客氣氣的,暗中不知有多少只眼睛在盯著自己。北疆大營不愧是趙國各大勢力必爭之地,裡面藏龍臥虎,無論是孟德起還是幾位主將都絕非易與之輩。

    楚錚嘴上謙遜了幾句。樊兆彥笑了笑。他明白以楚錚地身份地位,讚賞和吹捧已是多餘,不會讓他對自己增加一分好感。

    「其中這般做法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趙秦兩國在北疆對峙了那麼多年,彼此之間已經很瞭解,歷代秦軍主將也早就知道我們有這樣一副沙盤。也曾動過不少心思,但都無功而返。薛方仲也不會將這我等公然擺放出來的沙盤當真,況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薛方仲等人這一代,這副沙盤已經不是他們志在必得之物了。」

    楚錚點點頭,歷代秦軍主將想必也不是無能之輩,兩百年下來早該將北疆的地形大致摸清楚了,雖不如趙國瞭解地那般細緻,但用以作戰應該已是足夠了。

    兩人都沉默了下來,只看著帳內那些軍士來來回回為稍後的會議做著準備。楚錚覺得有些無聊。想起火雲駒所背負地乾糧,飢餓愈加強烈了。

    楚錚正想找個什麼借口告辭,忽聽樊兆彥輕聲問道:「五公子,不知你對此次趙秦兩軍會談之事知之多少?」

    楚錚搖了搖頭:「末將至北疆尚不過半月,所知不多。」如果不是薛方仲指名相邀。楚錚懷疑自己都不會隨隊來到此地。

    「既是這般。」樊兆彥語氣中有些失望,說道,「五公子,樊某有一事相求。」

    楚錚忙道:「不敢。副統領盡請吩咐。」

    樊兆彥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請看在你我同屬本朝三大世家地份上,過會兒趙秦兩軍相商時。無論樊某說了什麼,五公子如能保持緘默,樊某便已感激不盡。」

    楚錚一愣,向樊兆彥看去。只見樊兆彥兩眼緊盯著沙盤,似方纔那話根本不是他說的一般。

    ******

    大帳內,秦趙諸將分兩側而坐。大帳中央擺放著那個巨大地沙盤,正如樊兆彥所料,薛方仲果然都沒有正眼看一下。

    「……我大秦和趙國自建朝以來,紛爭不斷。幾年前薛某還與樊副統領對峙於潼關之下,其中原因在座的諸位心中都很清楚,無需薛某多說。我等皆為領兵打仗的將領,兩國是戰是和只由各自朝廷做主,我等只有俯首聽命。但在北疆這塊土地上,面對塞外的蠻族,我秦趙兩國同仇敵愾,數次聯手禦敵,二十年前能與郭懷郭大人大敗胡蠻更是薛某生平最以為傲之事!」

    薛方仲面色微赤,回憶描述著當年他與如何與郭懷一同率軍直搗胡蠻皇城的舊事。只是不僅趙軍將領興致缺缺,連秦軍諸將也有些心不在焉,二十年前的這一仗早已被奉為騎兵與步兵如何聯合作戰大破清一色胡騎的經典戰例,幾乎已無秘密可言,薛方仲所說的這些帳內諸將不知研究討論過多少遍了。甚至有地趙將不乏惡意地想道,這薛方仲莫不是歲數大了,純粹是在這倚老賣老。

    然而這些人當中絕不包括孟德起和樊兆彥,他們二人當年都是參與者,孟德起更是獨擋一面主將,深知那一場戰事的慘烈絕非是能用筆墨可形容的,不僅歷時長達近兩年,而且秦趙兩國聯軍還曾數次到了潰敗的邊緣。畢竟從後漢滅亡時算起,胡蠻與漢人打了幾百年地仗了,深受漢家謀略熏陶,他們的將領中不乏才智卓越精通兵法之人,有幾個絕對有資格可稱上一代名將。正因如此,孟樊二人對薛方仲和郭懷能在紛亂的沙場中捕捉到轉瞬即逝的戰機力挽狂瀾反敗為勝,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敬畏。

    而楚錚卻是另一種心思,從當年在王老侯爺府中學習兵法時起,他一直是將薛方仲當成日後遇到的最強大地對手來研究的。雖說也知道薛方仲用兵如神,但楚錚沒吃過虧自然就沒什麼畏懼心理。如果說薛方仲如果真已到了倚老賣老的地步那還真是趙國地大幸了,但楚錚怎麼也覺得不像,這當世第一名將並不是薛方仲自封的,而是秦趙兩國公認的,即便是郭懷如此孤傲之人也從未有過異議。何況薛方仲真要吹噓也不該拿與胡蠻之戰來說事,這一戰正是郭懷真正揚名天下地一戰。在這場戰事中郭懷威名猶勝薛方仲,畢竟是他斬殺了胡蠻單于,正因如此世人才將他與薛方仲相提並論。而薛方仲成名甚早,確立他當世第一名將地位的是他年輕時對趙國大軍的不敗戰績,如果不是當年與胡蠻之戰讓秦趙兩國元氣大傷,薛方仲與郭懷早就在沙場上一分高下了。

    看著薛方仲略帶激動的神情確不是偽裝。楚錚突然若有所悟。對二十年前的那場戰事楚錚雖末親身經歷,但他久居京城,又執掌著楚家鷹堂,某些地方所知的比孟德起和樊兆彥還多。要知道秦趙兩國乃是世敵,積怨甚深,面對胡蠻時偶爾加以援手是並不罕見,但想要做到真正合作無間談何容易。當年胡蠻趁著秦趙內戰突然來襲,薛方仲正與時任趙國兵部尚書地王老侯爺在秦趙邊境交戰,聞訊即刻率大軍後退近數十里,派使者求見王烈請求停戰。回到咸陽城後。薛方仲上書當時的秦王,據陳利弊,認為唯有與趙國聯盟方可徹底解決北方蠻族之患。楚家鷹堂秦國分堂得到此訊息後迅速報稟楚天放,楚天放與王烈商議後也覺得此事確實可行,楚王兩家當時在趙國如日中天。他們二人贊同的事無人敢有異議。待到秦國使者抵達上京城,雙方一拍即合,這才了此次史無前例的秦趙聯盟,薛方仲可說居功至偉。

    楚錚暗暗想道,也許在薛方仲內心中。認為秦趙之戰不過後漢子民的內爭,他只不過是盡一臣子之本分,殲滅胡蠻才是真正讓他感到熱血沸騰的吧。

    薛方仲終於有說完的時候。孟德起作為趙軍主將自然也要說些什麼。只不過他是一武將,平時並不善於言辭,面對大軍動員還能應付,在這文縐縐的場合上說些冠冕堂皇的話著實有些為難孟德起了,楚錚直聽得暈暈欲睡。

    忽聞卡吱一聲響,原來是樊兆彥一手撐案站了起來,看來輪到他開口了。看著這副難得一見的體形,秦軍將領中發出輕微地笑聲,大有輕謾之意。沈從放回頭瞪了一眼。暗道樊兆彥能在趙國北疆大營與孟德起分庭抗禮,豈是你們這些小子能比的。

    樊兆彥似對此並不在意,手持一根細竿站在沙盤,先將當前敵我雙方的形勢和突厥駐紮地一帶的情況介紹了一下。在座的秦兩國將領頓時挺直了身子,他們基本都是統率過萬大軍地高級將領,這些情況大都已爛熟於心,但仍聚精會神地聽著,與方才漫不經心的樣子全然不同。

    樊兆彥忽然話鋒一轉:「突厥至我北疆已三月有餘,回首這段時日,我軍表現甚少有值得稱道之處。此中原因甚多,我趙秦兩國大軍堅守北疆,北方蠻族百年來未曾南下半步。但凡事皆有利弊,漢人與胡蠻相貌大不相同,彼此細作都難以滲透其腹地,我等對塞北,特別是大漠以外的蠻族情況知之甚少,以致突厥來襲之時措手不及……」

    孟德起忽打斷道:「孟某在此再次謝過沈大將軍。此番突厥二十萬大軍來犯,主攻方向乃我大趙。幸得沈大將軍當機立斷,率軍越過趙秦邊境,牽制了突厥左翼近十萬大軍,我北疆大營才得以從容而退。」

    沈從放起身還禮道:「孟統領言重了。我秦趙兩國北疆大軍面對蠻族向來同進退,換做突厥主攻我大秦,孟統領和樊副統領想必亦定會如此。」

    雙方又客套一番,樊兆彥繼續說道:「如今我趙秦聯軍與突厥已成對峙之勢,經過幾次接手,樊某覺得突厥士兵雖說極為剽悍,但較當年胡蠻全盛之時也不過是在伯仲之間,戰法亦是大同小異,均以騎兵為主。何況突厥不過初至北疆,卻不知此地乃是我漢人之疆土,山川地貌我等無不瞭如指掌,又有薛元帥和沈大將軍不計前嫌,趙秦兩國再度聯手,三軍齊心效命,天時地利人和無不利於我方,只需穩妥決策,耐心尋找戰機,此戰有勝無敗!」

    沈從放擊案笑道:「樊副統領此言深合我意。」

    「但我方也有不利之處。」樊兆彥又道,「時至今日,我等仍只知此部突厥來自阿爾泰山南麓,因族內分裂才來到我北疆。且其語言習俗與原先匈奴等蠻族有較大差異,我中原商隊也並未有過接觸,前次交戰我方雖擒獲不少戰俘,可甚難與之溝通,無法探知其詳情。」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突厥二十萬大軍是何編製,何部為主何部為輔,主戰兵力是多少我等基本一無所知。」樊兆彥微一停頓,掃了孟德起一眼,道:「由此處而言,這一戰之凶險更甚於當年與胡蠻之戰。故樊某個人認為,開春便與突厥決戰決不可行,即使放到秋季也太過草率,應審時度勢才可做定奪。」

    此言一出,孟德起臉色登時鐵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