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楚氏春秋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三章 逃出生天 文 / 寧致遠

    楓林渡,作為西秦北疆大軍最後一次大戰的所在之處,必將隨之載入史冊。

    八千西秦殘軍在顧明道的指揮下,輾轉六百餘里後突然斜插後方,直達楓林渡。此舉雖然有些出乎華長風和楚錚的意料,二人卻不驚反喜,當即下令麾下黑騎軍兵分三路,不緊不慢從後追趕。顧明道抵達楓林渡,發現原本停在岸邊的三百餘艘大小船隻已被焚燒殆盡,正待撤離,卻發現已陷入趙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秦軍即將崩潰之際,一直渾渾噩噩的薛方仲突然清醒了,從顧明道手中重新接過兵權,指揮八千殘軍緊貼著黃河岸邊拚死突圍,楚錚雖和華長風雖全力阻截,但仍有三千餘騎隨薛方仲逃走,而雪狼騎主將魯遠居留下斷後,終未能再逃脫,被華長風一槍挑落馬下。

    雖然已經過去十多天了,楓林渡的空氣中仍瀰漫著一股血腥味。此時天色已近黃昏,呂問天坐在一個土包上,看著黃河岸邊散落著的殘戟斷矛,回想起那天的慘烈廝殺,呂問天仍感心有餘悸。

    「大哥。」灰鬍兒四首領韓尚走到呂問天身旁坐下,隨手拔了根草莖在嘴裡一陣亂嚼,「我們要等的人到底啥時候來?弟兄們整天象放羊一般,又不知留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好幾人跟我說過想回家了。」

    呂問天不答,只是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韓尚。韓尚被他看得發毛:「大哥,怎麼了?」

    「沒什麼,」呂問天道。「只是有些奇怪,這裡長的草你也能嚼得下去。」

    韓尚愣了一會兒,突然想起這土包下埋地就是那四千多秦軍屍首,不由一陣噁心,忙呸呸數口吐了乾淨。

    「對了大哥,我們在等什麼人哪?」

    呂問天淡淡說道:「不要問了,我也不知道。」

    韓尚兩眼頓時睜得溜圓。

    呂問天想起那天楚錚私下與他說道:「請呂首領在此楓林渡等候半月,半月之內會有一群人北渡來到此地,若是半月逾期不至,呂首領便可離開。若他們來了,還請呂首領暫且將他們安置在灰鬍兒中。不過最好不要打聽他們從何處來。亦不要問他們是何人,就算呂首領知道了。在下亦絕不會承認與其有任何關係。兩月之後,這群人自會離去。」

    呂問天也不知自己當時為何會答應這件看似匪夷所思之事,或許因為楚錚的坦承相告反而讓他難以拒絕,或許也因為灰鬍兒以後的命運很大程度上要仰仗這少年了吧。

    「啟稟首領,河面上發現六七艘小船正向這邊駛來!」

    呂問天精神一振,起身道:「走,韓尚。去看看!」

    走到黃河邊,只見遠處果然有幾艘小船向這邊而來。呂問天長吸了口氣,高聲喝道:「風雲激盪八萬里!」

    過了片刻,遠處傳來一清越的聲音:「鯤鵬狂舞九重天!」

    呂問天對韓尚點點頭:「是他們。」

    對準了暗號,那幾艘小船突然加速,底下湍急的激流似對其毫無阻礙。雖不能說如離弦這箭,但比起奔騰的駿馬來並不遜色。呂問天臉色一變,他亦曾多次橫渡黃河。深知行舟不易,這些小船竟然如此快速,那操槳之人需要何等腕力!

    轉眼間,這些船就已經清晰可見。離岸尚有十數丈,十幾道人影從不同船上高高躍起,姿態各異,在空中成一弧形悄無聲息地落在岸邊,手扶著腰間,對著呂問天等人凝神戒備。

    呂問天嘴中發苦,從這些人方才身法來看,任何一個武功都絕不在自己之下,若是因何起了衝突,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又一道人影從為首那條船上躍起,從躍起到下落,速度竟無絲毫變化,緩緩地落在先前十幾人正中,從此人落腳之處到每個人的距離竟似一般遠近,一分不差。

    韓尚忍不住低聲說道:「大哥,要不要讓兒郎們靠近些?」

    呂問天搖了搖頭:「不必了。他們既是到了,你去通知兒郎們整點行裝,準備起程……快去吧。」

    韓尚領命而去。呂問天強攝心神,上前一步拱手道:「在下呂問天,在此恭候多時了。」

    「呂問天?」十數人中左首居前的一虯髯大漢道,「馳騁塞北的灰鬍兒大首領,沒想到是你在此等候我等。」

    最後那人亦緩步走上前,只見此人一襲黑袍,身形高挑瘦削,面色蒼白無比,眼角邊幾道縐紋如刀鑿斧刻,雙目顧盼之間竟有一種說不出攝人威勢。

    那人拱手道:「有勞呂大首領了。」聽聲音,正是方才與呂問天應對之人。

    呂問天不敢怠慢,還禮道:「不敢。」

    此時小船都已靠岸,從船上下來的居然大都是些婦孺。可能是因長途跋涉地緣故,一下船幾個孩童哭鬧個不停,與母親的呵護聲交織在一起,竟顯得如此溫馨,不由將這邊肅殺氣氛沖淡了許多。

    呂問天心裡亦輕鬆了些,道:「諸位,請。」

    那黑袍人走在呂問天身旁,看了看四周,忽道:「這裡不久前曾有過一場大戰?」

    「正是。」呂問天答道,「薛方仲所率地八千秦軍與三萬趙軍在此激戰半日,只逃脫三千人,餘者都已安葬於那土堆下。」

    那虯髯大漢驚歎道:「才三千人,咸陽城傳言北疆大軍全軍覆沒看來不是謠傳了。」

    旁邊另一個笑道:「薛方仲一世英名,此番居然敗得如此淒慘,還有何面目回咸陽。」

    又一個聲音響起:「就算回了咸陽。秦王心胸狹窄,恐怕也未必饒得了他,我若是薛方仲,還不如戰死此地算了。」

    呂問天越聽心中越迷惑,從這些人所言聽來應該都是咸陽人氏,可對秦王和薛方仲並無尊重之意,反而百般詆毀,真是奇怪之極。

    雖有楚錚告誡在先,但呂問天仍難抵心中好奇,面對那黑袍人拱手問道:「敢問這位先生高姓大名?」

    那黑袍人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難道楚錚沒對你說過,不可詢問我等來歷?」

    「確實說過。」呂問天坦承道。「可呂某並非楚將軍下屬。先生若不肯告知則就此作罷,若方便告知。呂某膽敢用項上人頭擔保,定能守口如瓶。」

    那黑袍人乃是當世頂尖高手,呂問天既已開口問了,他亦不屑虛言,道:

    「本座刑無舫。」

    呂問天一震,長吸了一口氣,抱拳俯首:「原來是聖門門主駕到。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他也算是武林中人,當然聽過當代魔門門主的威名,心神激盪之餘有隱隱一絲悔意,地確不該問地……

    刑無舫還禮:「灰鬍兒之名威震塞北,刑某亦是久聞呂首領大名。」

    隨後刑無舫將身邊幾人向呂問天一一介紹。聖門血殺宗宗主屠山嶽、天邪門花隨波、刑無舫掌門弟子林風玄……一個個名字直讓呂問天膽寒不已,怎麼整個魔門都到了?

    魔門眾人對呂問天倒無惡感,灰鬍兒的名聲不見得比魔門好到去。彼此相見過。刑無舫問道,問道:「不知呂首領如何安置我等?」

    呂問天猶豫了片刻,還是說道:「楚將軍吩咐過,請各位去我灰鬍兒駐地歇息。」雖然知道了這些是魔門中人,但大丈夫一諾千金,既然答應了楚錚,理應辦到。

    刑無舫點了點頭,道:「我等混雜於灰鬍兒之中,倒是一上佳之策。」

    呂問天這才注意到,這些人中有幾個高鼻深目,與灰鬍兒中不少兄弟相貌相似,楚錚這般舉措,想必亦是與此有關。

    「此去我灰鬍兒駐地還有數百里之遙,我等還是連夜起程為好。」

    刑無舫等並無異議,簡短休息會兒,跟隨呂問天所部向北而去。

    ※※※※※※※※※※※※

    蘇巧彤與趙敏一路同坐一車,夜晚亦是同被而眠,彼此之間愈發親密,楚錚若是見了,說不定會懷疑蘇巧彤從前世帶來什麼不良傾向。

    但兩人各自所帶的侍女之間就不那麼友好了。柳輕如擔心蘇巧彤安危,將楚錚幾乎一直閒置不用的鷹堂四劍侍隨她前往北疆,而趙敏身邊是姑姑的兩個貼身宮女,葉聽風和葉摘星。這兩女子人如其名,冷傲孤僻,除了對趙敏甚為尊重,對任何人都如萬載玄冰。而楚芳華四姐妹也不是省油的燈,兩相看彼此均不順眼,幾次差點拔劍相向。幸而有趙敏壓制,葉聽風和葉摘星不敢違命,而楚芳華等亦知這位長公主幾乎鐵定是未來地堂主夫人,不敢過於放肆,一路上這才相安無事。

    北疆宣撫使團剛踏入北疆境內,王明泰便帶著原曹淳麾下的一萬黑騎軍前來拜見。西秦黃河以北三城七鎮歷來都受北疆大軍庇護,此次北疆大軍傾巢而出,卻又全軍覆沒,這些城鎮基本皆是兵力空虛,在趙軍雷霆萬鈞的攻勢面前根本無力抵禦,已被攻陷大半,因此樊兆彥將這一萬黑騎軍抽調過來作宣撫使團護衛。

    見過了長公主趙敏,王明泰回到伯父身邊。王老侯爺開口就問道:「錚兒呢?他現在何處?」

    王明泰道:「回伯父,錚兒正仍與華長風一道追趕薛方仲,此時恐怕已經越過關西了。」

    王老侯爺皺了皺眉,道:「派人叫他速速回來。老夫可沒心思與趙家小丫頭較勁,再說了,這小丫頭還是他沒過門的媳婦,若是罵狠了,日後隨錚兒來府上拜見老夫豈不尷尬。」

    王明泰笑著應道:「明泰這就派人去。」

    王老侯爺唔了一聲,又問道:「郭懷呢,你與樊兆彥現將他如何了?」

    「他畢竟仍是朝廷任命地北疆大帥,孩兒和兆彥只是讓五萬柔然聯軍阻止他南下,對其軍令概不理會。咳……伯父,郭懷的軍令是由原兒所傳遞,他現已被孩兒扣押在營中。」

    「將他帶到老夫身邊來。」王老侯爺不滿地說道,「也不想想自己是何人,跟著郭懷湊什麼熱鬧。」

    王明泰湊近了道:「伯父難道忘了,原兒可是與郭懷之女訂了親地。」

    王老侯爺哼了一聲:「這門親事老夫原本就不贊同,全是名棠夫婦執意促成。你妻子那娘家侄女倒是不錯,與原兒挺般配的……唉,現在說這已經沒用了,名棠決意之事極少有反悔地。」

    王明泰笑而不語。當初他聽妻子提起時,還真有幾分心動,但經過這段時日相處,楚原之前私自離家暫且不論,大戰開始之後地諸般言行就讓王明泰看得已是搖頭不已,至少目前來說,楚家三子中最不成器的就是他了。

    「伯父,明泰還有一事未曾稟報。柔然諸部上書求見伯父和長公主,不知如何安排?」

    「什麼柔然諸部的,還不是以前那些胡蠻餘孽。」王老侯爺不屑一顧,「見是要見的,不過不必急於一時,名棠也說了,胡蠻若真心依附,大小可汗都給我到上京城來,在我大趙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面前獻降表、遞國書,各族還需送質子於京城,哪能隨隨便便嘴上說說就算數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