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宮心計:失寵皇后

第1卷 第227章 箭在弦上 文 / 東方鏡

    第227章箭在弦上

    當天闕與倭國的戰事一起,原來維持著平和之象的天下也暗潮洶湧澎湃,有如一個無聲無息的巨大漩渦,正越轉越快,越轉越深。

    居於西北之地的鳳來一聞天闕欲降倭國,原來消停一陣的戰狀也隱隱而動,欲乘天闕攻打倭國之際,拿下天闕戰關。

    鳳來皇帝——鳳清歌,十二歲繼位大統,十六歲在經受天災**戰亂之事,竟能保存實力,實在是讓人為之驚歎。若非三年前的那一役,其鳳來如今相比天闕定要強大許多,甚至與龍曜也是相去不遠。

    如今鳳來國事穩定,其國一向以打造兵器而聞名,所有兒郎自小幾乎都在馬背上長大,只因其國土一向偏差,所以在這等戰事消停的三年裡,鳳來雖保住了元氣,卻是物資相對緊缺,故而邊關之地常有掠搶之事發生。

    所以如今看天闕發動戰事,其朝中上下已是沸騰一片,人人磨拳擦掌都認為是機會來了,欲乘機征戰天闕。

    居於東方之地的龍曜皇帝東方昊,乃是如今三國之中實力最為雄厚的皇帝。其不僅因為擁有一個東方雄獅之稱的百萬軍團,更因地勢利於農耕,又擁有萬頃良田,故而糧物雄厚、國富民饒。

    除此之外,其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足以讓其在三國之中傲居首位。

    那便是,其身邊有一個七歲便聞名天下,一計令諸侯聞風喪膽的得力戰神,東方昊的七皇帝——東方風。

    此二人感情深厚,雖非一母所出,卻勝過一母同生。

    聞當年先皇帝極度寵愛這個七皇子,甚至有意將皇位傳給其。然其自幼不喜政權,又因四歲那年母妃便遭奸人受害,故而雖有皇帝護寵,卻依舊有許多人欲將之除而後快。

    幸得大皇子東方昊仁心相護,雖其比他年長十一歲,卻待之關懷備至,令東方風十分感激。後因天下大亂,在東方風七歲那年一計為父皇平得群雄之後,老皇帝是更加愛他,而其他皇子也更是心有慼慼,幾乎無時不刻想要將之除去。

    兩年前,老皇帝身體衰老命不久矣,一眾皇子拉幫結派,乘著東方風雲遊他國之際,設下奸計將大皇子東方昊被老皇帝押入大牢。

    而後由二皇子黨暗中買通太醫與宮女將老皇帝毒害,然後在其彌留之際強迫其傳位二皇子並讓其下令諸殺身犯謀逆之罪的大皇子與在逃七皇子,一度險成定局。

    幸得七皇子趕回得當,才一舉誅滅了二皇子黨順利救出大皇子,並成功助其繼位,龍曜才一度保得平穩,又歷經了將近兩年的滅皇黨之變,龍曜才再度恢復一片安穩平和的富饒景象。

    而天闕素來以絲綢與精工藝聞名著世,三年前適逢鳳來國遭遇百年不遇的天災大旱,造成其國內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

    無數的百姓及周邊小國小民開始尋求他生,紛紛去往天闕與龍曜。

    一時引得天下不定,諸國不安。

    各方群雄蠢蠢欲動,意圖逐鹿中原,一統天下。

    而原本天下大國中,以天闕、鳳來、龍曜這三國為首,其他小國均附屬這三國為生,百年來三方勢均力敵,尚無衝突。

    故突然的一起天災,讓各國紛亂,對這三國的君主,自然影響盛大!

    龍曜的老皇帝心思暗動,想乘鳳來受此大劫之際,一舉將之併吞,從而成為天下最強大之國。

    而鳳來的年輕皇帝也是一早派使臣分別出使龍曜與天闕,意以結盟為理由,獲得兩國的援助。

    同時當年的天闕皇帝也已看出龍曜野心,雖安頓了使臣,卻在猶豫是與鳳來結盟為好,還是與龍曜一樣,搶吞了鳳來以擴充國境!

    然而,就在三國紛紛暗動,天下維持著平穩的假象之際,天闕皇帝卻突然染上怪病,不幾日竟然一命烏呼,暴斃了。

    鳳來使臣見狀不妙,忙乘亂返回了鳳來;龍曜聞訊大喜,遂立即發起戰爭,首先開戰鳳來,意欲乘鳳來元氣大傷之際,一舉拿下鳳來再回頭併吞了新帝上位的天闕。

    如此,戰爭一觸即發,鳳來元氣大傷朝不保夕。

    難民災民一時間,全部湧上天闕;造成天闕外來人員太多,引起國內百姓不安,人心不穩。

    而後天闕扶年方十五的新皇——軒轅澤匆匆繼位,由太后垂簾,宰相與三位顧命大臣輔佐!

    聞訊龍曜與鳳來開戰,太后命人全國戒嚴暫不援手鳳來,以防因先皇仙去引起的動盪而造成暗敵潛入、國家不穩。

    而鳳來雖然遭遇大旱,卻因經年來軍隊實力強大,訓練有素;加這年輕的皇帝自小便熟練兵法,故而龍曜國雖然想乘機侵吞,卻頗費周折,一時無法得手。

    再後不久又逢嚴冬來襲,龍曜屬暖國,攻至屬北國的鳳來,士兵不由受寒氣影響,減弱了對鳳來的攻勢。

    而鳳來乘機歇喘,雖受天災不小的傷害,卻憑著求生的本能,以接受周邊小國的接濟和暗截敵國運送的糧食,僥倖地存活了下來。

    如此,戰爭雖然正在進行,卻被冬天的步伐阻擋了許多的勁力,故而那個寒酷的冬,還是沒有造成太多的血雨腥風,讓天下人聞之色變。

    如今三國經過三年的歇養,兵力方面更勝從前,卻竟然難得地未有一國先行發動。

    彷彿是一個拉至極致的滿弓,箭亦搭在弦上,就等著誰來發動這根弦,將之疾箭射得又狠又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