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九十五章 民族的力量 下 文 / 捕魚者

    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七月的四川宜賓,剛剛經歷過梅雨季節的洗禮,整個城市顯得很乾淨,清爽的空氣,受益於旁邊奔騰而過的岷江,新興的市區都沉浸在一股濕潤中。

    宜賓是在西南時期就開始重點建設的城市之一,這個坐落在岷江與金沙江大懷抱中的城市,一是張蜀生前世的故鄉,二是聯通四川與雲南的要道之一,由於這兩個原因,它得到了相當優勢的行政資源支持,注定將成為最先開發的萬里長江第一城。

    在西南時期,這座城市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新城區的現代化建設外,新興低污染工業建設,科研中心設立,幾所大學的興建都是它騰飛的標誌。

    宜賓的建設將以水陸空交通與科技教育為基礎。在建設初期,直線設計的成宜鐵路慢慢延伸到了昆明,與後世的內昆鐵路類似,但這裡卻成了一個更大的周轉站。成宜之間的通行距離也更短,火車只需要六個小時左右就能駛完全程。

    與成宜鐵路相對應的是整個西南第二條高等級公路成宜公路。與雲南的昆明至東川區的公路相同,這條成宜公路雖然還不是高速公路,但整體設計卻盡量考慮了直線設計,全程柏油路,算是當時西南最好的兩條公路之一了。

    空運方面,在離主城區十分鐘車程的地方宗場鎮修有一個高水準的一級機場敘州機場,這個機場將在不久之後進一步擴建,在相當長時間內,將成為川西南、雲南西北部的重要空中港。

    作為一個古城,原本有人建議將宜賓的稱呼改為戎州、或者敘州,但卻遭到了張蜀生的明確批示,宜賓之稱永不能改,但應該以其他方式加強起傳統文化形象。於是,在幾十年的長遠規劃中,敘州機場將被建設為敘州國際機場,與規劃中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一樣,成為整個大西南的特大型機場。

    水路方面則是疏浚航道,整理暗礁險灘,開辦政府船業公司,並對漁民購置船隻進行補貼,使之能夠進行相當水平的水運。

    有了較好的交通基礎,進一步跟上的是教育。

    軍校方面,這裡有中國陸軍大學,陸軍第一偵察兵學院,這兩大軍校的存在,將使得這裡在以後為軍隊提供相當數量的合格軍事學員。

    普通高校方面,除了好幾所中高等技術學校外,這裡有原四川農業學院,四川理工學院,四川交通學院,四川電子科技學院,宜賓學院,而在建國後,學校改名的問題已經被提上了議程,並得到了教育部的優先批准。改建過後將成為西南農業大學,西南理工大學,西南交大,西南電子科技大學,敘州大學。另外,在教育部的特別指示下,建國後新建的一批高校中,這裡還將組建幾所大學,使之最終成為岷江高校區,與成渝高校圈組成整個中國最大的泛西南高校中心。

    其中最有特色的新建學校應該屬於從昆明的西南大學裡剝離出來的中國航空航天大學。整個岷江高校區,佈局合理,倚靠岷江,風景極其秀美,氣候也適宜,校園建設溫馨而不失大氣。

    教育需要與產業、科研結合,這是西南時期就得到良好執行的政策,

    科研方面,這裡有繼昆明—東川,成都—重慶之後的最大科研中心。尤其是在新政府搬往漢京後,東川工業區的許多科研單位將逐步移往這裡,最先落戶的將是擁有中國唯二超級計算機之一的西南超級計算中心。最終將與成都、重慶組成一個高科技三角,共同承擔起日後整個西南乃至西北再次騰飛的基礎奠基的重任。

    產業方面,相對於佔據了偌大地方的岷江高校區,岷江邊坐落的岷江高科技園區,若說最著名的產業,應該是在前幾年獲得世博會金獎的五糧液,佔地面積雖然沒有後世那麼恐怖,但依然凸顯了民族白酒王者的大氣風範,與同期開發的貴州茅台酒業相比,五糧液的產業更尖端更合理,產品鏈也更豐富。一種改良的五糧液,甚至賣到了西方。

    除此之外,這裡還包括一個高精端產業區,從高精度零配件,從電子管到汽車發動機廠,從鐘錶到高精度機床廠,從飛機用剎車片到飛機發動機都有。軍事方面也不少,主要生產一些高精度的零配件,甚至還有一個專門生產單兵火箭彈的廠子。

    除了高精度產業區外,這裡還有一個許多低污染的項目,在五年規劃中,宜賓將建成初步的高科技城。

    總的來講,政府規劃中,宜賓與成渝的重要性是同等位置的,不考慮張蜀生的個人因素,這裡也將得到極大的建設,三地組成一個高科技+高等教育中心,為最終的西部地區騰飛奠定基礎。畢竟新政府是在西南起家,不可能再讓後世那種東西部大得嚇人的經濟與教育差距再次上演。為長遠計,東西部平衡才有利於民族發展。

    宜賓,岷江高校區的四川交通學院。

    清晨的校園,處處都是悉索的鳥語聲,唐潛起了一個大早,穿著整齊就出了宿舍,望著遠處學院的濱江公園裡那些晨讀的學弟學妹們,他不禁有些感慨這過去的四年。

    他是交通學院水利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剛剛通過了畢業答辯,畢業論文是《關於中小型水電站混凝土快速施工方案及工藝研究》。論文寫得非常有水準,其中更是在對金沙江水電站進行長達兩個月的實地考察後,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進行答辯時,得到了評審委員會的一致認可,以s的評分通過。一名從美國麻神理工大學回來的老教授甚至斷言,唐潛將在今後的水利工程領域取得不俗成就。

    「唐潛……」

    聽到有女人的聲音喊自己,唐潛下意識地回頭,卻看到一名穿著學士禮服的女學生站在身後不遠處,有些靦腆地望著自己。

    「文芳?」

    兩人是同屆的,準確的說,一個是水利工程專業,一個是機械專業。很難想像,文質彬彬,帶副眼鏡的唐潛是個將會在野外和山山水水打交道一輩子的水利工程學生,更難讓人想像的是長的漂亮可人,還有些害羞的文芳,居然會是機械專業的學生。

    「你們是早上照畢業照吧,小心別耽誤了時間了。」唐潛抬腕看看手錶,發現時間才7點50,還早。

    「不會耽誤的。」文芳笑笑,伸手捋了捋額前的秀髮,手中捏著學士服的帽子,微微有些緊張,「唐潛,聽說你要去報名,是麼。」

    「是的。我準備報名參加水利工程下鄉。新中國成立了,全國除了西南都是百廢待興,水利建設方面需要大批的技術人員。學校相應教育部號召,準備組織一些學生下鄉,配合水利工作組,配合各地開展水利建設。」

    「你想去哪裡呢?會去多久呢?」文芳心中微微有些失落,自己已經準備繼續攻讀機械學的碩士,而唐潛卻要下鄉了。

    「去哪裡都行,報名後就等學校分配地方。具體去多久我也不知道,不過我本來就是學水利的,在各地的工程跑一輩子都可能。」

    唐潛搖搖頭,文芳的心思他明白,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原本被家人勒令報名西南大學的她,硬是跟著自己來了這所學校。「」

    「唐潛,要不你也繼續讀碩士吧。」

    「文芳,文芳……」

    這時,遠處有人喊文芳,文芳見是自己同學,喊自己一起去照相了。不由有些焦急地望著唐潛,等他的答覆。

    「快去吧,我們都不是孩子了,有些事情不是說如何就能如何的。」

    「你……」

    唐潛說完,大步離開,文芳的心思他懂,但在他心裡,個人問題已經放到了次要的地方。在他看來,自己將會把一生奉獻給新中國的水利工程,將會有無數的事情等待他去做,如果當初文芳選擇的是水利工程專業,或許自己二人還有緣分,但如今,注定要漂泊在各地的他,是不可能為一段感情駐足在一個地方的。

    1933年7月,教育部下令全國各大高校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交通、鐵路等專業組織部分應屆畢業學生下鄉,配合當地的水利、交通等部門,參與到為期五年的基層工作中去。以西南大學為代表的各大高校積極響應,甚至連有待改造的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也積極支持,報名的學生更是擠破了頭,都想參與到這場大建設中去。在短短時間內,主要以西南各大高校、技術學校為主,全國範圍內組織了近3000名學生分赴主要在西南之外的全國各地,與當地的水利、交通等工作組相結合,採取老少搭配的慣例,開始組成一個個工作小組,下派到各個鄉鎮,開始指導當地的水利、道路建設。

    和後世的『為了畢業而入學』的大多數大學生不同,這個時代的學生極其上進,尤其在西南,各個學校的學風非常濃,每個人都對知識有著空前的渴望,學習效率極高,大多數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尤其是技術類的學生,比起後世走出了學校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忘掉的學生來,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湖北,恩施,桑樹壩鎮。

    譚家坳是一個古老的村子,世世代代都以務農為生,根據老村長的記憶,上到明朝時期,村子裡好像還出過一個秀才。不過那都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的譚家坳,窮的一貧如洗,新中國解放後,這裡也只是刮來了一陣風而已,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當然,隨著新中國正式成立後,村民們開始體驗到新政府帶來的好處了。

    首先是桑樹壩鎮那條唯一的街道上原本的鎮公所被取消了,原本欺壓鄉里的一批惡霸官吏也被戴上了手銬,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政府同時在原來的鎮公所掛出了桑樹壩鎮人民政府的牌子。第二天,接到通知的譚家坳老村長凡三明就去了鎮政府開會,聽了新政府做的報告,多的東西他也沒記著,只知道整個會議上自己都非常激動,會後,鎮政府的工作人員還找了各村村長一一談話。

    隨後幾天時間不到,工作組就開始下到各個村,鎮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副鎮長親自給譚家坳的老村長送來了一份任命書。上面寫著:茲任命凡三明同志為譚家坳村村長——桑樹壩鎮人民政府。

    又過了一段時間,鎮政府派人給村裡的幾家老弱病殘戶送來了足夠吃一個月的糧食和油鹽,據說這是新政府對農村特困戶們實行的特困救濟。

    老村長凡三明是很感激政府的,尤其是當他聽到不久後將會通過政府組織的方式,開展有償集體建設的事情後,更是充滿了期待。

    消息不徑而走,大家都在議論紛紛,思考著自己家能出幾個壯勞力,到時候能換多少糧食和工錢。至於是修路還是挖水壩,他們是不在乎的,只要政府管飯,別說集體幹點活,就是下刀山他們都不怕。至於工錢,給政府做活還需要工錢嗎?以前世世代代不是徭役就是苦力,能賺回點糧食和油鹽錢就行了。

    當然,同期發生的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新政府組建了譚家坳小學,將供附近幾個村的孩子們上學,而且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九月份正式開學後順利融入學校,學校準備提前開學,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甄別,沒有受過教育的就進一年級從頭開始,受過教育的就適當鞏固複習下,準備在開學後直接進入二年級或者更高。當然,以這裡的實際情況來看,學校估計只能勉強收到一到三年級的學生,再高就沒有了。

    然而,讓學校的工作人員沒想到的情況發生了。

    於婷是桂林師範學院畢業的學生,被分配到了恩施後,主動要求進入基層學校工作,她教的是語文。由於學校準備提前招生,包括校長在內的六個老師,工作量都很大,連她也坐在了校門招生處,準備接待學生。

    「校長。」

    學校校長王大全向招生處走了過來,剛才鎮政府的辦事員騎自行車來通知,說是教材已經到鎮公所了,將通過各學校的實際學生人數來分發,讓譚家坳小學抓緊招生。

    「情況如何,有多少學生來報名登記?」

    王大全有些焦慮地問道,第一批教材已經到了,哪個學校先做好準備工作,就能第一時間領到教材,這對於學校提前開展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於婷臉微微一紅,把報名冊遞給王大全,囁嚅道:「就,就五個……」

    王大全微微暗惱,這都半天了怎麼才五個,他之前一直在教室中忙著佈置桌椅板凳,雖然學校是鎮政府派人幫忙蓋起來的,附近村民也出了不少力,但一些細節的東西還是需要校長親自帶人做。他倒沒想到外面招半天學生才五個人。

    接過名單一看,果然只有五個人。

    王大全心道,這是怎麼回事呢?於婷這孩子可是正規師範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不至於工作能力差到把來報名的學生攆走才是啊。

    「這是怎麼回事?五個學生,不太對勁。」

    於婷剛想說話,眼就有些紅了,沒想到剛參加工作就遇到這種挫折,不過她倒是聽到了一些消息,「王校長,我聽兩個學生家長說,很多學生家長不讓孩子來上學,好像對我們的政策抱有很大的懷疑。」

    「有這種事?難道前期的宣傳他們都沒看到?不對啊,那可是讓村長帶頭,在村裡面開了大會的。」王大全有些疑惑,根據教育部的規定,開展義務教育,尤其是在新解放地區開展義務教育時,一定要對家長們講清楚政策,讓家長們自願地將孩子送到學校來。國家寧願投入巨大的財力和物力搞教育,就是不想因為省錢,而把民眾普遍受教育的機會推遲十幾年。

    「走,你和我進村子去看看,記得帶好宣傳資料。」王大全覺得還是要去看看實際情況再說。

    「孩子他爹,你看要不就讓孩子去念幾天試試?不是都說了不要錢嗎?」

    村子裡,一個老實巴交,裹著頭巾的婦人正苦苦求著自己的男人,男人叼著煙桿子,吧嗒吧嗒抽煙,心思卻不在孩子唸書上面。

    「念啥念?這千百年的,哪朝哪代上學不要錢了?不交學費,還有一頓免費午飯,怕是把孩子收攏來搞什麼壞事呢。新政府的話,你也能信?前些年的,騙啊哄的,抓了多少壯丁和苦力走了,現在都沒回來。苦力哈哈就要知道命,老老實實活一輩子多好,非得去念啥書。」男人就是不鬆口,早上孩子想跟著隔壁家的小嘎子去報名,結果狠狠地抽了他一頓。私下裡村子裡不少漢子都商量好了,上學沒用,不如等大建設開始後,跟著去工地賺點錢。

    「你,你還不就是圖那點糧食和工錢……嗚嗚,可憐的孩子,沒學上……」

    「啪!」的一聲,男人反手一巴掌就抽到了女人的臉上,斥道:「你個潑婦,嚷啥嚷,是讀書重要,還是下工地換糧食,拿工錢重要?窮的揭不開鍋了,你才知道油米貴。」

    這邊一出全武行,外面就有人敲門了,婦人哭哭啼啼的聲音,惹來了外人。

    「吱呀!」門開了。

    「村長,您怎麼來了?」男人打開門,看到村長帶著兩個穿著整齊的人站在門口,那文質彬彬的年輕人不就是前些日子來村子裡開什麼大會的小學校長嗎。

    「我說你個凡東林,又打老婆了是不?當年要不是老子丟下一張臉,能給你張羅回來這麼一個好媳婦?上學咋了?不上學,你能識字?不上學,我把村長給你當?不上學,你這名字還是老子取的呢,讓你取一個試試,你會嗎?」

    那老村長凡三明一進屋就開罵,唾沫四濺,直把那叫凡東林的罵的頭都抬不起來。也是,老村長德高望重不說,還是這凡家的族長,凡東林哪敢頂撞他。

    「我,我……」

    「你什麼你,不就是眼紅那點工錢嗎?幾個工錢,幾斤大米還能撐死你了?現在是新中國了,新日子,政府可憐我們老百姓,既辦學興教,還提供種子肥料,幫助修路不說,還給大夥兒發工錢派糧食,就沖這點,有政策你敢不服,老子第一個抽你。」

    「三,三叔,那,那你看上,上還不行嗎。」

    「上,不上老子抽你。馬上帶孩子給老子報名去。沒文化的小畜生,連讀書的道理都不懂了。」

    凡三明一通罵,把眼前的凡東林給訓的一愣一愣的,再也不敢說啥。

    「去,跟老子敲鑼去,今天誰家不帶孩子去報名,老子拿棍子一個個抽。」

    「哎,哎,好,就去,我這就去。」

    很快,匡匡的鑼聲就在村子裡響起來了,這是集合的鑼聲,村民們不管有啥事情都放下了,第一時間朝著村子西頭的曬穀壩趕來。

    「我旁邊這位,你們都認識吧,他就是我們桑樹壩小學的校長,人家可不是我們這種泥腿哈哈,人家是貴州師範學院畢業的知識分子,是大城市的老師。人家為什麼來這裡?還不是來給咋辦學校,給咋教小犢子的。

    新政府好啊,給特困戶們派糧食,賒派種子化肥,修路修學校,還派來老師。大家想想,千百年來,哪朝哪代讀書不要錢了?可現在的新中國就是不要錢。免費請你們的小犢子去上學,還提供一頓午飯。很多人以為新政府是吹牛,是別有圖謀對吧?不想讓家裡的小勞力去上學,想綁著他們在地裡,在工地上幹活賺錢是吧。

    作為村長,我堅決反對這種愚蠢的想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老子當年好歹還念完了國小,你們呢?斗大個字都不認識。你們還想讓後輩繼續過這種瞎摸黑的日子嗎……

    ……別想著讓孩子去工地,現在不讓孩子上學是違法的事情……」

    當天下午,桑樹壩小學被方圓幾個村子的學生給圍滿了,大家都爭著搶著報名,學校也正式開始招生。

    第二天,鎮政府工作組帶著一個技術小組進了桑樹壩村,在村子不遠處的桑樹河上,將修建一座小水電站,村民們將被集中組織上工地,挖土築壩。而同時,一條簡易的公路也將在桑樹壩開修,直接通往鎮政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